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大名鼎鼎却不知其名!究竟谁才是真的燕昭王?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86
转发:0
评论:0
大名鼎鼎却不知其名!究竟谁才是真的燕昭王?,昭王是战国时期,燕国的一位杰出的君主,即位于燕国面临危难之际。由于他发愤图强,礼

昭王是战国时期,燕国的一位杰出的君主,即位于燕国面临危难之际。由于他发愤图强,礼贤下士,历二十八载之艰辛,终于使燕国由弱变强,一举击败了强敌齐国,洗刷了燕国蒙受多年的耻辱。为此,历史给予他好评,唐代大诗人李白《行路难》一诗中“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的诗句,也是对他的称颂。燕昭王在历史上无疑是一位才略出众的君主,但不无遗憾的是,这位史称“燕昭王”的君主是谁?却一直难以搞清。

为什么象燕昭王这样的一代英主还会搞不清是谁呢?这是因为古籍提供了两个人的名字,而这两个人又都可能是大名鼎鼎的燕昭王,这样后人就难辨真假,不知所从了。《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当时燕国历史说:燕国君主哙,把王位禅让给相国子之,三年后国内大乱。将军市被与太子平合谋,进攻子之,“将军市被围公宫,攻子之,不克。将军市被及百姓反攻太子平,将军市被死”。齐国乘燕国内乱侵入燕国,结果燕君哙死,子之亡,“而燕人共立太子平,是为燕昭王”。由这一记载看,可以说结束燕国的燕昭王就是太子平(姬平)。然而《史记·赵世家》却又提到了另外一件不容忽视的事,其文说,为了收拾燕国内江和齐兵入侵所造成的残破局面,当时颇有威望的赵武灵王“召公子职于韩,立以为燕王,使乐池送之”归国为君。如果以这一记载为根据,那么燕昭王就应该是燕国原先留在韩国做人质的公子职(姬职)了。以上两种说法显然是矛盾的。当然,记载当时燕国历史和燕昭王其人其事的史书,还有《史记·六国年表》和《竹书纪年》可供参考,但由于这些史书中同样也有前后矛盾或不甚了然的记载,因而还是不能驱除有关燕昭王是谁的迷雾和疑云。


鉴于古籍对燕昭王是谁记载不清,所以当代史家著书立说涉及燕昭王时,就只好根据自己对史料的鉴别、选择、理解和对当时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来各抒己见了。如《战国史》一书的作者杨宽就认为燕昭王是公子职。他在《战国史》中对燕国当时的事态做了如下叙述:燕国君主哙把君位让给办事果断,善于监督考核臣下的相国子之,是一个封建的的事件。代表贵族势力的太子平反对这一改革,与将军市被结党聚众,“围公宫,攻子之”,连攻几个月没有成功。子之反攻,取得大胜,把太子平和将军市被都杀死了。后来由于齐国出兵干涉,子之败亡。齐兵侵入燕国后遭到燕国人民的反抗,后来不得不撤走,这时赵武灵王就派乐池把在韩国做人质的燕公子职护送回国即位,即燕昭王。但是,《燕昭王到底是谁?》(载《晋阳学刊》1985年第5期。)一文的作者尹湘豪和赵树贵则认为燕昭王是太子平。他们说子之不是改革家而是政治阴谋家,燕君哙让出王位名曰“禅让”其实是被迫的。子之做王以后,引起国家大乱。太子平“要党聚众”与将军市被合谋进攻子之,正是为了平定子之之乱。不过由于将军市被反复无常,在久攻子之不克的情况下反攻太子平而被杀死。太子平为了平定子之之乱而向齐国求援,结果上当受骗招来了齐国的入侵。后来太子平忍辱负重,奋发图强,积二十余载之努力,终于使燕国由弱变强并且打败了齐国,雪了耻,报了仇。太子平便是燕昭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太上皇和皇帝相比究竟谁才是君谁才是臣呢
还不知道:太上皇和皇帝的区别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太上皇,又称太上皇帝,是封建王朝给予退位皇帝或当朝皇帝在世父亲的头衔,通常给予的对象是在世但已禅位的皇帝。在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是秦始皇嬴政的父亲——秦庄襄王嬴楚。不过,对于秦庄襄王嬴楚,是秦始皇建立秦朝后追封的太上皇。而对于汉高祖刘邦之父刘太公,则是第一位在世时就被尊为太上皇的人。那么,问题来了,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太上皇和皇帝,到底谁是君,谁是臣呢?一首先,就刘邦的父亲刘煓(tuān)来说,也作刘湍,即太上皇刘太公。虽然是刘邦的父亲,不过,对于西汉的江山来说,却不是刘太公打下来的。在刘邦建立西汉后,此时的刘太公只能说是皇帝的臣子。在此之后,虽然刘邦册封刘太公为太上皇,但是,因为刘太公的太上皇是刘邦册封的,所以,在刘邦和刘太公之间,前者仍然是君,而后者依然是臣。当然,从血缘关系来看,二者依然是...
· 究竟谁才是曹操生平最恨的人?
生于公元155年,卒与公元220的曹操,在三国这个历史舞台上纵横65个春秋,传下的英雄故事,时时令后人感慨莫叹。观其一生,从举孝廉踏上仕途开始,镇*压黄巾,讨伐董卓,挟天子以令诸候,败袁术,破陶谦,平张邈,杀吕布,灭袁绍,定乌桓,降刘琮,走赤壁,克马超,战孙权,收张鲁,封魏王,弃汉中。千秋功过,任人评说。曹操出身虽不及四世三公的袁绍来的高贵,可也是平阳候曹参之后。祖父曹腾由小黄门爬到中常侍大长秋,其养子父亲曹嵩官至太尉,固然被袁绍讥讽为“赘阉遗丑”,但也算是世家大族。人生在世免不了有功名之念的,原本曹操可以在祖先架设成的坦途上,“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尽管人道是:官途险恶,但“太祖少机警,有权数”玩弄叔父、父亲于掌股之间,无怪乎许子将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太尉桥玄“吾老矣!愿以妻子为托”,就可知曹公游刃有余,是个为官的坯子,入阁拜相,封妻荫子,当个公候,也不是无影的事。在文学...
· 秦昭王真的是个傀儡吗?其实秦昭王才是真正的帝国奠基人
秦昭王真的是个傀儡吗?其实秦昭王才是真正的帝国奠基人!昭王亦称昭襄王,因为周朝第四代王也叫昭王,所以称昭襄王为的是便于区别。这里是根据出土史料而称“昭王”的。昭王十九岁那年就即位秦王了。拉开帝国时代的大幕讲述秦汉时期的历史,是无法忽视战国时期昭王治世那五十六年的。秦始皇的治世也只不过三十七年,所以超过半个世纪的确是很长的时间了,可以与汉武帝匹敌。秦昭王时期国家的领土跨越了国境,不断向东扩大。在早于秦始皇出生半个世纪之前就已经建立了帝国,并于公元前288年称帝,仅仅两个月就成为与称“东帝”的齐湣王齐名的“西帝”。在秦始皇之前的这次称帝,不愧为后世之先驱。在皇帝称号诞生之前,已经有此用“帝”号代替“王”号以谋求权威之举。司马迁的祖先司马错于惠文王时已经占领了灭亡的蜀国地方(现在的四川省成都平原)。昭王时期曾经有过大规模杀戮的战争,如斩首两万(楚)、斩首二十四万(韩、魏)、斩首四万(魏)、斩首十...
· 世人皆知老子,却不知其其姓其名其身世
关于老子,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里给出了三个说法:(1)“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2)“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3)“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一、老子的姓氏1、《左传》里已有老氏《左传·成公十五年》(公元前576年):“华元使向戌为左师,老佐为司马,乐裔为司寇。...
· 宣昭帝苻坚究竟败给了谁?苻坚真的庸碌无为吗?
宣昭帝苻坚究竟败给了谁?苻坚真的庸碌无为吗?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宣昭帝苻坚是历史上,少数能够称得上“大帝”的君主。但是一些人对苻坚的了解,经常停留在他的滑铁卢战役——肥水之战,误以为苻坚是一位庸碌无为之主。然而,苻坚诛暴君,平内乱;在位时期,可谓是内政贤明,开疆拓土,是一位杰出、雄才大略的君主。如果君主宽仁,则是百官之福,黎民之幸。但说起苻坚的这种“仁厚”,在皇帝的队列里,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很难再找出第二位。可正是他的过于宽容,导致了前秦的衰败,甚至招来了杀身之祸。史书记载,明朝有这么一个故事:九月戊寅,太祖坐便殿,问侍臣:“石勒、苻坚孰优?”詹同对曰:“石勒虽不学,而豪爽脱略,料敌制胜,举无遗策。苻坚穷兵黩武,不量己力,淝水败后,身为俘虏。以此言之,石勒为优。”太祖曰:“不然。石勒当晋室初乱,不逢勍敌,故易以成功。苻坚当天下争战日久,智勇相角,故难以为力...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