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揭秘建文帝恩师周斌:为避永乐帝朱棣征召假死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51
转发:0
评论:0
揭秘建文帝恩师周斌:为避永乐帝朱棣征召假死,  公元1398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病逝,建文帝朱允炆即位。为巩固中央集权,

     公元1398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病逝,建文帝朱允炆即位。为巩固中央集权,建文帝着手削藩。朱元璋的第四子,时燕王朱棣不甘被削藩,遂举兵反叛,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变”。朱棣攻下明朝都城南京后,宫中建文帝却离奇,下落不明。

  建文帝究竟下落何处?民间普遍认为他最终逃离了危险的漩涡,消匿民间,这引发了一代又一代历史爱好者和史学专家的好奇和探索。台湾前“行政院”院长、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会长、著名武侠小说作家刘兆玄(笔名上官鼎)依据明朝“靖难之役”和“明建文帝出亡福建宁德说”的历史背景创作了长篇武侠小说《王道剑》。由九洲文化传播中心、九洲音像出版公司和台湾吉富文创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的该小说同名电视剧将于今年10月开拍。

  经有关专家的实地调查与田野考古,宁德是“明建文帝出亡地”一说取得了25组环环相扣、密切关联的证据链。现让我们跟着这些证据链,揭开600多年来的历史谜团:

  福建宁德之西,有乡名为洋中。峰峦如黛环抱村落,中有碧溪穿流而过,潺潺流水声如环佩玎珰,风光清幽别致,无处不可入画。古时洋中坐落于官道枢纽,文人墨客往来常经此地,宋代朱熹就曾至洋中,并赋诗曰:“景宴春红浅,雨余寒翠潜。风生回巧笑,桃李任漫山。”对洋中美景赞不绝口。洋中人杰地灵,古往今来出了不少名门名士。其中最以文风昌盛为人称道的,当数洋中周氏。自先祖宋代丞相周导入闽定居后,周家光是历朝历代为官者就有98人,其中包括18位进士和7位举人。一直到明代,周姓都是洋中望族。

  明代洪武五年(1372年),洋中周氏又出了一个举人,名为周斌。对于诗礼传家的周家来说,出举人并不是件新鲜事,可谁也没想到,正是周斌此人,险些给周家带来了灭顶之灾。

  周斌是谁呢?他是一个好老师。从小起,周斌就潜心学问,熟记经史百家,精通程朱理学,敬先贤、遵祖训。史书上说周斌“端重闲雅,襟度爽旷,声色货利不以动心”,是一名真正清正端方的贤士。除此之外,他为人“孝于亲,友于兄弟,交游称其信,乡闾感其惠,童仆怀其慈”,称得上有口皆碑。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比起仕途飞黄腾达,周斌更希望通过教书为国家培育更多的人才。作为一名教育者,他爱惜学生,信奉“有教无类”,从不以门第出身论人,只要学生勤勉好学、品行出众,他便倾囊相授。他的学生里有一个叫杨荣的,家境微寒,周斌却非常看重其才华,不仅亲自授业、倍加爱护,还对他说“你的才华和器量皆非常人。可惜我老了,来不及看到你将来何等功成名就,唯有希望你不断自勉。” 后来杨荣果然官居文渊阁大学士,成了明代辅政数十年的“四朝元老”。

  明初年间,战争未休,社会还不太安宁,教育大环境跟不上,周斌就建立严格的教规,终日不知疲倦地督诲门生立志求学。直到洪武十五年(1382年)元月,朱元璋攘定云南,天下太平。外患既除,该抓国民文化教育了,朱元璋昭告天下祭祀孔子,设科取士、广纳贤才。周斌对此举非常欣慰,特地撰写了《贺表》呈递京都。朱元璋读了之后也很满意,以金币赐之,同时对周斌留下了深刻印象。等到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周斌晋京,朱元璋特地召见了他,向他咨询治国大计和相关政务,见周斌谈吐非凡,针砭时政往往切中肯綮,侃侃直言无所避忌,心下又多了几分好感,就派他担任国子监司业,相当于贵族学校的老师,皇亲国戚的家教,包括后来的明成祖朱棣,都曾是他的门下弟子。当然他主要负责教授被朱元璋寄予厚望的太子朱标。朱标英年早逝后,周斌便一门心思,教皇太孙朱允炆怎么当个好皇帝。朱允炆是个好学生,在周斌的教育下,他学会了治国安民,可惜这名品德高尚的好老师没能教他权谋诡计。偏偏周斌的另一个学生朱棣,私下把这些伎俩钻研得滚瓜烂熟,成功谋朝篡位了。

  失去了江山的朱允炆,空抱着老师教的一身本领,却只能私四下逃避朱棣的追杀。逃到福建时,这个落难的皇帝在最困苦无依的时刻,得不到父兄照拂、思及疼爱自己的祖父也已离开人世,脑海中不免回想起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时光,想到严厉却对自己寄予厚望的恩师,遂一度来到恩师故里探访,可惜此时告老还乡多年的周斌已不在人世。宁德民间至今还有一出传统戏剧,叫“孝文帝哭师”。内容大概是建文帝来到宁德后,思及恩师的谆谆善诱,常常告诫自己要当心朱棣。然彼时年少无知,视老师的忠谏为耳旁风。悲从中来的建文帝,满心痛悔地跪在周斌陵前嚎啕痛哭,令周家后人和在场的从臣无不动容。从“一哭先师学问深,字字珠玑句句真。少时不负先生望,皇子皇孙起五更”到“十哭哭师师不还,泪湿貂裘断肝肠。支提有佛山水秀,困龙何日出泥潭”,朱允炆一共哭了十场。唱词自然是民间艺术加工过的,为了衬托周斌的英明,有意塑造了建文帝幼时不解周斌苦口婆心的顽劣形象。当然事实并非如此,建文帝曾追赠周斌“国子先生”的匾额,足见十分敬重其人。不过从今年愈加深入的调查中,人们发现,很可能此时周斌并未离世。


 地方志写周斌死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但是,人们却在宁德当地的多部《周氏宗谱》中发现了周斌在洪武二十八年写的序,一个已死一年的人怎么可能执笔题序呢?一年时间差,尚可能是人们弄错了。但同为建文朝旧臣,周斌的至交余六府却绝不可能搞错好友的生卒年。余六府是建文帝的亲信武将,在钟洋村余氏宗祠中,现存周斌为刚搬迁至此地的余氏族人题写的宗祠对联。对联题于永乐初年,此时距离“周斌之死”业已过去十年,难道给余六府题写宗祠对联的人是鬼魂不成?

  当地的老者说,周斌并非死于洪武二十七年。原来在靖难之役后,朱棣连下六道奏折招告老还乡的周斌回朝为官。很显然,沦为乱臣贼子的党羽,与周斌一生秉持的道义相悖。于是他只得谎称自己死了。不仅如此,因为周斌的后人念及旧情,曾一度暗中藏匿保护建文帝的生母吕太后,后也疑似被人告发,故而纷纷改名换姓、举家离开洋中避难。在《周氏家谱》中,周斌的长子周绍、次子周纯、三子周缮均下落不明。周斌抗旨诈死已犯下欺君大罪,周家又涉嫌窝藏朝廷要人,两罪并罚,恐难全身而退。在这场江山易主的劫难中,原本安居乐业的洋中周氏只得离乡背井,避免落得个株连灭门的下场。

  为了纪念国子先生周斌,今人在洋中建立了国师公园。在茂树修竹的掩映下,手持书卷的周斌塑雕像立于正中,面对巍巍青山,看环溪千古流淌,清气满乾坤。国师公园的照壁上刻有周斌的弟子杨荣当年撰写的赞词,然而比起华美的辞藻,满园的翠竹,似乎才是对周斌高风亮节的一生最好的写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永乐皇帝朱棣揭秘永乐皇帝身世之谜
永乐皇帝的生母主要有朝鲜人和蒙古人2种说法,但是从朱棣的面相和浓密的胡须和朱棣天生彪悍,擅长大规模骑兵战,当皇帝以后长期在蒙古作战,非常适应草原生活等方面来看,他是一个蒙古女人所生的可能性更大。朱元璋有26个儿子,但是成器的不多。他越到晚年越发愁——这么大的江山,我死之后,交给谁来坐?网络配图长子朱标当然是最合适的人选朱标传说为马皇后亲生。朱元璋一登上皇位,就给马皇后吃了颗“定心丸”,册立13岁的朱标为皇太子,即未来的国家领导人,也算是对得起这位相濡以沫的奇女子。朱元璋聘请浙江名士宋濂等人为太子的老师,希望将朱标培养成合格的接班人精心培养25年之后,朱标已经38岁,继承父亲大位的能力是有了,可是朱标的身体熬不住。1392年1月,朱标从陕西视察回来后,身上长了个大肉瘤,折磨得寝食难安,异常痛苦。朱标的长子朱雄英10年前已经死了,伺候父亲全靠次子朱允火文。朱允火文年仅14岁,日夜守在父亲身边,...
· 明永乐帝朱棣
“民者,国之根本也。根本欲其安固,不可使之凋蔽。是故,圣王于百姓也,恒保之如赤子,未食则先思其饥也,未衣则先思其寒也。民心欲生也,我则有以道之,民情恶劳也,我则有以逸之。”“薄其税敛,而用之必有其节。如此,则教化行而风俗美,天下勤而民众归。”明智的统治者明白,民众是国家根本,是政权的支柱,是财富的来源。使其饱暖,缓其徭役,保民爱民,即所谓施仁政,是巩固统治所必须的。从朱棣所引述的历代言论看,所谓仁政还包含着以下几层意思:(一)施仁政则得人心,得人心则得天下。《圣学心法》引《书》禹曰:“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引《大戴礼记》曾子曰:“君子以仁为尊,天下之为富。何为富,则仁为富也。天下之为贵,何为贵,则仁为贵也。”(二)剥削榨取留有余地,则民乐而从之。《圣学心法》引《礼记》王制曰:“天子不合围,诸侯不掩群。”说的是田猎犹须留有余地,切不可竭泽而渔。所引《孟子》之言更是把仁政看做制取天下的妙术:“...
· 历史揭秘:永乐大帝朱棣为何要造反?
朱棣为什么造反朱棣造反的事件就是历史上的“靖难之役”。1389年,朱元璋驾崩,因为太子朱标早逝,皇位由皇太孙朱允炆世袭。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为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听取大臣齐泰、黄子澄的意见,开始采取“削藩”政策。朱棣率领靖难之役绘图先帝朱元璋为了抵御外患,巩固疆土,将他的几个儿子分封到各地,成为“藩王”。藩王势力日积月累,成为朱允炆登基后的巨大阻碍,其中燕王朱棣的力量一直是朱允炆的心头之患。建文帝朱允炆毫不手软地向他的叔叔们举起了屠刀,几位势力较小的藩王先后被削,被贬庶人。与此同时,朱允炆和亲信大臣密谋逮捕燕王朱棣。采取逮捕行动的张信是朱棣的旧部,将消息偷传与朱棣。朱棣得知,装疯以自保,并训练死士,积聚力量,准备反攻。1399年,朱棣起兵反抗,打着“诛齐黄,清君侧,靖国难”的口号,攻占金陵,而朱允炆也在皇宫大火中不知所踪。朱棣即位,江山易主。网络配图建文帝书生气十足,毫无治国经验,并不...
· 建文帝的结局:朱棣恩师曾奉命赴川寻朱允炆
朱元璋在位时,浙江金华府兰溪县有个叫唐祥泰的人,担任五经博士、都御使。唐祥泰有3个儿子:唐瑜、唐瓒、唐瑞。唐瑜的先祖,是北宋神宗皇帝时的宰相唐介。唐瑜中进士后两年的1381年,朱元璋调他去担任东宫教谕,近言日讲官,成为四皇子朱棣的专职老师。图片来源于网络教谕,是一个学官的名称,意思是正式教师。日讲官又是什么意思呢?也是一种官名,主要工作是帮助皇帝敷陈经史、回答皇帝咨询,顺便也做做皇帝的秘书,记录皇帝的言行。明朝时,日讲官一般由翰林院年高资深的学者充当。由此可见,唐瑜当时是多么地受朱元璋同志的信任和重用。也许,当时给朱棣上课的唐瑜根本不会想到,眼前这个四皇子今后会成就一番帝业。不过,在唐瑜眼里,四皇子就只是他的学生,他有责任教好。唐瑜对朱棣潜心授业解惑,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着力强调“强国富民”的政策,极力推崇“平民教育”的思想,对朱棣的影响巨大。朱棣称帝后,唐瑜又辅佐了他3年。永乐3...
· 朱棣明朝永乐大帝朱棣朱棣简介
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是明朝第三代皇帝,1402-1424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时事征伐,并受封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起事攻打侄儿建文帝,夺位登基。死后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发动靖难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乐(1403~1424年)。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自称“靖难”。破京师(今江苏南京),夺取帝位,杀方孝孺等人。他统治期间社会安定、国家富强,由于成祖年号为“永乐”,后世称这一时期为“永乐盛世”。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明成祖朱棣生平介绍朱棣即位之初,对洪武、建文两朝政策进行了某些调整,提出“为治之道在宽猛适中”的原则...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