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康熙平三藩实属不义战?吴三桂是被逼造反的吗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59
转发:0
评论:0
康熙平三藩实属不义战?吴三桂是被逼造反的吗,康熙十二年(1873年),康熙决定撤藩,这严重触犯了平西王吴三桂等人的利益,

  康熙十二年(1873年),康熙决定撤藩,这严重触犯了平西王吴三桂等人的利益,引发叛乱,史称三藩之乱。康熙为了平叛,共进行了八年残酷的内战,波及近半个中国。按传统观点,吴三桂属于地方割据势力,康熙消灭吴三桂的战争是正义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首先,吴三桂并没有为自己攫取权力,他的权力是清政府给的。

  吴三桂控制下的云贵地区是有些自治的味道,但这点自治权力是清政府给的。顺治十六年(1660年),清军占领了昆明,令吴三桂镇守,并让吴三桂全权管理云南。吴三桂没有辜负清政府的信任,很快就将云南的反清力量全部消灭。康熙元年,清政府以云南为例,让他兼管尚未完全平定的贵州,吴三桂又在几年中将贵州平定。

  而清政府将管理两省的权力授予吴三桂,也是符合其自身利益的,因为自占领北京后,清政府兵力明显不足,因此不得不将一些地区交给他们所信任的汉人去平定、去镇守。

  其次,清政府从来没有失去过对云、贵地区的控制。

  康熙六年五月,吴三桂向清政府上疏,说自己眼睛有病,精力下降,请求解除他管理云、贵两省的责任,清政府立即批准。就这样,清政府收回了云、贵州两省的行政管理权。

  而且,清政府对云、贵地区的兵力也是可以控制的。顺治十七年,清政府财政困难,要求吴三桂裁军,吴三桂直接将总兵力削减了一多半;康熙四年,云南贵州基本平定,吴三桂主动向清政府提出裁军,得到批准,又裁去五千余名官兵。同时,因战争结束,吴三桂也将大将军印上交。他的种种举动均表明,他真心希望能和清政府保持和谐的关系,让清政府感觉到他的忠心。

  最后,吴三桂只是在清政府的羽翼下寻求利益,并无异志。

  降清后,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他对此感激涕零,一心为其卖命。可以说,清政府的天下有一半是由吴三桂及其他降将打下来的,其中吴三桂功劳最大。他在攻打李自成时,经常亲冒箭林弹雨冲锋陷阵,以至清摄政王多尔衮都特别嘱咐他只发命令即可,不必冲锋陷阵。

  清军占领云南后,永历帝逃往缅甸,吴三桂请求进兵缅甸,清政府的回答是如果不是很有利,不必勉强。而吴三桂不但以大军压境,逼迫缅甸交出永历帝,还处死了永历帝。可见,他是死心塌地地将自己和清政府的利益捆绑在了一起。

  虽然吴三桂后来称帝了,但这并不能证明他是蓄意称帝才起兵的。他起兵的前两年,接连打胜仗,并没有称帝。起兵五年后,他已经开始打败仗,原来响应自己的一些力量已经投到清政府一边,自己又得了重病,这才登基当了皇帝。五个月后,他便死了。

  总之,在康熙激变吴三桂之前,吴三桂根本就不是什么割据势力,也没有危害国家统一。既然如此,康熙发起这样的战争,并给老百姓增加这么多苦难,当然是不义的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三藩之乱:康熙为何一直找不到吴三桂尸首
吴三桂,中后所(辽宁绥中)人,祖籍高邮(今属江苏),生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他16岁中武举,在与清军交锋中屡立战功,28岁时已升至总兵(从二品)。崇祯十五年(1642),皇戚田弘遇为巴结吴三桂,将其掠买的陈圆圆相赠。吴三桂将圆圆留在北京,本人回到关外前线。网络配图两年后,北京被李自成统率的大顺军占领。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权衡利害后,承受招降条件,率部进京“朝见新主”。不料行至半路,得知圆圆被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霸占,不由怒发冲冠,当即返回山海关。李自成招降不成,遂率十万精兵前来攻打。吴三桂自知不敌,向清军求援。顺治元年(1644)四月二十二日,吴三桂与清摄政王多尔衮所率八旗精锐结合作战,击溃大顺军。这为清朝定鼎北京开拓了成功之路,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由此也背上了“汉奸”、“叛徒”的骂名。其后,吴三桂奉命追剿李自成,越河南,入湖南,直追至江西九江。顺治二年,李自成兵败后,被中央地主武装击...
· 历史上的吴三桂造反了吗吴三桂真的是汉奸吗
历史上的吴三桂吴三桂的一生围绕着背叛与招降,一开始背叛明王朝,受李自成招降,之后又背叛李自成,受满清族招降,最后又背叛清王朝,割据云南,自立为王。历史上的吴三桂如此立场摇摆之人,历史对其评价也难下定论,其实吴三桂此人数次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点上,但他并未抓住时机,成为历史上力挽狂澜的定局之人。吴三桂青年时期跟随明朝名将袁崇焕,领命于威震关内外的英雄将领,可以说吴三桂今后的仕途必将飞黄腾达,但明朝末年,时局难料,满清族皇太极因忌惮袁崇焕的军事才能,视他为心头大患,败兵逃亡之际,不忘设下计谋,挑拨明朝君王与袁崇焕之间的信任,加之崇祯皇帝生性多疑,袁崇焕功高盖主,此二人之间的信任早已薄如蝉翼,垂直可破。崇祯帝听信谣言,将袁崇焕关入禁军监牢并将其杀害,明王朝最后一道防卫也宣告破解。吴三桂深受此事影响,对明朝忠心大大受损,故而在崇祯帝面临李自成攻城在即,急召吴三桂搬师护京的紧要关头,吴三桂反而不紧不慢...
· 曾国藩为什么不造反?曾国藩日课十二条
曾国藩,晚清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公元1811年,曾国潘在一个晚清地主家庭出生了,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其父家有薄产,却不事生产,反而一心一意的醉心科举,奈何17次不中,最终放弃。曾国潘自幼便跟随自己的父亲读书,史记其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23岁取秀才,入县学;24岁入岳麓书院,中举人,27岁殿试中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入翰林院。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后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升礼部右侍郎、署兵部左侍郎,后因母亡而丁忧在家。后奉命在湖南帮办团练,组建湘军。在曾国藩创立湘军的过程中,就有人劝说他学习赵匡胤,黄袍加身,自立为王。...
· 三藩是哪三个人?康熙是怎么平定三藩之乱的
清康熙年间,三藩势力强大,手握重兵,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撤藩势在必行,那么这三藩究竟是谁?又从何而来呢?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三股势力合成三藩。平西王吴三桂镇守云南,平南王尚可喜镇守广东、靖南王耿精忠镇守福建,三藩镇守的省份,权利远远超过当地官员,并可以掌控当地的军队和税收。那么为什么会有三藩这种权利很大的势力呢?原来,清朝入关后,八旗的兵力不足,为了对付农民起义军和南明小朝廷的反抗,清朝不得不利用明朝投降的将领来平定及镇守南方,平定需要有军权,镇守也需要有军权,三藩所率领的军队,是八旗之外最中重要的朝廷兵力,随着抗清起义军的失败和南明小朝廷的覆灭,三藩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康熙十二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奏请归老辽东,留儿子尚之信继续镇守广东。康熙考虑到三藩手握重兵,势力强大,恐与国家不利,而当时吴三桂和耿精忠的儿子都在京城,便不顾群臣反对,下旨撤三藩。吴三桂表面配...
· 吴三桂的兵力是大清的2倍,造反为何还会失败?
吴三桂最后造反失败的很大原因是因为整体的战略布局失误,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虽然拥有2倍于清军的兵力,却不能用,或者不能发挥各兵种的优势,人数多反而成了失败的原因。按照吴三桂方面最初的战略意图,应该是吴三桂军先从云南和贵州出兵,进而拿下两湖地区和四川地区。与此同时,位于东南方向的福建平南王耿精忠和镇南王尚可喜,再联合位于台湾岛的郑经,逐一将东南沿海各省拿下,这样一来,清朝政府赖以存在的赋税重区就被自己卡住了,而位于陕西的王辅臣则可以出兵京城,扼住清庭的咽喉所在。如果这个战略设想能够顺利推进,可以说是非常完美了。加上吴三桂本就打着“反清复明”的口号,而清朝统治刚刚形成,对于广大的汉族人民来说,反清复明这个口号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和群众支持的,战略上处于优势地位,兵力上压倒性优势,再加上有广大的群众支持,造反想不成功都不行。这一点可以从吴三桂军造反之初进展很顺利可以看出,当时一度势如破竹,不到三个月...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