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王莽改制:只不过是一场过火的”文字游戏“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47
转发:0
评论:0
王莽改制:只不过是一场过火的”文字游戏“,王莽是一位儒家理想主义者,所以他对历史上的大儒们所描绘的理想境界羡慕不已。王

  王莽是一位儒家理想主义者,所以他对历史上的大儒们所描绘的理想境界羡慕不已。王莽一向认为,“承天当古,制礼以治民”,他议论决断,全部引经据典。新朝建立后,他言必称三代,事必据《周礼》,把一切政令、设施都弄得古色古香,一部《周礼》几乎是王莽新政的蓝本。他认为所有改革都必须在儒家典籍中找到依据,或在他之前已经有人提议。因此,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为了与儒家经典不冲突,组织了大量人力展开了长时间的讨论。王莽的智囊班子全是儒学专家,一天二十四小时连轴转,从各种古代典籍里找出路。史书是这样描写这类讨论的——“公卿旦入暮出,议论连年不决,不暇省狱讼冤结、民之急务。”由于长年参加讨论,一些官员长期无暇顾及政务,只好由人兼管,案件诉讼民政急务都没有时间处理。

  于是,王莽掀起了空前绝后的改名运动,地名、官名、建筑名,能改的不和能改的差不多都改了。新朝建立伊始,王莽就改汉时的诸侯王叫做“公”,又依据《周礼》设置了许多新官,并将汉时的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名称全数改变,表示改朝换代,革汉立新,废刘兴王。

  在中央官职中,更名大司农为羲和,后改为纳言,改郡太守称大尹,都尉叫太尉,县令长叫宰,御史叫执法……如此种种不胜枚举。至于地名,也是从中央改到地方全部都改,改长安叫常安,长乐宫叫常乐宫,未央宫叫寿成宫。地方郡县名称改变更多,几乎是年年都改,一改再改,以致“一郡至五易名”,然而,改到最后,还是叫原来的名字。因为官吏和老百姓根本都记不住,所以,朝廷每次下诏书的时候,就不得不用它原来的名字附在新改的名字后边。比如,诏书说到“新平”,就得在后边附上“故淮阳”;说到“陈定”,也得在后边写上“故梁郡”。这种改革除了增加记忆的麻烦,影响效率,造成浪费,造成官民心理上的厌恶,以至带来社会的不稳定之外,无任何益处。

2.png

  对待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王莽掌权后,为表现其“威德至盛异于前”,便改变了平等友好的态度,他命使臣收缴了西汉时发给匈奴的“匈奴单于玺”,而代之以“新匈奴单于章”,不但在匈奴前加以“新”字,且以“章”代“玺”,表明王莽降低了匈奴单于的政治地位,将匈奴以前与汉天子的平等关系降为与王莽的新朝诸王同样的地位,从而使匈奴成为新朝的附庸。这自然引起了匈奴单于的不满,加上其他一些纠纷,平静多年的北方边境开始紧张起来,战争一触即发。

  在这种情况下,王莽不但不采取缓和措施,反而变本加厉,下令匈奴单于改名为非常滑稽又匪夷所思的“降奴单于”,又下令分匈奴全国为十五单于,这就引起了匈奴单于的公开反对。

  同时,王莽遣使四出,把四方的少数民族纷纷由王改为侯,收缴印章,改变名号。这还不算完,王莽布告天下,改高句骊国名为“下句骊”,改匈奴为“恭奴”,单于改叫“善于”。这,简直就是脑子进水,没事找事,也只有王莽才能想得出来这些名号。这些带有民族歧视色彩的政策,不但起不到树立新莽王朝权威的作用,反而引起各少数民族的极大反感。王莽的文字游戏终于玩的过火了,匈奴开始侵扰边塞,边境地区吏民被掠杀者不计其数……

  王莽在位期间其它的一些改革措施,也与他的文字游戏一样,但往往只注重形式,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讨论修改条令的文辞优美与否、是否符合经典规范上,根本不考虑是否会扰动民众和给社会带来不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王莽改制:只不过是一场过火的“文字游戏”
王莽是一位儒家理想主义者,所以他对历史上的大儒们所描绘的理想境界羡慕不已。王莽一向认为,“承天当古,制礼以治民”,他议论决断,全部引经据典。新朝建立后,他言必称三代,事必据《周礼》,把一切政令、设施都弄得古色古香,一部《周礼》几乎是王莽新政的蓝本。他认为所有改革都必须在儒家典籍中找到依据,或在他之前已经有人提议。因此,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为了与儒家经典不冲突,组织了大量人力展开了长时间的讨论。王莽的智囊班子全是儒学专家,一天二十四小时连轴转,从各种古代典籍里找出路。史书是这样描写这类讨论的——“公卿旦入暮出,议论连年不决,不暇省狱讼冤结、民之急务。”由于长年参加讨论,一些官员长期无暇顾及政务,只好由人兼管,案件诉讼民政急务都没有时间处理。网络配图于是,王莽掀起了空前绝后的改名运动,地名、官名、建筑名,能改的不和能改的差不多都改了。新朝建立伊始,王莽就改汉时的诸侯王叫做“公”,又依据《周礼》...
· 王莽改制内容是什么?王莽改制简介
王莽利用外戚势力,于公元8年,登上皇帝宝座,根据“更受命”的原则,改国号为“新”。为了缓和当时十分尖锐的阶级矛盾,在第二年下诏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历史上称之为“托古改制”。1、实行"王田""私属"制。王莽认识到土地和奴婢问题是主要社会问题,乃于公元9年依据《周礼》记载的井田制度,实行"王田""私属"制,更名天下田为“王田”,不得买卖;男丁8口以下之家占田超过一井(九百亩)者,分余田给邻里乡党;原无田者按制度授田(一夫一妇受田百亩)。奴婢改称“私属”,不得买卖,违令者治罪。2、实行五均、赊贷和六管。所谓五均就是在长安及全国五大城市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设立五均官,负责管理市场的物价,收取工商业税。五均官在每季度的中月,写出各种货物的标准价格,称作“市平”。物价高于“市平”时,则把库存物资按平价出售;物价低于“市平”时,则听任人们自由买卖。各郡县也设司市,职掌和五均官相同。赊贷是由政府办理贷...
· 王莽改制
背景西汉自汉宣帝去世后,其政治与社会结构变动剧烈,使西汉走向灭亡。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汉成帝继位后,怠忽政事,喜好女色,最后死在“温柔乡”中。在汉成帝怠忽职守期间,国事由皇太后王政君的哥哥大司马王凤管理,他们开启王氏集团执政的开端。王凤的能力颇强,执政后广收人才,儒法两家人才与之合流,一致拥戴听命,而王家兄弟分别位居要津,奠定王家不可动摇的政治势力。西汉阳朔三年(前22年)王凤去世,其兄弟如王音、王商、王根先后以大司马一职掌握朝政。形成“王凤专权,五侯当朝”的局面。此时王家因长期安逸而浮华奢持,但王凤之侄王莽节俭朴实,酷好儒术,礼贤下士,渐得王凤与皇太后王政君的重视,于西汉永始元年(前16年)受封为新都侯,并于西汉绥和元年(前8年)担任大司马一职。然而隔年汉成帝去世,其侄刘欣继位,即汉哀帝。汉哀帝祖母傅太皇太后擅权谋且强势,其与丁太后、外戚傅喜、丁明把持朝政。傅太皇太后与王莽不合,王莽退...
· 汉朝王莽是怎样改制的?王莽改制的内容是什么
王莽利用外戚势力,于公元8年,登上皇帝宝座,根据“更受命”的原则,改国号为“新”。为了缓和当时十分尖锐的阶级矛盾,在第二年下诏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历史上称之为“托古改制”。1、实行"王田""私属"制。王莽认识到土地和奴婢问题是主要社会问题,乃于公元9年依据《周礼》记载的井田制度,实行"王田""私属"制,更名天下田为“王田”,不得买卖;男丁8口以下之家占田超过一井(九百亩)者,分余田给邻里乡党;原无田者按制度授田(一夫一妇受田百亩)。奴婢改称“私属”,不得买卖,违令者治罪。2、实行五均、赊贷和六管。所谓五均就是在长安及全国五大城市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设立五均官,负责管理市场的物价,收取工商业税。五均官在每季度的中月,写出各种货物的标准价格,称作“市平”。物价高于“市平”时,则把库存物资按平价出售;物价低于“市平”时,则听任人们自由买卖。各郡县也设司市,职掌和五均官相同。赊贷是由政府办理贷...
· 王莽改制的背景:东汉王莽为什么要改制
王莽改制的背景:东汉王莽为什么要改制西汉后期,朝廷的赋税劳役日益严重,统治阶级“多畜奴婢,田宅无限”,奢侈挥霍,弄得民穷国虚,土地兼并和奴婢、流民的数量恶性膨胀,成为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各地起义不断。王莽登基后,意图通过改制来缓和社会矛盾,从而树立自己的威信,的统治。西汉中期土地兼并,流民问题慢慢地出现了,失去土地的农民越来越多。当时董仲舒上书的时候就明确说出来了,汉书里面记载,叫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兼并是每个王朝中期一般都会开始,朝廷也都会用各种方式来抑制它,拖上一段时间,西汉中期的情况就是这样,但是这个问题后来没真正解决,这跟汉武帝的战争直接有关系,汉武帝反击匈奴非常必要,但是反击匈奴有后遗症。我们说,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反击匈奴也给带来很多问题。其中就是经济的衰退、民生的凋敝。当时历史记载,汉武帝打了匈奴以后到了什么程度,国家叫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