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张廷玉退休延迟引发君臣对峙:张廷玉为何被抄家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60
转发:0
评论:0
张廷玉退休延迟引发君臣对峙:张廷玉为何被抄家,乾隆年间,有位老干部叫张廷玉,安徽桐城人。张廷玉是军机处的第一批成员,又是总

  乾隆年间,有位老干部叫张廷玉,安徽桐城人。张廷玉是军机处的第一批成员,又是总理事务的大臣,不仅负责抓吏部和翰林院的工作,还负责几条战线的工作,老干部身上的担子不轻。而且,他这样操劳也不是一两年的事了。

  他给康、雍、乾爷孙三代打工,从雍正时就开始一直坚持在几个部门上班,尤其在担任军机处机要秘书期间,基本上是二十四小时全天候值班,随叫随到,哪怕是刚刚躺下,雍正一个口令下来,他马上又得到宫里去听指示、写报告。每天二更睡,下班途中,坐在车里还要批阅文件,到了家里,还得处理公事,至于睡觉,那只是工作的另一种方式而已,头脑基本上还在工作的事情上转,一想起什么,马上起床写文件。

  张老干部长期超负荷工作,居然六十多岁了还能挣扎着主持当时最浩大的文化工程:修《明史》。等到第三任老板乾隆上台的那一年,老张已经63岁,《明史》也修完了,辛苦工作几十年,也该歇歇了。

  迫切想退下来休息的张廷玉,知道不能一下子把工作都辞了,怕把皇上给刺激到了,于是慢慢来,在65岁那年的十一月,先辞了总理事务的职位,计划一步一步抽身而退。

  为退休,任劳任怨几十年的张廷玉不再忍让

  朝廷方面也似乎充分考虑到张老干部的身体状况,乾隆毫不含糊地批准了他辞掉总理事务的申请,并主动示好,释放善意。1742年,乾隆指示:张老干部已年过七十,热不起,冷不得,没必要大清早就到宫里刷卡报到,大热天大风雪的日子,也没必要硬着头皮来上班,在家里休养为佳。

  乾隆十一年,74岁的张廷玉遭丧子之痛。上级充分考虑到张老干部的悲痛心情和身体状况,给予他可以由人搀扶上朝的优待,并且解决其家属的工作问题,安排他的次子进入南书房上班。南书房是军机处成立之前的机要秘书办公室,虽然权力不大,但每个星期却能见着皇上。

  从65岁那年开始,张廷玉与朝廷之间的这种良性互动,使他产生了一种认识:我做了这么多年事,朝廷又处处照顾我,离退休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赶紧打报告吧。加之张廷玉与乾隆据说在一些大典的工作方面,有些意见不合,老张觉得该抽身而退了。

  于是,在乾隆十三年,已经76岁高龄的老张,终于给皇上递交了离退休申请。依照情理来看,一个76岁的德高望重、任劳任怨的老干部申请离退休,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从法定年龄来看,古代高级干部的离退休年龄是70岁,此时的张廷玉已经超过退休年龄6年。

  应该可以退了吧?然而,乾隆却没有答应。收到老张的离退休申请后,乾隆这样批示:老先生是两朝天子的重臣,咱皇室早把您看成自家人了,百年之后,您的牌位将光荣地放在我们皇家的祠堂里,陪皇家列祖列宗一起光荣,您还见什么外呢?居然还要辞官归田?没这个理。不准!

  原来,早些年,为了表示对张廷玉工作业绩和忠心的肯定,雍正特批将来把张廷玉的牌位放在皇家祠堂里。这种事情现在看起来很浮云,在当时却是莫大的光荣。乾隆的批示让张廷玉大跌眼镜,他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误判了形势,于是猴急了,老着脸,与天子展开了一来一回的辩论。

  老张任劳任怨几十年,工作期间从来没有任何怨言。说千句,道万句,不如一句也不说,可如今不让他离退休了,几十年的沉默忍让全退一边去,谁不让我退休我跟谁急。

  张廷玉马上写信反驳乾隆:早在宋朝、明朝已有官员的牌位位列皇家祠堂,却仍可以退休的先例,而且官员70岁退休,是自古以来就天经地义的事。

  乾隆回复:老张,退休的事不能完全照搬历史,也要变通,您老是想着70岁退休的清闲,干吗不再熬几年,工作到80岁,享受拄杖上朝的荣誉呢?我觉得您要向诸葛亮学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张廷玉针锋相对地回信:人家诸葛亮是在乱世,肩负匡扶汉室、统一国家的大任;我生活在太平盛世,没什么不可卸下的大任,这能比吗?

  乾隆跟老干部杠上了,他又强词夺理:虽然你们所处的时代不同、工作任务不同,但你们一心尽忠的精神是一样的。我的爷爷、老爹对你那么好,提拔你、照顾你、给你权力和荣誉,看在祖宗的面子上,你不能退休;我又这样照顾你,看在我的面子上,你也不能走。

  更离奇的是,乾隆还把自己与张廷玉关于退休事项进行争辩的记录,在朝廷上全程公示,让全体文武大臣评理,等于是搞了一次听证会。当然,在几次交锋后,乾隆作了一定的让步,取消了张廷玉在吏部的工作任务。皇上让一寸,张廷玉也不敢进一尺,于是没有再递交离休报告。

  写《清史稿》的人说了一句公道话:“老张确实又老又病,已经不适合担任中央的任何工作了。”

  乾隆又通融了一步,在老张77岁那年正月,又批示:张廷玉可以每隔十天去一趟办公室,每隔四五天去一趟皇宫和皇上商量工作;到这年冬天,恩准养病。到这份上,老张更加不好意思谈退休的事了。

  在张廷玉养病期间,乾隆特意派军机大臣前去慰问,嘘寒问暖中,张廷玉讲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咱当着皇上的面实在不好意思提退休了,不过我这私心想着,还是暂时退了好。张廷玉的话讲得很保守,说是暂时退休,好像随时准备被返聘的样子。其实意思很明白,实在想退了。

  乾隆扛不住了,批准退休,并且对张廷玉的归家程序作了具体指示:等来年河流里的冰块化了,坐船回乡。除此之外,还写了三首诗相赠。

  张廷玉离退休的事到此应该完美画上句号,他可以回家抱孙子颐养天年了。可这事还没完呢。

  一生谨慎的张廷玉却连走“臭棋”

  公元1749年,对于张廷玉来说,应该是欢天喜地的一年,经过和乾隆斗智斗勇、斗蛮斗狠的“大战”后,他总算成为离休干部了,赶紧准备行李回家去,其他的什么都不要想。

  偏偏他顾虑太多,一面欢喜,一面却想起另外一件事。他想起了自己百年之后能不能进皇家祠堂太庙。他心里是这么琢磨的:现在领导答应让我退休,会不会事后报复我,让我百年后牌位进不了皇家祠堂呢?这个念头一提起来,就再也放不下了。张廷玉慌慌张张跑到乾隆那里,很着急地说:“皇上,前几年我申请退休的时候,您说老臣是皇家祠堂的人了,不能还乡。如今您批准我退休,会不会因此不让我的牌位进皇家祠堂呢?因此恳请您给老臣写个保证书,保证我百年后牌位能安安稳稳挪进太庙。”

  作为领导的乾隆,听了很不受用,但情绪还是比较稳定,很有修养地克制着,居然给老张写了张保证书,保证他的牌位在百年后一定进入皇家祠堂,这个由先帝制定的政策,坚决不动摇,坚决执行,请老张放心。

  张廷玉就这么走错第一步,紧接着走错第二步:居然不去面谢,而是派了二儿子代表自己去感谢。到了这一步,乾隆的情绪再也没法稳定了,没见过这么不给上级面子的,当即草拟圣旨,准备对张廷玉傲慢的态度进行通报批评。还好,皇上身边还有老张的学生,一面为老师求情,一面暗中通知老师赶快过来道歉。

  没想到,这是张廷玉走错的第三步:张廷玉慌慌张张进宫请罪道歉,结果乾隆的情绪完全失控:“圣旨还在我办公室抽屉里锁着呢,你凭什么就事先知道领导要批评你了?你是不是在我办公室安插了耳目?!”

  可怜张老干部,几十年官场全白混了,三步臭棋把自己的形象毁得稀巴烂。他被通报给全体朝廷官员,进行,昔日的们蜂拥而上,纷纷表态:张廷玉不停打招呼,死乞白赖要退休,居然要挟上级写保证书,我们全体官员义愤填膺,强烈要求撤销张廷玉的一切职务,其牌位不得进入太庙!

  这之后,张廷玉基本消停了,他战战兢兢地待在北京,一心等着河里的冰块融化了,赶紧坐船回老家去。第二年,看看河里的冰融化了,张廷玉立即打报告申请回乡,没想到,又是一步臭棋。就在这一年,乾隆的长子定安亲王病死,他是张廷玉的学生,这学生尸骨未寒呢,家长乾隆正在伤心,张老师就递交上来一封冷冰冰的申请报告,乾隆的情绪又一次无法稳定,他严肃地批评了张廷玉,你好歹也是我儿子的老师,我这个做家长的还沉浸在丧子之痛中,你这个做老师的居然撂挑子走人,你怎么可以这样一而再、再而三伤害朕脆弱的感情?而且用词前所未有的严厉。

  于是,张廷玉能否进太庙的事情进一步提上日程,乾隆马上就此事召开大范围会议,会上达成一致共识,张廷玉不配进太庙陪皇上的列祖列宗。张廷玉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自己进行了狠狠地抨击,主动打报告要求取消自己入太庙的资格。

  命运跟张廷玉开了个玩笑

  带着满心的伤痕,老张回到了家乡。远离是非之地,总没事了吧?别急,乾隆心里还惦记着呢,就在这年九月,逮着个机会,又给张老前辈开了张罚款单:罚款15000两白银,北京的住所抄家。理由是张老师的儿女亲家与反清知识分子吕留良有密切往来。

  可怜77岁的张前辈,三朝重臣,被少东家乾隆吓得一惊一乍的,居然还能顽强地活到83岁。大概,他是带着灵魂不能进入皇家祠堂的遗憾,走向了生命的尽头。

  然而,命运又跟他开了个玩笑,少东家乾隆改变主意了,批示:准许张廷玉的牌位进入皇家祠堂。活着的时候给你一个不确定,在你死后却给你一个肯定的答案。死者已经带着精神折磨走了,生者却感恩不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张廷玉
清安徽人,字衡臣。号研斋。康熙进士,历任内阁学士,刑部侍郎等职,雍正时,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加少保。世宗设军机处,规制多出其手,乾隆元年(1736)由他总裁的《明史》告成功,加太保,前后历三朝,居官五十年,有《传经堂集》。
· 张廷玉
生平康熙朝张廷玉是康熙朝大学士张英之子。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考中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入值南书房,因父母丧事回家。服丧完毕,改任司经局洗马。历任庶子、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授刑部左侍郎。山东盐贩王美公等纠集众人传教,巡抚李树德命令逮捕惩治,抓住一百五十余人。清圣祖命张廷玉与都统讬赖、学士登德一同审理,杀七人、流放三十五人戍边。次年授吏部左侍郎。雍正朝清世宗即位后,张廷玉受命协同掌院学士阿克敦,励廷仪办理翰林院文章之事。不久即提升礼部尚书。雍正元年(1723年),张廷玉复值南书房,与朱轼等人同为诸皇子师傅。四月,任顺天乡试主考官。世宗嘉其公慎,加太子太保。八月,署理都察院事,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九月,调任户部尚书,上书说:“浙江的衢州,江西的广信、赣州,临近闽、粤等地,那些流离失业没有户籍的人,进入这四地交界的山里种植大麻,搭建草棚居住,称作‘棚民’。时间一久,...
· 张廷玉的生平简介张廷玉的死因是什么
张廷玉,清朝时期的大臣,辅佐过不同的君主,仕途起起落落,在不同时期遭遇不同的从政境遇,晚年因得罪乾隆未能安享晚年,但死后却得到入庙的殊荣。张廷玉,又名横臣,安徽桐城人。1700年,中进士入官,在康熙年间入内阁担任学士、吏部副长官。雍正继位后,张廷玉颇受赏识与重用,开始在政场上大显身手。他协理翰林院文章事务,晋升为礼部尚书,成为《世宗实录》的副主编。随后,张廷玉逐渐成为皇子的老师,以及乡试主考官。后由于其文笔写作深符皇帝的心意,又担任了《明史》的主编。张廷玉做事聪明老练,思维谨慎周到,且文笔出众,才气尽显,因此深得雍正的宠信与提拔。国家大事上,无论军事还是政务,雍正都与之商议,参与决策,且当时国家的古书典籍也大都出自他笔下。1726年,张廷玉升为大学士,参与军务,着手改善军机制度。雍正去世后,张廷玉受遗诏之令其死后可进入太庙。乾隆初期,张廷玉任总理大臣掌理事务,后年近花甲,逐渐不得乾隆待见,...
· 张廷玉安葬在哪张廷玉的死因是什么
张廷玉十分长寿,在83岁时高寿生病去世,他曾在雍正时期极度受到赏识和提拔重任,却在乾隆当朝后饱受排斥,屡遭冷门,却在死后由于乾隆突然转变态度破例进入太庙,那么这位政治待遇落差如此之大的大臣,他去世以后的墓在何处呢?张廷玉出生在安徽桐城,于是他逝世以后便落叶归根,其墓地也建造在家乡桐城,总共占地七千多平,已经列入国家重点文物名单,受到了保护。纵观该墓园,由方位上看,整个的朝向是自西北向东南,结构上是围绕着墓冢向四周扩散,看上去成扇状,由上至下的功能作用不同。墓的顶端用于摆放祭祀物品,比如供奉时用的桌子、香炉、烛台等等。墓的中间是留给后人用于跪拜的场所,左右两排分别陈设了很多座石头雕像,有动物、兵俑,还竖有碑文。张廷玉墓最底部的位置是享堂,用于张家家族族谱以及人物生平事迹典故的记录。这座张廷玉的墓其实并不是完好保存至今的,早在文革期间,它也未能幸免于难,惨遭了几乎毁灭性的破坏。之后由国家出资修...
· 张廷玉后人是谁张廷玉的弟弟是谁
张廷玉,作为清朝唯一死后破例进入太庙的汉臣,有一个弟弟张廷璐,也是历任三朝的大臣,学识丰富,是乾隆年间最被看中的提督学政,那么此外张廷玉在历史上还有哪些后代呢?张廷玉有三个儿子,其中他本人偏爱长子张若霭,世袭其爵位,张若霭与张若澄均擅长书画、诗文,留下不少传世佳作,藏于全国各大博物馆,此外他还有一个儿子叫张若溎,也于朝中任职。张若溎,字若谷,生于安徽桐城,与清朝雍正年间中进士入仕,被任命为兵部主事,后来调职为员外郎中,升为御史大夫、晋给事中,直至刑部侍郎,任左都御史。此外,张若溎还就任殿试读卷官以及乡试的考官,出任山东地区的提督学政,总管书库馆。七十四岁时,张若溎因生病辞官退休,十分长寿,去世时享年85岁。除了儿子外,张廷玉在历史上还有一名著名的藏书家后代。张师亮是张廷玉的五世孙,字筱渔,家乡也是安徽桐城,于咸丰六年中进士入官,在江西南昌任丰城县令。张师亮偏爱收藏史书典籍,他的藏书阁命名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