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揭秘:战国历史上执掌国柄的两位奇女子都是何人?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79
转发:0
评论:0
一般认为,刘邦的老婆吕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际上的女皇帝,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来说,这没有错。不过,要是说起女人在一个独立的国度里执掌政权,却是在她很早以前就已经出现了,并且还不是一位,而是同时出现了两位,这就是赵国的赵太后和齐国的君王后。秦统一中国以前这段历史被称之为战国,顾名思义,这段时间战火不息,纷争不断,几乎每一年都在打仗。因为历史的原因,这时候的女人是不上战场的。从春秋到战国,打仗可以获得金钱、土地和爵位,为家族和个人带来最大的利益。又因为打仗的都是男人的事情,因而从士民到大夫,再从诸侯到天子,获取这些利益的是男子,相应的,掌握家国直至天下权力的也都是男子。由于长期处在战争环境当中,一旦战争失败就会失去财产利益甚至整个国家,所以这家国王位的继承者一般都是成年男子。这既是父系社会男权主义的观念使然,也是战争环境自身需求的必然选择。但社会从来都不会是以一种面孔出现在人们面前的,赵国和齐...

  一般认为,刘邦的老婆吕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际上的女皇帝,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来说,这没有错。不过,要是说起女人在一个独立的国度里执掌政权,却是在她很早以前就已经出现了,并且还不是一位,而是同时出现了两位,这就是赵国的赵太后和齐国的君王后。

  秦统一中国以前这段历史被称之为战国,顾名思义,这段时间战火不息,纷争不断,几乎每一年都在打仗。因为历史的原因,这时候的女人是不上战场的。从春秋到战国,打仗可以获得金钱、土地和爵位,为家族和个人带来最大的利益。又因为打仗的都是男人的事情,因而从士民到大夫,再从诸侯到天子,获取这些利益的是男子,相应的,掌握家国直至天下权力的也都是男子。由于长期处在战争环境当中,一旦战争失败就会失去财产利益甚至整个国家,所以这家国王位的继承者一般都是成年男子。这既是父系社会男权主义的观念使然,也是战争环境自身需求的必然选择。但社会从来都不会是以一种面孔出现在人们面前的,赵国和齐国就有了这种例外。

  公元前266年,赵国的惠文王赵何死了,由于新即位的孝成王赵丹太小,国家实际上是由王太后执掌,这就是那个有名的赵太后。赵太后掌权,史书上有明确的记载。《史记·赵世家》记载的是:赵王刚刚即位,太后掌权。《战国策》中那篇有名的篇章《触龙说赵太后》说的是“太后新用事”,都说明她就是赵国实际上的女王。

2.png

  孝成王元年(前265),秦国趁机攻打赵国,很快就攻下了三座城池。赵太后请求齐国出兵相救,齐王提出了一个条件,必须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赵太后舍不得,大臣们极力劝阻不听,这就发生了那个有名的“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这个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在此不用赘述。尽管赵太后在开始的时候表现的有点儿蛮不讲理,但触龙说透了道理,说服的方法正确,赵太后还是让小儿子去了齐国,齐国也终于出兵。赵太后执政时间很短,两年,但是她却非常懂得治国理政之道。

  齐国有使者来访,书信还没有打开,赵太后就问:“今年的收成好吧?百姓安居乐业吧?你们的大王身体好吧?”齐国使者很不高兴,说:“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问好,您不先问大王状况却打听年成、百姓,这有点儿先卑后尊吧?”赵太后回答说:“话不能这样说,如果年成不好,百姓凭什么繁衍生息?如果没有百姓,大王又怎能南面称王?岂有舍本逐末的道理?”这和孟子的“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理论如出一辙。这是一种“民本”思想,就是在当今社会仍然有用。几乎是在同一个时间段,齐国出了一个君王后。公元前284年,燕国联合秦楚韩魏赵五国,以乐毅为大将讨伐齐国。联军在济水以西打败了齐国的军队以后,乐毅又率领燕国的军队攻入齐国都城临淄,齐闵王仓皇出逃,最后来到齐国的边城莒城(今山东省莒县)。这时候,楚国以援助齐国为名,大将淖齿到了莒城,结果把齐闵王杀了,和燕国一起瓜分了齐国的土地。

  齐闵王遇害以后,他的儿子法章隐姓埋名到了太史敫家里当了一名佣人。太史家有个女儿,她觉得法章这个人相貌不凡,并不像是一个平常之人,就和他私定终身。后来,齐国人找到了这个法章并把他立为齐王,这就是齐襄王。齐襄王即位以后,立了这个女子为王后,人们称之为君王后。君王后生了一个儿子名叫田建,公元前265年,齐襄王去世,田建即位,因为齐国是在他的时候被秦国灭亡,所以称之为齐王建。

  齐王建即位初期,实际上是他母后掌权。《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是这样说的,“君王后有贤德,侍奉秦国比较谨慎,与诸侯相交往有信用……因此齐王建在位四十多年没有遭受战火。”这段话足以证明,当国王的是儿子田建,掌权的却是母亲君王后。否则,一个王太后又怎能和诸侯相来往?另外,这个君王后应该是从丈夫法章的时候就参与了国政,否则,为什么要称他为君王后?古代的女子一般都没有名字,不用说是太史家的女儿,就是国王家的大女儿也没有。所以,我们看到大多是以夫姓加母姓称呼,如文姜、夏姬,要么就是国夫人国后,如蔡侯夫人,赵太后等等,称呼太史家女为君王后,说明这个女子既是个王后,又是一个国君。

  有两件事情能说明齐国是由君王后掌权。秦王曾经派使臣到齐国给君王后一副玉连环,说:“齐国人都很聪明,但是,你们能解开这个玉连环吗?”君王后把玉连环拿给群臣看,群臣没有人知道如何解开。君王后拿起一把锤子把它敲破,告诉秦国的使者说:“已经解开了。”在这儿,国家间的对应关系是秦王和君王后,国家内部的对应关系是君王后和群臣。还有一个事情说到君王后。

  田王建十六年(前249),君王后病危,临终前她告诉儿子,群臣中某某人可以任用。儿子田建说:“请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君王后说:“好。”于是,田王建就去取笔和木简。可是,等到儿子回来以后,她却说:“忘了。”这和前任君王给后继君王交代后事没有丝毫的区别。其实,这种解释本身就有点儿多余,只不过为了行文方面和赵太后有个照应罢了。上面两件事情还说明君王后聪明、柔中有刚和明智超脱。

3.png

  第一件事情。玉连环是雕琢在一起的,本身就是一个整体玉件,秦王明着说齐国人聪明,如果你真的想去解开它,那可实在是太笨了。要想解开这个玉连环,只有将它砸碎。这就是秦王暗含着的意思,齐国敢和秦国叫板吗?君王后的回答是,敢。不是说君王后“侍奉秦国很谨慎”吗?自从秦国实行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以后,六国已经形不成合纵抗秦的关系,各国都在忙着自保,齐国和秦国中间隔着韩赵魏,不可能直接和秦国对抗,更没有必要出头替他国和秦国为敌。所以君王后小心谨慎地对待秦国,使百姓免遭战乱之苦,对齐国来说也不失为一件好事。但是,秦国如果敢直接进攻齐国,齐国也绝对不会束手就擒,这就是君王后敢砸碎玉连环给秦王的答复。秦灭六国,齐国是最后一个,这当中应该与君王后有很大的关系。

  从君王后执政这段时间到齐国亡国,齐国经历的战乱较轻,所以齐国才会成天下最为富庶的地区之一,正因为如此,刘邦才把他的庶长子刘肥封在这儿为齐王。刘邦在封功臣的时候,因为张良功劳大,又是自己最为信任的人,所以要张良在齐地自择三万户。当时人口稀疏,只有齐地人员最为稠密。不能不说这种状况与那段时间的战乱较轻有很大关系。

  第二件事情。君王后还是一个明智超脱的人,她告诉儿子何人可用,是一个先代“君王”、一个母亲应有的嘱托,至于儿子用还是不用,儿子自有自己的判断和标准,说出来是母亲的责任,使用谁却是儿子的权力。如果真要是写下来,等于是给了儿子难为,万一这人不好用怎么办?要知道,人是会变的。所以,明智的君王后做了最为明智的一件事,忘了!儿子总要独立走自己的路,干自己的事儿,该放手时则放手,谁人会有君王后这般超脱?!整个先秦时期,我们看到的都是男人在纵横捭阖,女人要么是“红颜祸水”,要么只是为了生育而嫁人,像这样执掌国柄的女子双子星座真是难得。而她们都为各自的国家做出了贡献,更是令人钦佩和感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战国时期执掌国柄的两位奇女子:赵太后挽救赵国
一般认为,刘邦的老婆吕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际上的女皇帝,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来说,这没有错。不过,要是说起女人在一个独立的国度里执掌政权,却是在她很早以前就已经出现了,并且还不是一位,而是同时出现了两位,这就是赵国的赵太后和齐国的君王后。秦统一中国以前这段历史被称之为战国,顾名思义,这段时间战火不息,纷争不断,几乎每一年都在打仗。因为历史的原因,这时候的女人是不上战场的。从春秋到战国,打仗可以获得金钱、土地和爵位,为家族和个人带来最大的利益。又因为打仗的都是男人的事情,因而从士民到大夫,再从诸侯到天子,获取这些利益的是男子,相应的,掌握家国直至天下权力的也都是男子。由于长期处在战争环境当中,一旦战争失败就会失去财产利益甚至整个国家,所以这家国王位的继承者一般都是成年男子。这既是父系社会男权主义的观念使然,也是战争环境自身需求的必然选择。但社会从来都不会是以一种面孔出现在人们面前的,赵国和齐...
· 揭秘:三国历史上出身反贼的五大名将都是何人?
俗话说:英雄不问出处。在将星璀璨的汉末三国年间,名将层出不穷,除了一些世家大族或者是豪强出身的名将之外,在多如牛毛的反贼中,也涌现出很多名将,名传后世。评判的标准:1.起兵或者追随他人反抗东汉朝廷;2.在征战过程中打了很多胜仗,得有战绩。No.1韩遂。韩遂这位老兄是汉末群雄之一,稍晚于黄巾起义,就在凉州之地,起兵反抗朝廷,聚集十余万兵马,先后败皇甫嵩、张温、董卓、孙坚等名将,拥兵割据凉州长达三十多年,是当之无愧的反贼军第一名将。No.2张燕,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是赵云的老乡,黑山军的一把手,其坐拥几十万兵马,先后与东汉朝廷、袁绍、曹操、吕布作战,不落下风。其拥兵割据一方近二十年,后于公元204年投降曹操,被任命为平北将军。No.3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早先追随杨奉起兵从属于白波军,后来投降曹操,跟随曹操征战天下,领兵破卷、原武二地,战吕布,收降...
· 揭秘:唐朝历史上最具智慧的三大能臣都是何人?
一般人,只能看见已经发生的事,而不能预见事情的发展趋势;而聪颖的人闻言则能听出弦外之音,遇事则能明辨事情的本质。存世近290年的大唐不知有多少聪明人,因此这里仅提三位难免片面,只能算作一家之言,仅供探讨!李世勣李世勣,原名徐世勣,公元616年(隋炀帝大业十二年)17岁时参加义军,先后为翟让、李密之将,618年被唐高祖李渊赐姓李;又因父亲被挟持,一段时间投靠过窦建德;后终为唐太宗所用,跟随太宗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唐太宗去世后,为避李世民之讳,又改名为李勣。他是大唐二十四功臣之一,他的显赫的功绩就不一一赘述了,且选几件事来看看其过人的鉴识与谋略。公元649年,唐太宗临终嘱托太子李治时,如此评价与取断李世勣的:李世勣才智有余,但是太子对他无恩,恐怕以后很难让他怀服;现在我罢黜他,让他立刻出行,等到我去世以后,你就重用他征召他为仆射;如果他徘徊观望,就立刻处死他。读史者读到这,应记住太宗曾经燃自己...
· 春秋战国时期女子们的头饰都是金银打造的吗?
看古装剧,尤其是以春秋战国为背景的电视剧,比如《芈月传》,相信不少人都会被剧中珠光宝气、雍容华贵的造型“亮瞎”双眼,也有人在心里犯嘀咕:难道先秦时期就有这么漂亮的配饰了吗?在大家的印象中,先秦时期尚处于文明的早期,应该以古朴简洁为主,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女子头饰先秦就有那么“土豪”的金饰了吗?战国时期各国并不是很富裕,民风简朴,穿着上可能不会像剧中那样华丽。然而对于一向崇尚奢华的楚国来说,剧中的款款华服也是可以理解的。更何况楚国的丝绸刺绣当时冠绝天下,江陵马山一号墓出土的丝绸被称为丝绸宝库。而楚国平民衣裳主要是麻织材质。可能是为了突出戏剧效果和观赏性,我们可以看到剧中到处都是金灿灿的头饰,有人就怀疑了:那时候哪里有这么先进的工艺?其实金饰在战国时期已经有很多了。《中华古今注》记载,秦始皇时宫女头戴凤钗:“秦始皇时以金银作凤头,玳瑁为脚,号曰凤钗。”秦始皇...
· 揭秘:何人的一句大话把中国拉进了战国时代?
他仪表堂堂,武艺高强;兴趣广泛,多才多艺;才思敏捷,巧舌如簧;性情刚毅,行事果断。他的优点可以让他在父亲智宣子的眼中成为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他就是智瑶。当时的晋国,宛如一个巨大的沙盘,上面插着六支红旗。中行氏、范氏、韩氏、赵氏、魏氏、智氏就是扛旗的人,冠冕堂皇的晋君只是徒有其表而已,在这六位举足轻重的大佬中,智瑶实力最强。开始,大家都在等待时机,谁也不肯率先打破沙盘里的平衡。可是,中行氏和范氏不能长久忍受这种凝重的气氛,首先蠢蠢欲动起来,其余的四位则以“平叛”为由把他们的土地和财产收入囊中。可是,重新洗牌之后,智瑶发现自己手里攥着的是一把必胜的好牌。于是,他把韩、魏两家的大佬韩康子和魏桓子约到了蓝台,上演了一出鸿门宴。智瑶身边从来不缺高瞻远瞩的人杰,智国是第一个。他听说了智瑶的“鸿门宴”事件,颇感震惊地说:“不做好准备,就要大难临头了!”智瑶霸气十足地回复:“现在是我在控制局面,我不发难,...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