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乾隆为了让欧洲使臣给他下跪究竟用了什么办法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14
转发:0
评论:0
乾隆为了让欧洲使臣给他下跪究竟用了什么办法,乾隆,清朝一位极有作为的皇帝,在我国历史上的诸位君主中,算是比较贤明的一位,其执

乾隆,清朝一位极有作为的皇帝,在我国历史上的诸位君主中,算是比较贤明的一位,其执政期间,不仅巩固了国家主权,还大力发展教育,为百姓的生活安定出谋划策,使得国家处于一片盛世之中。不过,虽然他对国家有些贡献,但是并不能算是古代第一君主,但因为其地位特殊,而时常受人奉承,上赶着拍马屁的人前赴后继,久而久之,开始对自己的水平错误估计,闹了不少的笑话出来。与大多数君主一样,从小受宫中大学士影响的乾隆,在闲暇的时候破爱舞文弄墨,兴起时便写两首诗词寄托情怀,日积月累下来,足足写了四万余首,这是什么概念呢?比全唐诗中收录诗词的总和还要多,按他在世的时间来算,如果从出生的第一天开始写,那么平均一天也要写一首有余。

有的人认为量变就能导致质变,但是放在诗文上似乎不太合适,乾隆所做的诗词,大多仅仅能保持平仄押韵,基本上都是凭靠华丽的辞藻堆切起来的花架子,除了明显雕琢的痕迹之外,没什么情思寄托其中,因此后世众人也基本没有将其当成诗人对待的。但在当时,作为一国之君,他的诗词只要发表出来,便会被人争相吹捧,使得其沾沾自喜,认为自己是天生的文豪,出宫游玩时也会四处留迹,自以为能够成为后世的经典,让后人也成为他的拥趸。

1.jpg

事实上,他不但写诗,有些时候他也会换换口味,写点剧本,不过同样因为水平一般,所以知晓此事的人并不多。当时恰逢十七世纪末,欧洲国家看中了我国的广阔市场,安排使臣来与他商议此事,希望能够建立贸易的来往。为了能够进行良好的交流,他也对此事比较看重,心底里是赞同的,但因为有大国情怀,他不想就这么轻易答应使臣。早先清朝与沙俄发生战争得胜,此后两国之间便通过每年进贡的方式进行贸易交流,这种方式对于他来说,是比较容易接受的,所以他现在想的是能够尽量与欧洲国家建立这种贸易关系。

当然,使臣不像是本国人,不需要对他言听计从,强硬的手段在这里起不了作用,他所能够做的,就是尽量从心理上战胜使臣。于是,在使臣进宫的路上,他特意嘱咐随行之人阻止欧洲人与清朝百姓接触,以此来给这些人留下一个清朝人都很神秘强大的印象。为了能够将这点扩大化,他还专门在圆明园中的西洋楼接待了欧洲使臣,这些西方气息浓厚的建筑,就是为了告诉他们清朝乃是世界大国,国力强盛,无所不有。只可惜,欧洲使臣对此并没有特别的关注,这让乾隆感到有些失落。

大家都知道,拜见皇帝时,必须要行跪拜礼,就算是太子都不能例外,而欧洲使臣则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没有尊严的礼仪,始终不愿意接受,这让乾隆煞费苦心,甚至不惜为此而编排了一出剧目。其实他并不是真的是那种思想顽固之人,在与沙俄的贸易交流中,对方使者就不需要进行跪拜礼,因为在他看来,只要对方愿意俯首称臣,那么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现在的关键问题就在于,欧洲使臣不是以一种谦卑的姿态前来商议此事的,而是以平等的身份与其进行交流。

为了能够让对方臣服,乾隆决定动用艺术的力量,专门为他们编排了一部昆剧,为的就是能够让那些没有礼数的欧洲使臣受到熏陶,将他们彻底感化。

2.jpg

剧名为《四海升平》,讲的是各路神仙前来将为非作歹的海龟,其中还有一位皇帝的角色,实际上就是乾隆的化身,而那头海龟则是暗指欧洲使臣,此剧的潜台词就是接受大清的洗礼后,才能实现四海升平的盛世景象。

只可惜中西方文化交流还是有很大差异的,欧洲使臣压根就没有看懂,只看到海陆动物轮番上场,还以为是在讲述一个海陆动物联姻的故事,所以没有能理解深一层次的意思,始终无法接受跪拜礼。如此,乾隆所想要的效果并没有达到,两国的贸易交流自然也就无法达成,这使得我国失去了一个能够接触世界的机会。对此,乾隆虽然心里失落,但表面上依旧表现强硬,称大清地大物博,没有必要跟别国通商,虽然听起来很有志气,却也为后来一系列屈辱事件的发生,埋下了深深地伏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乾隆为了让欧洲使臣给他下跪想出了怎样的奇招
乾隆,清朝一位极有作为的皇帝,在我国历史上的诸位君主中,算是比较贤明的一位,其执政期间,不仅巩固了国家主权,还大力发展教育,为百姓的生活安定出谋划策,使得国家处于一片盛世之中。不过,虽然他对国家有些贡献,但是并不能算是古代第一君主,但因为其地位特殊,而时常受人奉承,上赶着拍马屁的人前赴后继,久而久之,开始对自己的水平错误估计,闹了不少的笑话出来。与大多数君主一样,从小受宫中大学士影响的乾隆,在闲暇的时候破爱舞文弄墨,兴起时便写两首诗词寄托情怀,日积月累下来,足足写了四万余首,这是什么概念呢?比全唐诗中收录诗词的总和还要多,按他在世的时间来算,如果从出生的第一天开始写,那么平均一天也要写一首有余。有的人认为量变就能导致质变,但是放在诗文上似乎不太合适,乾隆所做的诗词,大多仅仅能保持平仄押韵,基本上都是凭靠华丽的辞藻堆切起来的花架子,除了明显雕琢的痕迹之外,没什么情思寄托其中,因此后世众人也基...
· 拓跋宏为了迁都,都用了哪些办法?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拓跋宏为了迁都,用上了一个“绝招”让群臣们全都无法反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想要迁都算是一项最大的政治举措,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自然有人支持,有人反对,但最终拍板决定的却只要皇帝一人。因此,如何安抚人心,顺利迁都,就成了皇帝首先要考虑的事情,虽然可以强制迁都,但若是大臣们都心不甘情不愿,那后面的工作也就没法顺利的展开。所以,今天小编就给您说一个案例,那就是拓跋宏迁都,他用了一个“绝招”,让大臣们都无法反对。拓跋宏,即北魏孝文帝,鲜卑族人,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杰出家。拓跋宏在公元471年继位,年仅5岁,所以由他的祖母冯太后掌权。后来,随着拓跋宏逐渐长大,他也开始展露出超凡的政治才华,到公元493年时候,他审时度势,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迁都。一直以来,北魏都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但此地由于太靠北方,不利于对中原地区进行统治,所以拓...
· 他是乾隆皇孙,乾隆最想传位给他,他的身份究竟是什么
乾隆十三年三月,乾隆嫡妻孝贤皇后病逝于山东德州,乾隆对此是悲痛欲绝。孝贤是乾隆一生的至爱,伤心难过算是很正常的,此外,孝贤皇后之死对于政治的影响也是很深的,因为它令乾隆传位于嫡子的希望落空,不得不重新考虑选立继承人的问题。乾隆继位后,曾一度想效法汉族将皇位传给嫡长子,所以皇储人选首先落在了皇次子永琏身上,永琏是孝贤皇后所生,实际上是嫡长子,然而他却只活了九岁便夭折了。随后,乾隆便又将目光落在了孝贤所生的皇七子永琮身上,谁知这永琮只活了两岁便患天花而亡。两年后,连续痛失爱子的孝贤皇后病逝,乾隆传位于嫡子的想法落空。那么,谁才是乾隆合格的继承人选呢?皇长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是两位极其不幸的皇子,因孝贤皇后之死,两人没有面露哀伤而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训斥,取消了他们继承皇位的资格,当时乾隆竟想拔出侍卫佩刀杀了这两位皇子,因为乾隆想到了父亲雍正诸位兄弟争斗的教训。结果两年后,皇长子永璜便去世了,年仅23...
· 秦献公用了什么办法,传位秦孝公时让众人心服口服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秦孝公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这里说的“六世”,是从秦孝公开始的。但实际上,在秦孝公之前,秦国还有一个君王的作用是被忽视了的,他就是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实际上,秦国的改革,是从秦献公开始的,至少他实行了改革的预热。由于他励精图治,经过一系列的变革后,秦国羸弱的国力,得到极大发展,同时军事能力也得到很大提高。秦献公除了在秦国改革上的预热外,还有一个贡献,就是他发现了秦孝公。可以说,没有秦孝公,也就没有“商鞅变法”。没有“商鞅变法”,也就没有秦国后来的快速发展。秦献公本来年富力强,可惜,他在向外发动战争时,受了伤,后来因伤不治而亡。在去世之前,秦献公面临这传位的问题。当时,长公子嬴虔能征善战,在军中很有威望。按说,他正是理想的继承人。可秦献公在临终时,却把国君之位传给了次子公...
· 听说李靖病重不能出征,唐太宗用了什么办法让李靖生病出征?
沿着古长城徒步,仿佛行走于历史与现实之间。一边欣赏雄浑壮观的边塞景象,一边不断去怀想曾经发生在这片历史大地的过往。今天来讨论“唐太宗用什么办法让病重不能出征的李靖带病随征?”的话题,一起感受历史的魅力。李靖一代明君唐太宗有时候也耍小心眼儿。那年,唐太宗要征辽东,卫国公李靖得了重病,不能随军出征。不知唐太宗是心虚还是别有想法,几次派人去探望李靖,回禀者都说李靖病重不能骑马打仗了。唐太宗听了也没说什么。第二天,他突然要去李靖家看看,而且事先也没通知就去了,到了一看果然病着,就拉着李靖的手与他道别。李靖不好意思地说:“本来老臣应该力保陛下出征,但是年龄大了,要是死在道路上,又会连累陛下。”太宗听了轻轻地拍着李靖的背说:“好好养病吧!当年司马懿也是这样又老又病的,但是竟然能自立自强,还能给大魏奠定江山呢!”李世民这一句话,把70多岁的老臣李靖吓得冷汗直流,马上就从床上挣扎着下来,一边给太宗磕头,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