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北宋佞臣邓绾:靠着北宋变法政局动荡平步青云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54
转发:0
评论:0
北宋佞臣邓绾:靠着北宋变法政局动荡平步青云,中原腹地的开封由于是战略要地,它的城墙结实厚重固若金汤。开封人说谁脸皮厚,往往会

中原腹地的开封由于是战略要地,它的城墙结实厚重固若金汤。开封人说谁脸皮厚,往往会用“城墙拐弯”来形容,北宋邓绾(1028~1086)的脸皮比城墙拐弯还厚。他谄媚不择手段跑官跑出了“层次”,大言不惭明目张胆要官要出了“水平”,那句傲视群雄“笑骂从汝”的名言今日听来也是如雷贯耳。

邓绾天分很高,科举考试考了个礼部第一,极致聪明的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凌绝顶而众山小的情结。入仕之后,邓绾很快就领悟到其中奥妙:官越大越好当、资源越丰富、说话越算数,于是,做大官成了邓绾的全部人生理想。

邓绾的仕途很顺利,年纪轻轻就当了地方检察院检察长。但他仍然着急,因为他知道,同样的成本和政绩,京官的升迁机会是外任的几倍。经过“钻研”,他瞄上了一个人——当朝宰相王安石。

熙宁年间,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的变法如火如荼摧枯拉朽,却也遇上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阻力。王安石急红了眼,他需要掌声需要喝彩,更需要得心应手的人才。一个人过分专注某件事情的时候,往往会失去正常的判断,听不得任何反对的意见。邓绾看准时机,一路高歌,歌颂新法,歌颂英明的王安石。他甚至给神宗写信,说皇上你太圣明了,高屋建瓴高瞻远瞩,熙宁新政功盖千秋。这也多亏你独具慧眼任用王安石贤相。他又给王安石写信,那个肉麻(此处省略字数若干)。皇帝是天子,但他毕竟也是凡夫,智商并不比正常人高;宰相再高明也是个俗人,也有人性趋利避害喜欢逢迎的特点。君臣看到这匹冲出来力挺新法的“黑马”,认为是个难得的人才。

邓绾返回地方的路上,接到了要他火速回京城的最高指示。打马回奔,邓绾接到任命通知,从地方检察院检察长破格提拔为省长。搁别人说不定会高兴得跳起来,谁知他登时变了脸:“我以为召我回来就不走了,怎么还要让我回去,真是的!”

他的话让组织部门的领导大跌眼镜,他们十分鄙视邓绾的作为,不无揶揄地说:“你想当什么官呀?”“我想当最高检察院检察长。”组织部门的领导们异口同声:“你真是超级无敌天下第一——无耻。”邓绾斜睨眼睛十分不屑地说:“笑骂从汝,好官须我为之。”我就是要好位置,就是要做大官,你们不妨再鄙视我一回吧,我才不在乎呢。还别说,第二天邓绾美“梦”成真,留在了京城。

做了大官的邓绾在新政和旧法之间见风使舵左右逢源像个不倒翁。脸皮壮,吃得胖,《宋史》给予邓绾的定位是佞臣。小爬虫只能是小爬虫,投机钻营爬到了皇帝的发缝,却依然是个小爬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北宋矿物岩石学家杜绾
人物简介杜绾,字季扬,号云林居士。北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杜衍孙,北宋矿物岩石学家。著有《云林石谱》。杜绾出生在封建官僚世家,祖父杜衍(公元978―1057年),庆历四年(1044)为相,封祁国公。父亲也在京城当官,姑父是著名文学家苏舜钦。杜绾的家庭环境,使他有条件接触全国各地的奇异珍宝和怪石。从社会环境来说,北宋士大夫好石成风,文人学士竞相寻求好的砚石。苏东坡、米元章等多有石癖。特别是以宋徽宗赵佶为代表的上层封建统治集团,日趋腐败,追求享乐,大兴土木,搜取珍玩。政和四年(1114)新建延福宫,其间“殿阁亭台相望,凿池为海,疏泉为湖,怪石岩壑,幽胜宛若天成,不类尘境”。政和七年(1117),动用成千上万的人力、财力,把一些外表姿态美观的石头如灵壁石、太湖石、慈溪石、武康石、登州石、莱州文石等,“皆越海渡江而至”,为修建万岁山备用。封建统治者对各种怪石的追求,引起了当时知识分子...
· 北宋矿物岩石学家杜绾
杜绾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号、生卒年不详。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甲子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一人。同榜有祖咏等。考官:考功员外郎贾季阳。试题《终南山望余雪诗》等。杜绾取状元后入仕,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又登王霸科(唐考试科目的一种),官至京兆府司录参军,不显而终。杜家为望族,世代为官,入相者达十一人。其子杜黄裳,于宪宗朝为相,封国公。1杜绾简介字季阳,号云林居士。北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矿物岩石学。杜绾出生在封建官僚世家,祖父杜衍(公元978―1057年),庆历四年(1044)为相,封祁国公。父亲也在京城当官,姑父是著名文学家苏舜钦。杜绾的家庭环境,使他有条件接触全国各地的奇异珍宝和怪石。从社会环境来说,北宋士大夫好石成风,文人学士竞相寻求好的砚石。苏东坡、米元章等多有石癖。特别是以宋徽宗赵佶为代表的上层封建统治集团,日趋腐败,追求享乐,大兴土木,搜取珍玩。政和四...
· 洪武初年动荡不安的政局
?朱元璋登基以后,每天“昧爽临朝,日晏忘餐”,兢兢业业,勤奋理政。“兵动二十余年,始得休息。天之有心于太平,亦已久矣,民之思治亦切矣”。朱元璋原想,既然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战争已经结束,民心思治,他依靠刚刚建立的一套政权机构和礼乐法律制度,运用宽猛适中的统治策略,很快便可稳定全国的形势,出现天下大治的局面。然而,他所期盼的这种局面却迟迟没有出现。洪武初年,社会一直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首先,是广大农民始终未曾停止对地主阶级的反抗斗争。明朝建立后,尽管朱元璋把赋役的征派数额定得较低,但在当时经济凋敝的条件下,它对农民来说仍是一项十分沉重的负担。就以民田的赋税而论,在陕西一带,不管土地是肥沃还是贫瘠,也不管是熟地还是新垦荒地,一律亩征一斗,当地的地方官员也承认,这是一项极为苛重的负担。官田的田赋是地租与赋税合并征收的,其中地租部分虽然表面维持私租的原额,但由私租改为官租后,一切要由衙门吏胥经手,并...
· 王安石变法卷——北宋三人行
王安石们的准备己经做好,历史上各种观点的对错,我们也都讨论过了,下面应该进行的就是王韶的“熙河开边”。可是别忙,在做这样的大事之前,王安石们还得再稍微停顿一下。他们的各位政敌在此时都在做什么,是有必要全面介绍的。让我们从身份、官职的高低为序列,从苏轼开始。这个初入行的士大夫这时只能算是小字辈,由于他不懈地努力,终于抢在熙河开边之前,被贬出了京城。说他的努力,可真是一浪接一浪,直到死在沙滩上。从职务上说,他这时只能算是京城无数官员里的中下等,但是文笔好一切都好。他可以哪里都去,和谁都能见上面说上话。什么?你不理他?你该死了,这样风雅绝伦,高迈古人的大才子肯赏面子到你家里坐坐,你不理,还是儒林中人吗?就算你是宰相,在本质上也是读书人,蔑视苏轼,等于忘本!于是苏轼可以出现在任何场合,就算己经死了大名士范仲淹,他都不放过。特地跑到文正公的故居去临风洒泪,高歌凭吊。公平地讲,这没什么。范仲淹抛开军事...
· 北宋庆历年间王安石哄抬米价为何还能平步青云?
北宋庆历七年,江南地区阴雨绵绵,从3月一直下到9月,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受灾面积达127个县。米价接连上涨,到了10月,米价就由原来的每石400文涨到了1500文,老百姓们苦不堪言。江南各州府官员一面向朝廷请求援助,一面强力抑制米价惩办奸商。网络配图但是,在东南沿海,一个当时叫鄞县的偏远小县里(现在的宁波),却有一个很另类的县令,不但不抑制米价,反而发出公文,以政府的名义硬性规定:鄞县境内米价每石3000文!这位大胆的县令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王安石。一时间,宁波境内民怨沸腾。因为米价太贵,不少人家只好举家食粥。米商们则欢呼雀跃,发了大财,他们纷纷知趣地给王安石送来金银。对此,王安石来者不拒,一一收下。偶尔有外地的商人忘了敬献金银,王安石就让师爷前去讨要。网络配图此时,由于陕西一带连年大旱,朝廷已经赈济多年,如今国库空虚,对江南的雨灾,一时无力救助。到了第二年3月,江南市面上几乎已经无米可卖...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