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海瑞同僚狠抓:曾在一个月内举报数十官员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73
转发:0
评论:0
海瑞同僚狠抓反腐:曾在一个月内举报数十官员,说起明朝铁面无私的官场斗士,人们第一个想起的人也许是海瑞。但在历史上,还有一

  说起明朝铁面无私的官场斗士,人们第一个想起的人也许是海瑞。但在历史上,还有一个与之同朝,并同样以“廉洁”著称的官员--重庆巫溪县人谭启。不过,因为史料极度缺乏,谭启并不知名。

  近日,巫溪县教育研究进修学校历史教研员刘朝敏完成了对谭启5年的潜心研究,首次公开谭启的求学故事与为官生涯,填补了历史空白。

  16岁中秀才,19岁中举人

  刘朝敏说,谭启生于公元1528年(嘉靖七年)生于四川省大宁县(今重庆市巫溪县)马莲溪。年少的谭启每天翻山越岭,到县城天宁寺书院读书。16岁中秀才,19岁中举人,眼看有望进京殿试了,父亲却病重归西。

  “按当时的礼节,父母去世,子女应回家守孝三年。”刘朝敏说,谭启在这三年中,始终不忘学业,常常熬夜读书到天亮。三年后,他终于参加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并金榜题名。

  上书批皇帝:“虽喜于听言而未尝有用言之实”

  谭启后来成了明朝嘉靖、隆庆和万历三朝的朝廷命官,更是张居正任内阁首辅10年时期的重要官员,他官至福建按察司副使,四品文官,和同朝为官的海瑞一样以铁面无私、清正廉洁著称于世。

  隆庆帝登基后,首下求言之诏,臣子们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纷纷对朝政提出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然而,被采纳的只有建修翔凤殿这一奢靡建议。见朝廷无意真心求言,隆庆元年四月,谭启上《乞采群言疏》,洋洋洒洒两千余言阐述了“言路开则治,言路塞则乱”的道理,指出圣上“虽喜于听言而未尝有用言之实”,担心会出现“敢言之臣将卷舌不言,天下从而解体”的后果。

  “当时,隆庆皇帝听到谭启的批评,有些不高兴,但谭启赤胆忠心、忠君为民的声名远播,他也不敢对谭启施妄加之罪。”刘朝敏说。

  故事编入巫溪乡土教材

  刘朝敏说,在为官期间,谭启力度之强,曾在一个月内,举报了数十人。

  隆庆元年十二月,谭启被任命为浙江巡按御史。到任后,即上疏请求减少僧道度牒(出家的证书,不合格的僧道往往行贿买度牒,造成腐败)。同时,谭启还弹劾了兵部侍郎迟凤翔托病规避、蓟辽总督刘焘失守边防等事。隆庆二年(1568年)4月,谭启查办了五河知县张宪翔居官侵渔的大贪污案,6月查办了扬州知府卫东楚、武进知县谢师严贪污案,12月,他又据实举报了参议、佥事以及提学道等重要官员的不法行为,处理涉案人员数十人。

  刘朝敏说,作为400多年前的清官,谭启的精神仍然对现代人具有重要意义。前不久,他的故事已被编入巫溪乡土教材,进入当地校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朝大清官谭启与海瑞同朝曾一月内举报数十人
说起明朝铁面无私的官场斗士,人们第一个想起的人也许是海瑞。但在历史上,还有一个与之同朝,并同样以“廉洁”著称的官员——重庆巫溪县人谭启。不过,因为史料极度缺乏,谭启并不知名。近日,巫溪县教育研究进修学校历史教研员刘朝敏完成了对谭启5年的潜心研究,首次公开谭启的求学故事与为官生涯,填补了历史空白。16岁中秀才,19岁中举人刘朝敏说,谭启生于公元1528年(嘉靖七年)生于四川省大宁县(今重庆市巫溪县)马莲溪。年少的谭启每天翻山越岭,到县城天宁寺书院读书。16岁中秀才,19岁中举人,眼看有望进京殿试了,父亲却病重归西。“按当时的礼节,父母去世,子女应回家守孝三年。”刘朝敏说,谭启在这三年中,始终不忘学业,常常熬夜读书到天亮。三年后,他终于参加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并金榜题名。上书批皇帝:“虽喜于听言而未尝有用言之实”谭启后来成了明朝嘉靖、隆庆和万历三朝的朝廷命官,更是张居正任内阁首辅10年时期的重...
· 解密:著名清官海瑞为什么不敢写帮助他的同僚?
公元1566年,即嘉靖四十五年,时为户部云南司主事的海瑞看不惯明世宗荒废朝政,但神不问苍生,各地官吏也投其所好,经常进奉一些所谓的祥瑞之类的东西,朝中也无人敢直言相劝阻,于是海瑞自备好了棺材,上书明世宗,其书名为《治安疏》,奏章写的十分直接,口气也十分严厉,不给皇帝留面子,指出了当时朝政的许多缺陷,明世宗勃然大怒,将海瑞打进锦衣卫大牢,“已下锦衣拷问”,估计海瑞吃了不少苦头。刑部裁定应该判海瑞绞刑,“刑部拟绞”,但是明世宗似乎没有下定决心,或许是嘉靖帝病了,同时主要是徐阶压住,刑部的文件一直没有批下来。就在这一年,嘉靖皇帝驾崩,隆庆皇帝登基,海瑞出狱。嘉靖皇帝临终前也觉得不必杀海瑞。就在海瑞即将出狱的前夕,户部司务何以尚觉得海瑞生还的希望很大,于是觉得必须做一个顺水人情,上书请求赦免海瑞,嘉靖帝觉得此人根本就是来讨巧的,大怒,将其打得死去活来,杖之一百,也下了大狱,“故上烛其奸,而深罪之”...
· 海瑞――一个奇特的人
1514年,海南琼山一个贫穷的家庭中,海瑞先生诞生了,当时正是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正德皇帝当政年间。当然了,对于这个家庭而言,谁当皇帝并不重要,他们要关心的只是如何养活这个孩子。海瑞的童年实在很不幸福,三岁时,他的父亲去世了,母亲一个人养育他,生活虽然困苦,但对他的教育从来没有放松过。海瑞很用功,认真读书,一心一意想考取功名,不过很可惜,他并不属于优等生,智商也很一般,足足考了二十多年,考到胡子一大把,到了三十七岁,才考中了一个举人。按照明代规定,举人也是可以做官的,不过必须得等,等到现任官员死的多了,位子空出来了,举人们的机会就来了。海瑞的机会不好,流年不利,那几年官员死的不多,他足足等了四年,才混到一个位子——福建南平的教谕。教谕是什么官呢,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教委主任,这是一个清水衙门。那年头也没有什么择校费、扩招费,也没有教师节,只能靠死工资过日子。可就是这么个没有人愿意去的衙门,海瑞...
· 没有微博中国历史民众都如何举报问题官员
我们都在电视上看过击鼓鸣冤、冒死拦御驾,其实,古代真实的举报远不止这么简单……为了征集到举报线索,统治者在公堂和民间设了各种举报工具,诽谤木、登闻鼓、铜匦……这些五花八门的举报方法你都听过吗?在唐朝,知而不报者要处以绞刑、流放两千里;在明朝,朱元璋规定民众可将贪官污吏“绑缚赴京治罪”,各朝代的举报制度到底有着怎样的不同?而那些著名的举报案背后又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官方举报的流程:御史大夫负责“举报”官员“中国历史上的每个朝代都会想很多办法,来监督官员的行为,御史监察制,就是一种官方的纠举、弹劾百官的制度。”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仁善说,从秦朝起正式确立了御史制度,这成为监督官员的一个好办法。中国古代政治上的监察,是以君主任用御史作耳目开始的。御史,最初是王室事务总管的属官,以后逐渐演变为中国专制社会监察官的一般通称。到了秦朝,御史已经变为负责纠察弹劾官吏的御史大夫。秦朝在中央...
· 官员被举报贪污,箱子打开后百姓连忙称赞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王祯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1295年,王祯担任宣州旌德(今属安徽宣城)县长。他任职期间没什么官架子,经常脱下官服,和百姓一起下乡工作,和百姓打成一片。有一年,旌德大旱,眼看禾苗就要旱死,而旌德许多河流溪涧有水,但百姓没有办法把河流溪涧中的水引入田间进行灌溉。王县长得知后,便利用所学知识,加上实地考察,连夜画出了水转的图样,并迅速召集木工、铁匠赶制水转。几天后,水转投入使用,将河流溪涧中的水成功引入田间,缓解了旱情。秋收时,百姓们弯腰用镰刀收割小麦,不仅笨拙而且辛苦。王县长经过数天观察,并反复试验,研制出了一架名叫“推镰”的农具。百姓们纷纷使用这种新式收割设备进行收割,收割速度大大提高。年终做总结报告时,秘书把材料呈给王县长过目。王县长发现报告上的文字不仅印错行,而且字迹模糊。原来,那份报告用的是胶泥活字印刷术,但胶泥活字的亲水性差,字迹很容易被抹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