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张爱玲与傅雷交恶始末:将傅雷婚外情写进小说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48
转发:0
评论:0
张爱玲与傅雷交恶始末:将傅雷婚外情写进小说,“《殷宝滟送花楼会》写得实在太坏,这篇是写傅雷。他的女朋友当真听了我的话到内

  “《殷宝滟送花楼会》写得实在太坏,这篇是写傅雷。他的女朋友当真听了我的话到内地去,嫁了个空军,很快就离婚,我听见了非常懊悔。”1982年12月4日,张爱玲写信给宋淇,了她发表于1944年11月的小说《殷宝滟送花楼会》的内幕。

  宋淇是翻译家,涉猎甚广,与张爱玲、傅雷均有密切交往。1949年后,傅雷一直租住在宋家的房子中,直到自杀。宋淇走上翻译之路,还是傅雷催逼的结果。

  1939年起,傅雷与刘海粟妻子成家和的妹妹成家榴发生婚外情。张爱玲将此事写成了小说《殷宝滟送花楼会》。张爱玲为何要对傅雷下刀,他们究竟为何交恶?

张爱玲与傅雷交恶始末:将傅雷婚外情写进小说

  傅雷继承了母亲的刚烈性格

  傅雷1908年生于浦东,家道殷实,据他写于1957年的《傅雷自述》,傅家原有田400余亩,1948年时还有200余亩。傅雷4岁时父亲入狱惨死,24岁的寡母将其拉扯大。

  傅雷母亲性格刚烈,“常以报仇为训”,所以傅雷童年“只见愁容,不闻笑声”。

  一次傅雷在外玩耍时间过长,母亲要把他扔到河里;因成绩不佳,母亲曾滴热蜡烫他肚皮,由此养成傅雷孤傲、叛逆、暴躁的性格。在小学和中学,傅雷分别被开除过一次,后因参加差点入狱,考入大学后,又闹着要退学,1927年,母亲只好送他自费留法。

张爱玲与傅雷交恶始末:将傅雷婚外情写进小说

  在法国,傅雷结识了赴欧游学、考察的刘海粟,多次为其担任口译,傅比刘小12岁,但艺术理念接近,结为挚友。

  傅雷赴法前,在母亲要求下,与14岁的表妹朱梅福订婚,但到法国后,爱上了法国女子玛德琳,便写信给母亲要求退婚,托刘海粟寄回国内。不久,傅雷发现玛德琳与多人保持恋爱关系,愤而分手,并差点自杀,幸亏刘海粟早有预感,私自把那封信压了下来。

  1931年秋,傅雷与刘海粟同船回到上海,初期就住在刘家中,10月,出任上海美专校长办公室主任,而刘海粟是校长。


  刘海粟请俞剑华来校任教,并在学校走廊中挂出俞的10多幅画,傅雷看到后,立刻下令:“这些画没有创造性,才气少,收掉!”因两人头天见过面,傅雷看了俞剑华的讲稿,当面说俞只会抄书。刘海粟欲从中劝解,但傅雷并不领情,说:“没有闲工夫和抄书匠啰唆!”

  为打抱不平和刘海粟绝交

  回国后,傅雷与朱梅福结婚,并给她改名为朱梅馥,朱曾说:“婚后因为他(指傅雷)脾气急躁,大大小小的折磨总难免。”

  1932年一天下午,傅雷正讲课,学生会主席成家和与赵丹、杨志荣等闯入,质问傅为何不停课,耽误了学生集合。傅称不能影响学业,要他们再等20分钟,讲完课再说,杨志荣一怒之下,打了傅几拳。

张爱玲与傅雷交恶始末:将傅雷婚外情写进小说

  刘海粟认为,此事件导致了傅雷2年后辞职,因1933年10月,当事人之一成家和嫁给刘海粟,成了他第三任妻子。

  其实,傅雷早对刘海粟不满,源于张弦,张曾随刘海粟赴欧考察,并与傅雷同船回国,出任上海美专西画科的主任,与傅雷关系密切。

  张弦专心艺术,而刘海粟则忙于交际,据学者荣宏君撰文称,刘一次周日叫张弦到家吃饭,却安排他临摹一幅画,自己跑到别处打麻将,中午回来,在张的作品上直接署上自己的名字。

  张弦工作繁忙,还得为刘海粟代笔,刘却不肯给他涨工资,傅雷常打抱不平,傅雷承认刘海粟“待我个人极好”,但“待别人刻薄,办学纯是商店作风,我非常看不惯”。

  1933年9月,借母丧之机,傅雷正式辞职,从此靠翻译自养。

  1936年,张弦因“肠炎脱水病去世”,傅雷认为是被刘海粟剥削而死,傅雷和朋友们编了纪念张弦的专辑,请刘海粟资助一点钱,被刘推脱,傅雷拍案大骂,宣布永远不再和刘海粟这种自私的人往来。

  论人评艺太不留情面

  1954年,刘海粟与傅雷关系有所修复,但在私人信件中,傅雷称“他与我相交数十年,从无一字一句提到他创作方面的苦闷或是什么理想的境界”,还说刘海粟的国画是“野狐禅”。

  傅雷不仅看不上刘海粟,对张大千亦不满,批评道:“往往俗不可耐,趣味低级,仕女尤其如此。”此外,还说“同样未入国画之门而闭目乱来的,例如徐××。”据学者荣宏君推测,徐××即徐悲鸿。

  傅雷受幼年教育影响,待人待己失于过苛。一次杨绛译了篇散文,傅雷称赞了几句,杨绛照例一番谦辞,傅雷忍了一分钟,最终沉着脸发作道:“杨绛,你知道吗?我的称赞是不容易的。”


  1943年,久已消沉的上海文坛上,张爱玲异军突起,1944年5月,蛰居上海的傅雷以迅雨为笔名,发表了《论张爱玲的小说》,这是最早评价张爱玲的论文之一。

  在文中,傅雷对张爱玲写作技巧大为赞赏,称:“我们的作家一向对技巧抱着鄙夷的态度。五四以后,消耗了无数笔墨的是关于主义的论战。仿佛一有准确的意识就能立地成佛似的。”傅雷犀利地指出“去掉了情欲,斗争便失去活力”,认为张爱玲填补了“五四”以后小说创作的空白。

  然而,在一番褒扬后,傅雷马上批评张爱玲的《倾城之恋》,称其中人物是“疲乏,厚倦,苟且,浑身小智小慧的人,担当不了悲剧的角色”。

张爱玲与傅雷交恶始末:将傅雷婚外情写进小说

  出言太重惹恼张爱玲

  傅雷推崇“严肃”“崇高”的悲剧,坚持人物必须为主题服务,必须足够典型、深刻。以这种传统美学观点,很难涵盖张爱玲的写作,所以张爱玲很快以《自己的文章》回击,称“极端病态与极端觉悟的人究竟不多”“我以为用《旧约》那样单纯的写法是做不通的。”

  张爱玲的写作带有现代派的色彩,不强调人物典型性,亦不重故事逻辑,她笔下多是“小奸小坏的市民”,与“非英雄”同调,以此抵抗传统小说日趋套路化的叙事方式,而傅雷显然未领悟到这一点。

  如果只是观点不同,矛盾未必会激化,可傅雷居高临下,猛批张爱玲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连环套》,称:“她所写的,倒更近于欧洲中世纪的历史,而非她这部小说里应有的现实。”

  这么说张爱玲,张爱玲当然受不了。

  张爱玲当时还是新人,走上文坛并不容易,1943年,她带着亲戚黄岳渊的推荐信和两篇小说,登门拜访《紫罗兰》杂志主编周瘦鹃,黄岳渊与周是至交,故张爱玲的小说很快被发表,周还写了1300多字的推荐文章。

  张爱玲的小说与“鸳鸯蝴蝶派”品格不同,但她的心机是借重《紫罗兰》的销量,先搞出社会影响,再向严肃杂志渗透。果然取得成功,《万象》杂志不久开始向张爱玲约稿,此后张爱玲再没在《紫罗兰》上发表过文章。

  在《万象》上,张爱玲先后发表了《心经》、《琉璃瓦》,杂志老板平襟亚与她约定,连载《连环套》,每月预付稿费1000元。


  终于找到了报复的机会

  但张爱玲毕竟是第一次写长篇,空间感出了问题,内容空洞,技巧过于复杂繁密,傅雷直指问题所在,堪称无可辩驳。傅雷的批评恰好也发表在《万象》上,此后《连环套》戛然而止,只刊载了6期,便自行腰斩。

  张爱玲未续完,有经济原因,1943年下半年物价狂涨,《万象》杂志定价且升4倍,可平襟亚仍按千元结账,令张爱玲十分不快,转投《杂志》等刊,再不给《万象》写稿。

  第一次写长篇遭此重创,张爱玲自然会迁怒于傅雷,恰好她与刘海粟妻子成家和的妹妹成家榴曾是同学,常有来往,得知了成家榴与傅雷的婚外情。

张爱玲与傅雷交恶始末:将傅雷婚外情写进小说

  傅雷律己甚严,但幼年丧父,在强势的“女性爸爸”的阴影下成长,心灵深处埋下了对不伦之爱的渴望。

  1936年底,在考察龙门石窟时,傅雷曾与妓女黄鹂结下尘缘,并给她写诗:“啊,汴梁姑娘,但愿你灵光永在,青春长驻!但愿你光焰恒新,欢欣不散!”当时傅雷妻子已怀孕3个月。

  1939年,傅雷结识成家榴后,据傅雷之子傅敏回忆:“只要她(成家榴)不在身边,父亲就几乎没法工作。每到这时,母亲就打电话跟她说,你快来吧,老傅不行了,没有你他没法工作。”

  根据从成家榴口中听来的绯闻,张爱玲写出《殷宝滟送花楼会》,除了人物化名,故事完全照搬,还把自己写了进去,名为爱玲,显然在暗示:文中一切属实。

  一场谁都没赢的争论

  在小说中,傅雷成了“古怪、贫穷、神经质”的罗潜之,而成家榴是“殷宝滟”,张爱玲借殷宝滟之口骂傅雷:“他那样的神经病的人,怎么能同他结婚呢?”

  据张爱玲说,小说发表后,成家榴十分恐慌,跑到内地匆匆嫁了人,而成家榴自己则说,是因为傅雷的夫人朱梅馥太善良了,自己只好退出。

  对张爱玲这一招,傅雷极为尴尬,曾说:“《金锁记》的作者人品竟是这样低劣,真是错看她了。”令傅雷哭笑不得的是,《论张爱玲的小说》也引起左派作家们的不满,他们认为张爱玲的作品充满“垃圾堆的腐臭”,而傅雷居然大加称赞,因此满涛等人化名发文恶骂了一番傅雷。

  在当时,现代主义写作在中国影响甚弱,现实主义垄断了评判权,氛围如此,张爱玲不大可能辩倒傅雷,所以她干脆搞起恶作剧:你傅雷不是喜欢用道德批评人吗?我就让大家看看,你的道德究竟如何。

  傅雷虽嘴上不饶人,但一生追求理想、待人至诚,他的才华通过译著长存于世,成为不易之经典。傅雷在“反右”中曾撰文伤害过徐铸成,“文革”乍起,不堪再辱,于1966年9月3日与夫人双双自杀身亡。

  晚年张爱玲重读了《连环套》,此时她的意见比傅雷还激烈:“尽管自以为坏,也没想到这样恶劣,通篇胡扯,不禁骇笑。”

  不论曾有多少误会,二人最终取得共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张爱玲为何在小说里八卦傅雷与成家榴的故事?
写文章的人,很难赢得厚道的名声。他们成天不是忙着出卖自己,就是忙着出卖别人。琼瑶的处女作《窗外》拍成电影名噪一时,结果因为在作品里面表现了她爸妈的严厉,纠结得几乎不敢进家门;凌叔华的后人和虹影打官司的新闻,只是无数文人被起诉案例中的一个比较典型的事件。尽管如此,我得说,跟张爱玲比起来,他们全部是小巫见大巫。张爱玲刚出道,就在一篇英文散文里,刻画了她父亲的暴躁与虚弱,开始写小说之后,她的那些亲戚,从远房的李氏族人到她舅舅她弟弟都在劫难逃。张爱玲将写作,视为自己的宿命,认定一个写文章的人,就不可能是个淑女或者绅士。所以不管她在亲戚群中怎样被孤立,她倔强地依然故我,只有一次,她懊悔自己的出卖行为,在将近四十年后,她在自己的一篇小说后面加了个后记,说“我为了写那么篇东西,破坏了两个人一辈子惟一的爱情,‘是我错’。”那篇小说叫做《殷宝滟送花楼会》,2013年3月份,张爱玲遗产继承人宋以朗在《南方都市...
· 傅雷
人物简介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字怒安,号怒庵,生于原江苏省南汇县下沙乡(今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中国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的重要缔造者之一。傅雷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傅雷在“文化大革命”之初,受到巨大迫害。1966年9月3日凌晨,愤而离世,夫人朱梅馥亦自缢身亡。他的全部译作,经家属编定,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编成《傅雷译文集》,从1981年起分15卷出版,现已出齐。生平早年留学1908年4月7日,傅雷生于中国江苏省南汇县傅家宅(今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王楼村五组)。1912年时其父傅鹏飞因冤狱病故,由母亲抚养成人。1920年(12岁)考入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今南洋模范中学
· 傅雷生平经历和《傅雷家书》的时代背景
一、傅雷的生平经历傅雷,字怒安,号怒庵,1908年4月7日生于江苏南汇周浦镇。傅雷的童年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傅母对傅雷的教育极其严格,尤其在学业方面要求严格。傅雷于1920年考入南洋中学附属小学,1924年被大同大学附属中学录取读高中。在这期间,年仅16岁的傅雷积极参加了"五州"爱国斗争和反军阀学潮。1926年秋,傅雷考入上海持志大学,但当时发生了"四·二"反革命政变。他决定出国留学,于是母亲为他变卖田产筹措资金。1927年12月30日,傅雷告别亲友,乘坐法国邮轮前往法国留学。在巴黎大学文学院主修文艺理论期间,他积极学习法语并周游欧洲各国。1929年暑假,他尝试进行翻译,之后相继翻译了圣扬乔尔夫的传说、艺术哲学、贝多芬传等作品。傅雷翻译作品时极为认真,每一部译作都是在对原文阅读数遍的基础上进行的,展现出他严谨的治学精神。1931年,傅雷返回中国,受聘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办公室主任。傅雷已接...
· 傅雷翻译出版奖
沿革2009年,第一届傅雷翻译出版奖在北京大学礼堂颁发,颁奖嘉宾为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让-马里·古斯塔夫·勒克莱齐奥和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得奖者一共2人,分属文学奖和社科奖,此后形成了惯例。评委会分为12名评委,中国6人,法国6人,都精通中文、法文,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董强担任评委会主席。2013年12月12日第五届傅雷翻译奖在京颁出,八旬老译者刘方凭借《布罗岱克的报告》获文学奖,沈坚和朱晓罕合译的《儿童的世纪(旧制度下的儿童和家庭生活)》获社科类奖。为了鼓励年轻译者,傅雷翻译出版奖在该年度增设了“萌芽”奖,《论美国的民主》译者曹冬雪获此奖项。另外,该年度的评委还做了微调,余华、周国平以及前一届傅雷奖得主郭宏安和郑克鲁作为特邀荣誉评委参与评审。届次脚注^蒙田(1533年-1592年)法国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家、作家。^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1908年-2009年)法国社会...
· 揭秘:朱梅馥和傅雷的爱情与婚姻生活
傅雷,1908年4月7日出生于上海,因出生时哭声洪亮,如同打雷一般,所以取名傅雷,字怒安,号怒庵。傅雷四岁那年,父亲因受诬陷入狱,在狱中受尽折磨,肺病已入膏盲,更以含冤未得昭雪,郁闷去世。母亲在承受丧夫之痛的打击下,再无精力照料膝下的四个孩子,最后只剩下长子傅雷,其余全部夭折。母亲李欲振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个唯一的儿子身上,严格得近于苛刻,因为不好好念书,一天深夜,母亲竟然把傅雷包裹得像个粽子,准备投入水中。也曾不惜用滚烫的烛油烫尚且年幼的儿子,只因为他读书时打了个盹。在几近暴力的家庭环境下长大。傅雷曾用“只见愁容,不闻笑声”来形容自己的童年。也许这种痛苦深深地烙在了傅雷的心里。傅雷生长在这样严苛而充满暴力的环境,成年后又认定“生活往往是无荣誉无幸福可言的,是在孤独中默默进行的一场可悲的搏斗。”这样的经历和思想,让他的坏脾气出了名。他不苟言笑,如他的名字一样,性格刚烈,嫉恶如仇,说不了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