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书圣王羲之曾是个笨小孩:积极心理暗示助开智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31
转发:0
评论:0
书圣王羲之曾是个笨小孩:积极心理暗示助开智,王羲之,这个名字几乎成了中国书法的代名词。梁武帝说他的书法“字势雄逸,如龙跳

  王羲之,这个名字几乎成了中国书法的代名词。梁武帝说他的书法“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唐太宗更是膜拜得不得了,“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心里所仰慕的,手里所模仿的,都是王羲之老师,其他书法家,他根本没放在眼里。

  其实,王羲之这位文艺青年,不仅在书法上,在其他方面也很有情怀。他有他的迷茫、他的悲伤,这不奇怪,一个能将书法演绎得那么出神入化的人,怎么可能不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呢?

  成长

  因一份牛心炙

  而改变的命运

  王羲之是山东琅琊人,“琅琊”一词现在因为一部电视剧火了,其实汉晋时期,经常有“琅琊王”这个封号,读这一段史书,“琅琊”会时不时蹦到眼前来。

  王羲之是个高富帅,他的祖先对东晋的建立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他老爸王旷是淮南太守,这个职位不出奇,出奇的是如果没有王爸爸,东晋可能就没有了。

  王羲之爸爸早在西晋时期就看出中原地区的战乱苗头,一早带着王氏家族南渡,避将来的“五胡之乱”。他不仅为一家着想,也为整个晋王朝着想。早在西晋王朝在北方撑不住的时候,他就提议司马睿迁到江淮以南去,在南方安置晋政权,“元帝之过江也,旷首创其议”。司马睿就是晋元帝。

  王羲之的堂伯父王导、王敦都是响当当的大人物,这个不用细说了。然而,这么优秀的基因,到王羲之这里,似乎有中断的苗头,为什么呢?原来这孩子自小有点傻傻的,也不是说智力有问题,而是不善言辞,“幼讷于言,人未之奇”,人们都不看好他。这在以清谈为风尚的东晋,作为一个高富帅,想要进入社会主流朋友圈,恐怕是拿不到门票的。

  对于这样的笨小孩,有什么好的教育方法呢?最好的办法是积极的心理暗示,古人在这方面似乎颇有研究。王羲之13岁那年,有一回去拜访东晋的一位名叫周顗的高官。周长辈觉得王羲之小朋友还是有料的,只是没有被发掘出来,决定试一试。当时东晋有一道很高大上的菜,叫做“牛心炙”,牛心做的,一般人吃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常有一些菜不是平常人能吃的,例如西晋初期,因为物资紧张,猪颈肉只有皇帝才有资格吃,其他人吃是犯法的。当然,老百姓当时也没有条件能吃到。

20101021105427704_meitu_14.jpg

  宴会上,周顗当着各位宾客的面,要人将牛心炙割了一份端给王羲之,然后说:王羲之同学,今天这道菜就是你的了。在场的人目瞪口呆,王羲之更是受宠若惊,吃了一份牛心炙,从此王郎是牛人。

  这事在社会上、在朋友圈里传开来,大家都纷纷认为,能吃到周顗家牛心炙的,将来必定是牛人,这孩子有前途,于是,王羲之出名了。一个人成才与否,与周边人对待他的态度有极大的关系,周顗带动朋友圈里的人重视王羲之,等于给了王羲之一个积极开朗的成长环境。所以说,在公开场合给孩子尊敬和荣耀,是极其重要的。

  对王羲之而言,这一份牛心炙,等于一碗正能量鸡汤,扫除了他心中的阴霾,让他从此重视自己、看得起自己。王羲之后来坦腹东床的坦然,或许也跟这份牛心炙的能量分不开。

  情怀

  不隐藏自己的情绪

  喜怒哀乐都很直率

  艺术家的情怀当然是易感的,既能乐天命,又容易感伤,一点点小清新的情绪也会跃然笔端,王羲之老师就是这么一位。看看他的《快雪时晴帖》,这是书法上的神帖,行草开头,行楷结尾,笔法雍容古雅,圆润而又娇媚自不必说,这短短28字的作品,更将王羲之率真的性格坦露无遗。

  “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王羲之拜上,一场快雪很快就晴了,真好。想必阁下还挺好的吧。有件事还没结果,搁在心里头,蛮郁闷的。王羲之拜止,山阴张侯启。)

  这其实相当于一条朋友圈里的信息,在那时候而言,相当于一张便条。到底下了一场多大的雪?山阴的那位张先生到底是何人?王羲之心里想的是何事?这些问题都已经成了谜。然而,那场急匆匆的大雪在王羲之心里引发的情绪波动,却是真实可感的。

  首先,外部景物在视觉上引发的观感是可喜的,正面的,一个“快”字,一个“晴”字,虽然是对客观事物的客观描写,然而心情跃然纸上,不只是雪“快”,也是心情痛快,不只是天气晴,更是胸怀晴朗,客观词汇后面涌动着主观的心情。接下来,在“快”和“晴”的基础上,一个“佳”字,正好将心情传递出来。两句话,五个字,由天气到心情,一气呵成。

  其次,欢喜痛快的同时,马上涌现情绪的波折,问好对方之后,又有点小郁闷,有件事情还没出来结果,心里郁结着呢。事情已不可具体去推测,但心情却可以具体感受到,小小的纠结,其实不会破坏雪晴时的美感,反而有助于展现场景的真实性。艺术节奏掌握得好,不开心也能变成一种小清新。不足三十个字,有情有景有波折,又不失整体感,加上书法的登峰造极,成为神贴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再如《丧乱帖》,也是情真意切。王羲之是山东琅琊人,后来因为战乱迁居浙江山阴,也就是今天的绍兴,当时北方战乱,人不宁居,连坟墓都不得安宁。王羲之的祖坟曾遭破坏,后来被修复,王羲之听说,悲从中来,写下《丧乱帖》,此文可见他的真性情。王羲之并没有从国家兴亡的角度去说大道理,而是一发不可收拾地表达自己的悲哀和沉痛,“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不见说理,惟见抒情,情之所至,字字沉痛。这和魏晋南朝时期的审美风格有很大关系,竹林七贤任性放诞,连严谨如诸葛亮,写《出师表》的时候也“临表涕零”。那时候为人的境界最受认可的是“性情中人”,王羲之在这里展现了性情中人的一面。

  再读《兰亭集序》中的“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一个感性的王羲之更加立体化地展现在眼前。

  智谋

  上书制止

  殷浩北伐

  王羲之不只是一个有情怀的文艺青年,同时也是具有相当治军智慧的能人。

  当时的大臣殷浩打算北伐,在艺术世界里徜徉的王羲之老师,却敏锐地感觉到这次大规模的北伐会以失败告终,于是写信给殷浩,强烈要求他停止此次军事行动,“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王羲之言辞恳切,但殷浩却觉得他的话不靠谱,没有听从,结果不出王羲之所料,殷浩北伐失败。殷浩不服输,打算二度北伐,王羲之又给他泼冷水,说现在“军破于外,资竭于内”,根本没法打,正确的战略应该是老老实实保住长江以南防线,“莫过还保长江”。结果,再一次如王羲之所料。

  魏晋南北朝是个多男神的时代,例如第一美男子潘安就是那个时代的,那时的男神不只长得帅,同时在文学等诸多方面也有两把刷子,王羲之正是如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书圣王羲之曾是个笨小孩:积极心理暗示助开智?
王羲之,这个名字几乎成了中国书法的代名词。梁武帝说他的书法“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唐太宗更是膜拜得不得了,“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心里所仰慕的,手里所模仿的,都是王羲之老师,其他书法家,他根本没放在眼里。其实,王羲之这位文艺青年,不仅在书法上,在其他方面也很有情怀。他有他的迷茫、他的悲伤,这不奇怪,一个能将书法演绎得那么出神入化的人,怎么可能不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呢?成长因一份牛心炙而改变的命运王羲之是山东琅琊人,“琅琊”一词现在因为一部电视剧火了,其实汉晋时期,经常有“琅琊王”这个封号,读这一段史书,“琅琊”会时不时蹦到眼前来。王羲之是个高富帅,他的祖先对东晋的建立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他老爸王旷是淮南太守,这个职位不出奇,出奇的是如果没有王爸爸,东晋可能就没有了。王羲之爸爸早在西晋时期就看出中原地区的战乱苗头,一早带着王氏家族南渡,避将来的“五胡之乱”。他...
· 王羲之为何被称为书圣
提起王羲之,众人皆知。东晋时的王羲之,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被后人称为“书圣”。他刻苦钻研并吸取了汉魏以来许多书法艺术的精华,笔势开放俊朗,结构严谨紧凑。人们形容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游龙”,其中最有名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王羲之自幼刻苦好学,他七岁时开始练习书法,平日在走路、休息的时候,也在揣摩字体的结构、架势和笔法,心里想着,手指也随着在自己身上一横一一竖地比画起来,日子一久,连衣服都被他划破了。他每天练习完字,总到门前池塘里洗净毛笔、砚台,长年累月,池水都变黑了。他勤学苦练的精神,一直被后人称道。王羲之强调学习书法要专心致志,写字的时候,姿势需端正,精力要集中,这样手指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在他的培养与影响下,妻子和七个儿子也都爱好书法,写得一手好字。其中以小儿子王献之最出色。他继承并发展了父亲的书法,被人誉为“小圣”。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这父子俩都有很高的知名度。被世...
· “书圣”王羲之为什么会被气死?王羲之的死因
王羲之是怎么死的?演义小说里,英雄周瑜是气死的;历史上,古代被称为“书圣”的王羲之,也是被气死的,想来,真为之叹气。王羲之不是被别人气死的,是被自己气死的。实际上,周瑜也不是被别人气死的,也是被自己气死的。周瑜若大气一些,若大度一些,没有一股“既生瑜,何生亮”的羡慕嫉妒恨的恶劣情绪,又何至于被诸葛亮气死?王羲之也算是得天独厚之人,老天对他是蛮偏爱的,出生于琅琊王氏望族,落地便带上了富贵籍;身世既好,人又聪慧,尤其天赋了一门书法本事,少年即获得了高誉,左右邻里,上下诸侯,“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将其书法评价为“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确实是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冠绝群雄,千多年过去,至今没有超越者。人生到此,夫复何求?王羲之到此,却还有太多要求的。王羲之喜欢与人争闲气,直白地说,就是易生羡慕嫉妒恨。有位叫王述的,与他同门同姓同龄还同宗,生得还蛮有气质,王羲之从小就将王述...
· 王羲之是哪个朝代的中国古代书圣王羲之介绍
王羲之是哪个朝代的人:说起书法,不能不说王羲之;说起王羲之,几乎是家喻户晓,说不定还能说出几个有关他的故事。这也算是中国独特的书法文化现象。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与两汉、西晋相比,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轮美奂的书体。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
· 王羲之为什么被称为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在中国历史上,能够与“圣”字联系上的可谓是寥寥无几,圣人孔子,诗圣杜甫,医圣张仲景。而王羲之则被尊为“书圣”,在书法艺术史上其影响之大,成就之高,发展之全面,可谓是空前绝后。王羲之,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自幼酷爱书法,真、草、隶、篆俱佳,尤善长隶书。他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星空中一颗最明亮的星星。他出生于一个世宦世家,字逸少,原籍山东琅琊临沂,后南迁居于会稽山阴,也就是现在的浙江绍兴。网络配图魏晋时期,不仅是人的觉醒时期,也是艺术精神的自觉时期。王羲之自幼师从书法家卫夫人,得其精华,融会贯通,博采众长,开创了妍美流畅的行、草书法先河,从而一改汉魏质朴的书风,被后人誉为“书圣”。并与其子王献之,在我国书法史上并称为“二王”。王羲之对中国书法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的书法艺术开一代之风气,树百代之楷模,受到当代和后代书法家的膜拜。王羲之出生名门,又少有美誉,自然有名士脾气,其不欲为朝官,其实就是因为不愿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