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国画大师施友良:其山水画笔墨细腻 收放自如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18
转发:0
评论:0
国画大师施友良:其山水画笔墨细腻收放自如,初识施友良先生,是在一次书画家的集会上,在此之前只闻其名而不识其人,因此次会面,

初识施友良先生,是在一次书画家的集会上,在此之前只闻其名而不识其人,因此次会面,才由廖廖不多的话语,从只字片语中感受到了画家对艺术的执着和充满个人思想的艺术追求。

施先生在十年的艺术生涯中,锲而不舍,求艺不止,于山水,人物等诸多领域皆颇有建树。青年时得恩师商守箴前辈的鼓励和肯定,明白“学然后知不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识传统,师造化,重修养的基础上,其作品缘情悟道,不拘一格,融雄浑浩大与清秀典雅为一体,气韵生动,功力深厚,后追随韩敏等现代人物画大家,愈知艺海之无涯,前路之茫茫。经过几十年的求索感悟,磨砺锻炼,于不自觉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古人云“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境的营造,要靠性情的驱使。胸有情思注入笔端,才能创造出充满“意境”的作品。

shiyouliang.png

施先生的山水画笔墨细腻,收放自如,扎实的功底娴熟的技巧在树影婆娑和山石嶙峋中表现的非常明显。松,柏,杨,柳,似乎在“画谱”和古人处见过,而又不完全是古人的模样。每一处下笔都细致刻画,每一个细节都交代清晰,仔细欣赏又没有因过于细腻而带来的死板和匠气,他的作品充满着浓郁的生命力。而一条看似简单的线,又熔铸了画家多少岁月的心血和智慧。站在施先生的作品前,立刻会被那恢弘的气势,精妙的笔触,深邃旷远的意境所吸引。那酣畅淋漓的,那韵味纯正的勾点染,那出奇制胜变化万端的构图使人难以忘怀。画家秉承“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古训,在大自然中观其情势,得其神韵,感悟人生哲理,放怀笔墨于丹青。他说,画作是人的天性的再现。读他的山水画,你可以感受到画家创作时的激情澎湃,淋漓,枯笔擦,罩绿抹金,点染朱砂,诸般技法,根据创作需要随意挥洒,气象万千。不管时代如何进展,不管中国画出现什么新的技法,走向又是如何多元,那种博大幽深的意境,那种层峦叠嶂,大江东去,白云翻飞,泉瀑激瑞的大山水,大气魄,仍然是中国山水画的脊梁,是永不凋谢的艺术之花。

胸怀对艺术的真挚之心,施先生经历了丰富的人生历练,师从造化,遍行天下,以大量的速写记录着人间真情,以大胆的创作描绘着艺术之美。深厚的传统功力使他在人物画人景并茂,意境深邃。他在人物画中涉猎各种任务题材并且成功的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任务形象。沉稳厚重的线描,典雅的造型,色墨并重的风调。画仕女衣纹,用笔有行云流水,有折钗,有雨淋,有淡中浓,点划擦勾抹,塑造出水墨浑然一体的生动人物形象。在千差万别的人物形态中,他找到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个性和活脱脱的生命形象,栩栩如生的反映出画家对描画对象的智慧表现和对生命的关爱。在他的笔下,鲜明的人物个性呼之欲出,惟妙惟肖,将人间的千奇百态尽情的展示出来,让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他的人物画以东方的笔触,贯穿了中国人所特有的情韵,画作用线条与色彩以及造型来表达思想,解脱对世道人心的感觉和体会,其画作题材广泛,工写皆优,他认为,新思想的深刻不应该是衡量绘画的主要标准,画面更多的应该是让创作者和欣赏者快乐的方式。他在中国传统人物画创作中,除了着重人物的形神刻画外,往往把对人物性格的表现,寓于环境,气氛的渲染中,创造一个个引人入胜的诗意境界。人物或三人一聚或二人一伍,下笔道劲老辣,用水施墨铺展疏放,或沉厚饱满,或清隽秀逸,细品诗意盎然,超凡脱俗,错落有致,生动的拓展了作品的审美意境。笔从心出,墨由情随,天趣自成,营造恬淡,是施先生在清灵的水墨世界里的不懈追求。

guohua.png

从方寸间的精雕细琢,屏息运笔,到写意画作的姿肆挥毫,驰运神思,构图宏伟大气,意境深远高大,风骨独具,在精湛纯熟的技巧之外,画家浩博宽阔的精神追求力透纸背。

古人云“笔精墨妙,人生一乐”,绘画对于施先生而言是快乐的,目注一幅幅作品时而粗狂奔放,时而细腻灵动,造型,笔墨和色彩于此时仿佛都退居其次,深深感染我们的,是画作之后画家自由潇洒的创作状态与感人至深的传统情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北方山水画派之鼻祖:荆浩以笔墨开山立派
唐代不足三百年,是后世公认的封建王朝繁盛之期,精英云集,人才辈出。到了末年在画坛,还出现了中国北方山水画派之鼻祖--荆浩,他是中国山水画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画家之一。荆浩(约850-卒年不详),字浩然,号洪谷子,唐末五代之士,沁水(今山西沁水)人,一说河南济源人。荆浩博古通今,专攻儒学,工于诗作。唐末天下大乱,他弃官归隐于太行山的洪谷,致力于作画,师从张璪。唐代大画家张璪擅水墨山水,尤精松石,技艺高超有“双管齐下”之誉。荆浩为后人留下著名的山水画理论《笔法记》,以假托在神镇山遇一老翁,在互相问答中提出了气、韵、思、景、笔、墨的所谓绘景“六要”,是古代山水画理论中的经典之作,比更早时期南齐谢赫的“六法论”有所发展,具有更高的理论价值。▲荆浩《匡庐图》《匡庐图》据画名推测画的是庐山景色。相传周时有匡氏在此山结庐隐居,故庐山亦名匡庐。画上峰峦叠嶂,迂回婉转,画出了“云中山顶,四面峻厚”的雄伟...
· 国画大师徐悲鸿诞辰120周年
徐悲鸿之子、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徐庆平在开幕仪式上发言。邢洋摄估价4亿元的8幅徐悲鸿真迹在现场展出。邢洋摄“中国梦·艺术魂——纪念徐悲鸿诞辰120周年暨徐派书画真迹作品展”开幕式现场。邢洋摄中新网重庆1月17日电(邢洋)17日下午,“中国梦·艺术魂——纪念徐悲鸿诞辰120周年暨徐派书画真迹作品展”在重庆开展,估价4亿元的8幅徐悲鸿真迹在现场展出。徐悲鸿之子、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徐庆平现身活动现场。徐悲鸿是中国当代国画大师中,公认艺术造诣最高的一位书画巨匠,尤以画奔马享名于世,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其笔下之马“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此次展出的画作中有3幅奔马真迹,分别为《奔马图》、《立马图》和《天马行空》。此外展...
· 无所施其伎
【成语】无所施其伎【成语】无所施其伎【拼音】wúsuǒshīqíjì【解释】没有办法施展其伎俩手段。【出处】毛泽东《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争取了他们,帝国主义就完全孤立了,艾奇逊的一套就无所施其伎了。”【近义词】无所施其技相关成语冰炭不同器饱暖思淫欲兵败如山倒版版六十四不能赞一辞杯酒释兵权病急乱投医不吃烟火食不期然而然一渊不两蛟养虎自贻灾八字没一撇毡袜裹脚靴水火不兼容骑上扬州鹤
· 国画名家撖学文,淋漓笔墨抒写家乡山水情
他能浓墨韵色,也能淡笔抒情,他在山川起伏的连绵中,描绘着家乡的影,诉着心中的情。中国美协会员撖学文作品撖学文是宁夏人,他的山水画带着西部土地的粗狂和厚重,他扎根在本土文化的沃土,他的笔和墨蘸着他对家乡山水的热爱,在粗狂质朴的作品背后,藏着耐人深思的余味。中国美协会员撖学文作品生活是艺术的原型,而脚下的土地则是创作的热情源泉,撖学文深耕这片熟悉的土壤,用艺术的方式,发现家乡的美,表现家乡的美,将家乡的山川草木、苍茫壮阔,用水墨的韵味,载着精气神与灵魂,呈现出西部山水的风情与壮丽。中国美协会员撖学文作品撖学文用笔少有雕琢,在纵横奔放间,构建整体气象,表现一种大气磅礴的淋漓之境,他在多年的探索中,力求用现代笔墨语言表现家乡山水的时代气息,他的作品有独特的地方特色,也反应地方的真实自然,在略有写生痕迹和原生态面貌意韵中,我们体悟的不只是惊心动魄的美,还有不可忽视的人文情怀,这也是作品本身更深层次的...
· 国画大师徐悲鸿的励志学画故事
一天,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地冲着徐悲鸿说:“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被激怒了,但是他知道,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励志名言)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说:"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徐悲鸿画马杰出的画家徐悲鸿特别爱画马。他笔下的许多骏马图成了艺术珍品。1934年春天,徐悲鸿到莫斯科国立博物馆举办画展,并为观众现场作画。那天,观众把展览厅挤得水泄不通。徐悲鸿从容地磨墨、铺纸,转眼之间,一匹活生生的骏马便出现在纸上了。观众被徐悲鸿的高超技艺征服了,大厅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时候,一位身材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