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明代宗想立杭氏之子为太子 却为何不能如愿?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07
转发:0
评论:0
明代宗想立杭氏之子为太子却为何不能如愿?,八月十五日,明英宗回到京师,从东安门入宫。景泰帝迎拜,英宗答拜,兄弟二人相抱

  八月十五日,明英宗回到京师,从东安门入宫。景泰帝迎拜,英宗答拜,兄弟二人相抱哭泣,对于传授皇位,两人推让了很久。于是,英宗被送到南宫,百官随之进入,行朝见礼。这个南宫,就在今北京故宫东南角北池子一带。 但是,此后十一月辛亥,礼部尚书胡请令百官贺太上皇万寿节,十二月丙午,又请求明年百官朝见太上皇于延安门,都遭到景泰帝的拒绝。荆王朱瞻上表请求朝见太上皇,景帝也下诏制止。对于迎还太上皇有功的杨善,景泰帝也因为迎还并非遣使之本意,赏赐很薄,只升迁左都御史,仍莅鸿胪寺事。

  自此以后数年,英宗远离了大明朝的政治舞台。景泰帝做了皇帝后,就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但难于开口,犹豫很久。太监王钺、舒良为景泰帝谋划,先赐给陈循、高谷白金各百两,江渊、王一宁、萧、商辂各五十两,想封住他们的口,但最后还是没敢说。这时,有一位广西的土官,名叫黄,他因为私怨杀害了他的弟弟思明土知府黄,并灭其全家。巡抚李棠将此事上奏,皇帝把此事交给有司办理,黄父子被捕入狱。黄着急,派他的死党袁洪到京师行贿。有人给袁洪出了个主意,让他想办法迎合景泰帝,于是袁洪就上了一封奏疏,请求另立太子,大意说:“往年上皇轻身御寇,驾陷北庭,寇至都门,几丧社稷,不有皇上,臣民何归?今且逾三年,皇储未建,臣惟人心易摇,多言难定,争夺一萌,祸乱不息……乞与亲信文武大臣密定大计,以一中外之心,绝觊觎之望。”景泰帝得到这封奏疏,大喜,说:“万里之外乃有此忠臣!”马上让廷臣讨论,并且下令免除黄之罪。

明代宗想立杭氏之子为太子 却为何不能如愿?

  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初二,景泰帝改封原太子朱见深为沂王,立己子朱见济为太子。他改立太子的行为在朝堂上遭到许多大臣的反对,太监兴安看到这种局面,便厉声说:“此事不容已。即以为不可者勿署名。毋得首鼠持两端!”于是,群臣唯唯署议。礼部尚书胡等上书说:“陛下膺天明命,中兴邦家,统绪之传,宜归圣子。黄奏是。”立太子之日,大赦天下,赏赐百官,赦免黄之罪,且赦免其子,诏书中有“天佑下民作之君,实遗安于四海;父有天下传之子,斯固本于万年”的句子。 同一天,景泰帝下诏废皇后汪氏,立杭氏为皇后。因为汪氏不同意改立太子,而朱见济为杭氏所生,汪皇后便同意让位。

明代宗想立杭氏之子为太子 却为何不能如愿?

  景泰四年(1453年)十一月,刚立的太子朱见济病死,从立为太子到病死共十一个月,太子之位再次成为问题。 不久,由于出现灾异百官纷纷上言,要求恢复朱见济的皇储地位,而且涉及广泛的问题。一个叫章纶的官员上书提出:“内官不可干外政,佞臣不可假事权,后宫不可盛声色。”他又说:“孝悌者百行之本,愿陛下退朝后,朝谒两宫皇太后,修问安视膳之仪。上皇君临天下十有四年,是天下之父也。陛下亲受册封是上皇之臣也……望陛下……或朔望,或节旦,一幸南宫,率群臣朝见,以展友于之情,极尊崇之道。更请复汪后于中宫,正天下之母仪。还沂王于储位,定天下之大本。”

  景泰五年(1454年)春,积雪恒阴。这一自然现象在我们现代人眼里没什么,但是在古代,这是上天给施政者的警示,因此朝廷下诏,向群臣征求直言。因此,御史钟同准备上份奏章,请允许朝见英宗,要求复太子。在奏章呈上之前,他把奏章给御史刘广衡看,刘广衡看了奏章后,劝他不要这个马蜂窝。钟同不听,稍稍改了几句话,然后就把奏章递上去了。章纶当时是仪制郎中,见到钟同上疏,也急忙上了一道奏疏。与钟同的上疏差不多。

  午后,景泰帝收到了这两份奏章,读毕奏章大怒。这时候,太阳已经下山了,宫门也关上了。但是皇帝竟然命令人从宫门缝隙递出圣旨,命锦衣卫即时将章纶逮捕入狱。第二天就对他大加刑讯,但没有结果。又过了一天,经过一番拷打后章纶已经体无完肤,不得不供出了钟同。锦衣卫立即将钟同抓来对口供。在对钟同进行拷打后,锦衣卫强迫二人供认他们“通南内”,但两人都不认罪。最后,锦衣卫用炮烙之刑折磨他们,他们还是不服。再这样下去,刑罚会更加惨酷,他们二人就会死去。巧合的是,北京这时刮起了沙尘暴,景泰帝心存忌惮,于是命令将二人禁锢狱中,要把他们关到死。

明代宗想立杭氏之子为太子 却为何不能如愿?

  这时候,大理少卿廖庄虽然在服丧,但也上疏言复储之事。景泰帝又大怒,下令等他孝满后处治他。后来,景泰帝在朝堂上见到廖庄的时候,当即命令于朝堂之上以大杖杖之八十,将廖庄打得快死了才停下,然后将他贬为定羌城驿丞。打完廖庄后,皇帝又命令锦衣卫拿出六根巨杖,选择六个壮卒,到狱中痛打钟、章二人各一百杖,并且是每打五杖就换人接着打。钟同被打倒第三十杖的时候,已经动弹不了了。打完以后,过了很久才苏醒。后来,钟同死在狱中,而章伦则因为忠直而在英宗后被放了出来。

明代宗想立杭氏之子为太子 却为何不能如愿?

  总之,景泰帝无超人之胸襟,对上言诸臣痛加刑罚,核心在于追查主使。他怀疑这些大臣们的后台是关在南宫的明英宗,逼引诸臣交代与明英宗勾结交通的情况。这使得关在南宫中的英宗十分难堪,激化了景泰帝与英宗之间的矛盾,为以后的事变留下了隐患。太子之死,使得朝廷前景不明,因为景泰帝没有别的儿子。一旦沂王回到太子之位,支持景泰帝的人将面临险境。所以,有人建议将沂王赶快安置到他的封地,断绝人们对他的期望。

  同时,另外选亲王之子在宫中培养,但景泰帝没有同意他们的意见。 这时,让景泰帝没有想到的是,一场阴谋在悄悄酝酿,阴谋家们正在等待着机会。幽居南宫的太上皇朱祁镇即将在这些阴谋家的拥立下,而病重的景泰帝的皇位即将丧失,无论是对于景泰帝自己,还是对于太上皇朱祁镇,乃至对于整个明帝国的官员和百姓,历史即将跟他们开一个大玩笑。十年如一梦,景泰帝的时代即将结束,朱祁镇就要再次登上帝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朱祁钰痴心立杭氏之子为太子怎奈天意弄人!
八月十五日,明英宗回到京师,从东安门入宫。景泰帝迎拜,英宗答拜,兄弟二人相抱哭泣,对于传授皇位,两人推让了很久。于是,英宗被送到南宫,百官随之进入,行朝见礼。这个南宫,就在今北京故宫东南角北池子一带。但是,此后十一月辛亥,礼部尚书胡请令百官贺太上皇万寿节,十二月丙午,又请求明年百官朝见太上皇于延安门,都遭到景泰帝的拒绝。荆王朱瞻上表请求朝见太上皇,景帝也下诏制止。对于迎还太上皇有功的杨善,景泰帝也因为迎还并非遣使之本意,赏赐很薄,只升迁左都御史,仍莅鸿胪寺事。自此以后数年,英宗远离了大明朝的政治舞台。景泰帝做了皇帝后,就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但难于开口,犹豫很久。太监王钺、舒良为景泰帝谋划,先赐给陈循、高谷白金各百两,江渊、王一宁、萧、商辂各五十两,想封住他们的口,但最后还是没敢说。这时,有一位广西的土官,名叫黄,他因为私怨杀害了他的弟弟思明土知府黄,并灭其全家。巡抚李棠将此事上奏,皇帝把...
· 朱祁钰痴心不改立杭氏之子为太子怎奈天意弄人
八月十五日,明英宗回到京师,从东安门入宫。景泰帝迎拜,英宗答拜,兄弟二人相抱哭泣,对于传授皇位,两人推让了很久。于是,英宗被送到南宫,百官随之进入,行朝见礼。这个南宫,就在今北京故宫东南角北池子一带。但是,此后十一月辛亥,礼部尚书胡请令百官贺太上皇万寿节,十二月丙午,又请求明年百官朝见太上皇于延安门,都遭到景泰帝的拒绝。荆王朱瞻上表请求朝见太上皇,景帝也下诏制止。对于迎还太上皇有功的杨善,景泰帝也因为迎还并非遣使之本意,赏赐很薄,只升迁左都御史,仍莅鸿胪寺事。自此以后数年,英宗远离了大明朝的政治舞台。景泰帝做了皇帝后,就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但难于开口,犹豫很久。太监王钺、舒良为景泰帝谋划,先赐给陈循、高谷白金各百两,江渊、王一宁、萧、商辂各五十两,想封住他们的口,但最后还是没敢说。这时,有一位广西的土官,名叫黄,他因为私怨杀害了他的弟弟思明土知府黄,并灭其全家。巡抚李棠将此事上奏,皇帝把...
· 宋仁宗为什么膝下无子?最后立赵允让之子为太子
作为皇帝,那是非常的有威严的,除掉那些被夺了权利的皇帝,其他的都是天子啊,随随便便的惹皇帝不开心了,那可就是杀头之罪了。但是今天要说的这位皇帝,大臣不仅不怕他,而且还说话怼他,直接把皇帝给弄哭了,这就奇葩了,而且怼他的还不是一个大臣,而是一群大臣,这真的是奇葩了。但是他的养子更是奇葩,因为这皇帝把皇位让给他,他还不要,各种理由推脱,最后直接被皇帝下令给抬上朝廷。还真是林子大了什么皇帝都有啊。先来说说这皇帝,就是宋朝大名鼎鼎的宋仁宗,他的父皇是宋真宗,爷爷是宋太宗赵光义,就是那个著名的“烛影斧声”的始作俑者,这宋家都可能基因不太好,所以真宗这辈子有6个儿子,但是存活下来的就只有宋仁宗这位。这宋真宗也算是对祖宗有个交代了,好歹有个活的儿子。到了宋仁宗这一代,直接生不出来孩子,这后宫佳丽三千,和皇后也恩爱,但是就是生不出来也没办法呀。这宋仁宗也没办法呀,这事儿又不是想生就能生的呀。一直到宋仁宗快...
· 唐太宗在答应立李泰为太子后又改立李治为太子?
唐太宗为什么要立李治为太子?唐太宗是一个建储较早的帝王。早在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九月,他就立皇子中山王承乾为太子,当时的唐太宗年仅27岁,太子承乾也只有8岁。承乾的母亲是长孙皇后,和唐太宗非常恩爱。不知什么原因,唐太宗特别宠爱魏王泰。唐太宗宠爱魏王泰到了什么程度,仅举一例就可以说明,他听说三品以上的官员不尊重魏王泰,就把三品以上的官员召集起来,严加训斥。他对魏征等人说:“你们看不起他,我要是纵恿他,你们就会受到折辱。”在唐太宗的宠信之下,魏王泰有夺嫡之心是在所难免的。“魏王泰多艺能,有宠于上,见太子有足疾,潜有夺嫡之志,折节下士以求声誉。”在魏王泰的精心经营下,太子承乾的处境是可想而知的,一方面,太子承乾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任何靠山,贞观十年(公元636年),他的母亲长孙皇后就已病死了,太子随即失去了母亲的呵护;另一方面,太子“失德”的报告源源不断地传递到唐太宗跟前来。而魏王泰却深得唐太...
· 晋武帝立傻子为太子:司马炎为啥立傻儿为太子?
司马炎为啥立傻儿为太子?泰始三年(公元267年)正月,弘农,渑池两地出现了两条白龙,白色,可是晋的国色。几天后,大晋迎来了它的太子,司马衷。这孩子后来说出一句名言,——“何不食肉糜”?这位皮蛋瘦肉粥的推荐者,脑子不太灵光,一直到青壮年,智商都比较接近正常值的下限。在司马炎的眼中,这点可以忽略不计,因为,他必须立自己的长子为继承人,因为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位置,是经过一番争议才得来的,对手,就是他亲弟弟司马攸。话说司马攸这些年来形象愈加光辉。未成年时,就历任散骑常侍,步兵校尉,安抚军营部署,恩威并施,大有风范。晋朝受禅之后,司马攸得封齐王,总管军事,抚内安外,百官归心。这是他有才的一方面,这家伙还有另一个耀眼的闪光点,德!孝悌是德的首要准则。司马攸在遭逢司马师的大丧时,就好好表现过一回。当亲爹司马昭去世时,他哀痛到的地步,十八九岁的青年,走路要拄拐棍,我估计这是连悲痛带饥饿的综合效果。不几...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