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高考时第一志愿竟是报数学系:然却仅考4分
季羡林高考时第一志愿竟是报数学系:然却仅考4分,1917年,一位考生参加北大的入学考试。胡适阅卷时兴奋地说:“我看了一篇作文,给
1917年,一位考生参加北大的入学考试。胡适阅卷时兴奋地说:“我看了一篇作文,给了满分,希望学校能录取这位有才华的考生。”可校委们查看这位考生的成绩单,数学成绩是零分,其他各科也平平。取弃之际,蔡元培校长力排众议,破格录取他。11年后,他31岁执掌清华大学。他就是罗家伦。
巧得很,罗家伦任清华大学校长次年招生考试时,一名考生国文和英文考得非常好,只是数学成绩不及格。他亲自把这位考生叫到校长室谈话,之后特准其入学。这位考生就是钱钟书。
1930年,国立大学招生考试,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出了两个作文题:一是《你为什么投考青岛大学》;一是《杂感》。两题任选一道,一位考生把两题都做了。其中第二篇文章只有3句话,闻一多咏诵再三拍案叫绝,破例给了他98分的高分。那年他的数学考了零分,还是被青岛大学文学院破格录取。他就是著名诗人臧克家。
1930年他报考北大时,国文、英文得了满分,数学考了零分,北大不予录取。他不甘心,又转考清华大学,结果国文、英文又考了100分,数学依然是零分。清华大学经过慎重考虑,毅然决定破格录取。他果然不负众望,后成为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明史专家。他就是吴晗。
钱文忠教授在撰写《我的老师季羡林之学生时代》时,知道季老小时候学习严重偏科。他先是问季老本人当年高考时数学考了多少,季老只说“很低的”,其他并不多言。钱文忠查了清华大学的档案,发现季老数学只考了4分,且他的第一志愿居然是数学系,真是令人难以想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多省高考收官查分填志愿时间公布,古代科举什么时候放榜?
全国多个省份已经结束了2022年高考,全国高考开始时间是6月7日,但是各个地区的高考结束时间是不一样的,像是广西,安徽,吉林,山西,河南,陕西等多个省份的高考在6月8日的时候已经结束了,而部分地区的高考将在9日、10日陆续收官,目前,也已经有部分省份公布了今年高考的成绩查询时间,那么古代科举考试结束后,什么时候放榜呢?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说一说。图源自网络自隋朝的科举考试以来,放榜已经成为了考生们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了,而所谓的放榜也被称之为“放牓”,也就是在考试后朝廷会公布被录取者的名单,而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放榜日也成为了人们最期待的日子。“放榜”一词最早是出自于唐代的李淖《秦中岁时记》中:“太和八年放牓,有无名子作诗曰:‘乞儿还有大适年,二十三人椀杖全。’”古代的科举考试是分为好几种的,有院试,乡试,会试,殿试等等。其中院试是最低档的,是在县里或者府里考试,这场考试等到放榜那天,就变成了...
· 科举时代的“异地高考”和“高考移民”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客籍人都不享有在当地参加科举考试的权利。结果造成土客籍双方在社会身份、晋升机会上的不平等,而且这种不平等代际遗传。这种歧视政策也酿成了赣南的长期社会冲突。近日,“异地高考”改革进入快车道。一方面这是为了解决城市新移民的子女升学障碍;另一方面,“异地高考”还指向高考录取公平问题。一些“高考大省”的考生,对以京沪为代表的发达城市,以及边疆教育落后地区的低分录取,一直难以认同。其实,这个问题不是突然间冒出来的;中国作为幅员辽阔、发展不均衡的大国,科举历史上一直有“异地高考”、“高考移民”等问题;科举制度从来与户籍、录取名额地域分配、歧视反歧视联系在一起。下面从国家考试-地方考试、地域公平-考试公平这两组维度,来分析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的分配。科举制起于隋唐,以考试论英雄,取代被门阀贵族所垄断的察举制,给了平民更多上升的机会。在唐代,国家级考试不分地区录取;地方考试按州的大小选拔考...
· 唐宣宗竟是个高考狂:常问询官员是否考中进士
古代的科举考试是出身寒族的读书人获取功名利禄的唯一途径。由于每年科举录取的名额有限,能幸运地冲过科举考试独木桥的举子,实在少之又少,因此,古人对科举中第者推重艳羡至极。《唐摭言》就这样说:“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哪怕已经做了宰相高官,如果不是通过“高考”途径选拔上来的,心里终究感到缺憾;即使连年高考连年落第,直到老死,心中也无遗憾,足见古人对高考的痴狂程度。古代皇帝是世袭制,不用那么辛苦去参加科举考试,就可以登上君临天下的宝座。不过,唐代有位皇帝竟以此为憾,他就是唐宣宗。为了满足自己的高考欲,他竟然在皇宫中的柱子上题写“乡贡进士李道龙”,又在殿柱上自题:“乡贡进士李某。”不能参加高考,唐宣宗只能自诩为进士,以便达到心理上的满足。唐宣宗对那些科举中第者非常羡慕,《...
· 直击高考首日,古代的高考是在哪天?
直击高考首日,今年的报名人数达到1193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我们现在高考的时间都是固定在6月7日和6月8日,而高考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成长也是挑战。古代的科举考试其实就类似于现在高考,只是古代科举考试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而现在的高考是为了考取自己心仪的大学,那么古代的高考是在哪天?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说一说。图源自网络科举考试制度是源于隋朝,隋炀帝杨广于大业元年创立进士科,这一次就可以看作科举考试的开端,一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因此科举考试在我国历史上是存在了1300年之久的,而如此之长的时间跨度和朝代的更迭,每个朝代的科举考试的时间都是不太相同的,但是都是在春秋两季,与现在的高考时间不同。隋朝的科举,从初考到终考,前后大致上是三到五个月左右,而除了特殊的科目以外,一般都是按照这个时间举行的,唐朝基本上就是延续了隋朝的科举制度,古代科举考试时间如此之长,主要是因为它是包括了三级考试的,每一场考...
· 高考临近今年这棵“神树”却鲜有人祭拜
2019年6月3日,安徽毛坦厂中学,往年毛坦厂中学的“神树”受到陪读家长以及考生的“祭拜”,“神树”下不足百米的巷子里,满是陪读家长烧香拜树的身影。然而,今年则大不同,“神树”周围,完全没有香火气息,偶有路过的家长驻足观看,考生及陪读家长理性面对高考。2015年6月1日,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镇,从零点开始,近千名高三陪读家长不断涌入“神树”所在的窄巷中,赶在零点时分抢拜“神树”,抢烧高考前最后一个农历十五的头柱香,祈求孩子在高考中博得高分。香火的火苗四处飞窜,热浪滚滚,难以靠近的陪读家长仍在不远处下跪祈福,全然不顾危险。香客们不断将手中的香火扔进火堆里,引燃了“神树”下方的石棉瓦顶棚和百余根祈福带,过旺的香火火势一时间难以控制,险象环生。安徽六安毛坦厂中学曾被外媒冠以“亚洲最大的高考工厂”之名,然而鲜有人知道,这里也可能是全世界香火最旺的中学。在毛坦厂镇这个以教育拉动经济增长的小镇里,越来越...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