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被忽略的抗倭名将檀武臣:数次击败倭寇生俘多人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32
转发:0
评论:0
檀武臣(约1548-1610),字以忠,号思吾,明南直隶池州府建德县步头村人(今安徽省东至县花园里乡)。出生数月时,父亲不幸病故,母亲陈氏当年才17岁,因受三贞四节的影响,一生不再改嫁,决意要把武臣培养成人。武臣到了读书的年龄,母亲就将其送到一个私塾先生那里读书,武臣自幼虽喜爱读书,但对四书五经不感兴趣,却偏爱练武,后改学兵法。明隆庆丁卯年(1567)科武魁,次年以24名的成绩考中进士,1576年又在武场考试夺得了第一名,被任为宣城卫镇抚,因捕盗有功,升任扬州掘港镇(今江苏省南通市西场镇)守备。万历元年(1573),倭舰(日本军舰)五艘入侵掘港,武臣提偏师打败,并追逐至海上全歼倭寇,亲擒贼首2人。扬州抚臣将其功奏明神宗皇帝,神宗鉴他有闽浙歼敌之功,遂降旨褒奖,升为德州游击,继升参府,治兵于楚。又因“征苗”取胜,被召辅京营(授官北京神枢营参将,相当于现首都卫戎区司令)。因年老无子,遂不赴任。...

  檀武臣(约1548-1610),字以忠,号思吾,明南直隶池州府建德县步头村人(今安徽省东至县花园里乡)。出生数月时,父亲不幸病故,母亲陈氏当年才17岁,因受三贞四节的影响,一生不再改嫁,决意要把武臣培养成人。武臣到了读书的年龄,母亲就将其送到一个私塾先生那里读书,武臣自幼虽喜爱读书,但对四书五经不感兴趣,却偏爱练武,后改学兵法。明隆庆丁卯年(1567)科武魁,次年以24名的成绩考中进士,1576年又在武场考试夺得了第一名,被任为宣城卫镇抚,因捕盗有功,升任扬州掘港镇(今江苏省南通市西场镇)守备。万历元年(1573),倭舰(日本军舰)五艘入侵掘港,武臣提偏师打败,并追逐至海上全歼倭寇,亲擒贼首2人。扬州抚臣将其功奏明神宗皇帝,神宗鉴他有闽浙歼敌之功,遂降旨褒奖,升为德州游击,继升参府,治兵于楚。又因“征苗”取胜,被召辅京营(授官北京神枢营参将,相当于现首都卫戎区司令)。

  因年老无子,遂不赴任。他有大将风度,富于方略,善于知人,为官清廉,克勤克俭。他晚年后得一子,长期在家闲居,跨驴携酒,纵游山水,自寻娱乐。后有皇娘戏武臣之说,辞官数十年乃卒。

  传说武臣小时因家境贫寒,身材瘦弱,孤儿寡母,经常受人欺凌。有一天当地人捉到一条头上长有绿毛的黄鳝,长有2尺,重有3斤,众人都不敢吃,武臣不怕,他去鳝头而食,一晚他身长八尺,可头仍是原样。众人问其故,他说食了鳝身而未食其头。可鳝头被狗食了,而那狗确头大身小。武臣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狗也杀食之,第二天果见其头身相称,身材高大。这下可又麻烦啦,随着身材的增高,食量也随之大增,家里那点口粮根本不够他吃,经常饿着肚皮。有一天,他来到一个窑厂,工人把饭做好了,又去做工,他剩工人们不在,一人就把十几个人的饭一顿吃了个精光,饭饱后就在一个大石塔上睡着了。这时,山上来了一匹野马,听说这匹野马每年都下山伤人,窑工大喊,野马下山啦!惊醒武臣,武臣翻身上马,任凭马到哪里,他就是死拧住马鬃不放手,历经三天三夜,马也衰了,人也累极了。那马奔跑到檀家大祠堂时,武臣对乡亲们说,快打糍粑往墙上甩,马在祠堂里跑,他在墙上扣糍粑吃,他饱了,马可衰了。他问马你服不服,马点点头,表示服武臣。从此,这匹马就随武臣久经战场杀敌立下了汗马功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抗倭名臣聂豹
聂豹抗倭名臣嘉靖二十年(1541年)北方的俺答达虏连年进犯山西,平阳百姓不得安宁。聂豹在危难时刻出任平阳知府。他上任时,平阳府银两库存空虚,防隘全无,兵力严重缺失,战事一无所备。身担重任的聂豹只好四处奔波,筹措经费。他请平阳各地抚按到各州县,备羊酒肉招待富民,号召富户捐银。经过他的动员,临汾等三十七州县民众都踊跃捐银,共计捐得银两二万二千馀两。由于敌情紧急,经费缺口太大,聂豹还允许牢中犯罪较轻的犯人视其犯罪的轻重程度,用不同银两赎身。如蒲州仪宾的苏仁因继室悍,疑犯罪在押坐牢,苏仁以五千两金银赎身得以脱罪。经过多种途径所筹到的银两,全部用以加固隘口,大修关隘。经过修建巩固的郭家沟、冷泉、灵石等处隘口,屹然像天险一样。同时他又招募义勇兵张鸾等五千二百人,河南矿工八百余人,给足他们衣甲、器械,加紧对他们进行操练,准备迎敌。不久,俺答来犯,入雁门,直接奔向平阳,侵犯郭家沟。聂豹派关兵李芳等开关迎敌...
· 明朝抗倭名将席上珍
席上珍(?~1555),靖江人。明抗倭烈士。自小练就一身功夫,且胆识过人,急公好义。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大股倭寇犯靖,所到之处,房屋尽遭焚毁,2000余名百姓遭屠戮,血流成河。倭寇逼近县城东门时,城上官兵惊慌失措,城内人心惶恐,一片混乱。秀才席上珍闻知敌情后,义愤填膺,向县丞主动请缨率众前去杀贼。县丞因嘉靖帝未曾有抗倭圣谕,加之倭寇凶狠残暴,担心抵抗不成,反遭致更大的灾祸,便借口出战的日子不吉利,不肯出战。席怒发冲冠,激昂地说:“贼寇疯狂进逼,我们如果只是观望徘徊,任其杀掠,其气焰必然更加嚣张。如果予以迎头痛击,挫其锐气,贼寇必然退出。我愿与贼众拼死一战,以保乡土平安。”随即便召集100多名义士,各执兵器,准备战斗。他一面派人探听贼寇的虚实,一面站在城头观察贼众行动掀起的烟尘,分析判断敌人的去向。然后率领众义勇壮士,一鼓作气,从东门杀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入贼群,夺得贼寇的战马...
· 明代抗倭名将谭纶
谭纶]编辑^锁定谭纶(1520年-1577年),字子理,号二华,汉族江右民系,江西宜黄县谭坊人。明代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戏曲活动家,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少保。与戚继光、俞大猷、李成梁齐名,嘉靖二十九年(1551年)倭寇屡袭浙江沿海,谭纶受命任台州(今浙江临海)知府。在当地谭纶乃招募乡勇千人,练兵御倭;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谭纶率兵在台州大挫倭寇。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倭寇再率数万人侵扰台州,谭纶再亲率死士与倭寇大战,三战三捷,使军威大振。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倭寇在福建沿海再度归来,在邵武、兴化一带大肆劫掠。谭纶受命任福建巡抚,并举荐戚继光、俞大猷等参与战役。同年四月谭纶任总指挥,命戚、俞等分头进攻,一举灭敌二千多人,收复兴化。次年(1564年),倭寇再攻仙游,谭纶亲率戚继光部增援,攻下仙游,斩敌千余,迫使倭寇余部入海逃遁。隆庆二年(1568年)谭纶获任命为蓟辽保定总督...
· 抗倭能臣胡宗宪
他聪明好学,擅长诗文,流世著作十余种:他二十七岁中进士,步入仕途,造福一方百姓;他善兵法谋略,抗倭立奇功;他品行不端遭非议,最终死于狱中。胡宗宪的一生令人钦佩,更令人叹息!家世和起步胡宗宪(1512-1565),南直隶徽州府绩溪华阳镇龙川村人。其曾叔祖曾中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胡宗宪出身缙绅世家,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少时喜兵法谋略之书,对科举功名不感兴趣。后在家长规劝下,才专心科举。于嘉靖十七年(1538),考中进士,后官至兵部尚书。在安徽绩溪龙川村(现为大坑口村)村头,至今还立着颂扬他事迹的“奕世尚书坊”(“奕世”指代代相传)。嘉靖十九年(1540),胡宗宪初任山东青州府益都县县令,就显示出了能臣的才干。他先组织民众扑灭旱蝗之灾,后对为害多年的强盗进行安抚劝降。胡宗宪的文韬武略,在治理益都已牛刀小试了一把。嘉靖二十一年(1542)起,胡宗宪母亲和父亲相继去世。他回乡守孝五年。期间,刻苦攻...
· 抗倭英雄胡宗宪,没他根本平不了倭寇
胡宗宪,祖籍安徽绩溪,在东南倭乱时期任直浙总督,是明朝中期著名的抗倭能能臣。为官二十九年,忠心为国,抗倭有力,可以说如果大明朝没有胡宗宪的话沿海的倭寇根本无法摆平。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胡宗宪主持的抗倭斗争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渐次平息了浙江的倭患,并开始剿灭了福建的倭寇。在历经多年的血雨腥风之后,大明王朝的海疆终于有望恢复往日的平静了。可这也应了那句古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窟,走狗烹”。胡宗宪作为可以节制数省军务的封疆大吏,一旦倭患平息了,他手中的重权反倒使自己处于不利的境地。与胡宗宪多年抗倭斗争相伴的是他多次遭到弹劾,但因其抗倭有功,嘉靖皇帝都一直保全他,所以每次都是有惊无险。可是,如果他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旋涡,前景就不是那么美好了。嘉靖四十一年五月,内阁首辅严嵩被罢官,其子严世蕃被逮捕。胡宗宪是由严嵩义子赵文华的举荐而屡屡升迁的,在朝中很多大臣的眼里,他属于严党。赵文华已死,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