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揭秘诗人王昌龄的绝好人缘:朋友都是著名诗人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88
转发:0
评论:0
揭秘诗人王昌龄的绝好人缘:朋友都是著名诗人,      饮马渡秋水的这个人,不以数量征服,只以质态取胜。质态至上,生命的质态

       饮马渡秋水的这个人,不以数量征服,只以质态取胜。质态至上,生命的质态,文学的质态,都是超一流的。诗作不多,人生的传奇不多,正史野史的记载寥寥几笔,其一生行状始终无法厘清,存在各种是耶非耶的疑问。但他有一种神秘的能量,和盛世大唐同在,注释着唐代的雄性与柔情。

  对盛世的信仰,是一生希望的源泉

  对于王昌龄来说,虽说出生于南朝世族琅琊世家,但家势已经式微,到他这辈就更趋贫困,他小时候在故乡耕读,自称“久于贫贱,是以多知危苦之事”。面对这艰窘的处境,王昌龄决心凭借聪明睿智、发奋进取来改变自身和家庭的处境。

  大约二十岁,王昌龄离开家乡,开始一段学道的经历。开元年间,正是盛唐气象的鼎盛时期,王昌龄在诗中对盛世景象竭尽全力、忠贞不已地加以歌颂。对盛世的信仰,正是王昌龄一生最坚实的信心、力量、希望和理想的源泉,以至日后长期身处谗枉和沦弃之境,也难以改变。火热的年代,像王昌龄这样有抱负的时代青年,只是把学道当成了一种好奇而已。不久他便到长安谋求发展,没见什么成效,于是他西出长安,投笔从戎。

  西出长安,他将战争的冷酷勾勒出来

  西出长安,踏上出塞之路,头顶是自由的塞外风,脚下是沉重的边关土。但是,行走,对一个青春男人来说,是幸福的,有能力漫游,说明你年轻,还有勇气和希望。

  从王昌龄留下的诗句来看,开元十二年秋,王昌龄从长安出发,经八百里秦川腹地扶风,沿渭水谷地,向西北而行,直抵渭水源头一带,然后向狄道而行,他的目标是当时临洮军的驻扎地鄯州,也就是陇右节度使的所在地。途中正好经过了武街古战场,此时,距离开元二年的那场大战刚刚过去了十年,河沟中遗迹犹存,路边的草丛中白骨依旧可见。

  一心想在边陲建功的王昌龄,提笔写下《望临洮》。“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多少壮士征夫的残骸,多少孤儿寡母的眼泪,兴亡太苦,人世多艰。这里没有一个议论字眼,却将战争与历史的冷酷勾勒出来。

  仕途屡失意,他仍表明“冰心”

  想建功边陲的王昌龄无从发挥作用,只好待了一年时间,就匆匆赶回长安,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了。由投笔从戎,再重操翰墨。接着,他开始务实。

  经过坚持不懈的追求,广泛精心的研读,王昌龄终于在开元十五年,应进士试时一举登第,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这个芝麻小官。王昌龄终究心有不甘,他于开元二十二年再应博学宏词科的考试,并再次登第。然而,二次登第后官职仍旧未见升迁,仅被授予祀水尉。科场颇为得意,仕途却明显失意,王昌龄受到打击。在做了祀水尉五年后,即开元二十八年,他被远贬荒僻的岭南,任江宁丞。

  失意之后就是疏狂,就是放浪形骸。从长安赴江宁任所,他故意迟迟不去报到,在洛阳一住就是半年,每天借酒销愁。到江宁后,又曾去太湖、浙江一带游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种明显以消极怠工作为反抗的手段,过于意气用事也实在容易授人以柄。

  著名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作于王昌龄赴任江宁丞之日,这时他正遭谤议,送别至友远行,当时凄切心情可想而知。临别所嘱,惟以玉壶冰心自明心迹。“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里的南国烟雨和兀然傲立的孤峰,既是景语也是情语。王昌龄以忠节贞信作为人生困境中的一种道德自信和超越力量,同时也表明,他对时代的公正并未失去信心。


  不拘小节,反使他和个性不同的诗人兼容为友

  王昌龄前后结识了李白、岑参、高适、王之涣、王维、孟浩然等人,与他们郊游、和诗、对酒,逍遥于山色湖光。不管是傲岸的李白,还是向佛的王维,几乎都能与王昌龄一拍即合,互留送别酬赠之作。这些著名诗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微妙,但王昌龄却和每个人的关系都非常铁杆,能够和众多个性不同的诗人兼容为友,可见王昌龄是一个豁达豪放的人。《旧唐书》、《新唐书》都不约而同地给了他这四个字的评价“不护细行”,就是指他的不拘小节。也就是凭着“不护细行”这四个字,他再一次遭贬,由八品的江宁县丞被贬为九品的龙标县尉。

  被贬湖南龙标,李白为他写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相送:“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一个人的失意,成就了另一首千古传颂的诗歌。

  他的“冰心”,再等不到“鸿恩共待春江涨”

  身无财物,惟有琴书伴随,王昌龄在秋天雇船沿长江上行,经巴陵过洞庭到达武陵,又放舟顺着沅水前往湘西龙标,山高水远,前路迢迢。

  在龙标,王昌龄生活清苦,他和随从而来的老仆人沿路捡拾枯枝败叶当做饭的柴烧。虽然自己不走运,但他洞悉民情,为官清廉,为政以宽,是个颇有政绩的地方官。

  对王昌龄而言,在他贬谪生涯的后期,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是功业报君的信念丝毫未减,并且愈久愈坚执,一方面是虚无幻灭和世外长生的思想也同时变得越来越浓厚。

  可惜他的济世之志,他的冰心玉壶,再也等不到“鸿恩共待春江涨”,随着唐玄宗的开元盛世零落成泥,什么都成为泡影。

  后世熟悉他那些壮阔诗句,却陌生于他的生命本身

  天宝年间,安史乱起,两京沦陷,玄宗避乱出逃,肃宗即位灵武后,大赦天下,此时,曾经为“一时之秀”的王昌龄已经垂垂老矣。66岁的他兵荒马乱里选择离开龙标,后人没弄明白他准备去哪里。但从结局看,他走向了自己的归宿。在濠州,刺史闾丘晓如捏死只蚂蚁般随意处决了他的性命。

  王昌龄含冤死后不久,闾丘晓因贻误战机之罪被河南节度史张镐所杀。临刑前,闾丘晓以年迈的双亲无人供养来求饶,被张镐厉声喝问:“王昌龄的双亲,又有谁来供养?”张镐在历史的那一刻称职地担当了一次正义的护法官,为王昌龄报了冤仇。

  但鸣冤昭雪又能怎样呢?“秦时明月汉时关”和“一片冰心在玉壶”出自这同一个男人的手笔。后世如此熟悉他那些或壮阔、或明净、或缠绵的诗句,又如此陌生于他的生命本身,只道他是正史里无足重轻的寻常官吏,是盛世里郁郁不得志的才子,是乱世里草芥般的一条性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七绝圣手"盛唐著名诗人王昌龄
来源:湖南湘潭王依份王昌龄(约公元698—756年)唐代诗人。字少伯,山西太原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进士,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开元二十五年又中博学宏词,迁校书郎。开元二十八年被贬江宁丞,后又被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之乱后回乡,被刺史闾丘晓所杀,身后十分凄凉。王昌龄与当时诗人常建、王之涣、辛浙、高适、王维、李白、岑参都有交往,与王之焕、辛浙交往最深。他的诗以多种题材对玄宗后期的黑暗政治和社会作过一些揭露和反映。其诗擅长七绝,能以极短的篇幅概括极丰富的社会内容,不少成为当时乐府歌词中的绝唱。在同期诗人中,只有李白七绝可以同他媲美。王昌龄是盛唐的第一流诗人。现在留下来的王昌龄的180首诗中,集中地表现了两类主题。一类是歌唱了边塞将士的乡思离愁,另一类是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妇女生活。王昌龄的边塞诗,善于挖掘边塞征人的内心世界,成为后人广为传颂的名作。
· 著名诗人宋琬
简要介绍:宋琬(1614~1674)清初著名诗人,清八大诗家之一。字玉叔,号荔裳,汉族,莱阳(今属山东)人。顺治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永平兵仆道、宁绍台道。族子因宿憾,诬其与闻逆谋,下狱三年。久之得白,流寓吴、越间,寻起四川按察使。琬诗入杜、韩之室,与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目,又与严沆、施闰章、丁澎等合称为燕台七子,著有《安雅堂集》及《二乡亭词》。生平简介宋琬出身世代书香名宦之家。高祖宋黻,为明代莱阳第一位进士、官至浙江副使。其父宋应亨,天启间进士,历任大名府清丰知县、吏部稽勋司郎中,清兵入关后,死守莱阳抗清,城破殉国。宋琬自幼聪敏好学,才华出众,应试县、府、道皆名列榜首。1635年,以高材充拔贡入京深造,与父宋应亨、兄宋璜,名噪京华。清顺治三年(1646)乡试亚魁,翌年中进士,授户部河南司主事。后升调吏部稽勋司主事。其廉洁奉公,办事精明。顺治七年(1650)遭逆仆构陷入狱,顺治八年...
· 晚唐著名诗人项斯
项斯(唐约公元八三六年前后在世),字子迁,晚唐著名诗人,台州府乐安县(今浙江仙居)人。因受国子祭酒杨敬之的赏识而声名鹊起,诗达长安,于会昌四年擢进士第,官终丹徒尉,卒于任所。项斯是台州第一位进士,也是台州第一位走向全国的诗人。他的诗在《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一卷计88首,被列为唐朝百家之一。项斯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生平概述项斯,字子迁,号纯一,江东人。初隐朝阳峰,枕石饮泉,长哦细酌,凡三十余年。开成之际,声价藉甚,特为张籍所赏。杨敬之曾赠以诗云:“几度见君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善,到处逢人说项斯”。(成语逢人说项即从此而来。)其名益彰。会昌四年,(公元八四四年)始获一第。仕为润州丹阳县尉,卒于任所。斯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详述生平从《唐诗纪事》及项斯诗作等零星史料看,我们推测项斯生活于唐宝历至会昌年间,属唐朝中晚期。项期年轻时曾筑草庐于朝阳峰前,...
· 清著名诗人帅家相
帅家相,字伯子,约公元1752年(清高宗乾隆17年)前后在世,生卒年均不详,奉新锁石人。帅家相七岁时就能作诗。及成年,已是名声在外。乾隆二年(1736年)中进士。入选庶常馆,成为《皇朝文选通考》的编修官,分校《明史》。三年后,改授吏部文选司主事。其后又历任广德、蔚州、深州知州,广西浔州府知府。帅家相做官30余年,清正廉明、很得民心。任广德知州时,正好州内闹饥荒,帅家相向上奏请从国库拿钱按户赈济饥民,使百姓得到救助。在广德,流传着一个有关帅家相的故事:据说广德有一口潢水塘,州官贤明,塘水就澄清,州官如是一个贪官,塘水就是混浊。宋朝范仲淹治理这里时,塘水清过,以后就一直混浊,直至帅家相出任广德知州,塘水才又变清。广德百姓对帅家相评价之高由此可见。帅家相是乾隆年间著名诗人,清曾宾谷编的《国朝江左八家诗》推崇帅家相为第一家。他学诗以《诗经》为本源,专攻汉魏唐诸大家,效法杜甫,但又不以形似为满足,意...
· 盛唐著名诗人王维的送别
送别王维山中刚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