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为何说汉灵帝的“聪明”最终却葬送了大汉江山?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92
转发:0
评论:0
为何说汉灵帝的“聪明”最终却葬送了大汉江山?,说到汉灵帝,许多人或许会想起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句子“先帝未尝不叹息于桓灵也

  说到汉灵帝,许多人或许会想起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句子“先帝未尝不叹息于桓灵也”。在诸葛亮看来,在许多历史学家看来,汉朝的衰败,和汉桓帝、汉灵帝为政的二十余年密不可分。事实也确实如此。那么,是汉灵帝太无能,太昏庸,以至于被十常侍蒙蔽,被奸臣玩弄,大权旁落,才导致天下纷乱吗?不是。正史中的汉灵帝,虽然昏庸,但绝不糊涂,甚至可以说,汉灵帝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君主。汉灵帝在即位之初,不过是一个12岁的少年,可是短短四年之后,汉灵帝借助宦官势力,成功剿灭窦氏集团,包括宫中的大长辈窦太后,也在羞愤中死去。这样的君主,怎么会是无能的庸主呢?

  可是,随着汉灵帝权力的扩大,其欲望也在不停的膨胀。到了本年,汉灵帝已经26岁,是一个成熟了君王。此时,外戚势力已经全部铲除,宦官势力日渐壮大,而幕后的主导,就是汉灵帝。汉灵帝对朝廷一些大臣,一方面要倚重,毕竟要靠朝廷公卿帮忙处理国事。可另一方面却又借助宦官势力,经常之。去年,汉灵帝想要修建宫殿,结果三公之一的司徒杨赐就顶牛不干,汉灵帝很无奈很窝火。幸亏朝中也有一部分人看着汉灵帝的眼色办事,宫殿最后还是修建了,可是,汉灵帝对朝廷公卿的印象却更差了。于是,在本年,汉灵帝连续罢免了三公中的太尉、司徒,去年顶着不给自己办事的司徒杨赐,发配到太常寺去负责皇宫后勤了。

  可是,正因为汉灵帝过于聪明,于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当皇帝对待臣下,只知道一味的讲究权术,而丧失了对国家和百姓最基本的义务,那么这个皇帝也就逐渐成为天下正直的官员,以及天下百姓的敌人。不过,汉灵帝优哉游哉的日子还有许多年。在中国,就算是一个君王再残暴,再昏庸,作为臣子,尤其是一个优秀的臣子,往往更加畏惧,更加无力。反倒是一些恶人,比如说董卓、曹操之流,可以突破君臣之间的所谓大防。只要你混蛋,我就比你更混蛋。

  汉灵帝在汉朝历代君王中,在中国的历代君王中,都算的上一个个性十足的主。虽然当时天下暴动四起,可是在汉灵帝看来,朝廷公卿和十常侍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至于一些边民的骚乱,就更不值一提。于是,汉灵帝就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过自己喜欢的生活。汉灵帝没有唐后主写词之才,也没有宋徽宗的绘画之能,可汉灵帝也是个有自己独立追求的人。汉灵帝最大的追求,就是成为天下最有钱的人。捞钱敛财,几乎成为汉灵帝称帝二十年最大的“政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皇帝三次御驾亲政却葬送了自己的江山该战争到底打成什么样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皇帝三次御驾亲政却葬送了自己的江山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前文提到,高句丽因畏惧隋的强大,不时在边境地带搞些小动作,致使文帝杨坚龙颜大怒,遂发兵30万攻高句丽,不料兵士大多死于半道,文帝隐忍不发,双方罢兵言和,一切如初。文帝死后,次子杨广于公元604年迅速登基,改年号为大业,他就是后来鼎鼎有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高句丽遣使暗通,正好被北寻的隋炀帝撞个正着,杨广召见高句丽使节,让他转告他们的大王,来一趟帝都请罪,一切既往不咎,不料高句丽软硬不吃。大业七年(611年),隋炀帝以高句丽不遵番礼,召集天下兵马于涿郡共讨之,同时命令东莱郡建造战船300艘,水陆夹击。由于时间仓促,工匠日夜浸泡于海水中作业,腰部以下皆生蛆长虫,工匠因此丧命者十之三四。同年七月,天下兵马云集涿郡,队伍绵延千里,旌旗蔽空,人数超过百万,隋炀帝欣喜若狂,带着队伍浩浩荡荡向高句丽进发...
· 崇祯皇帝做了什么事情竟然亲手葬送了江山也葬送了自己的子孙源
崇祯皇帝,明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这位皇帝在位期间亲眼见证了自己王国的覆灭,同时,也是他亲手阻断了自己子孙们的后路。那么,为什么这么说呢?在一个王国快要灭亡的时候,作为一个王朝的领导者,以自己的身躯去捍卫国土,为祖国战尽最后一滴血液。这般,即使最土不复存在王朝不保他也会在千年之后留有誓死卫国的美名。但是,这位崇祯皇帝确实让人感到可笑和悲哀。因为,他的这一举动不仅亲手葬送了江山也亲手葬送了自己的子孙源。大敌来临之际,崇祯皇帝并没有选择退居南京,而他之所以没有去南京,据推测并不是他有着多么壮烈的爱国情怀,而是他爱面子、极其的爱面子,并且,除了爱面子他还多疑到了极致。他自己不去南京,本就是凶险之际,怎么说也应该让自己的孩子退居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以保存自己的皇室血脉。但是,即使在这样生死存亡的关头他还在考虑自己已经16岁的儿子万一在南京自己称帝,最后,会回来逼自己退位,使自己成了第二个李隆基。他一面担...
· 挽救大汉江山的名将周亚夫为何而亡?
元前143年,西汉王朝原任丞相、条侯周亚夫在廷尉府的监狱中五日,最终吐血身亡。周亚夫堪称一代名将,他严于治军,善于用兵,曾平定吴楚七国叛乱,为巩固西汉王朝的统治可谓是立下汗马功劳。然而周亚夫为何最终却以悲剧结局呢?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周亚夫,是西汉开国功臣周勃之子。周勃病死,绛侯的爵位由嫡子周胜之承袭,周亚夫则担任河内郡守。一次他请天下闻名的女相师许负为自己看相。许负对他说:“您的命相比较尊贵,三年之后可以封侯,再过八年,就可以做丞相了,地位显贵了。但您再过九年,就会因饥饿而死的。”网络配图周亚夫听罢大笑道:“我肯定不会被封侯的,因为我的哥哥已经继承了父亲的侯爵,即使他死了也会让侄子继承,排不到我。说我饿死也不可能,因为既然我尊贵了,又怎么会饿死呢?”许负指着周亚夫的嘴角说:“您的嘴边缘有条竖直的纹到了嘴角,这是饿死的面相。”不知是到真是命运,还是巧合!三年后周胜之因杀人获罪而死,汉文帝...
· 是谁的计策真正断送了汉室江山?
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这是历史的魅力,一起来研究下“是谁的计策真正断送了汉室江山?”的话题,感受历史的心境。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三国谋士们神鬼莫测的奇谋妙计,帮助曹操刘备孙权鼎足三分,也让大汉天子刘协成了提线木偶。毛玠的“奉天子以令不臣”,鲁肃的“榻上策”,诸葛亮的“隆中对”,都是为自己的主公着想,其中鲁肃的“榻上策”说得最露骨:“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鲁肃的“榻上策”早于诸葛亮的“隆中对”,而且似乎比“隆中对”更成功:东吴的联刘(准备联刘表,后来成了联刘备)抗曹之策,让孙权稳居江东并占有了部分荆州,而诸葛亮的联孙抗曹显然是失败了——诸葛亮高估了孙权的人品,结果荆州丢了,关羽死了,荆州益州两路出兵分进合击,也就成了泡影。有人说诸葛亮的“隆中对”有致命硬伤,甚至还将其列入断送汉室江山社稷的“三大计”。这显然...
· 平定七国叛乱的大汉名将为何最终饿死?
想必大家对周亚夫一定不陌生吧,看过电视剧《美人心计》都知道周亚夫这个角色吧,那么他的真实历史大家知道吗?让我们来看看历史中的周亚夫吧。图片来源于网络周亚夫出生于公元前199年,死于公元前143年,他是西汉非常有名的将军,军事家,今天江苏沛县人。西汉开国功臣周勃的儿子。在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后死于狱中。关于他的事迹也非常有意思,他在汉文帝时期承袭父亲的爵位做了绛侯。刚开始的时候他做河内郡守,许负曾给他看命相,说他三年后就可以封侯,封侯八年后就能当丞相,掌握国家大权,位高权重,在所有大臣里首屈一指,再过九年会饿死。他笑着说要承袭我父亲的爵位也是我哥哥啊,怎么会是我呢。果然过了三年,周亚夫的哥哥绛侯周胜之犯了罪,文帝选周勃子孙中有贤德的人为侯,大家都推举周亚夫,于是封周亚夫为条侯,继承绛侯爵位。周亚夫治军非常严明,有一次汉文帝巡视军营,去别的军营,看到是皇帝的车架全都放行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