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揭秘:关羽真的是名不副实吗?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99
转发:0
评论:0
揭秘:关羽真的是名不副实吗?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关羽、张飞、庞统等五人于蜀汉景耀三年(公元260年),因功追谥。(赵云在第二年追

关羽、张飞、庞统等五人于蜀汉景耀三年(公元260年),因功追谥。(赵云在第二年追谥)张飞等四人皆得美谥,唯独关羽得“缪”之恶谥。“缪”者,名与实爽也,也就是名气和实绩不相符合的意思。那么关羽为何会被当时的蜀汉群臣认为是名与实爽呢?难道关羽真的只是个中看不中用的货吗?我们今天便来探一探这位关老爷的真实实力究竟几何。

因蜀汉“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故三国志中蜀书最为简略,很多人物事迹均失之阙如。《关羽传》便是如此,关羽一生征战,大小战役所历无数,而传中所载却寥寥无几。在关羽斩颜良之前,郭嘉便称其“万人之敌”,但因史无所载,我们已不能知道是什么事迹让郭嘉对关羽给予了如此之高的评价。

资料的缺失,使得我们只能从现有的材料和一些蛛丝马迹之中去窥探这位“世之虎臣”、“万人之敌”是否有真本事了。

根据关羽本传记载和他人传记的相关内容,可以大致归纳出关羽的三次重要军事活动。其一,是归降曹操时期的斩颜良。其二,是赤壁战后,南郡攻防战中的一系列活动。其三,便是著名的襄樊之战,水淹七军了。

我们先来看第一点,斩颜良。

对于这个事件,关羽本传有明确记载,即“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短短二十余字,但信息量却很丰富。

首先,横纵向比较,在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并不如小说中那样容易。历朝历代的史料中这样的记载亦是非常少见,而三国志中更是罕有,如此对比,便可知其神勇。

其次,从字里行间仔细分析当时情景。要单枪匹马冲破枪林箭雨来到敌方主将跟前已非易事,还要在一众亲卫的包围之下,斩杀一个武艺高强的对手,最重要的是完事之后,还要大剌剌地在那拔出宝剑,砍下首级,主将身边的亲卫和周边的其他将领还全都不能把你怎么样,就像吓傻了一样。最后在众目睽睽之下再潇洒地转身带着敌人主将首级又突出敌阵。像不像天龙八部里的萧峰?像不像开了降龙十八掌群秒技?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如入无人之境了吧。

从上述之事,不难看出关羽的武艺和勇力可谓是当世无双了。但武功再好,说得难听一点也只是匹夫之勇罢了。评价一个将领,最重要的还是其统兵作战的能力。

那我们接下来便从赤壁战后关羽的一系列军事行动来看看这位关老爷行军打仗的能力吧。

此战的大致背景,是赤壁战后,曹操收兵北还,留曹仁、徐晃守江陵,满宠守当阳,乐进守襄阳,形成了一个可有效撤退的纵深防御链。而孙刘联军则乘胜,欲占领以江陵为中心的南郡。整个战役打了一年之久,最后则是以关羽断绝北道,阻击援军,周瑜围攻江陵对曹仁造成较大打击,曹仁被迫撤退为结局。

关于关某这一时期的活动,许是陈寿认为不值称道,又或是蜀汉资料缺失,反正关羽本传未著只字。但细心收集,可于他人传记中寻得些许蛛丝马迹。我们先来罗列一下:

《三国志•乐进传》:“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

《三国志•文聘传》:“与乐进讨关羽於寻口,有功,进封延寿亭侯,加讨逆将军。又攻羽辎重於汉津,烧其船於荆城。”

《三国志•徐晃传》:“又与满宠讨关羽於汉津,与曹仁击周瑜於江陵。”

《三国志•李通传》:“刘备与周瑜围曹仁於江陵,别遣关羽绝北道。通率众击之,下马拔鹿角入围,且战且前,以迎仁军,勇冠诸将。”

《三国志•传》:“孙氏与孤本为唇齿,又乐进在青泥与关羽相拒,今不往救羽,进必大克。”

单从这几条史料来看,是否有一种关老爷被各种吊打的感觉。我们接着来对这些史料逐条分析细加筛选。

首先《乐进传》中所言,乐进与关羽作战的结果为“走之”,意思就是乐进使关羽“走”了。我们知道古代史料用字是非常严谨斟酌的,传中未用“破,败,克,斩,俘”等字,说明只是将关羽逼退,并未取得击溃或歼灭这样较大的战果。而且这条记载没有具体时间,此战发生在乐进屯驻襄阳之时无疑,但仍只是一个很长的时间段。若与后面《传》中所言联系起来看,则可能是其中所指的青泥之战,时间则当是刘备入蜀之时。那么第一,刘备传中所言乃是对刘璋的欺诈之言,最后不仅没有增援关羽,反而从荆州调走军队支援伐蜀了,可见乐进并未在关羽处讨了好去。第二,青泥,据《读史方舆纪要》所言或在襄阳西北三十里处。若此论为真,则关羽从江陵发兵,经过数百里深入魏境,逼近重镇襄阳西北,看来是打得颇顺。在襄阳附近搅扰一通之后,未受多大损失,最后仅是退走。想想如此于乐进也并非什么值得夸耀的事了。

而另一种可能则是此战与青泥之战不是一次,如此的话暂先按下不表,待稍后再论。

再来看《文聘传》,文聘确实在关羽处占到了不少便宜,但问题还是时间,没有时间记载。细加分析,大致有三种可能,一是荆州降曹,刘备南逃时,关羽奉命率水军走汉水接应。二是在南郡攻防战期间,三则是在后来关羽发起的襄樊之战期间了。

最后是《徐晃传》和《李通传》的记载,可以明确看出是在南郡攻防战时期。那么关羽在这期间究竟进行了怎样的活动,意义如何,效果如何呢?

(图)黑色箭头为G207线路, 红色箭头为G55线路

我们来看图说话。图中的荆门即当阳,荆州市即江陵。曹仁若守不住江陵,唯一的退路,便是从北面的当阳(荆门)后撤至襄阳,再撤回北方。而当阳到襄阳一面是汉江,一面有山脉阻隔,只有一条道路相对平坦,利于大军行进,那便是图中G55和G207所示的位置。当年曹操派虎豹骑日夜兼程三百里追击刘备,便是走的这段路,能够让大量骑兵疾驰,也说明这段路确实是便利的交通要道。所以曹操派满宠、乐进分别扼守住这条要道的两端,目的就是控扼住这条生命线,以便南面的部队能够顺利北撤。而这条如此重要的道路应该就是《李通传》里所谓的“北道”了。

现在再来看曹操和联军双方的战略意图就很明显了。曹操很明确的知道江陵终究守不住,而布置了一条从当阳到襄阳的撤退线,以接应曹仁顺利北撤。而联军则想尽快攻占江陵,所以在对江陵完成合围的过程中也派出了一支部队到敌人后方,以切断敌人退路,瓦解江陵守军的战斗意志。《吴录》里有载:备谓瑜云:“仁守江陵城,城中粮多,足为疾害。使张益德将千人随卿,卿分二千人追我,相为从夏水入截仁后,仁闻吾入必走。”从这条记录可知,刘备对整个战局是有清醒认识的,他知道曹操不会死守江陵,而江陵坚实,强攻得不偿失,所以不如将有限的兵力迂回到曹仁背后,从战略上压制曹仁。最终关羽就是这个迂回战略的直接负责人,而且走夏水,应该配置了水军战船,利用汉江及其附近的水系,水路相辅,可进可退。至于兵力,刘备本来兵不过两万,自己还要留下一部,能给关羽的必然不多,很有可能便是之前分兵让关羽带领的那一万水军。

现在我们可以结合上述史料来分析关羽的行动了。如果只以《徐晃传》和《李通传》中的确定信息来看,可以得出,关羽率水军逆汉水北上迂回后,在汉津附近登陆,而曹仁在之前已得到消息,为确保后方安全,派出徐晃以及当阳的满宠一同合击关羽。但很遗憾,《徐晃传》中对此战结果只字未提,连个“走之”都没有。且不说徐满合军是否战败,至少没讨到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了。徐晃进兵不利,而周瑜合围江陵之势将成,故又只能回军与曹仁共抗周瑜。而关羽则潇洒地“绝北道”去了。离关羽最近的当阳满宠,之后就再无记载,也没抽兵南援曹仁,想来附近有关羽日子是不大好过的。

南面江陵合围之势既成,曹仁又因关羽“绝北道”而不得援兵,最终实在干不过周瑜,只得北撤。撤退时或因关羽之前活动的缘故,周边的军队皆未能有效接应,唯有自襄阳以北的汝南太守李通赶到,形成夹击之势,方才取得了一定战果。最后虽没有全歼曹仁以得完胜,但由此亦不难得出关羽在此次战役中的作用了。关某此次行动对整个战局虽不说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在阻援和加速曹仁撤退这个大战略上还是很好的配合了周瑜,完成了任务。无怪未几周瑜便在与孙权的上疏中称关羽为“熊虎之将”了。

如此看来,关羽统兵作战的能力不说高超,至少及格是有的了。

好了,分析到这,好像漏了点什么。对,如果前面的《乐进传》和《文聘传》的内容也是这次战役的记载呢?如果真是这样,那关羽虽然吃了几场败仗,但他的能力反而还要从及格变成优良了。为什么这么说。把几条记载的地点综合起来看就知道。关羽迂回之后,一会在汉津,一会在寻口,一会在荆城,一会又到了襄阳附近乐进的防区。在众多名将的协力围剿之下,还能辗转数百里,大搞破袭战、运动战,最终使得曹仁未得半支援军,如此用兵当甚可称道了。

如果能力只是及格,那和关羽那超然的名声比起来,也确不相符。

最后,我们再一起来看看关羽人生中最辉煌的战役——襄樊之战。(当然爬得越高,摔得越惨)

关于这次重要的战役,史书上的记载也不甚详尽,只有一段“羽率众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汎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

单看《关羽传》中这段记载,是否会有关某以多欺少欺负曹仁,然后于禁的大批援军又正好因为汉江涨水被淹了。关老爷只不过是走了天大的好运才成就了水淹七军、威

震华夏的千古虚名而已。

我们这里就来重点讨论一下这两个问题。

曹仁与关羽的兵力对比。此次战役双方的兵力皆未直接记载,但通过他人传记的信息倒也可窥测一二。首先关羽的兵力,之前孙刘两家曾为了荆州的归属问题险些兵戎相见,关羽就有出兵。《甘宁传》有载“后随鲁肃镇益阳,拒关羽。羽号有三万人。”这里说关羽号称三万人,号称,很明显有夸大的成分,说明关羽根本没有三万人。而此次行动刘备“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有刘备大军坐镇后方,相信关羽的荆州部队应是出动大半了。这里不难得出荆州的所有部队当在三万左右。就算后来又有扩展,但算上守卫南郡的部队,关羽能带走的也最多不过三万。

接下来是曹仁的兵力,曹仁本传有载“仁率诸军攻破音,斩其首,还屯樊。”接着关羽就打来了,很显然这里曹仁率的“诸军”就是和关羽在襄阳、樊城附近大战的军队。那么“诸军”又究竟有多少兵力?我们用于禁的七军来作个对比。《孙权传》有载,关羽水淹七军之后“以舟兵尽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七军被淹之后死伤惨重还能俘虏三万人,可见七军本数远多于此。以此相较,大致可知曹仁的“诸军”几万人应当是要有的。

两相对比,不难得出关羽军队并不比曹仁多,而《陆逊传》载陆逊给关羽的书信中有“以律行师,小举大克”之言,小举大克就是说以小的举动取得了大的胜利。陆逊此话虽是溢美恭维,但也可侧证关羽军少的事实了。

关羽以不占兵力优势的军队,自江陵长驱数百里“围襄阳”,又突破汉江防线,到江北去“攻曹仁与樊”。一路上简直是遇神杀神,势如破竹。但很遗憾,这期间关羽到底把曹仁怎么样了,有没有大战,有没有打赢,史书上又没有明确记载了。不过幸而还有些蛛丝马迹可寻。《吕蒙传》载“后羽讨樊,留兵将备公安、南郡”,吕蒙知道关羽这是防着自己,所以称病回建业去和孙权商量怎么对付关羽去了。刚回到建业陆逊就来见他了。(吕蒙称疾诣建业,逊往见之)而这次会面,陆逊的谈话中透露出了一个重要信息,即“(关羽)始有大功,意骄志逸”。为什么陆逊说关羽有“大功”,会不会就是说的水淹七军呢?我们继续往下看。陆逊为吕蒙出谋划策之后,对吕蒙说:“下见至尊,宜为好计”。很明确这次会面是在吕蒙见孙权之前。吕蒙与至尊(孙权)“阴与图计”之后,关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魏使于禁救樊,羽尽禽禁等。”由此可见,陆逊说关羽“有大功”是在水淹七军之前。

那么水淹七军之前和关羽对战的就只有曹仁的几万“诸军”了。而陆逊所谓的“大功”应该就是指曹仁在此期间被关羽爆虐的事。所以后来曹仁从率几万人的“诸军”,一路被打得只剩“人马数千人守城”了。

再继续来看水淹七军,到底是关羽走了大运,还是万事俱备只欠涨水。

曹仁被关羽一路爆到樊城,身陷汉中困局的曹操终于坐不住了,遣大将于禁率七军来救。于禁带了好几万人走,汉中方向刘备的日子瞬间就好过了。关羽从战略上又要记上一功。

于禁大军到后显然并没有立即与关羽交战,或是关羽已适时退回了汉水南岸,亦或是于禁欲与曹仁形成内外形势,待关羽师老兵疲,锐气尽丧再一击而破。日后陆逊便是如此大破刘备。于禁,曹仁打的这番算盘也可谓精妙,但显然他们还是被关某人给算计了。

时值秋季,大雨连绵,江水渐涨,连千里之外的扬州刺史温恢都嗅出了些许异样。《温恢传》载温恢对裴潜说:“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子孝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这里的征南就是曹仁,曹仁字子孝,时任征南将军。温恢之言就是说现在水患四起,可咱们这位曹征南却浑浑噩噩,未有远虑,关羽骁勇善战,若趁着大水发起进攻那就彻底玩完了。

先不说于禁,曹仁、满宠常年镇守樊城,岂有不知樊城多有水患之理。此时竟然未作丝毫准备,若不是因大援已至,形势逆转而生了麻痹之心,就是被关羽的退却假象所迷惑了。

其后的发展果如温恢之所料,连日大雨,导致汉江暴涨,山洪暴发,汹涌而下,下游的于禁大军毫无防备,损失惨重。而此时同样身处下游的关某人却没被大水淹了去,而是集合军队,驾起大船,捉于禁去了。最后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光俘虏就有三万余人。后又派出轻军与群盗呼应,将许昌以南搅得天翻地覆,威震华夏,甚至迫使曹操都动了迁都之议。

那么问题来了,同样是洪水,同样是“平地水数丈”,为何只淹曹军,不淹关羽?另曹军本不擅水战,汉江上的曹家水军必无甚战力,为何关羽非要大起水军战船,从夏水入汉江,绕一个大湾,还要经过孙家的领地,还冒着被文聘各种袭扰的危险,(前述《文聘传》的记载有可能是说的襄樊之战)将大批战船开赴襄樊?而这些大船偏偏又在攻于禁和押解俘虏时派上了大用场。我想这些都绝不能单单只以一个运气论之了。

一直到此,关羽都是以弱胜强,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以及自己手上的各种资源进行作战,其军事才能不可谓不高超。而之后的发展大家也都很清楚了,由于东吴的介入,事态急转直下,最终关羽兵败身死。对于他的失败,我想军事因素是偏少的,毕竟前述这么多事实摆在眼前,而直接导致关羽失败的吕蒙也曾自认“羽素勇猛,既难为敌,且已据荆州,恩信大行”,可知吕蒙认为与关羽正面作战是很难取得成功的,必须搞点阴谋诡计。而且“已据荆州,恩信大行”一句也能看出关羽把荆州治理得很好。究其失败的原因,更多的还是因为他僵硬的政治手腕和强梁的性格所致吧,正如陈寿的评语——“刚而自矜……以短取败”。

分析了这许多,看来关老爷的能力和名声还是能大致匹配的,襄樊一战,以少胜多,战绩辉煌,也确能担得起威震华夏的威名了。那为何在关羽身死数十年后,蜀汉朝臣们却一致认为关老爷名不副实呢?

我想陈寿在魏五子传记评语里的一句话或可权作释疑吧“张郃以巧变为称,乐进以骁果显名,而鉴其行事,未副所闻。或注记有遗漏,未如张辽、徐晃之备详也。”可见陈寿也有这样的疑虑,资料缺失,导致名声和事迹不能互相印证,故而有了名不副实的感觉。而这种效果在关羽身上则更加有放大了。一来关羽远在荆州,成都的一帮后生们对关羽的事迹自然不甚清楚。二来关羽确实身死兵败,致使诸葛亮隆中对难以实现,根据咱们成王败寇的传统定势思维,往关羽身上投去更多质疑的目光,并谥之以“缪”也就不难理解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关羽真的是被兄长刘备害死的吗
关羽是怎么样的人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是一个近乎神话的人物,他武功盖世,智勇双全,且义薄云天,完全符合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主义定位。关羽剧照然而纵使被称作关圣大帝,在历史上,关羽也只不过是一介凡人,既然是凡人,必定有其不够完美的一面,关羽的缺点就在于自视甚高,刚愎自用,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属于在职场中有人际交往障碍的一类人,顺风顺水时固然春风得意,可一旦面临困境,则很难有人对其伸出援手。众所周知,关羽中年遭遇了败走麦城的“滑铁卢战役”,只这一次重大的失败,便将他引向了死亡的归途。当初刘备千辛万苦取得荆州这一战略要地,出于信任,将守土重则交于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关羽却狂妄自大,忘了骄兵必败的古训,竟不设城防,顾自出兵攻打曹军驻守的襄樊地区,结果被孙权的东吴大军打了个措手不及,致使来之不易的荆州三郡相继失陷。纵横疆场多年的一代战神遭遇如此惨败,其内心的挫败感可想而知。败走麦城的一路上,孙权派吕蒙...
· 这锅我来背:关羽被批骄傲自大是什么原因
关羽骄傲自满、目中无人,源自陈寿的评价:“关羽刚而自矜。”之所以说关羽“刚而自矜”,主要依据有两件事:一是要入川与马超比武;二是受封官职时声称不与黄忠为伍。要入川与马超比武,发生在刘备取得成都之后。在攻取成都的战役中,马超不负众望,兵不血刃地拿下了成都,为刘备立下大功一件。由此,他逐渐居功自傲起来。而此时成都初定,刘备对马超不能不持宽容态度。但是别忘了,荆州还坐着一位关二爷呢。关羽给诸葛亮写信,表示要入川与马超比武。这封信来得太是时候了,于是,诸葛亮借着给关羽复信,把他推到至高的地位:"绝伦逸群。"关羽看了回信,"大悦,示宾客"。但这并不是所谓的骄傲自满,而是高兴诸葛亮与自己心照不宣。受封官职时不愿与黄忠为伍,发生在刘备称汉中王以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发动汉中战役,夺取了汉中这一战略要地,并受封为汉中王。回到成都,刘备心情大好,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
· 唐太宗李世民很可能是胡人这到底是不是真的?
一提起唐太宗李世民,大家肯定都不陌生,李世民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他几乎是一个完美的皇帝,一手开创了享誉后世的贞观之治,然而李世民的皇位却是得来不正,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死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并兵谏李渊放权,最终才成就了自己的一代霸业。他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唐朝建立初期.他被封为案王,立下了赫赫战功。登基为帝后,他积极听取朝中众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主动梢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繁荣局面,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历史名人,却因为身世之谜引起了后人对他的猜测和争议。有考古学家推测,根据《步辇图》留下来的唐太宗李世民的最早画像显示,唐太宗李世民很可能是胡人。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网络配图很久以前王、卢、崔、李、郑这五大姓氏是山东太行山地区五大名门望族的姓氏,其中李姓是鲜卑族的...
· 唐太宗李世民很可能是胡人这到底是不是真的?
一提起唐太宗李世民,大家肯定都不陌生,李世民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他几乎是一个完美的皇帝,一手开创了享誉后世的贞观之治,然而李世民的皇位却是得来不正,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死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并兵谏李渊放权,最终才成就了自己的一代霸业。他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唐朝建立初期.他被封为案王,立下了赫赫战功。登基为帝后,他积极听取朝中众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主动梢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繁荣局面,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历史名人,却因为身世之谜引起了后人对他的猜测和争议。有考古学家推测,根据《步辇图》留下来的唐太宗李世民的最早画像显示,唐太宗李世民很可能是胡人。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网络配图很久以前王、卢、崔、李、郑这五大姓氏是山东太行山地区五大名门望族的姓氏,其中李姓是鲜卑族的...
· 历史揭秘:华佗帮关羽刮骨疗伤是真的吗?
导读:三国故事,关羽刮骨疗伤的故事几乎人人都知道,但是,这一事件很可能就是假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史书中记载的华佗很可能在这个时候已经死了。既然已经死了,那么又从何来的刮骨疗伤呢?网络配图《三国志·华佗传》讲了许多华佗行医治病的故事,惟独没有替谁“刮骨疗毒”或“刮骨去毒”的记载。这是为什么呢?《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将名医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写得惊心动魄,生动感人。其实正像“张飞杀岳飞,杀得满天飞”,一场子虚乌有,完全的“空了吹”!《三国演义》描写:“关公在樊城战曹仁中箭后,回营拔出臂箭。原来箭头有药,毒已入骨,右臂青肿,不能运动。”众将“只得四方访问名医。忽一日,有人从江东驾小舟而来,直至寨前。……自言姓名:‘乃沛国谯郡人:姓华,名佗,字元化。因闻将军乃天下英雄,今中毒箭,特来医治。’……‘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