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历史上的滕子京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的人品如何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094
转发:0
评论:0
历史上的滕子京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的人品如何,滕子京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人品和文品如何?滕子京(990-1047)

  滕子京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人品和文品如何?

  滕子京(990-1047)名宗谅,河南洛阳人,幼年丧父,由母亲刁氏夫人抚育他与弟妹成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与范仲淹同举进士。初任潍、连、泰州从事。天圣中(约1025),任泰州军事推官,被时任兴化县令的范仲淹推荐与泰州知州张纶当助手,修筑捍海堰,即表现出惊人的魄力和才干。天圣四年(1026)至天圣九年(1031),召试学院,后任大理寺丞,知当涂(今安徽当涂县)、邵武(今福建邵武市)知县。明道元年(1032)调京任殿中丞。景佑元年(1034)正月任左正言,八月迁左司谏,因直言谏君,被降为尚书员外郎出知信州(今江西上饶市)。景佑二年(1035),因“与范讽雅相善,及讽贬,宗谅降监池州酒”。宝元元年(1038)初,调江宁府(今南京市)通判,不久迁知湖州,创立湖州州学。康定元年(1040),西夏元昊反,迁官刑部员外郎、职直集贤院、任泾州知州。由于治边有方,战功卓著,庆历二年(1042)十一月,“范仲淹荐以自代”,“徙知泾州滕宗谅为环庆路都部署兼知庆州。”庆历三年(1043)九月,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伊始,御史梁坚、郑戬即劾奏滕子京“前在泾州枉费公使钱”,故“徙滕宗谅权知凤翔府”。庆历四年正月,又“降知虢州,职如故”。时中丞王拱辰又奏:言其“盗用公使钱,只削一官,所坐太轻,故再谪。”二月,“徙知虢州滕宗谅知岳州。”庆历七年(1047)春,迁苏州知府“未逾月,人歌其能政,俄感疾薨于郡之黄堂。”归葬于池州青阳县城南金龟(鸡)塬。

  通过对滕子京坎坷一生的简述,我们对他应有了概略的了解。那他的人品和文品又如何?这里试举几个事例,以管窥豹。

  范仲淹《天章阁待制滕君墓志铭》载:滕公在泰州修筑捍海堰时,一日,风暴潮涨,兵吏皆惊骇逃散,惟有他临危不惧,从容地阻止了欲奔离海岸的兵民,晓以利害,并率先赴险,捍卫了海堤。同在现场督工的范仲淹对他顿生敬意,遂成莫逆之交,直至终老。

双公祠铜雕,左为范仲淹,右为滕子京

  《续资治通鋻》载:滕任殿中丞时,因宫中发生两次大火,他曾与秘书丞刘越多次上言献章太后,“请太后还政”宋仁宗,其曰:“国家以火德王,火失其性,由政失其本。”景佑初,宋仁宗内宠颇盛,身体多疾。时任左司谏的滕子京又犯颜直谏:“陛下日居深宫,留连荒宴,临朝则多羸形倦色,决事如不挂圣怀。”因此触怒仁宗,将他贬到信州。

  1040年,滕子京在湖州知州任上,得知家居该州德清县乡间的同年进士沈叔宽病逝,因家贫停棺在家无力安葬,滕即亲往其家祭奠,并出资择善地将其安葬,且厚抚其子女,还请范仲淹写了《宁海军节度掌书记沈君墓志铭》。

  庆历二年九月,西夏入侵,宋朝守将葛怀敏兵败定川,导致渭、延、镇戎三地失守,沿边各郡震惊。定川离滕镇守的泾州仅120里,滕却临危不乱,一面招募农民数千戎服守城,一面选派勇士深入敌后收集情报,亲书简檄,分送各郡以为防备。这时,范仲淹带领15000兵马来援,却又遇上10多天的阴雨,人情忧沮,士气涣散。滕便大摆酒宴犒劳士卒,又于佛寺祭奠定川之役死难的战士,并以重金优抚其亲属,“各从所欲,无一失所者。”“于是士卒感发增气,边民稍安。”戍边期间,他还“厚抚羌族”,团结少数民族共同御敌,深受边民爱戴。当他调离边陲时,“其战卒妻孥数百人,环其亭馆而号送之,观者为之流涕。”

  庆历三年八月,范仲淹任参知政事,推行“庆历新政”,保守派即以所谓“泾州枉费公使钱案”抵制新法执行。朝廷派员查勘,弄得“枝蔓句追,囚系满狱,人人嗟怨”(欧阳修语)。滕子京也被“置狱泾州”,身处险境。面对强敌陈兵边关,守将人心涣散,滕“恐连逮者众,因焚其籍以灭姓名”。其不计个人安危,以国家利益为重,敢于承担责任的精神令人敬佩。

  基于上,才有苏子美《滕子京哀辞》的“贤去人何赖,才亡世不尊。”“忠义平生事,声名夷狄闻。言皆出诸老,勇复冠全军”的由衷称许;才有范仲淹《天章阁待制滕君墓志铭》的“君知命乐职,庶务毕葺,”“育人之孤,急人之难多矣。君为政尚宽易,孜孜风化”的中肯评价;才有《宋史》“宗谅尚气,倜傥自任,好施与,及卒无余财”的高度赞颂。

  第三,“他与范仲淹是什么关系?”“范仲淹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

  滕子京与范仲淹是挚交,也是诤友。他俩从1015年同年及第相识相知,到1026年在泰州修筑捍海堰相知相敬,在朝堂他俩直言敢谏,抵御西夏一起出生入死,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帮助,诗歌互赠,书信往来,直至终老。范仲淹在《天章阁待制滕君墓志铭》中写道:我俩一生“忠孝相勖(勉),悔吝(不祥)相惩”,并承诺对其幼子“我今抚之,必教有称。”由于他俩交谊太深,因此保守派在庆历新政刚开始推行时,便掀起了一场针对范仲淹的“倒滕运动”。

  范仲淹为什么要写《岳阳楼记》?《一》文第五自然段说:“滕由左司谏贬为岳州知府(请注意:这句话有两个历史常识性的错误,1、滕任左司谏时在1034年,距贬岳州相去10年;2、岳阳在明代洪武二年以前没有设过府,哪来的知府)。滕子京在岳州的种种恶行,很快被朝廷大臣们察觉和反对。他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才想起让范仲淹以作文的形式为他树碑立传。”这段措词激烈的话,纯属无稽之谈。什么史料记述了滕在岳州的“恶行”被人“察觉和反对”?滕又有何“罪行”需要掩盖?纯粹是作者在无中生有。滕子京修楼求记的动机与目的,《求记书》表述得十分清楚,就是为了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关于范仲淹作记的主旨,历来有4种说法:“规劝”说、“策励宣言”说、“提倡先忧后乐精神”说“赞扬滕子京精神”说。(详见《范仲淹为何写〈岳阳楼记〉?》)简言之,滕子京驰书求记,是在范仲淹任职邠州的庆历五年六月,此时庆历新政失败不久,范公因精神上受到极大打击,边关戎务繁忙,肺疾缠身等原因,加之又未到岳阳现场考察,故而当时没有撰写《岳阳楼记》。庆历五年十一月,范公请调邓州,虽是择一善地治病,却也成了“迁客”,且在到邓州之后,还一度出现“附廓田园能置否?与君乘健早归休”;“欲少祸时当止足,得无权处且安闲”(《依韵酬李光化》)的消沉心态。那么,他的那些被贬谪的政治盟友们,会不会出现尹洙《岳州学记》所说的“阴愤阳惨,事弛官废”的情况?这可是个事关国家利益的大问题,他毕竟是个一生“以天下为己任”的名臣硕儒,在经过稍纵即逝的思想波动之后,严峻的现实必然促使他认真思考这个重大问题。正当此时,滕子京重修的岳阳楼竣工,必然再次催请他作记。洞庭湖、岳阳楼自古以来就是天下名胜,屈原、李白、杜甫等著名文人在此留下了无数名篇佳什,是一个全国知名的胜地。而滕子京又是他的挚友中累遭贬谪,仍“乐天知命、庶务毕葺”的典型。他对滕以前的情况是很了解的,近年为“泾州公案”三遭贬谪到岳州后,他为民办事的政绩又捷报频传。事实若果真如此,岂不正是他要寻找的典型吗?他到邓州原是赋闲养病,完全有时间前往岳州实地考察。待他核实事实后,便以滕子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处江湖之远”先忧后乐的精神策励同仁,反击那些以“朋党论”使“庆历新政”夭折而掌权的保守派。这就是范公写《记》的缘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孔融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如何评价他?
在幼儿园时,我们就学习了孔融让梨的故事,旨在让我们明白兄弟姐妹之间要相亲相爱,有好东西时要想着对方,学会礼让,懂得分享。要是我们不能够谦让,就会被教训说:“你看孔融,人家四岁的时候就懂得谦让兄长,你就不能学学吗?”就是这样一个在众多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好孩子”,却在长大之后干出了一件惊世骇俗的事情,那就是提出“父母无恩伦”。原话是这么说的:“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了之于母,亦夏奚为?譬如物寄缻中,出则离矣!”大概意思是,父亲和儿子有什么亲缘关系,从根本来说,我就是个意外的产物,他们并不是为了生我而生我,只是意外怀了我,所以生下我;至于母亲,那就更可笑了,对我来说,她就是一个容器,装着小时候的我罢了,我从她体内出来就同他没关系了。要知道,孔融可是孔子的第十九世孙,孔子他老人家可是认为人要“入则孝,出则悌”,孔融的这番说法可是直接对上了大行于世的儒家思想。一般来说,提出这...
· 历史上的刘娥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如何评价她?
正史记载刘娥为十六国时期,前汉国昭武帝刘聪那位以美丽贤德著称的武宣皇后。但是今人所称之刘娥,通常指的是北宋宋真宗皇后,宋仁宗时期的太后章献明肃皇后刘氏。刘娥虽然并不确定就是这位皇后的名字,只是民间戏曲中的称呼,但是因为流传范围极广,渐渐的也就指代章献明肃皇后刘氏了。章献明肃皇后刘氏,在历史上的评价不一,通常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章献明肃皇后刘氏拥有极高的才德,她以一女子之身,在宋仁宗年幼之时垂帘听政,稳定国家局势。在当政期间任用名臣,举贤纳能,将国家大事处理的井井有条。更为重要的是,身为皇太后的刘娥虽然执掌了国家大权,但是却并没有谋朝篡位的打算。刘娥大权在握之时,曾有人为了讨好刘氏,希望刘娥能仿照前唐朝唐武后那般,立刘氏庙。皇帝在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朝代,可以说是至高无上,拥有独一无二权利之人。封建皇帝掌握了所有人的生杀大权,聚集全国财富,谁人不想做呢?面对如此巨大的,刘氏当场拒绝,并将献...
· 历史上的陈世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上的陈世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3025人参与2019年09月14日16:27分类:历史人物陈世美,这个名字长久以来一直都是“忘恩负义”的渣男代表,在各种小说、影视剧的演绎当中,陈世美的形象都是固定下来的,没有过改变。不过,这个陈世美也并非是完全虚构出来的,而且他的经历,虽然看上去很像是忘恩负义,实际上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他在最初就说自己有妻子,那又会是一个怎样的结局呢?当人们说一个男人为了繁荣和忘恩负义而抛弃他的妻子,或者喜欢新的,不喜欢旧的,有钱后换了妻子,他们会随便骂三个字:陈世美,“陈世美”这个名字真的很好,这个姓陈的男孩世世代代都很漂亮,这个名字一经流传,就被古今中外的人们所认可,“陈世美”这三个字不仅在形式上配得上这个名字,而且是老大,然而,根据对当时历史形势的详细分析,陈世美瞬间陷入永久仇恨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或者是客观强加主观事故和注定命运的必然结果。宋代,未婚女性在...
· 荀首是个怎样的人?他当时的地位如何?
荀首是春秋时期,晋国六卿之一,是晋国中军元帅荀林父的亲弟弟。荀首的身份地位,自不必多说,他是出自世家大族的,他的爷爷、父亲、哥哥、儿子皆在朝为官,且地位之高,职责之重。出自这样一个大家族,荀首从小就能够接受到优异的学习教育,在文学武功方面都非常厉害,而且还拥有丰富的人脉资源。晋国还是晋成公统治时期,国君晋成公非常喜欢荀氏的这个机灵聪颖的小儿子荀首。因为荀首有一个嫡长子的哥哥荀林父,所以将来他没有办法继承荀氏的家业。晋成公宠爱荀首,为此他还特意将荀首分封出来,让荀首可以自立宗庙。能够受到国君的器重和赏识,荀首的能力和背景,应该是深得圣心的。有了晋成公的偏爱,荀首得以从荀氏脱离出来,培养自己的家族智氏。由于是从荀首这一代才开始被分封出荀氏,所以荀首和荀氏本宗的关系,还算非常亲近的。荀首和哥哥荀林父兄友弟谦,到了荀首的儿子荀罃掌管智氏的时候,智氏家族和荀氏家族就没有从前那样亲密了。智氏发展迅猛,...
· 历史上的陈友谅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金庸笔下的陈友谅,在历史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提起“陈友谅”这个名字,很多人会想到金庸的《倚天屠龙记》。在金庸笔下,陈友谅是丐帮的人,奸诈狡猾、嚣张跋扈,利用宋青书杀了武当七侠莫声谷,十恶不赦。就小说里面的人物性格来说,确实是和历史上的陈友谅有些相似之处的,但是,历史上真正的陈友谅其实不是明教的人。陈友谅(1320年-1363年),元朝末年湖北沔(miǎn)阳人,家中以捕渔为生。祖父陈千一原本姓谢,因入赘陈家,才跟随其姓,父陈普才有五子,陈友谅排行第三。陈友谅年少时略通文义,但体力过人。有个算命的在查看过其祖先的墓地之后说他日后定会富贵,陈友谅心中暗喜。1355年正月,徐寿辉起义,带领红卫军攻破沔阳,陈友谅反对蒙汉地主阶级统治,于黄蓬起义,加入红巾军,后因立功升为元帅。1357年九月,倪文俊谋害徐寿辉未成,逃奔黄州,投奔陈友谅,陈友谅乘机杀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