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清朝画家张问陶的另一面:通过心理战屡破奇案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52
转发:0
评论:0
清朝画家张问陶的另一面:通过心理战屡破奇案,  清朝乾嘉年间的张问陶不只是诗画大家,也是货真价实的一代神探,他的断案方式也

    清朝乾嘉年间的张问陶不只是诗画大家,也是货真价实的一代神探,他的断案方式也充满着心理战的锋芒。

  据《清类稗钞》的“狱讼类”记载,张问陶以翰林的身份到山东莱州当知府,恃才傲物,对山东巡抚很无礼,巡抚大人心里不爽,但朝廷官员对巡抚说:别看这小子狂傲,可他真的有才,不会耽误老百姓的事,“张守虽书生,尚不误民事”。巡抚不信,就拿一件棘手的案子来考验他。

  是一件什么样的案件呢?原来莱州府有个江洋大盗,已经,但此人性情狡猾,喜欢翻供,而且翻供不止一两回,弄得审判官十分头疼,“承讯官皆莫可如何”。

  看来封建社会审案,也不是像影视里往死里打那么简单,嫌疑犯也会耍手段,让审判官头痛。

  张问陶接了这个烫手山芋,该怎么处理呢?他下了军令状:三日可结案。至于审讯手段,不要棍子夹子,也不要惊堂木,就要浙江金华肉干脯一大盘,绍兴佳酿一大瓮就行了。接下来,巡抚等人就躲在屏风后观摩。

  张问陶叫一个书童暖酒,一个书童执酒壶,一个书记员在暗处记录,自己则左手把杯,右手翻案牍,喝着酒吃着肉脯,将嫌疑犯叫过来,也不审问案情,只管聊家常。以下是三天的聊天记录。

  小结:

  张问陶用大刑伺候相威胁的手法带有时代局限性,当然是不可取的。然而,他的高明之处在于能够以喝酒聊天的轻松方式进行一次隐蔽的测谎实验,让对方在放松警惕的情况下,充分暴露信口胡言的本质,因为撒谎者在毫无预备的情况下,是不会用心记住所撒过的谎言的。这次测验,至少让对方的诚信没能经过考验,但能不能以此定案,就不敢说了。

  我们要学会的是,如果对某个人的诚信度怀疑,我们可以用心记住对方说过的话,看日久以后,向对方提到同一件事时,口径是否统一。

  第一天

  问:你是郯(tan)城人吗?答:是。

  问:今年多大啦?答:37岁。

  问:住乡下还是住城里?答:城里。

  问:爹娘在吗?答:父母双亡。

  问:有兄弟姐妹吗?答:兄弟三个,俺是老大。

  问:有老婆孩子吗?答:两个儿子,老大十八岁,能打猎了,老二今年十三岁,还不能打猎。

  问:你从事什么行业?答:无所事事。

  结尾:吃完肉,喝完酒,退堂,不作任何结论。

  第二天

  问:你是郯城人吗?答:是。

  问:今年多大啦?答:今年39,明年40。

  问:住乡下还是住城里?答:乡下。

  问:爹娘还在吗?答:爹早没了,俺娘早被他休了。

  问:有兄弟吗?答:弟兄三个,俺是老二。

  问:有老婆孩子吗?答:一子一女,都还是儿童。

  问:干啥工作?答:务农。

  结尾:吃完肉,喝完酒,退堂,不作任何结论。

  第三天

  问:你是郯城人吗?答:是。

  问:今年多大啦?答:去年40岁,今年41啦。

  问:住城里还是住乡下?答:有时候住城里,有时候住乡下。

  问:还有爹娘吗?答:老娘还在,七十多岁了。

  问:有兄弟吗?答:两个哥哥都死了。

  问:有老婆孩子吗?答:就一个儿子,还抱在手里呢。

  问:干的啥职业?答:有时候打鱼,有时候砍柴。

  结尾:张问陶把肉也吃完了,酒也喝完了,撤掉饭桌,忽然翻脸,摆出三天来的聊天记录,厉声说:你小子不老实,别看这几天我问的全是家常话,可是我都有记录,除了你是郯城人这个回答保持一贯之外,其他全是瞎说胡说,一会儿39岁,一会儿41岁,一会儿父母双亡,一会儿老娘健在,今天是种地的,明天是打鱼的,连住的地方都不统一,“三日所答,前后迥不相符”。这三天的考验,说明你是个信口雌黄,随时随地都在撒谎的不可靠的人,说明你的可信度很低,以前的翻供也是信口胡说。你要是个真好汉就招供了,不然就大刑伺候。

  狡黠的巨盗无话可说,于是如实招供,终于能定案。莱州府和山东人对张问陶刮目相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著名诗人和画家的张问陶的妻子是谁呢?
张问陶于乾隆二十九年五月二十七日出生于河北省馆陶县,是清朝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书画家。嘉庆十九年三月初四的时候,因为积劳成疾,在苏州的寓所中病逝了,享年只有51岁。张问陶画像张问陶生平简介离不开他的官场生涯和个人成就。他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祖辈都是比较出名的朝廷命官。他的父亲是云南开化的知府,因此张问陶小时候家境殷实,过着富足的日子。不幸的是,因为荆门“失出”案,他的父亲受到了牵连,丢掉了官职,家里的钱财也充公了,使得生活一下进入了困境。好在张问陶自幼聪慧,博学多才,后来考取了功名。但是他的官场生涯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他有许多的抱负和理想,他想为黎民百姓做出贡献。可是他的见解和上级官员产生冲突,一直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郁郁不得志,以至于积劳成疾,最后辞官而去,于51岁那年病逝。张问陶生平简介中最为浓墨重彩的部分是他的诗作和书画作品。有人对他的诗作做过不完全统计,发现单单流传下来的诗作...
· 晋的王朝——陶侃破张昌
?张昌部将石冰进攻扬州,击败了杨州刺史陈徽,占领扬州,后石冰又攻陷了江州。张昌部将陈贞攻克了武陵、零陵、豫章、武昌、长沙等郡。张昌部队节节胜利,一时气焰十分嚣张。临淮人(江苏省盱眙县)封云起兵响应石冰,攻击徐州。于是,荆州、江州、徐州、扬州、豫州等五个州的地盘,大多被张昌占领。张昌重新任命州郡官员,全是一些无能鼠辈,上任后只知道收刮民脂民膏。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刘弘派大都护陶侃攻打张昌所在的竟陵郡(今湖北省钟祥市),陶侃屡战屡胜,前后斩杀几万人,张昌逃窜,部众全部投降。陶侃是名将,陶渊明的曾祖父,这里简单介绍一下他的生平。陶侃(259年-334年),字士行,鄱阳人,父亲陶丹是吴国扬武将军,吴国灭亡后,他家迁到了寻阳县(江西九江)。陶侃早年丧父,生活困苦,担任县里的小吏。他母亲湛氏,当初嫁给陶丹为妾,生下了陶侃,陶家很穷,湛氏经常织布纺纱帮助陶丹,让他结交一些比自己优秀的人,以求能得到帮...
· 清张问陶七律
张问陶(1764-1814)字仲冶,一字柳门,号船山。四川遂宁人。官至山东莱州知府。杨守敬说其:“乾嘉间之书家,莫不胎息于金石,博考名迹,惟张船山,宋芷湾绝不依傍古人,自然大雅,由于天分独高,故不师古而无不合于古”。他以诗得名是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书画鲜为人知,书师米芾,画近徐渭。此《七律》笔意沉郁空灵,骨力内蕴,饶有意趣。
· 清张问陶七律
张问陶(1764-1814)字仲冶,一字柳门,号船山。四川遂宁人。官至山东莱州知府。杨守敬说其:“乾嘉间之书家,莫不胎息于金石,博考名迹,惟张船山,宋芷湾绝不依傍古人,自然大雅,由于天分独高,故不师古而无不合于古”。他以诗得名是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书画鲜为人知,书师米芾,画近徐渭。此《七律》笔意沉郁空灵,骨力内蕴,饶有意趣。
· 包公征集对联智破奇案
宋代的包拯是当时有名的清官,他刚直不阿,铁面无私,为民请命,深得民心。当时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包大人。有一天,开封府衙门前热闹非凡,人们在府衙门前里三层外三层围看一张告示。告示是清早刚贴的,这是一张求贤榜,内容大致是:本衙门为朝廷招收有学问、能治国的能人,只有男子可以应召。条件是:答出此对联的下联。最下面写着上联:点灯登阁各攻书。原来,包公这是在断案哩。不久前,有一个老者向包公哭诉了一件奇案:几天前,老人的独生子娶了媳妇,这媳妇贤淑文静,又读了不少诗书,可谓才貌双全。小两口恩恩爱爱,相敬如宾。有一天,新娘突然想考考自己的丈夫,便出了一联:点灯登阁各攻书,要求丈夫对出下联。新郎考虑了半天,没想出下联。他年轻气盛,觉得自己还不如女人,太没出息,便赌气搬到书堂里去睡了。第二天早上,夫妻俩一见面,新娘就埋怨新郎为何一大早就出门,然后笑着说:你到底是饱读诗书,昨晚的对联对得好极了。新郎一听这话,丈二和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