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龙图阁学士范仲淹推行的庆历新政为何失败?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63
转发:0
评论:0
范仲淹所处的时代,宋王朝已经立国七八十年,虽还处于其较为强盛的时期,但仍内忧外患。北方的辽人和西北方的羌人对宋王朝的锦绣江山虎视眈眈。自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与辽国订立“澶渊之盟”起,宋王朝每年必须向辽国上贡白银10万两,绢20万匹,这就像给大宋王朝的经济发展压上了一块沉重的巨石。而辽国并不满足,每当羌人在西北边一骚扰,宋王朝忙于应付时,辽人就会趁机勒索,要求增加上贡。这笔沉重的负担,严重地阻碍了宋王朝的经济发展。国内,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大量农民流离失所。由于宋王朝已经立国七八十年,政府机构日益庞大,出现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三冗局面。唐朝名相魏征曾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自宋太宗后期的王小波、李顺起兵造反,直到范仲淹生活的时代,承受不住生活重压的农民造反就一直不断。正如这一时期的另一名臣欧阳修在其《再论置兵御贼札子》中说的那样:“今盗贼一年多如一年,一火强如一火,天下祸...

  范仲淹所处的时代,宋王朝已经立国七八十年,虽还处于其较为强盛的时期,但仍内忧外患。北方的辽人和西北方的羌人对宋王朝的锦绣江山虎视眈眈。自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与辽国订立“澶渊之盟”起,宋王朝每年必须向辽国上贡白银10万两,绢20万匹,这就像给大宋王朝的经济发展压上了一块沉重的巨石。而辽国并不满足,每当羌人在西北边一骚扰,宋王朝忙于应付时,辽人就会趁机勒索,要求增加上贡。这笔沉重的负担,严重地阻碍了宋王朝的经济发展。国内,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大量农民流离失所。由于宋王朝已经立国七八十年,政府机构日益庞大,出现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三冗局面。唐朝名相魏征曾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自宋太宗后期的王小波、李顺起兵造反,直到范仲淹生活的时代,承受不住生活重压的农民造反就一直不断。正如这一时期的另一名臣欧阳修在其《再论置兵御贼札子》中说的那样:“今盗贼一年多如一年,一火强如一火,天下祸患,岂不可忧。”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以范仲淹为首的一批重臣,推出了在历史上影响颇深的“庆历新政”。

  之所以称为“庆历新政”,是因为范仲淹等人推行的改革发生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宋王朝与西夏又发生了一次战争,而且又是宋王朝战败。此时宋王朝内外交困的局面让时任宰相的吕夷简束手无策。宋仁宗也意识到了积弊不改,政局将会进一步恶化。于是,宋仁宗提拔了当时因处理边事有功而颇有声望的范仲淹出任参知政事,与宰相共同处理国家大事。这是范仲淹的第四进,亦即最后一进。一帮忧国忧民的文人名士大臣早就想对宋王朝几十年来的积弊进行改革,只是苦于群龙无首。因此,范仲淹一上任,就得到了这帮文人名士大臣的拥护。在宋仁宗的多次催促之下,范仲淹便和担任枢密副使的富弼、韩琦等人,在总结综合了文人名士大臣的改革意见之后,给宋仁宗上了道《答手招条陈十事》。

  条陈十事,即“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推恩信、重命令、减徭赋”。仅从这十事的名目上看,这些新政首先就是要整顿吏治,以砥砺士风、改革科举、兴办学校、认明经旨、培养人才为本源,兼及军事、经济等领域,是针对时弊、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的举措。而其中核心之处,则是冲击到了“冗官”层中许多的既得利益。范仲淹认为,冗官中的老朽、病患、贪污、无能等人太多,应一律淘汰。在得到了宋仁宗的同意后,他首先对各路的转运使进行了淘汰。这些被淘汰的官员,自然是一夜之间贫富两重天。因此富弼曾说:“范六丈公则是一笔,焉知一家哭。”范仲淹答道“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这种为了老百姓的利益,为了不至于出现“一路哭”的群众受苦局面,敢于触犯当权者利益,不惜让不称职的当权者“一家哭”,从而遭至对自己攻击诬蔑的气魄,实在值得后世执政者们学习!

  范仲淹的庆历新政,果然遭到了权贵层的强烈反对。于是,攻击范仲淹等人结成“朋党”的言论蜂起。鉴于唐朝“牛李朋党”之争给国家造成的危害,宋王朝的皇帝们是很讨厌朋党的。加之范仲淹这帮文人名士大臣中又有人写了为朋党辩解的文章,宋仁宗对范仲淹等人也就起了戒备之心了。这一来,弄得范仲淹和富弼竟“恐惧不敢自安于朝”,正好遇到西北有警,两人便“皆请出按西北”。范仲淹也就第四次从朝廷上退了下来。随着范仲淹第四次从朝廷上退下来,推行了一年的“庆历新政”也就随之夭折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宋仁宗为何推行庆历新政?什么导致最终失败
庆历新政的导火线是1038年党项人元昊建立西夏,要求北宋承认西夏的合法地位,至此北宋与西夏的关系彻底破裂,民族关系骤然紧张。双方先后发生了三川口之战和好水川之战,但都以北宋的失败告终。经历了两次打败,北宋元气大伤,而已经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的辽国此时也来趁火打劫,威胁北宋。北宋王朝疲于应付,只好向辽输送了大量的岁币,才解决此事。与西夏的两次战役失败是庆历新政的导火线,之后产生了一系列对北宋不利的连锁反应,彻底激化了原本隐藏在太平盛世表面下的社会危机,一是积贫积弱,北宋建立以来就存在的积贫积弱现象日益加剧,社会贫富加剧,冗兵冗费冗员现象突出,财政入不敷出。二是内外交困,北宋庆历年间的民族矛盾日益加剧,而国内的土地兼并现象也十分突出,广大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税负很重,由此各地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而朝政只能派兵,但效果不佳。庆历新政的导火线在于北宋与西夏作战的惨败,这直接冲击了原本如一潭死水的朝...
· 轰轰烈烈的范仲淹庆历新政为何最终会失败?
范仲淹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厉害的人物,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流传很广,因此人们知道他是大文学家,其实范仲淹骨子里是个政治家,尤其是曾经导演了庆历新政,让人记住这个人的确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好官员。范仲淹很幸福,因为他遇到了一个好皇帝,此人就是宋仁宗。宋仁宗对手下人很好,尤其是身边的大臣。包拯在担任监察御史和谏官期间,包拯屡屡犯颜直谏,唾沫星子都飞溅到仁宗脸上,但仁宗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接受他的建议,竟然没有怪罪这个铁面无私的人。有一次包公要拿掉三司使张尧佐的职务,理由是他平庸了些,张尧佐是仁宗宠妃的伯父,仁宗有点为难,想了办法,让张尧佐去当节度使,包拯还是不愿意,言辞更加激烈,带领7名言官与仁宗理论,仁宗生气地说:“岂欲论张尧佐乎?节度使是粗官,何用争?”7人中排名最末的唐介不客气回答道:“节度使,太祖太宗皆曾为之,恐非粗官。”张尧佐最终没能当成节度使,仁...
· 龙图阁
参考文献
· 范仲淹“庆历新政”的失败:皇室家族势力的制约
范仲淹在宋真宗时代进士及第,开始为官生涯。宋真宗也许因为自己的登基过程比较惊险,因此,当了皇帝之后,经常私心膨胀,以图彰显自己的地位,例如他过于信佛信道,伪造“天书”,大搞封禅等。大致说来,中国历史上凡是过于信佛信道的皇帝,都不能算一个好皇帝。古人说“,下必甚焉”,就是说,皇帝但凡私心私欲公开显露,一定会形成逢迎的趋势。好皇帝的标准基本上是私心私欲能够受到大臣的控制。但是,宋真宗时代没有做到。虽说宋朝的“祖宗家法”要求公心为上,但实践起来也并非一帆风顺,宋真宗朝算是一个典型,尤其是宋真宗宠信刘皇后,开了宋朝后妃干政的先例,差点酿成第二个武则天,这在前面的章节已经说过,这里要强调一下,它也是导致范仲淹新政失败的深远原因。宋真宗死后,刘皇后成为刘太后,宋仁宗年幼继位,刘太后,垂帘听政十多年,宋仁宗已经成人,刘太后迟迟不愿归政,直到刘太后65岁时病死,24岁的宋仁宗才摆脱了“儿皇帝”的命运。太后...
· 范仲淹真的组织了庆历新政吗到最后为什么会失败呢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庆历新政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商鞅变法、戊戌变法等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改革,但是组织的人物不同、目的不同,所以结果也都不太一样,是改革就有成功失败之说,还有改革缘由目的之谈,那么除了这几个比较出名的改革外,还有一个改革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大家知道范仲淹是诗人,但是知道他领导了一场改革吗?那就是“庆历新政”,在宋朝时期出现的改革会是什么原因呢?谁组织了这次改革?到最后为什么又失败了呢?小编接下来就好好讲讲这个“庆历新政”相关的人物和故事了!宋朝是一个崇尚学文的朝代,整个时期都有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和繁荣昌盛。在宋朝时期的皇帝里有一个除了宋太祖最好的皇帝,那就是赵祯,也就是说宋仁宗。一听“仁“字就能看出来这是一个好皇帝,百姓对他的评价不会低。他在位了四十多年,由于性格是温良、醇厚的,所以宋朝被他管理的经济发达、政治体系完善、教育机构发达,一直处于顶峰状态。当时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