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郑庄公的智慧:刻意纵容弟弟造反成功铲除隐患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28
转发:0
评论:0
郑庄公的智慧:刻意纵容弟弟造反成功铲除隐患,《左传》开篇写的第一个故事是《郑伯克段于鄢》,这也是《春秋》记录诸侯列国史实的第

《左传》开篇写的第一个故事是《郑伯克段于鄢》,这也是《春秋》记录诸侯列国史实的第一件大事。郑伯就是郑庄公。段是他的弟弟,因最后出逃到了共国,被称之为共叔段。

郑庄公的父亲是郑武公,武公是在申国娶的妻子,因申国为姜姓,这个女子被称之为武姜。武姜生了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的时候难产,姜氏受到了惊吓,所以给庄公起了一个名字叫“寤生”,并因此而讨厌他。姜氏爱共叔段,想让武公立他为太子,屡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没有答应。

等到庄公即位,姜氏请求把制这个地方封给共叔段作为食邑。庄公说:“制地是地势险要的地方,虢叔死在那里,其他地方惟命是从。”姜氏又为他请求京邑,庄公同意了,让共叔段住在那里,所以人们称他为京城太叔。大臣祭仲说:“凡是都邑,城墙周围的长度超过三百丈,都是国家的祸害。这件事情,是有严格的制度规定的。现在京邑不合的制度,违反了规定,您将会遇到很危险的事情。”庄公说:“姜氏要这样,我又哪能避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不如早一点儿给他安排一个地方,不要让其任意发展。这就像蔓草,一经滋长蔓延就很难对付了。蔓延的野草尚且如此,何况这是您的弟弟呢?”庄公说:“不义的事情做多了,必然自取灭亡(多行不义必自毙)。您姑且等着吧!”

不久,太叔命令西部边境和北部边境同时听命于自己。公子吕对郑庄公说:“国家不能忍受这种两个国君的情况,您将对它怎么办?如果您打算把郑国让给太叔,就请您允许我去侍奉他;假如不想给他,那就请除掉他,不要让老百姓有其他想法。”庄公说:“用不着,他会自己找死。”又过了不久,太叔又把原来的两个地方收归己有,直接作为自己的封邑,并扩大到廪延。子封说:“可以动手了,土地扩大,将会得到民心。”庄公说:“对君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扩大,反而会垮台。”太叔修葺城郭,积聚粮草,整修武器铠甲,士卒和兵车准备完毕,将要袭击郑国都城。姜氏也打算作为内应打开城门。庄公听说了太叔起兵的日期,说:“可以了。”于是命令公子吕率领二百辆战车攻打太叔段。太叔段失败逃回到京邑,京邑的人反叛叔段,叔段又逃跑到了鄢地。鄢邑的人也逃跑了,叔段不得已逃跑到了共国。

郑庄公把姜氏安置在城颖,并对她发誓说:“不到黄泉就不再相见。”过了不久,庄公又对此感到后悔。颍考叔当时在颖谷做封人,他听说了这件事情,就找机会把一些东西献给庄公。庄公接见了他并赏赐给他食物。吃的时候,颍考叔把肉留在一边不吃。庄公问他为什么,他说:“小人家里有母亲,我的食物她都已经尝过了,但是没有尝过君王的肉汤,请让我带回去给她吃。”庄公说:“你有母亲可以送,我却偏偏没有!”颍考叔说:“我冒昧地问一句,您这是什么意思?” 庄公对他说明了原因,并告诉他自己很后悔。颍考叔说:“这有什么可忧虑的?如果挖地见到泉水,在隧道里相见,那谁又可以说这样不行呢?”庄公听从了颍考叔的意见,挖了一条地道到有泉水的地方,母子终于相见。

《左传》是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的,书中有很多解说《春秋》记事的语句。在说明《郑伯克段于鄢》这段文字时,《左传》的解释是:太叔段所作所为不像一个弟弟,所以不说他是一个弟弟;他们兄弟两人争斗倒像是两个国君,所以称之为“克”;把庄公称之为“郑伯”,是讥讽他有失教诲,纵容事情的发生,蓄意安排了事情的结局。共叔段不是主动出奔的,《春秋》不说出奔,有责难他的意思。

庄公是不是有失教诲,或者是“教诲”了事情就不会发生则很难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他早一点听从大臣的意见,事情完全可以是另外一个样子。

共叔段修城墙超过了规定,后来又命令边境城邑听命于自己,再后来又把自己的地盘不断扩大,这些行为都是违反当时的礼制。任何一次事情发生后,只要郑庄公出面纠正,叔段都不会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因为那时候,虽然周天子的权威已经大不如从前,但诸侯的权威在内部却仍然至高无上。说到底,就是郑庄公在纵容这种行为,等到叔段起兵反叛时一举将其铲除。从郑庄公知道叔段起兵的日期可以看出,他并没有丝毫的麻痹大意,而是时时在等待着这一时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希望这种事情发生的,所谓他母亲想这样,只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正因为如此,当他后悔囚禁母亲,颍考叔给他出主意让他们母子相见,人们不说这是他的孝心未泯,而是说颍考叔纯情至孝。由于颍考叔的孝心影响到了郑庄公,才避免了让他永久背着不孝之名。

在这个问题上,虽然是他的母亲、弟弟利令智昏,但同时也暴露了郑庄公表面伪善,内心阴狠的性格特征。

处理问题讲究对时机的把握,郑庄公在处理弟弟这个问题时,时机把握的十分恰当。可谓是步步为营,算计精到,玩弄弟弟叔段于股掌之上,姜氏、叔段堕入郑庄公设计的彀中而浑然不知。只可惜,郑庄公这番“智慧”用的不是地方,所以难以让后世人效法。那句“多行不义必自毙”成为了千古名句,但郑庄公却称不上是仁义之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郑庄公算计了别人,同时也算计了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郑庄公的悲伤:亲妈帮着亲弟弟造反
提起春秋时的国君,大家比较熟悉的是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其实,在这五霸之前,还有一个猛人,他就是郑庄公。郑庄公一生征伐,把原本积贫积弱的郑国搞得空前强大,史称“郑庄公小霸”。郑庄公一生几乎未尝败绩,内政外交都是一把好手,可谓一代明君。但郑庄公的家庭生活却比较悲伤,他的亲妈竟然帮着他的亲弟弟造反——这成了他埋藏一生的痛。郑庄公的母亲叫武姜。由于郑庄公出生时难产,差点让武姜丧命。所以,迷信的武姜就觉得这个孩子是个不祥之物,对他十分厌恶。可想而知,可怜的郑庄公,打小就缺乏母爱。等他的亲弟弟——叔段降生后,这种状况更加变本加厉。武姜把所有的爱都倾泻到了幼子叔段身上,对他百般宠爱,有求必应。而对于郑庄公的厌恶之情日渐加深。由于郑庄公是长子,所以,按照立长不立幼的规则,小小的郑庄公被父亲郑武公立为了接班人。武姜闻讯后,无数次在郑武公面前说大儿子的坏话,并且,一哭二闹三上吊...
· 揭秘郑庄公的悲伤:亲妈竟然帮着亲弟弟造反
提起春秋时的国君,大家比较熟悉的是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其实,在这五霸之前,还有一个猛人,他就是郑庄公。郑庄公一生征伐,把原本积贫积弱的郑国搞得空前强大,史称“郑庄公小霸”。郑庄公一生几乎未尝败绩,内政外交都是一把好手,可谓一代明君。但郑庄公的家庭生活却比较悲伤,他的亲妈竟然帮着他的亲弟弟造反——这成了他埋藏一生的痛。网络配图郑庄公的母亲叫武姜。由于郑庄公出生时难产,差点让武姜丧命。所以,迷信的武姜就觉得这个孩子是个不祥之物,对他十分厌恶。可想而知,可怜的郑庄公,打小就缺乏母爱。等他的亲弟弟——叔段降生后,这种状况更加变本加厉。武姜把所有的爱都倾泻到了幼子叔段身上,对他百般宠爱,有求必应。而对于郑庄公的厌恶之情日渐加深。由于郑庄公是长子,所以,按照立长不立幼的规则,小小的郑庄公被父亲郑武公立为了接班人。网络配图武姜闻讯后,无数次在郑武公面前说大儿子的坏话,并且...
· 郑庄公成功的平定弟弟共叔段叛乱的原因是什么?
共叔段之乱,是《春秋》一书第一年所记载的唯一一件与鲁国无关的事件,原文为“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而《春秋》据儒家所说,为孔子亲自笔删鲁国旧史而成,被认为包含了儒家的精神,即所说的微言大义。而作为儒家《春秋》学的三个代表,《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对此有各自的评价。但基本都认为郑庄公与共叔段都有过错。《左传》认为,“郑伯克段于鄢”中,共叔段超越了一个做弟弟的本分,所以称段而不是弟。而郑庄公则没有完成教导弟弟应尽的责任,并故意放任共叔段,以期其走上造反的道路,所以称之为郑伯而不是兄。而共叔段后来的行为如同另一个国君,所以郑庄公平定共叔段,要用打赢敌国采用的“克”字。而最后,共叔段出逃却不说,则是史官也不好下笔来写这件事。《公羊传》则认为,之所以说“克”,那完全是为了强调郑庄公的恶。而郑庄公的恶就在于,明知道母亲喜欢段,而自己却要杀掉段。而自己明明要杀掉段,那当初还不如不给他封地。而作为...
· 郑庄公:遭母亲和弟弟算计他为何掘地见母?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天下大乱的时期。一方面,周天子的势力因为分封制的关系逐渐被削弱,直至最后彻底失控,而各诸侯国则日益强大起来;另一方面,社会正处在有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面对这样一个乱世,各种英雄人物和能人志士都相继登场,力图在历史的潮流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春秋时期的郑庄公就是一个在历史上留下重要事迹的传奇君主。图片来源于网络郑庄公,生于公元前757年,卒于公元前701年,是生活在春秋早期的著名政治家。姬姓,名寤生,是郑国第三任君主,总共在位四十二年。在郑庄公就位期间,郑国国力强盛,势力庞大,这引起了当时周天子的不满,于是便集结周,虢等无国一起来攻打郑国,最终郑庄公在繻葛之战中打败无果联军,使得周天子颜面扫地,再也不敢惹怒郑国了,而郑国也因此声威大振,周边其他国家纷纷来求和,郑国因此空前强大,在历史上被称为“春秋小霸”。而作为这一大业的奠定者的郑庄公,他也具有了成为一个霸主的性...
· 郑庄公
(前757—前701)春秋时郑国国君。名寤生。桓公之孙,武公之子。公元前743-前701年在位。曾平定其弟太叔段叛乱。继武公为周平王左卿士,掌握朝政。宋公“不供王职”,他借用王命讨伐。后因周桓王夺去其官职,不朝于王。桓王伐郑,他率部抗拒,大败王师,桓亦中箭受伤。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