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贾谊故居在什么地方 贾谊治安策思想内涵如何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06
转发:0
评论:0
贾谊故居在什么地方贾谊治安策思想内涵如何,贾谊故居贾谊的故居最开始建造的时间是西汉汉文帝统治期间,是贾谊在长沙出任

  贾谊故居

  贾谊的故居最开始建造的时间是西汉汉文帝统治期间,是贾谊在长沙出任长沙王吴著的太傅时所住的地方。贾谊故居现在的遗址是长沙市太平街(现在的解放西路与太平街口交汇的地方),因为贾谊曾经做过长沙王吴著的太傅,所以这里保留了他的故居。

  过去的两千多年的时间里,贾谊故居屡次被毁坏又屡次重建,但是故居的位置却从未改变过,贾谊祠之内还有一口井,相传是贾谊在这里居住的时候开凿的所以被称为太傅井,太傅井也是保存时间和使用时间最长的一口古井。1996年11月贾谊故居再次进行重建,最大化的保留了原来的面貌。如今主要的景点有门楼、太傅井、贾太傅祠、太傅殿、《贾谊生平事迹陈列》等,贾谊故居是湖南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故居开始建造于汉代,在东晋时期曾经被改成陶侃庙,到了南朝时期才修复,唐宋时期故居的规模达到鼎盛时期,可惜的是1983年“文夕大火”后大多被破坏。历经了两千多年的时间,虽然已经最大化的恢复,但是与历史上所建造的相比,故居的规模还是要小很多,远远不能反应贾谊故居原来具有的历史风貌和人文精神。于是在2006年,湖南省长沙市政府市长现场办公会决定将贾谊故居二期修复重建工程列为“十一五”重点文化遗址建设项目。曾经有过游客曾经在贾谊故居的“寻求草堂”的墙上认出汉文帝的名字本应是“刘恒”,而上面的字却是“桓”,工作人员回复称“贾谊故居每4-5年会修整一次,到时候会改变过来”。

  贾谊 治安策

  《治安策》又名《陈政事疏》是西汉著名文学家贾谊的作品。贾谊在担任梁怀王太傅的期间,汉文帝多次和他探讨征求治国方针和策略,贾谊一辈子的精力也都花在了政论上,所以他曾经多次上书陈述政事,陈述自己的方略和想法,并且针对汉朝当时的重大问题加以深入的分析,其中《治安策》就是重要的一篇。

  在《治安策》中,贾谊论及了许多汉文帝统治时期潜在或明显的社会现象和危机,针对这些重要问题以及社会上各阶层之间的矛盾,贾谊按照自己的思想指明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贾谊先前因为被人所害遭贬,做了多年的长沙王太傅,在汉文帝六年(公元前174年),汉文帝终于想起贾谊这个人了,招入宫内,之后被封为梁怀王太傅。这时候贾谊已经27岁了,远离政治权力中心多年的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对当朝的政论之事也没有生疏,屡屡想汉文帝献计献策。《治安策》只是其中重要的一篇,贾谊想通过《治安策》让汉文帝实现巩固大一统国家,同时实现尊王攘夷的民族关系。

  《治安策》中贾谊系统了阐述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从具体的多方面指出了现在社会所有的隐患和问题,提出防患于未然的论点。这一切都表明了他对于社会矛盾所有的敏锐的察觉能力,更体现了他始终关切关怀国家大事,《治安策》意义重大,文字之间满是深重之情,言辞恳切,具有强烈浓郁的感染力,也从另一方面展示了贾谊的爱国主义精神。

  贾谊过秦论

  《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中最著名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篇散文著作。全文分为上中下三篇,主要内容是从各个方面分析了秦朝的过失和错误的论断,所以名为《过秦论》。贾谊通过对秦朝失败的总结和教训来作为大汉王朝的借鉴和警告,这也是一片感情和艺术色彩都非常浓郁的文章。

  上篇的内容先讲述了秦朝秦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用排比句的描写手法让文章具有强大的气势。之后又在对比中总结出秦朝的灭亡主要在于“仁义不施”的原因。在中篇和下篇中又分体了秦朝在统一之后没有做出正确的决策,后人更没有改变秦始皇之前所犯的错误,也通过描述秦国的最后的危急时刻,指出子婴没有足够能力。

  在西汉汉文帝统治时期的所谓的“太平盛世”之中,贾谊凭借着敏锐的政治洞察力透过表象看到了西汉王朝所潜在的危机。其实当时的各种矛盾已经日益加剧,封建统治者的地位已经有了随时可以动摇的危机。贾谊一心关心国家安危,屡次上书陈情,《过秦论》更是他极为用心的一篇。从总结秦朝过去的失误开始劝导汉文帝居安思危,也旨在为汉文帝的改革和强化政策提供了借鉴。这是一篇史论散文,将秦朝从兴起到鼎盛最后再到灭亡的过程以及原因呈现在汉文帝面前,希望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让汉文帝有所警戒,进而引起对政治上政策的注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贾谊是谁?贾谊的生平作品
贾谊鵩鸟赋《鵩鸟赋》是贾谊所作,那个时候,贾谊因为被小人所陷害,被贬到长沙做长沙王太傅,这首诗赋用鵩鸟来抒发表达对自己境遇的忧愤不平之情,并揉合老庄的生死祸福等思想来寻求自我解脱。整首赋感情浓郁,用深沉的格调为基础,一气呵成。鵩鸟指的是猫头鹰,在古代猫头鹰被看作是不祥之鸟,而贾谊那时候被贬,心情本就不好,长沙潮湿闷热的天气又让他极不适应,他以为自己可能要在不久后死在这里,在这个时候,他看见了带着不详气息的鸟,让他的心情更加消沉低落,文中不断的强调自己对于即将死亡的预感,贾谊其实也是在进行自我安慰,因为现在的情况已经很不好了,也许死并不是那么可怕。贾谊对于自己的境地很是困苦无奈,他想要将心里的疑问向别人倾诉,而这只猫头鹰就被他喻作了人物,一问一答间,他阐述了自己的思想,并且双方都引用了大量的道家思想,这一文中虽然含有道家的思想,但是又与之不同,他为自己怀才不遇而苦恼悲愤,又应为自己身体上的疲...
· 贾谊
生平贾于汉高帝七年出生于雒阳(河南郡郡治所在),从小研究讨论诗经、书经的道理才学过人,文笔十分漂亮。十八岁即闻名于郡里得到赞赏,被河南郡守吴公召致门下,成为郡守的门客。贾谊22岁时,汉文帝登基,擢升河南郡守吴公为廷尉,贾谊也因吴公推荐当了博士,是当时汉朝政府所聘用的博士当中最年轻的一位。贾谊每每有精辟见解,文帝很欣赏他,一年后被提升为太中大夫。贾谊以儒学与五行学说设计了一整套汉代礼仪制度,以进一步代替秦制,主张是“改正朔、易服色、制法度、兴礼乐”。汉文帝打算擢升贾谊并采用他的方案时,前178年,遭到官僚与宗室阶层反对,丞相绛侯周勃、东阳侯张相如、冯敬等老臣上书表态反对的立场。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贾谊被外放为长沙王太傅,辅佐长沙王吴著。至长沙赴任的途中,贾谊对贬谪不满,又听闻长沙气候潮湿多雨,以为自己会早死。他心情悲观失望,在渡湘江时作了《吊屈原赋》,在长沙度过三年余的左迁生活。任长沙...
· 贾谊
贾谊(前200~前168),汉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但是在23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33岁忧伤而死。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都很有名;辞赋以《吊屈原赋》最著名。
· 贾谊
(前200--前168年)简介贾谊,又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东)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被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但是在二十三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博。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博。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忧伤而死。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一称《治安策》)等都很有名;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著。生平少年有为破格提拔贾谊从小就刻苦学习,博览群书,先秦诸子百家的书籍无所不读。少年时,就跟着苟况的弟子、秦朝的博士张苍学习《春秋左氏传》,后来还作过《左传》的注释,但失传了。他对道家的学说也有研究,青少年时期,就写过《道德论》、《道术》等论著。他又酷爱文学,尤其喜爱战国末期的伟大诗人屈原的著作。汉高后五年(前183年),贾谊才十八岁,就因为能诵《诗...
· 贾谊
(前200--前168年)简介贾谊,又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东)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被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但是在二十三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博。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博。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忧伤而死。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一称《治安策》)等都很有名;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著。生平少年有为破格提拔贾谊从小就刻苦学习,博览群书,先秦诸子百家的书籍无所不读。少年时,就跟着苟况的弟子、秦朝的博士张苍学习《春秋左氏传》,后来还作过《左传》的注释,但失传了。他对道家的学说也有研究,青少年时期,就写过《道德论》、《道术》等论著。他又酷爱文学,尤其喜爱战国末期的伟大诗人屈原的著作。汉高后五年(前183年),贾谊才十八岁,就因为能诵《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