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明代文人徐文长晚年多次自杀: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86
转发:0
评论:0
历代狂者,多是独立苍茫,兀自呼喊。如西晋的阮籍穷途歌哭,一句“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惊人语,从气势上压倒当世所有文人。有明一代,文人染“狂”病者,却远远超过了其他朝代。元明之交,中原板荡,王纲解纽,为个性意识的滋生提供了适宜的气候条件。明初才子解缙上万言书,无所避忌,敢于对嗜血狂朱元璋的朝政评头品足,真可以说是“刀尖上跳舞”。大学者方孝孺当着朱棣的面,拒绝起草诏书,执笔写下一个大大的“篡”字。文人张狂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高大的自我。这种个性意识到明中叶以后,蔚成一股潮流。我们所熟知的唐伯虎,并非周星驰饰演的那样风流自赏,在红粉丛中游刃有余。他因科举舞弊而与官场绝缘,从此穷愁潦倒,却少了屈身低眉的妾妇气,“一日兼作两日狂,已过三万六千场”。徐文长虽名头不及唐伯虎,但才华横绝一世,以至于齐白石甚至想早生三百年为其磨墨理纸。他同样半生落魄,托足无门。晚年竟多次自杀。有时居然自己拿起斧头,“击破其...

  历代狂者,多是独立苍茫,兀自呼喊。如西晋的阮籍穷途歌哭,一句“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惊人语,从气势上压倒当世所有文人。有明一代,文人染“狂”病者,却远远超过了其他朝代。

  元明之交,中原板荡,王纲解纽,为个性意识的滋生提供了适宜的气候条件。明初才子解缙上万言书,无所避忌,敢于对嗜血狂朱元璋的朝政评头品足,真可以说是“刀尖上跳舞”。大学者方孝孺当着朱棣的面,拒绝起草诏书,执笔写下一个大大的“篡”字。

  文人张狂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高大的自我。这种个性意识到明中叶以后,蔚成一股潮流。我们所熟知的唐伯虎,并非周星驰饰演的那样风流自赏,在红粉丛中游刃有余。他因科举舞弊而与官场绝缘,从此穷愁潦倒,却少了屈身低眉的妾妇气,“一日兼作两日狂,已过三万六千场”。

  徐文长虽名头不及唐伯虎,但才华横绝一世,以至于齐白石甚至想早生三百年为其磨墨理纸。他同样半生落魄,托足无门。晚年竟多次自杀。有时居然自己拿起斧头,“击破其头,血流满面,头骨皆折”;有时用锐利的锥子,“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他正是要通过这种疯狂的举动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与徐文长相比,李贽命途也多舛,但他张狂之中更多了几分叛逆。在书院讲学,遇到峨冠博带的道学先生拿经书提问时,他就一拂袖说:“此时正不如携歌姬舞女,浅斟低唱。”落发念佛,他却不受戒,照样喝酒吃肉。当时出家人中像李贽一样的狂僧有很多,他们呵佛骂祖,率性而为,用自己的真性情来对抗时代的虚伪与堕落。

  在76岁那年,李贽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被人用门板抬到京城入狱。他没有向当权者低头,抱着必死之心,用剃刀自断咽喉,血流遍地,气息两日不绝。侍者问他:“痛否?”他以指蘸血写道:“不痛。”侍者又问:“你为什么要自杀呢?”李贽又写道:“七十老翁何所求?”李贽的血性刚烈使“吾道不孤”。他的学说、作品在当时拥有大量的信徒和读者。

  明代文人以张狂的举动,以惊世的才华,以骇俗的言论,在封建专制的罗网里,堂堂正正地写就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字。他们用极其痛苦的存在,向后人证明,这个世间他们曾经来过、活过,也精彩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徐文长手对知府
徐文长手对知府对联故事,徐文长十四岁时来到杭州。当时的杭州知府目中无人,他得知徐文长在杭州赋诗作画,颇受人们赞赏时,大为恼火,认为一个小毛孩子竟敢在他的辖区内舞文弄墨,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便派衙役将徐文长召来对句。威胁他说如对不上,就驱逐出城。徐文长镇定自若,满口答应。知府带徐文长到西湖边,指着六合塔,说出上联:“六塔重重,四面七棱八角。”徐文长没有开口,只是扬了扬手。知府以为对不上,暗自高兴。他得意忘形地指着保俶塔,又出了个上联:“保俶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四海。”徐文长还是一言不发,而是用手指了指锦带桥,向知府拱拱手,然后,又两手平摊,往上一举。知府见徐文长还是没有回答,就神气十足地说:“连一句也对不出,还算什么神童!”立即下令:“快把他赶出去!”这时,徐文长却理直气壮地哈哈大笑:“休得无礼,下联早就对好了!”知府怒气冲冲地说:“你敢无理狡辩,愚弄本府?”徐文长解释说:“你是口出,我是...
· 论明代文人对女子服饰的审美理想
为中国赢得“衣冠王国”之称的服饰艺术发展至明代,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的地步,特别是女子服饰,由于清兵入关后实行“男随女不随”的政策,使得明代女服形制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占据主流。甚至一直到《红楼梦》时期,仍时时可见明代的气息无论是书中的描写还是电视剧中已经为大众接受的服装设计,都有这一特点。但服饰在明代的意义并不仅限于服装首饰等工艺领域的成就。其地位和宋代的绘画颇有些类似:本是“工匠”的活计,却为文人们重视并参与其中,从而带上了浓郁的文人气息,形成独特而鲜明的风貌之外,也成为文人审美理想的载体,在实体与理念方面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典型的文人趣味风格评论如:饰不可过,亦不可缺。淡妆浓抹,唯取适宜耳。首饰不过一珠一翠,一金一玉,疏疏散散,便有画意。如一色金银,簪钗行列,倒插满头,何异卖花草标?服饰亦有时宜:春服宜倩,夏服宜爽,秋服宜雅,冬服宜艳;见客宜庄服,远行宜淡服,花下宜素服,对雪宜丽...
· 明代文人浦源
简要介绍:(公元1344~1379年待考),字长源,号海生;江苏无锡人。著名明朝画家。能诗善画,在福建游历,与林鸿辈号为“十才子”。浦源钦慕林鸿声名才学,不远千进城前来拜访,苦无缘由。一日,借收购书籍为由到林鸿处,拿出自己所写的诗给林鸿的弟子周玄、黄玄看,周、黄二位见浦源诗中:“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等句极似林鸿诗。林鸿很高兴,请浦源参加诗社,让出房子缎带浦源泉住,浦源的名声也因此大振。举授晋府引礼舍人。工诗,与福建林鸿为诗友,号十才子。尤善画山水,为倪瓒弟子。据张慧剑先生《明清江苏文人年表》一书,著录无锡浦源事项计有五处:公元1373年任晋王府引礼舍人;公元1375年顷入闽收买书籍,访福建诗人林鸿,加入鸿所结文社;公元1379年出使陕西,道经淮河落水死,终年三十六岁。公元1640年福建徐辑浦源遗集《舍人集》成;公元1693年,无锡张夏以手写明浦源《东海生集》四卷寄与山东王士G。...
· 文人对香文化的贡献
中国香文化第一次跃进性的发展出现在西汉时期。其中,以汉武帝为代表的上层统治者起了主导作用,王公贵族对香的大力推崇直接带动了对香的使用。但是,香之所以在后世能发展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度的艺术品质,则应归功于历代文人。文人对香文化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香文化尚在萌芽状态时,文人们就广泛介入并给予了多方面的推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志典籍中,有很多记载都反映了文人对香的推崇。如屈原在《离骚》中的精彩咏叹:“扈江离与辟燕兮,纫秋兰以为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椒专佞以慢稻兮,木杀又欲充夫佩帏”。另据东汉蔡邕《琴操》所述,相传孔子在从卫国返回鲁国的途中,于幽谷之中见香兰独茂,不禁喟叹:“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遂停车抚琴,成《漪兰》之曲。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
· 绍兴师爷之祖徐文长:明代第一全能才子
明代才子特别多。《有永乐大典》的总篡官解缙,有被称为“博览第一”的杨慎,有吴门四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和徐祯卿。不过,论起在后世的影响力之大,民间的口碑之好,除徐渭徐文长外,不作第二人想。图片来源于网络明清官场有句谚语,叫做“无绍不成衙”,意思是官府衙门里绍兴师爷最多。徐渭就是绍兴师爷的祖师爷,他在东南各路才子云集的抗倭总督胡宗宪幕府中,才气最大,名气最响,堪称首席幕僚。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称:“安得生致徐文长,自拔其舌。”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曾刻一印“青藤(徐渭)门下走狗。”晚清艺术大师吴昌硕称其为“画中圣”。近代艺术大师齐白石更是对他倾慕到了极致:“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现代国画大师潘天寿则一语而概之:“三百年中第一人。”说来有趣,除了这些玩高雅的对徐渭顶礼膜拜,平头老百姓对他同样津津乐道。江南一带几百年来,“少年徐文长”机智诙谐的故事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尽管绝大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