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鲁迅和林语堂闹翻原因探究:竟然因为一条蚊帐?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39
转发:0
评论:0
鲁迅和林语堂闹翻原因探究:竟然因为一条蚊帐?,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在上海逝世。曾与鲁迅并肩战斗过的学者林语堂在美国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在上海逝世。曾与鲁迅并肩战斗过的学者林语堂在美国纽约挥笔写下了悼念文章《鲁迅之死》,言辞深切,令人动容。鲁迅与林语堂二人曾一度是志同道合的伙伴,但后来却十分高调地闹不和,究竟是什么原因?

1924年11月,《语丝》创刊,鲁迅和周作人做了语丝派的首领。鲁迅曾两次主动给林语堂去信约稿,林语堂遂成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 因为鲁迅参加了语丝社,又领导着莽原社,他向林语堂写信约稿。接着是林语堂的复信和交稿,这就是两人“相得”的开始。

不过后来林语堂与鲁迅都避居上海以写作为生时,矛盾爆发了。同以文字生活,鲁迅直面惨淡的人生,把文学当作“匕首”和“投枪”,刺向敌人。林语堂则是借助幽默,表现性灵闲适,曲折地表示自己的不满。然而鲁迅却不这么看,鲁迅认为在反动派屠刀下,没有幽默可言。在血与火的斗争中,鲁迅自己无畏地宣称:“只要我活着,就要拿起笔,去回敬他们的手枪。”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分化鲁迅曾说:中国并无幽默,要有,也只有“将屠夫的凶残,使大家化为一笑,收场大吉”一类的东西。

有关他们心生隔阂还有一场小风波。两人曾同住在上海北四川路横滨桥附近,一次鲁迅不小心把烟头扔在林语堂的帐门下,把林语堂的文章烧掉了一角,林语堂十分不悦,厉声责怪鲁迅。鲁迅却觉得林语堂小题大做,回敬说一床蚊帐不过五块钱,烧了又怎么样。两人就这样争吵起来。

到1929年8月28日的“南云楼风波”是使得鲁林二人疏远的直接原因。北新书局的老板李小峰在南云楼设晚宴,宴请鲁迅、林语堂夫妇、郁达夫夫妇、川岛等文化界名流。此前,鲁迅因版税问题与李小峰闹得很不愉快,以致对簿公堂,后经郁达夫调解才达成一致。因此,这顿饭带有明显的“和好”之意。

席间,有人忽然提到一个人——张友松。张友松是鲁迅的学生,也是一位青年作家。张友松想办个书店,为此多次请鲁迅、林语堂等人吃饭,并一再表示自己要以李小峰为戒,决不拖欠作者的版税。为拉拢鲁迅,张友松不惜暗中中伤李小峰。外界不少人认为,鲁迅与李小峰的矛盾很大程度上是张友松挑拨造成的,所以鲁迅很忌讳这件事。

当有人提起张友松时,一向心直口快的林语堂也没细想前因后果,就跟着别人连连点头附和。林语堂原以为自己是替鲁迅说话,可鲁迅并不那样认为。鲁迅认为林语堂是在讥讽他,当场脸色发青,从座位上站起来,大声喊:“我要声明!我要声明!”显然,鲁迅这时有几分酒意。他一拍桌子说:“你这是什么话!我和北新的诉讼不关张友松的事!”林语堂站起来辩解:“是你神经过敏,我没有那个意思!”两人越说越火。

鲁迅在他日记里说:“二十八日……晚霁。小峰来,并送来纸版,由达夫、矛尘作证,计算收回费用五百四十八元五角。同赴南云楼晚餐。席上又有杨骚、语堂及夫人、衣萍、曙天,席将终,林语堂语含讥刺。直斥之,彼亦争持,鄙相悉现。” 林语堂也在1929年8月的一处日记中写道:“八月底与鲁迅对骂,颇有趣,此人已成神经病。”

“和事佬”郁达夫在《回忆鲁迅》中,明确指出,这是“因误解而起正面的冲突”。当时,鲁迅有了酒意,“脸色发青,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一半也疑心语堂在责备这第三者的话,是对鲁迅的讥刺。”林语堂也起身申辩,空气十分紧张,郁达夫一面按鲁迅坐下,一面拉林语堂夫妇走下楼去。郁达夫的结论说:“这事当然是两方面的误解,后来鲁迅原也明白了,他和语堂之间是有过一次和解的。” 然而有了误会,林语堂与鲁迅的关系就不可能像从前那样融洽了,要知道鲁迅是主张“一个也不宽恕”的。另外随着林语堂“幽默大师”的名声越来越响,这让鲁迅更加反感,觉得林语堂是不可救药了,“以我的微力,是拉他不来的”,对他不再抱任何希望了,于是乎加紧了对林语堂的批判,先后写了《骂杀和捧杀》、《读书忌》、《病后杂谈》、《论俗人应避雅人》、《隐士》等。

还有记载说,曾经在一个饭局上,几个广东作家兀自讲粤语,林语堂则故意讲一口流利的英文逗趣。鲁迅听了极为不满地说:“你是什么东西!难道想用英语来压中国的同胞么?”弄的场面极为尴尬。

都是一代文豪,可惜这两位大师的性格和文学风格迥异,最终使得两人分道扬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湛姓现今人口较少原因竟然是因为他
避讳,旧时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或写出,以表尊重,避免利用名字进行人身攻击,而冒犯君主或尊亲超然的地位。避讳的对象有四类:一是帝王,二是长官,三是圣贤,四是长辈。避讳排在首位的避帝王,指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属于当时的“国讳”或“公讳”。如在东汉时期,秀才被改成茂才;乾隆时期曾下诏门联中不许有五福临门四字,为的是避讳顺治帝福临之名。古代有不少因避讳而改姓的现象,因避君主讳而改姓是最为多见的避讳改姓,例如晋朝建立后,司马师被追尊为晋景王,天下姓师的都只好改姓缺一笔画的帅。避讳改姓还有反复改的情况,后晋高祖姓石名敬唐,敬姓于是不得不一分为二,或姓左半边的“苟”,或姓右半边的“文”。由于后晋只存在十年便被后汉取代,文姓恢复原来的敬姓。但是十年之后,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百姓不仅要避他的讳,他的祖父赵敬的讳也要避,所以敬姓被迫再次改姓文...
· 三国关羽必须死的原因:竟然是因为这个!
以前读三国,看到关羽之死的时候,心有戚戚,满腔的委屈憋着发不出来似的。北有曹操,东有孙权,关羽孤军北上,身后没有任何支援,不是找死是什么?就算关羽看不明白,刘备看不明白,诸葛亮也看不明白?一遍遍的阅读,终于有一天顿悟了。其实刘备看明白了,诸葛亮看明白了,关羽也看明白了,就连曹操和孙权也都看明白了,大家都看明白了,可是关羽依然死了。这是为什么呢?关羽不死,大家的日子都不安生;关羽死了,大家都放心了。所以,整个《三国演义》,其实核心就在关羽之死。所以结论是:关羽死于谋杀。网络配图那么,是谁谋杀了关羽?首先说说为什么关羽必死?关羽这人,没事喜欢读《春秋》,讲大义。他追随刘备固然有兄弟义气的成分,但最根本的,还是希望能匡扶汉室,留名千古。一点很能说明问题,那就是关羽被曹操俘获后,曹操封他为“汉寿亭侯”。名义上是汉献帝所封,实际上是曹操封的。对于这个封号,关羽十分看重,毕竟这在名义上是汉朝所封,自己...
· 伍子胥一夜白头的原因竟然是因为这个!
伍子胥是谁?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字子胥,本楚国椒邑(一说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一说安徽省全椒县)人,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以封于申,也称申胥。网络配图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极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是姑苏城(苏州城)的营造者,至今苏州有胥门。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成为诸侯一霸。伍子胥欲适吴国,奈何路途遥远,因太子建在宋,伍子胥奔宋,因宋国内乱,与太子一起奔郑。奈何太子为了和晋国联合谋取郑国的意图被郑国君知晓而被杀,子胥又奔吴国。过陈国到昭关,昭关在两山对峙之间,前面便是大江,形势险要,并有重兵把守。名医扁鹊弟子东皋公(扁鹊出生在公元前407年,这里说是扁鹊的弟子,传说的真假有待...
· 鲁迅家道中落原因鲁迅父亲是谁?
鲁迅之名,算的上是家喻户晓了。他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鲁迅是他的笔名。鲁迅一生创作无数,留下了不少引人深思的作品。当然这些作品,也是各初高中学生们的痛!看鲁迅的故事,我们可以知道,鲁迅小的时候家境富裕,日子过的很好。那个时候的鲁迅,甚至还有点纨绔富二代的调调。但是因为一些事情,最后导致家道中落,鲁迅也渐渐吃尽生活的苦头。因为家境转变的原因,鲁迅接触到了底层社会,也渐渐形成了他文章的中心。鲁迅自己说:“到我十三四岁,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到底是什么样的变故,让一个富裕的家庭慢慢中落呢?鲁迅出生于公元1881年,依据时间推断,这场变故应该就是发生在1893年,他的祖父周福清的科举舞弊案。鲁迅的祖父周福清,是同治十年进士,入为翰林院庶吉士。因为他本人个性和性格比较要强的原因,并不适合在官场生存。所以在担任江西金溪县知事之后,一直等...
· 鲁迅的名和字
倪墨炎兄撰有《鲁迅的名、字及其使用》(见2009年12月3日“笔会”),对相关史料作了考述,意在求真,不因事涉琐细而有所忽略,值得一读。作为同好,我也来述说几句,或可作智者千虑一失之补。关于樟寿与树人的关系,倪文说周作人的忆述“显得混乱”,似乎责之过苛。周遐寿(作人)的《鲁迅的青年时代》记云:鲁迅离乡往南京去进学堂,“一个本家叔祖”为他改名,“觉得子弟进学堂‘当兵’不大好,至少不宜拿出家谱上的本名来,因此就改了名字”。墨炎兄认为是又名树人,而非改名。周作人说樟寿是谱名,我们知道谱名是固定的,上学读书可以用谱名,也可以另有学名;在旧时,学名可以更改。周作人又说鲁迅就读于三味书屋,“‘书名’乃是樟寿”,亦即谓谱名亦用作学名;他到南京报考水师学堂,“本家叔祖”为他另取学名曰树人,称之为改了学名,或说他又名树人,均无不可,周作人没有误记。周作人又说乃兄改“书名”为树人,“因为典故出于‘百年树人’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