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心学大师王阳明的身后事:几个儿子争夺遗产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625
转发:0
评论:0
心学大师王阳明的身后事:几个儿子争夺遗产,提起王阳明,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确实,这个人的成就之高,已经不能

  提起王阳明,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确实,这个人的成就之高,已经不能用“伟大”来形容了,而是直接进入了“圣贤”的境界,不光在明朝,就是放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屈指可数的大牛人。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其实他的老爸也不逊色,曾经高中过状元。

  大明成化十七年辛丑,浙江余姚考生王华被为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翰林院学士、詹事府右春坊右谕德、詹事府少詹事、礼部右侍郎,正德初年晋礼部左侍郎、最后官至南京吏部尚书(正二品)。王华虽无突出政绩,但其道德、学问颇为时人所称颂。

  王华有四个儿子,长子王守仁,次子王守俭,三子王守文,四子王守章。其中三个默默无闻,唯有长子王守仁敢作敢为,曾因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反叛而被封为新建伯,且是明代自成一派、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

  虽然有着状元和阳明先生的遗传基因,但这个家族自阳明先生往下就一代不如一代了。

01300000157105121334200004677.jpg

  王守仁死后,爵位由儿子王正亿继承。正亿又有两个儿子,正妻生的叫王承勋,妾生的叫王承恩。正亿一死,爵位当然由承勋袭封。这两代坐享其成,倒还相安无事。

  承勋的正妻没儿子,而妾沙氏倒有三个儿子。长子王先进、次子王先达、最小的叫王先道。先道死得早,无后;先进有个儿子又夭折了;唯独先达养成了两个儿子王业弘、王业盛。先进袭了爵位之后,苦于无人继承,便跟先达商量,要把业弘过继过去。但是,先达的妻子很泼悍,一向跟兄嫂不和。一听说要过继的事就闹起来,厉声吼道:“用得着过继吗?他大伯没有儿子,爵位就该我男人继承,我男人再传给我儿子,那爵位还跑了不成?"

  先进一听,又气愤又悲伤,就改变主意,收了本宗叔曾祖王守文的玄孙王业洵的为继子。于是,由承勋传下来的房产与承袭的祭田几百顷都为业洵所有。

  业洵虽然也是王华的后代,却不是王守仁这一支的。业洵有个哥哥叫业浩,是个当官的,懂得朝章制度。他提醒业洵说:“我们不是王守仁的后代,照条例规定,将来是不可能继承爵位的。爵位最终还是会落到叔父先达头上,因为他最亲,一旦先达袭了爵位,他必然也要继承祖上的产业。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必须想个彻底解决的办法。”

  于是他们商量,造出谣言说:先达是抱养的。并提出爵位该由承恩的儿子先通继承。他们的想法是:打倒了先达,事情就好办;将来爵位落在先通身上,对他来说是意外的好事,一定很高兴,很满足,不会再追夺财产。

  业洵、业浩兄弟俩的计谋实施之后,果然先达与先通俩堂兄弟争起袭封资格来,一争就是几十年,毫无结果,自然也就谁都无暇顾及业洵所占有的那些田产。

  这官司一直打到朝廷里,从万历年间打到崇祯年间,到了明末方糊里糊涂以先通胜诉告终。

  同是王华的后人,业洵、业浩为了占有田产,蓄意挑起矛盾,坐收渔利;先通、先达长期奔走衙门,犹如仇敌。先达死后,又由业弘接着跟先通窝里斗。为了打赢官司,争相送礼,倒是喂肥了许多贪官污吏,自然落得个两败俱伤。

  先通虽然袭了爵位,住在京城,但仅得意了四年,明朝就灭亡了,结果被乱军所杀。业弘打败了官司,懊丧地呆在家乡,反而幸免于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让心学大师王阳明变成冷酷的屠夫:大藤峡之战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王阳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农民起义,是历朝历代都无法避免的一个问题,从秦汉到明清,没有一个朝代能摆脱农民起义的纠缠。很多朝代在农民起义的血火交织中诞生,最终又被农民起义摧毁。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同样未能例外,从诞生之初就与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结缘”。在明朝诸多农民起义中,有一场起义非常独特,这就是广西浔州大藤峡起义。大藤峡,位于广西浔江流域,山深林密,河谷交错,交通条件和自然环境极为恶劣。在艰难困顿中挣扎求生的贫苦农民,不堪忍受明朝的沉重赋税与劳役,在明朝掀起了一场持续两百多年的起义。从朱元璋在位的洪武年间开始,大藤峡地区已经多次发生起义,遭到明朝的强力。但广西人民风强悍,极富战斗精神,明朝官军的屠刀不但没有征服他们,反而让他们激发出更为强烈的反抗,每一次失败后,几年之内必定再度崛起。大藤峡起义自爆发后,一直持续到明朝末期的天启年间,才基本平息,前后时间跨度长达2...
· 王阳明传——心学的政治力
?1509年,王阳明在贵阳书院正式讲学。按理,他有了传播自己学说的平台本该高兴。但在来贵阳的路上,他心事重重。表面上,席书服膺他的心学,实际上,作为主管教育的省长,席书面临一个困局:他对王阳明心学心悦诚服,但王阳明心学并非是考生辅导课,而他的工作职责就是让自己辖区内的考生通过科举考试。王阳明也面临一个困境:他的心学目标是给考生指明圣贤之路,而考生的目标却是读书做大官。如果他一门心思宣扬和朱熹理学截然不同的心学,那考生的目的就无法实现。想让考生的理想实现,就必须要讲朱熹理学。这个困局也是他当初婉言拒绝毛科的根本原因。不过好像事情没有他想的那么复杂,席书用一句话就抚平了他的忧虑:讲你最想讲的。王阳明在贵阳书院讲的主要内容就是“知行合一”。当时的人仍然按照朱熹的思路,想把一切天理都捕捉到手,然后再去实践。长此以往,每个人都拥有了一种本事:嘴上功夫天下第一,一旦要其动手,就会束手无策。他希望能改变...
· 论王阳明心学与封建政治
元代以来,程朱之学风靡一时,占据统治思想的地位。其哲学、政论和道德观深入人心,几成学界定论。到明代中叶,这种局面开始发生变化,学术界出现批评程朱之学的思潮。心学崛起,一时间获得广泛认同,在意识形态领域有广泛影响。王阳明上承孔、孟,“范围朱、陆而进退之”(1),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他着重发挥宋明理学中正人心的思想及传统儒学中与之相关的理论,力图矫治程朱之学的弊端。程、朱、陆、王在基本政治价值观点并无二致,但王阳明将心与理合一的哲学思辨,强化了心的本体
· 朱熹理学PK王阳明心学
儒家学派在春秋时期代表人物有孔子,荀子,孟子,而在宋明两朝则是朱熹和王守仁。孔子孟子知名度比较大,我们着重来说说后两位。朱熹,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朱熹其哲学思想概括:存天理去人欲。朱熹提出明天理灭人欲:即人性本似明珠,与天理一致,但为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要“明天理,灭人欲”。再来看看王阳明王阳明的本名叫王守仁,...
· 王阳明传——心学入门课——大学问
?首先将和我们有关的《大学》的内容放在这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有弟子问王阳明:“《大学》一书,过去的儒家学者认为是有关‘大人’的学问。我冒昧地向您请教,‘大人’学问的重点为什么在于‘明明德’呢?”《大学》是论述士大夫通过广泛学习,获取可以用来从政做官的学识和本领的一篇文章。学习的目的就是为治理国家,并显示自己光明的品德。古典儒家和朱熹认为,“大人”就是获得治理国家能力和光明自己品德的人。王阳明的回答是:“所谓‘大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