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俺答汗娶自己亲外孙女惹恼了孙子却促成隆庆和议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24
转发:0
评论:0
俺答汗娶自己亲外孙女惹恼了孙子却促成隆庆和议,大明嘉靖年间,在中国北方草原上诞生了一位蒙古大汗,他统一蒙古各部称雄草原;率

  大明嘉靖年间,在中国北方草原上诞生了一位蒙古大汗,他统一蒙古各部称雄草原;率军杀近北京,逼得嘉靖皇帝签下城下之约,骁勇善战、南征北伐、所向披靡,堪称是成吉思汗后最杰出的蒙古英雄。但最令人们咋舌和称奇当属他的一段离奇婚姻,他贪图美色,竟娶自已的亲外孙女为妻,又将孙子看中的意中人送人,结果因缘差错,促成了一项有利蒙汉民族和谐共处的和约,维护了明蒙边境数十年的安宁繁荣。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蒙古大汗就是被明政府册封为“顺义王”的俺答汗。

  俺答汗(1507——1582),又名阿勒坦汗,蒙古土默特万户首领,成吉思汗十七世孙。明朝嘉靖年间该部在俺答汗的治理下迅速崛起,成为广袤草原的一时霸主。羽翼渐丰的俺答汗开始屡屡骚扰大明边境,掠夺边民财物,成为明王朝的心头之患。

QQ截图20160322102315.png

  明朝灭元后,双方一直兵戎相见,有战有和持续绵延二百余年,边民流离失所,背井离乡,苦不堪言。随着蒙汉百姓交往的加深,土默特蒙古人逐渐由牧转农,过上半农半牧的定居生活。由于明朝对蒙古长期实行闭关封锁,蒙民生活物资奇缺,俺答汗曾多次派遣使者到北京同明朝政府商谈互通贸易之事,可是均遭到了断然拒绝,而且派去的多名使者都被明朝斩杀,俺答汗一怒之下,连续数年率领大军袭扰明境, 1550年率兵甚至攻至北京城下,迫使嘉靖皇帝于次年开放宣府、大同等马市,史称“庚戌之变”。因明朝未能满足俺答汗越来越多的交易要求,双方复起冲突,嘉靖皇帝于是下令再次闭市。

QQ截图20160322102325.png

  就在双方一次次地陷入看似无解的战争之时,一桩荒谬的婚姻却在无意之中化解了战火。原来俺答汗有个孙子叫把汉那吉,乃其三子铁背台吉之子,自幼父母双亡,由俺答汗的妻子抚养成人。“那吉多智,有口辩”,深得俺答汗的喜爱。把汗那吉成人之后向兀慎取兔扯金的女儿下了聘礼。而此时俺答汗的外孙女三娘子出落得亭亭玉立,并已许配给袄儿都司部。孰料俺达汗见色起意,不顾人伦廉耻竟将三娘子据为己有。袄儿都司部闻讯大怒,即刻发兵问罪。

  俺答汗自知理屈,便私下将兔扯金的女儿转嫁给了袄儿都司部以平息事态。把汉那吉闻讯悲愤至极,一气之下投降了大明。关于这段荒诞的多角婚姻,确有《明史纪事本末》记载:“俺答娶胥比吉女为之妇;不相能,复聘兔扯金之女。适俺答长女哑不害有所生三娘子者,貌甚艳丽,已受袄儿都司聘。俺答夺取之,袄儿恚甚,将攻俺答。俺答无以解,即以那吉所聘兔金的女偿之。那吉怒,谓阿力哥曰:‘我祖妻外孙,又夺孙妇与人。吾不能为若孙,吾行矣。’遂与阿力哥同妻比吉女等十人南走,叩关请降。”

  俺答汗得知其宝贵孙子降明后,心有不甘,立即带领大军进犯大明前来讨还。明朝重臣高拱、张居正闻知把汉那吉降明后喜出望外,立即禀告明穆宗朱载垕,商议以此为机与蒙古重开互市,以解双方无休止的边境之争。而俺答汗由于连年与大明开战,又被当时的边关名将马芳多次击溃,国力日渐空虚,也早有与大明议和之意,于是双方一拍即和、抛弃前嫌开始谈判,终于达成了协议停止对抗。

QQ截图20160322102337.png

  把汗那吉归还蒙古,俺答汗也投桃报李,将逃亡蒙古的白莲教首赵全等九人缚送明朝,并表示将与明朝世世友好,永不相犯。明朝在宣府到甘肃一线向蒙古开放11处马市,俺答汗还被隆庆皇帝册封为“顺义王”。明蒙之间从此建立了长达70年的和平贸易关系,双方边境数十年也再无大的冲突,“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戎马无南牧之儆,边氓无杀戮之残”,每年“所省征调费不啻百万”,长城沿线出现了“六十年来,塞上物阜民安,商贾辐辏,无异于中原”的兴旺景象。这就是被载入史册的“隆庆和议”。

  俺答汗迎娶比自已年幼颇多的外孙女为妻,一段在现代人看来荒谬无比、有违人伦的畸形婚姻,阴差阳错竟促成了“隆庆和议”的谈成,促成了明蒙双方偃旗息鼓、和平安宁,成就了一段历史佳话,真乃是大明之福、蒙古之福。通贡互市结束了蒙古与明朝长达二百余年的战争局面,使蒙明边界呈现出一派和平繁荣的景象,对加强我国的多民族团结有着重要意义,在政治、经济上的意义可与汉唐时的"和亲"相比。(原文来自甘斌发的头条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他娶了自己的亲外孙女惹恼了孙子却促成了盛世!
大明嘉靖年间,在中国北方草原上诞生了一位蒙古大汗,他统一蒙古各部称雄草原;率军杀近北京,逼得嘉靖皇帝签下城下之约,骁勇善战、南征北伐、所向披靡,堪称是成吉思汗后最杰出的蒙古英雄。但最令人们咋舌和称奇当属他的一段离奇婚姻,他贪图美色,竟娶自已的亲外孙女为妻,又将孙子看中的意中人送人,结果因缘差错,促成了一项有利蒙汉民族和谐共处的和约,维护了明蒙边境数十年的安宁繁荣。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蒙古大汗就是被明政府册封为“顺义王”的俺答汗。俺答汗(1507——1582),又名阿勒坦汗,蒙古土默特万户首领,成吉思汗十七世孙。明朝嘉靖年间该部在俺答汗的治理下迅速崛起,成为广袤草原的一时霸主。羽翼渐丰的俺答汗开始屡屡骚扰大明边境,掠夺边民财物,成为明王朝的心头之患。明朝灭元后,双方一直兵戎相见,有战有和持续绵延二百余年,边民流离失所,背井离乡,苦不堪言。随着蒙汉百姓交往的加深,土默特蒙古人逐渐由牧转农,过上半...
· 俺答是谁?“隆庆议和”和“俺答封贡”的关系
俺答是明时鞑靼首领,即阿勒坦汗,16世纪后期蒙古土默特部重要首领。阿勒坦汗,意为“黄金家族可汗”,达延汗孙,成吉思汗后裔,拥有黄金家族血脉。俺答也作谙达。俺答为蒙语阿尔坦之译音,是金的意思。俺答所在的部落土地贫瘠,因此与长兄吉囊一起时不时的会侵扰明朝边境。吉囊死后,他所在的部落更加强盛,因此取得汗号。他多次攻掠明朝边境,致使明朝京师多次戒严。明朝几经考虑,为了边境稳定,在隆庆四年,明朝决议封贡。封其为顺义王(意为结拜兄弟亲王),并将俺答的一干部下也一同加官进爵,如此保得明朝边境安宁。“隆庆议和”和“俺答封贡”许多人读明史,读到关于“隆庆议和”的部分,又联系到俺答封贡的事件,一直好奇两个历史事件是不是同一个事件,只是叫法不同。可以明确说的是,“隆庆议和”和“俺答封贡”并不是同一件事,但是正是有了“隆庆议和”这一个前提,才有了“俺答封贡”。“隆庆议和”隆庆四年,因为俺答和他的孙子把汉那吉因为将...
· 俺答封贡
背景把汉那吉是俺答的孙儿。自那吉之父铁背台死后,他就被俺答的妻子克哈团所照顾。那吉成年后,又为他娶妻比吉。那吉其后又娶了他姑母的女儿三娘子。不幸地,俺答又相中他的外孙女三娘子,打算纳三娘子为妻。把汉那吉不满并与阿力哥等十余人,赶到大同万里长城边界要求大同巡抚接见。在宣大总督王崇古坚持下明朝受降,并厚待之,俺答期后追至,得知那吉未死,大喜,着手谈判营救。明朝态度鞑靼战力虽强,但文化不高,因此在明初一直未成气候。但在居于板升的赵全等帮助下,鞑靼有了很强的组织力。赵全一帮“多略善谋……教虏疏计谍,校人畜,益习兵事”,由是令“诸镇疲于奔命”。他们的如张居正言,当时明朝有两患:“东患在属夷,西患在板升。二患不除,我终无安枕之日!然西事稍易,宜先图也”。鞑靼,在张居正眼中还不如赵全等人。对明政府而言,赵全的所为实际上是为鞑靼创制成文的官制及法律,一旦成事,鞑靼将会变成了拥有秩序的国家,从野蛮走向文明,...
· 内蒙古自治区孛儿只斤·俺答汗
俺答汗(1507—1582),蒙文史籍作阿勒坦汗,汉文又译安滩、谙达、俺答阿不孩等,尊称索多汗、格根汗。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首领。孛儿只斤氏。达延汗孙,巴尔斯博罗特次子。驻牧于丰州滩一带(今呼和浩特地区)。自嘉靖三年(1524)起,屡助兄吉囊(衮必里克墨尔根济农)征兀良哈部,直至征服为止。十一年(1532)和十三年,两次偕吉囊入西海(青海),大败亦不剌和卜儿孩。十二年,又与兄率兵援大同明哗变军卒,将逃出的大批变兵带回蒙古。吉囊卒后,控制右翼诸部,取得汗号,迫使左翼察哈尔大汗打来孙东迁于辽。又西征瓦剌,进至漠北,势及蒙古大部地区。同期,屡遣使于明,要求通贡互市,遭拒绝。二十九年(1550),因使者被明无理杀害,率兵攻至北京城下,史称“庚戌之变”。迫明朝于次年开放宣府、大同等马市。不久,因明朝未满足其要求,双方复起冲突而闭市。隆庆四年(1570),以孙把汉那吉降明,率兵至大同索孙。经谈判,以亡...
· 俺答汗是何人?为何发动“庚戌之变”?
元朝灭亡之后,残余势力逃亡漠北。此后遁避漠北的蒙古势力和统一中原地区的明王朝之间冲突不断,双方不断爆发战争,难以建立持续的和平关系。在元朝时期,蒙古人统一了中国,享受到中原地区丰富的物资供给,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在北遁漠北之后,由于失去了这些物资的供养,蒙古人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当时的蒙古地区铁器急缺,普通牧民都要使用木制的生活器皿,盔甲武器也多是劫掠而得,没有持续生产供应的能力,“分子嫁女,有一锅而各分其半者,此情颇真,亦可悯也”。俺答汗对于这种情况,明朝统治者一方面利用蒙古各部之间的矛盾,开展互市贸易,以为“抚驭羁縻”,另一方面又为节省开支计,严格限制与蒙古的“通贡”,“于每年冬季农隙之时,遣使来朝,不得过三、四十人”。并且,为了防止蒙古势力获得铁骑以制作兵器铠甲,更是严格限制其对铁器的采购。为了满足对于铁器等生活用品的需求,蒙古势力遂不断南侵,以掠夺各种资源,但这样得到的物资也无法...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