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唐顺宗:少有的病夫皇帝 在位几个月就被迫禅位?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18
转发:0
评论:0
​唐顺宗:少有的病夫皇帝在位几个月就被迫禅位?,唐顺宗李诵是唐朝第十四代皇帝,四十三岁才登基,当年禅位,在位八个月,名副其实的短

唐顺宗李诵是唐朝第十四代皇帝,四十三岁才登基,当年禅位,在位八个月,名副其实的短命皇帝。李诵是李诵是唐高宗李治的六世孙,李治是李诵的三世祖。两人中间经历了180年,隔了五代人,但这并未妨碍他们形成共同点,即同为“病夫”皇帝。

一、病夫皇帝的登基风波

李诵是唐德宗李适的长子,十七岁便被立为太子,可他在这个位置上一待就是二十六年,还待出了偏瘫病,只因为老皇帝太能活了。

唐德宗李适在对儿子寄于厚望的同时,也对自己占着皇位也感到有些不安,他老当益壮,就是不肯当太上皇,李诵就在这无尽的盼望中突患“风疾”,即所谓“中风”,身体偏瘫,口不能言,百方调治也不见好转。

第二年新年,诸王和宗亲大臣都去给皇帝拜年,唯有太子李诵卧病在床,不能给父亲磕头,六十四岁的唐德宗也百感交集,忧心如焚,老泪纵横,引发疾病,于正月二十三日咽了气。

皇帝死的太突然,宫里边乱成一团,急召翰林学士郑絪、卫次公等人至金銮殿起草遗诏,安排后事。本来皇帝死了,太子继位是名正言顺的事,可是突然有个太监发难,嘟囔了一句“我们还没有商量好的呢”,众人闻听变色,全都不知所措。

 1.png

原来唐德宗在位时疑心很重,先是派宦官监军,后来干脆派太监统领军队,所以太监掌握兵权,势力极大,立新皇帝没有这帮人点头,啥也干不成。他们可能认为李诵病怏怏的,难以治国,萌生在他的兄弟中挑选新皇的念头,只是内部意见此时尚未统一,故迟迟未能决策。

正在危机时刻,卫次公处变不惊,说“太子虽然有病在身,但他是先皇的嫡长子,众望所归,皇位非他莫属。”众人纷纷表示支持。太监们难以应对,无话可说。李诵继位被写进了遗诏,但人们对李诵的身体状况仍然很忧虑。

病中的李诵闻讯,精神上受到强烈刺激,居然自己从床上爬起来了,在左右近侍的帮助下走出九华门,见到了大臣和宫廷禁卫军中的各级太监将领。虽然他仍然无法开口,一语未发,但既然皇帝能站起,太监就无话可说了,至此人心稍定。

仅仅过了两天,李诵就正式登基。可惜这回他再也站不起来了,被人抬上了龙椅,接受群臣朝贺。

二、小人当道的混乱朝廷

偏瘫病人,哑巴皇帝,如何料理国事?李诵既然没法上朝,干脆就在寝宫“卧床理事”、“垂帘听政”。他身边有两个人,一个是李诵最信任的妃子,昭容牛氏,还有一个是太监李忠言。

群臣奏事时,太监跑进跑出,将大臣的意见和皇帝的意见上传下达,妃子牛氏不停的在皇帝旁边耳语一番,把大臣的话告诉皇帝。这种上朝方式也够累的,但愿他们能忠实地将大臣的汇报告诉皇上,也能真实地把天子的真实的意思告诉大臣。

大唐的天下,就靠着一个女人,一个太监和一个不能说话的病人开始带病运转,各种诏书、文告不断出炉。反正也不知道到底是谁的意思。当然,这三位实际是啥也干不了的,他们还有帮手。一个叫王伾,一个叫王叔文,时人称之为“二王”。

 2.png

翰林侍诏王伾是书法泰斗,苏州司功王叔文是棋坛高手。李诵当太子且身体健康时,常与二人切磋技艺,日久生情,大为信任。可以想象,“二王”经常出入太中,与牛昭容和太监李忠言肯定也认识,而且可能关系还不错,所以“二王”也入了伙。成为宫中四人团伙中的成员。

在这四个人中,王叔文官职不大,能力却不小,他是干活的主力,不过他得听王伾的,王伾听李忠言的,李忠言听牛昭容的。每次遇到军国大事,王叔文负责拟定方案,牛昭容拍板,然后让李忠言交给宰相执行。

王伾操一口别人难懂的江浙土语,大臣都听的头大,但李诵当年却能听明白,被他哄得笑逐颜开。此人爱财,大肆索贿,在家中专门制作了一个大柜子,用来收藏金银财宝。两口子白天数钱,晚上以柜为床,即结实又防贼还放心。这四位在朝中大肆索贿卖官,结帮拉派,搞的朝廷上下一片混乱。

三、被迫禅位

李诵的身体状况明显不适合当皇帝,群臣议论纷纷,都想早立太子。“二王”担心立了太子就没他们什么事了,就是不从。宫中的大太监俱文珍、刘光琦等人,痛恨二王专权,一起跑到李诵面前,要求册立太子,实际上是逼昭容牛氏、李忠言二人表态。二人抵挡不住这群公公的攻势,被迫同意立太子。

永贞元年(805)三月,翰林学士郑絪、卫次公等人商议太子人选。牛昭容等人认为李诵的长子、广陵王李淳英气逼人,不易控制,阴谋另立他人。

郑絪见到牛昭容不同意给自己传达,干脆就写了一张纸条,上书“立嫡以长”四个大字,在李诵面前呈上。眼斜手颤的李诵,忽然明白过来,连连点头。牛昭容无法捣鬼,含恨同意,李淳当太子的事就这样定了下来。四月,李诵被人抬上宣政殿,亲自册立李淳为太子,改其名为纯。

3.png

王叔文和牛昭容不甘心失败,私自任命大将军范希朝为京西诸城镇行营节度使,同时让自己的亲信为范希朝的行军司马。此举的目的就是想夺了宦官的兵权,为以后造反做准备。

可惜的是,大唐的太监们也不是好惹的,他们一方面设法解除了王叔文的职务,一方面严密监视军队动向,并且拒不拜见上任的节度使范希朝,使之成为“光杆司令”。王叔文掌权军队的算盘落了空,又见大势已去,遂借口母丧辞职,就这么跑了。

“智囊”去职,王伾失意,但是他还是不死心,天天跑到宫里找李诵,想让王叔文重新出山掌握兵权,可惜这时的大权早就被大太监俱文珍等人掌握,王伾的奏章,如泥牛入海。他知道事情不妙,回到家中大叫一声:“王伾中风了!”轰然倒地,做抽搐状,被人抬回家中,从此闭门不出。王伾不愧是李诵的“忠臣”,连装病都要和皇上保持一致。

八月,太监以李诵的名义下达的诏书令太子李纯继位,就是唐宪宗。“二王”比较倒霉,王伾被贬为开州司马,不久病亡;王叔文被贬为渝州司户,第二年被赐死。至于牛昭容和李忠言,史书上没说,早就不知所踪,估计也好不到那去。

 第二年,即元和元年(806)正月十九,李诵在兴庆宫病情恶化,在不言不语中去世,享年四十四岁。这样的结局,实在是一种解脱,应该为他庆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唐顺宗永贞革新为何失败?唐顺宗在位时的贡献
贞元二!‘四年(公元805年),唐德宗驾崩,长期卧病在床并已不能说话的太子李诵,强挣着身子,在百官的拥戴下,登上了皇位,是为唐顺宗,改元永贞。看似废人一般的唐顺宗,与他外表截然相反,有颗想做一番大业的慷慨之心。这颗心是他在东宫时,被王叔文所激起的。王叔文为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擅长政治之道,因棋艺精湛,被唐德宗任命为东宫待诏。李诵在身体尚可的时候,曾与东宫官员谈论时事,谈到宦官极其扰民的宫市时,群情激愤,而惟独工叔文一言不发。人去后,李诵问他为何无言,他说:‘“太子奉事皇.仁,只要视膳问安即可,不该参预外事。皇仁在位己久,一旦小人以此进谗言,说太子拉拢人心,太子将无法辩解。”李诵听后,如醒醚灌顶,当即表示,若非王叔文,他是听不到此言的。从此,王叔文成了李诵最亲密的心腹。东宫的所有事务,李诵全倚恃他的意见。他分析朝中政治势力,为李诵日后即位,设计了一幅政治蓝图,常对李诵说,某人可为相,某...
· 唐顺宗在位时间很短但得到唐朝皇帝多项特殊名头
唐顺宗李诵,唐德宗李适长子。上位以后,从事改革德宗以来的弊政,贬斥,废除宫市,停止盐铁进钱和地方进奉,并试图收回宦官兵权,史称“永贞革新”。不久患中风。同年八月,宦官俱文珍等勾结部分官僚和藩镇,逼其退位,传位于太子李纯,贬王伾等人,史称“永贞内禅”。又贬斥韩泰等八人,史称“八司马事件”。次年病死,一说被宦官杀害。死后谥号为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网络配图顺宗李诵的特殊在于:①位居储君时间最长,做了26年的太子,德宗在位26年,他就做了26年太子,连儿子都应该有儿子了。②在位时间最短,他没有以皇帝身份过一个新年。在位不足200天,即位当年的新年,他就已经是太上皇了。为什么呢?关于他的死,有的人说是病死的,有的人说是被宦官杀死。历史上记载,唐顺宗李治患有中风病,在其父亲德宗死前的两个月,都卧病在床,连德宗死时,他也没办法去御榻前,所以病死,是可能的。但是另一种说法也有理有据,“永贞革新”严重影响了...
· 唐高祖李渊在位8年最后被迫禅位,大唐开国皇帝为何如此憋屈?
唐高祖李渊在位8年最后被迫禅位,大唐开国皇帝为何如此憋屈?唐高祖李渊可能是历史上存在感最低的开国皇帝之一了,身为大唐的建立者李渊仅仅在位八年便被迫禅位李世民,为何李渊最后会落得如此憋屈的地步呢?恐怕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李渊没能做好立嗣工作。实际上唐朝的建立,李世民也是立下赫赫战功,而且更有人说李世民功绩不在李渊之下。但李渊还是执意把李建成立为太子,导致兄弟最后必定会走上反目之路。等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成功后,李渊对他也以无可奈何了。历史上最悲催的一位开国皇帝非李渊莫属了。没错,就是唐高祖李渊。按说一个盛世帝国的创始人应该很强势才对,不应该这么悲催啊,可李渊偏偏就是个“倒霉孩子”。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活得好生窝囊,好不容易成了皇帝,可以安享太平盛世,顺带欣赏一下自己的丰功伟绩。可却又被儿子逼着早早退了位,怎一个“霉"字了得?从小就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李渊,远祖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的西凉开国之君李暠...
· 苦逼皇帝唐顺宗李诵:当太子26年在位不足200天
顺宗在父亲德宗即位的当年,即大历十四年(779)十二月诏立为皇太子,到了第二年即建中元年(780)正月备礼册立。到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二十三日德宗遗诏传位,二十四日宣遗诏,他于正月二十六日正式即位。这样算来,顺宗做皇太子整整25年,按照当时习惯,就是26年。顺宗被立为太子以前的生活状况,我们只是知道他被册封为宣王,历史上对他的其他记载就不很多了。顺宗被选立为皇太子时,已经19岁。此时的他已经初为人父,在上一年即大历十三年(778)二月,他的长子李淳降生。在做太子的26年中,他亲身经历了藩镇叛乱的混乱和烽火,也耳闻目睹了朝廷大臣的倾轧与攻讦,在政治上逐渐走上了成熟。史书上对他的评价是:“慈孝宽大,仁而善断。”他对各种技艺学术很是上心,对于佛教经典也有涉猎,写得一手好字,尤其擅长隶书。每逢德宗做诗赐予大臣和方镇节度使时,一定是命太子书写。尤为令人称道的是,在建中四年(783)的“泾师之变...
· 唐顺宗死因:短命皇帝唐顺宗是被人杀死的吗?
唐顺宗当上皇帝不久就让位给皇太子,自称是太上皇。此后不久,又莫名其妙地突然死了。死的前一天,宪宗对外宣布顺宗病重,一天后就驾崩了,这使人觉得顺宗的死像演戏一样。有人提出透过一些笔记和诗文看本质,顺宗是被宪宗和宦官们害死的。也有人不同意,认为顺宗是正常病死的,顺宗和宪宗关系融洽,根本没有被宪宗杀害的可能。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正月十九日,唐顺宗去世。这是一个短命的皇帝,在位仅八个月,为宦官俱文珍所迫退位,传位给太子李纯,自称太上皇,死时仅46岁。唐顺宗的死因,根据《旧唐书》、《资治通鉴》等书的记载是病死的,长期以来人们没有怀疑。20世纪60年代,史学界经过对正史和笔记小说的研究,在这个问题上有了突破,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顺宗是被杀而死的。卞孝萱先生在其《刘禹锡年谱》一书中首先提出了顺宗被杀的观点。他认为顺宗死得太突然,是一个历史上的疑案。此后他在《刘禹锡年谱》、《刘禹锡评传》等书中重申了他...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