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秦末名将韩信:两个说客前来未能改变韩信的决心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55
转发:0
评论:0
秦末名将韩信:两个说客前来未能改变韩信的决心,韩信在楚汉相争的关键时刻逼迫刘邦封自己为齐王。这时的韩信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到

  韩信在楚汉相争的关键时刻逼迫刘邦封自己为齐王。这时的韩信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到处蹭饭吃,被人家逼得钻裤裆的小混混了。连项羽都觉得韩信是一股势力,派人对韩信做策反工作。

  派来的人叫武涉,是韩信当年在项羽手下时的老熟人。

  武涉来到韩信驻扎的齐地,对韩信说:

  “大家因为不堪忍受秦朝的统治,才起来推翻它。现在秦朝已经灭亡,有功之人每个人都有一块封地,各路诸侯都不想再打仗了,希望能够让老百姓过上安顿日子。只有汉王刘邦贪心不足,向东不断侵略人家的地盘,看来这家伙不吞并天下是不肯停手的。而且汉王刘邦这个人是不讲信用的,他几次落在项王手里,项王看他可怜,每次都放了他。但他每次都背信弃义。现在您自认为与刘邦够交情,为他卖命,总有一天要死在他手里。您之所以能够活到现在,只不过因为还需要利用您来对付项王。现在楚汉相争,谁能最后获胜,完全取决于您。您站在汉一边刘邦胜,您站在楚一边项羽胜。项王第一天死,第二天,您的灾难也就到了。您为什么不趁着现在的有利时机,离开刘邦和项王结成同盟,还不失三分天下的份儿。象您这样死跟刘邦攻击项王,不是聪明人的做法。”

韩信

  韩信虽然觉得武涉的话不中听,但还是感谢老朋友为自己着想,对武涉说:“以前我在项羽那边干,做一个小小的郎中,主要职责是晚上值夜班,言不听,计不从,不得已才去投奔汉王。汉王任命我做大将军,统帅数万大军。汉王对待我那可是没说的,有饭同吃,有衣同穿,言听计从,所以我才能有今天的地位。人家这么信任我,我如果背叛会遭受报应,请您转告项王,我不会背汉联楚。”

韩信

  韩信说罢,就派人把武涉送出宫外,让他第二天就离开了。

  武涉策反韩信不成,怏怏离去,但是他关于韩信同刘邦、项羽三分天下的提法却引起了韩信手下谋士蒯通的共鸣。蒯通自从帮助韩信下决心武力平齐以后已经成为韩信手下头号智囊,他当然也希望韩信把事情做大,借以实现自己的抱负。

  蒯通为了打动韩信,首先给韩信相面,说韩信背相贵不可言。

  韩信本来就是个迷信的人,母亲去世的时候如何安葬,还专门听了风水先生的意见。这会儿一听说自己有这等贵相,果然来了兴趣,让蒯通仔细说说。

  蒯通兴致勃勃地分析了一大通楚汉相争的形势,结论同武涉一样,那就是项羽和刘邦的命运都掌握在韩信的手里,最后劝说韩信脱离刘邦自立门户。

  蒯通劝韩信的话从当时的造反道德来说,也没有什么过分之处。群雄并起推翻秦王朝,大家都是草头王,成则为王败则寇,谁有本事把天下拿到手,谁就是英雄。那个时候得天下不需要投票选举,主要靠武力打下来。可是韩信是个只愿给人家打工,不愿意自己做老板的人。他虽然有实力,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技术性人才,没有大志,意识不到自己的潜力,成不了大气候。

韩信

  韩信知道蒯通要自己背叛刘邦,便说:“汉王待我很好,我的车子、衣服、饮食都和他一样。我听说过:乘人家的车子就要载人家的祸患,穿人家的衣服就要为人家分忧,吃人家的食物就要为人家而死。我怎么能够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讲信义呢。”

  蒯通见韩信不为所动,又劝说道:“您自以为汉王和您够朋友,想建立万世功业,我却认为这是不太现实的。当年,常山王张耳和成安君陈余大家都是老百姓,结成生死之交。后来还不是成了仇人,最后张耳杀了陈余,为天下人所笑。”

  蒯通还给韩信讲起了历史,春秋时越王勾践要对付吴王夫差,对于范蠡、文种是何等重用,等到越王恢复了国家,称霸诸侯,还不是把文种给杀了。

  蒯通提醒韩信说:“从交友方面说,您和刘邦的交情,怎么也比不上张耳和陈余;从对主上的忠诚来说,您也不如文种对于勾践那么忠诚。所以,何去何从,希望您三思。”

  蒯通的话,把韩信的处境分析得清清楚楚。谁知道善于谋人却拙于谋己的韩信打断了蒯通的话,不让蒯通继续往下说。在韩信看来,自己有功于汉,刘邦不会把自己怎么样。

  一介书生希望攀龙附凤,劝手握重兵的大将军造反,这可是掉脑袋的事。游说不成的蒯通整日里担惊受怕,心想韩信过于天真肯定没有好结果,而自己劝韩信造反,搞不好也要倒大霉,三吓两吓就吓疯了。

  当然,蒯通的疯也不排除是为了逃避灾祸装疯。如果是这样,蒯通也可以称得上是个高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鸟尽弓藏的名将韩信:秦末韩信在项羽身边的日子
如果不是秦朝末年的大,韩信也许永远不会出人头地。秦始皇对他的臣民采取军事化的管理办法,在他看来,臣民就是工具,可以像兵马俑一样搬来搬去。他经常把整县整郡的老百姓迁徙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戍守边疆、开垦荒地或者修筑长城,弄得老百姓流离失所,妻离子散。但是人毕竟不是机器,人会思考。在一次迁徙中,陈胜、吴广觉得与其这样窝囊的活着,还不如拿命去搏一下,这就是中国老百姓经常讲的“寻死不如闯祸”。于是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拿着棍子跟秦政府军干了起来。有人带头,就有人敢跟上。一时间群雄并起,天下大乱,逐渐形成两大势力集团,一派是项梁、项羽集团,一派是刘邦集团。整天琢磨如何打仗的韩信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项梁率领楚军过淮河以后,韩信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前往投奔。项梁兵败身亡以后,他又继续跟随项梁的侄子项羽。项羽任命韩信为郎中,算是项羽身边警卫人员中的小头目。这种职位虽然不太显赫,但是因为有机会跟最高领导接触,形...
· 汉名将——韩信
· 汉名将――韩信
韩信(?―前196),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年少时父母双亡,家道贫寒,却刻苦读书,熟演兵法,怀安邦定国之抱负。苦于生计无着,于不得已时,在熟人家里吃口闲饭,有时也到淮水边上钓鱼换钱,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时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剑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史书上称“跨下之辱”。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韩信配剑从军,投身项梁的西楚军。项梁战死后,继随项羽,但未受项羽重用,只是充当一名执戟卫士。他多次向项羽献策,均不被采纳。于是他愤然逃出楚营,投奔汉王刘邦。刘邦初始也没把他当将才使用,只任命他为治粟都尉。韩信见刘邦不肯重用,决意离汉营而去。丞相萧何素知韩信之才,闻讯...
· 中国汉初名将:韩信
韩信(?~公元前196)中国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家贫。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项羽,后从刘邦。汉王元年(公元前206),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见韩信破魏之战)。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为战,大破赵军。潍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四年二月,被封为齐王。参与指挥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击灭楚军。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吕后知刘邦疑忌韩信,乃与萧何定计,于汉高祖十一年正月诱韩信至长乐宫,以谋反罪名杀之。韩信著有兵书三篇,参与整理兵家著作...
· 韩信是谁名将韩信为何能忍受胯下之辱
韩信并不是一个让人陌生的名字,“多多益善”、“胯下之辱”、“一饭千金”、“背水一战”等,这些我们常用的成语都和韩信有关,看来韩信的作为不仅在军事上,在文学领域也是有所建树的,当然我们熟知的韩信,不是仅仅靠几个成语就能够概括的,韩信一生究其来说还是十分跌宕的。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汉族,淮阴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就是这位汉初的开国功臣,在没有功成名就之前,只是当地的一介平民,不仅地位低家境还不好,穷得后来母亲死了也没钱安葬。幸运的是,韩信在纷乱动荡的年代活下来了,还活得像根野草一样,倔强又顽强。没钱没势的韩信,性格放纵不拘礼节,穷得家里揭不开锅的时候,也不自己去谋一份生计,而常常去和别人讨饭吃,这种举动令乡人十分厌恶,家乡人都不怎么待见韩信,而当时的下乡南昌亭长见韩信非凡夫俗子,便很热情招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