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万历名臣张居正与海瑞:改革名臣为何互不相容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31
转发:0
评论:0
万历名臣张居正与海瑞:改革名臣为何互不相容,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年过古稀的海瑞起复为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此时他

  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年过古稀的海瑞起复为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此时他已闲居16年。本来明代南京的中央机构,自永乐北迁后多为闲秩,而海瑞复出不久,就向万历上疏,“举太祖法剥皮囊草及洪武三十年定律枉法八十贯论绞”,要求在万历之世行洪武酷法治贪,罔顾情势变迁,引得朝议纷纭,万历不得不出来息事宁人。这事发生在海瑞身上,并不奇怪。这位以“尸谏”嘉靖闻名的直臣,在隆庆三年(1569年)巡抚应天时,就不识时务地力遏土地兼并,乃至不惜开罪前首辅徐阶,搞得官怨沸腾。官场的评价是海瑞“滞不达政体”,然而作为道德模范“镇雅俗,励颓风”,则“未为无补”。

  万历首辅张居正对海瑞的看法亦大抵如此。然而张居正甚至对海瑞“镇雅俗,励颓风”的作用也视而不见,当国十数年,“惮瑞峭直,卒不召”。海瑞赋闲之时,张居正大刀阔斧改革,使得明代俨然有中兴之象。“宰相肚里能撑船”,张居正的识见与胸襟自然远非以指摘谋进身的言官可比,然则中兴名相为何也容不下道德模范?

  分歧在于对待“祖宗之法”的态度上。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说,虽然张居正和海瑞都“希望寻找出一种适当的方式,使帝国能纳入他们所设计的政治规范之内”,但“张居正的措施多少带有变法的意味,而海瑞的做法却是力图恢复洪武皇帝拟定的制度”。张居正作为“儒而有为者”,虽然尊重祖制,但稽古而不泥。他以干济才入主文官系统,“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经济上清查土地,改革税赋,军事上起用戚继光等名将整饬边务,开创“万历新政”。比如改革官僚体制、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制度创新“考成法”就脱胎于朱元璋的“祖宗之法”,化腐朽为神奇,吏治因之澄清。海瑞追慕成法,心系民生,但不愿意应时权变,见形施宜。他巡抚应天时虽“锐意兴革”,使得“民赖其利”,但所秉者唯“刚劲之性”,操之过切,终于半途而废。其实儒学虽然因循守旧,但又强调旧邦新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张居正得“祖宗之法”要旨,因势利导,终能起衰振隳;海瑞执着“祖宗之法”形相,求治心切,反而难有作为。对于海瑞的症结,张居正看得很清楚。在给海瑞的信中他说:“三尺法不行于吴久矣。公骤而矫以绳墨,宜其不能堪也。”他认为“海瑞秉忠亮之心,抱骨鲠之节,天下信之。然考其政,多未通方,只宜坐镇雅俗,不当重烦民事”。因此,虽然张居正和海瑞都提倡知行合一,经世致用,但一个是务实的改革派,一个是激进的理想主义者,抵牾在所难免。我们可以从李贽的说法中管窥一斑。李贽是当时有名的异端,其思想取道阳明心学而近禅宗默观,在他看来,非但朱熹、二程不足论,连孔孟老庄也与常人无异。这样一位狂生如何评价海瑞和张居正呢?李贽认为,海瑞虽清,不过“万年青草”,张居正却是“宰相之杰”,乃是经邦济世的伟大人物。看来李贽虽热衷“酷评”,在这个判断上却不失公允。

c9096352.jpg

  用现在的眼光看,张居正对于“祖宗之法”的灵活态度,无疑显得比海瑞更“理性”,而海瑞方凿圆枘,未免有些意气用事,但不应就此忽略张居正和海瑞的共通之处,他们“趣向虽殊,大归则同”。张居正和海瑞所处的年代内忧外患,危机四伏。边事有俺答、倭寇之患,内则灾害频仍,民生凋敝。就改善民生、振作国威而言,张居正和海瑞是完全一致的,他们身上体现了儒家士大夫“上下求索”、“以天下为己任”的优秀传统。“临戎虚负三关险,推毂谁当万里侯”,张居正早年即对边备不修忧心忡忡;海瑞以六品户部主事冒死上疏,直斥嘉靖迷信方术,罔顾民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他们都是“不恤人言”的改革家,他们施政的目的都在富民强国,比如后来构成“万历新政”核心措施之一的“一条鞭法”,海瑞就是最早的推行者之一。这自然会招来、庸碌无能之辈的嫉恨。海瑞巡抚应天,“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给事中戴凤翔收受请托,弹劾海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御史房寰害怕贪污事泄,“先发制人”,说海瑞“大奸极诈,欺世盗名,诬圣自贤,损君辱国”,攻击可谓不遗余力。张居正厉行新法,遭谤甚多。辽东巡按刘台抢报军功,因“考成法”坐罚,上疏离间君相,满口“祖宗之法”,要求“抑损相权”;御史傅应祯曾行贿不成,也攻击张居正的新法,说什么“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此三不足者,王安石以之误宋,不可不深戒”,极尽危言耸听之能事。

  平心而论,刘台诸人未必不是在履行言官的职责,然而相比张居正、海瑞的公而忘私,就实在显得识见浅薄、等而下之。孔子曾谆谆告诫子夏:“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小人儒乃有才无德之辈,“以私灭公,适己自便”,甚至“挟才以为恶”,当然不能体会“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君子儒境界。比如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伸天以屈君,用心良苦,但到了后世小人儒手里,就只言“祥瑞”不见“灾异”,甚至“灾异”也变成“祥瑞”,成了其、拍马逢迎的工具,反而强化了专制皇权,教训不可谓不深。小人儒还往往成为改革创新的巨大阻力。对于新规惠政,蓄意阻挠者有之,阳奉阴违者有之,以致遮蔽了有利改革进展的有益对立面。

  天变到底足不足畏?其实,“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未必是王安石的口号(邓恭三先生认为“三不足”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基本精神,台湾史学界亦有详细考辨),更不是为了肆意妄为,它体现的是王安石、张居正等改革派一以贯之的实践精神。敬畏天命,约束不受限制的权力固然不错,但回答“天变足不足畏”恐怕还要直面民生福祉、国家兴衰这些更为重要的判断标准。“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不仅惠爱民众,也佑助执政为民的美政良治。“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三代之法”何尝不是为了物阜民丰的大同盛世?所以,“三不足”之说真正反对的是“不足恤”的“流俗之言”,特别是借口“天变”、“祖宗之法”行阻挠改革、维护僵化体制与既得利益之实的各种浮言杂议。我们既要认真对待思想遗产,审慎决策,以制度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更要抓住时机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善于甄别各种言论,绝不能因言废事。事实上,真正的君子历来是有所畏的。倘若发挥孔子的“君子三畏说”,要求当今执政者“敬畏人民、敬畏法治、敬畏科学规律”,不亦宜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看来不仅是个哲学命题,还有丰富的历史内涵。

  万历十五年(1587年),73岁的海瑞卒于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任上。他去世前大概也意识到“道不行”,连疏乞休却未获致仕。5年前张居正卒于首辅之任,生前备极圣眷的他,死后不久即遭言官交章攻击,乃至遗祸子孙。吊诡的是,海瑞这位敢骂皇帝的清流、最富盛名的言官却并未攻击过张居正,反而坚持认为张居正功不可没。半山诗云:“相逢故人昨夜去,不知今日到何州”。刚峰太岳,乐山者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张居正与海瑞:改革名臣为何互不相容
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年过古稀的海瑞起复为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此时他已闲居16年。本来明代南京的中央机构,自永乐北迁后多为闲秩,而海瑞复出不久,就向万历上疏,“举太祖法剥皮囊草及洪武三十年定律枉法八十贯论绞”,要求在万历之世行洪武酷法治贪,罔顾情势变迁,引得朝议纷纭,万历不得不出来息事宁人。这事发生在海瑞身上,并不奇怪。这位以“尸谏”嘉靖闻名的直臣,在隆庆三年(1569年)巡抚应天时,就不识时务地力遏土地兼并,乃至不惜开罪前首辅徐阶,搞得官怨沸腾。官场的评价是海瑞“滞不达政体”,然而作为道德模范“镇雅俗,励颓风”,则“未为无补”。网络配图万历首辅张居正对海瑞的看法亦大抵如此。然而张居正甚至对海瑞“镇雅俗,励颓风”的作用也视而不见,当国十数年,“惮瑞峭直,卒不召”。海瑞赋闲之时,张居正大刀阔斧改革,使得明代俨然有中兴之象。“宰相肚里能撑船”,张居正的识见与胸襟自然远非以指摘谋进身的言...
· 张居正与海瑞:明朝史上改革名臣为何互不相容
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年过古稀的海瑞起复为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此时他已闲居16年。本来明代南京的中央机构,自永乐北迁后多为闲秩,而海瑞复出不久,就向万历上疏,“举太祖法剥皮囊草及洪武三十年定律枉法八十贯论绞”,要求在万历之世行洪武酷法治贪,罔顾情势变迁,引得朝议纷纭,万历不得不出来息事宁人。这事发生在海瑞身上,并不奇怪。这位以“尸谏”嘉靖闻名的直臣,在隆庆三年(1569年)巡抚应天时,就不识时务地力遏土地兼并,乃至不惜开罪前首辅徐阶,搞得官怨沸腾。官场的评价是海瑞“滞不达政体”,然而作为道德模范“镇雅俗,励颓风”,则“未为无补”。万历首辅张居正对海瑞的看法亦大抵如此。然而张居正甚至对海瑞“镇雅俗,励颓风”的作用也视而不见,当国十数年,“惮瑞峭直,卒不召”。海瑞赋闲之时,张居正大刀阔斧改革,使得明代俨然有中兴之象。“宰相肚里能撑船”,张居正的识见与胸襟自然远非以指摘谋进身的言官可比,...
· 名臣张居正为何成为中国唯一顺利改革的改革家?
张居正改革: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担任明神宗朱翊钧的首辅,达十年之久,是个有作为、具谋略、通权术的大政治家。张居正的改革,了不起,我打心眼里佩服他;但对他这种太厉害的人,绝无好感。凡强人,都具有一点使人讨厌的“侵略性”,他总要求你如何如何,而你不能希望他如何如何。大树底下不长草,最好敬而远之。明代不设宰相,是朱元璋定下的规矩。这位者要求高度集权,只挑选几名大学士为其辅佐。在这些人中间,指定一个小组长,就是“首辅”。说到底,首辅其实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丞相,或首相。而张居正,是明代历朝中最具强势的首辅,在任期间,拥有说一不二的权力;因为朱翊钧十岁登基,相当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对于这位严肃的老师,敬畏之余,言听计从,是可想而知的。我之所以说他了不起,就因为张江陵是中国唯一没有什么阻难,顺风顺水的改革家。他之所以没吃苦头,是由于皇帝支持,而皇帝支持,...
· 大明名臣之清官海瑞海瑞罢官的故事
大明名臣之清官海瑞一生经历四朝,因为当官的时候敢打击贪官污吏,所以他得到了民心,所以他的官位也越来越高,但是他依旧改变初衷,一直为百姓造福。海瑞是一个好官,所以即便他去世了人们还愿意传播他的故事,歌颂他的品质。海瑞有很多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叫海瑞罢官,那么海瑞罢官的故事是怎样的呢?大明名臣之清官海瑞海瑞,明朝人士,以廉洁奉公而著称于世。海瑞号刚峰,刚峰不仅是他的名字,也是他个人的真实写照。性格刚硬,做事正直,为官清廉且刚正不阿,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被人们称之为第一清官。也是明朝时期第一清官。生于1515年,死于1587年,海瑞一生得罪很多达官贵族,虽然仕途坎坎坷坷但是其人生还算平平谈谈,一直到老死,这也是上天眷顾这个可敬的人儿。海瑞半身像海瑞罢官的故事海瑞罢官是京剧里面的一个剧目。海瑞担任明朝时期的一个官职,为人刚正不阿,严惩贪官污吏,纠正官场不治之风,是较早期的英雄。历史上海瑞罢官...
· 万历首辅张居正简介和资料与张居正的改革
张居正到底是怎样的人?张居正被称为中国史上六大改革家之一,可只要梳理下明代历史,我们便会尴尬的发现:张居正各项主张似乎都是前人曾经说过、做过的。而他唯一超出前辈的地方,似乎只有他那将大明朝的官僚机器的运行效率驱赶到最大的严苛而已。事实上,张居正给我们的惊诧绝不止于此,他对朱元璋时代的行政效率和“富国强兵”发自内心的推崇更是令人惊叹。不得不说,这样一位敬天法祖的“改革”者诞生在明朝衰亡之际,能救一时已足见他非凡的能力了。张居正画像张居正改革历来是明史研究的热点,但综观各类论著大多笼统地将张居正改革的对象界定为“嘉靖以来”的弊政。事实上,张居正自己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他所针对的是“近年以来”,即“嘉靖中年”或“嘉隆之际”的弊政,如他说:“窃见嘉隆以来,纪纲颓坠,法度陵夷,骎骎宋元之弊辙”;“近年以来,纪纲不肃,法度不行,上下务为姑息,百事悉从委徇。”(《张太岳集》卷30、卷36)张居正是一位相对...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