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李白到过燕子矶吗?“酒樽石”作为证据不可信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78
转发:0
评论:0
李白到过燕子矶吗?“酒樽石”作为证据不可信,燕子矶顶有一块较大的内凹外圆的杯状石,形似古代的酒樽。几年前,旁边石壁上出现

  燕子矶顶有一块较大的内凹外圆的杯状石,形似古代的酒樽。几年前,旁边石壁上出现了“酒樽石”三个红漆刻字,有关说明文字说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游燕子矶时以此石为杯,把盏问天,对江酹月,并书写了“吞江醉石”四个大字。有些报刊和书籍在写到燕子矶时,都以此作为李白到过燕子矶的证据。

  有媒体还刊文说,李白写下的“吞江醉石”四字虽已不存,但留下了《题崖“吞江醉石”》一诗可证。诗云“燕子矶头望,波涛日夜流。吞江书醉石,铁锁系危楼。撒手悬崖峭,皈心古洞幽。梵宫遭劫火,僧尚报夷酋。”笔者读到此诗,如坠五里雾中,诗中第三句和最后一句,可说是百思不得其解。

  李白从唐开元十三年(725)二十五岁时仗剑出游,就首次来到金陵; 天宝六年(747)至九年,大部分时间也在金陵,他写金陵的诗多达几十首,可《李白集》中却没有《题崖“吞江醉石”》一诗。李白是否到过燕子矶在他的诗中没有反映,笔者接触到的其他相关材料也没有可以证明的。

U3093P1488DT20131204091050.jpg

  把燕子矶上那块杯状石取名为“酒樽石”,本身无可厚非。但把“酒樽石”与李白联系到一起该是一种附会。至于把“酒樽石”作为李白到过燕子矶的证据,可说是一种搞笑行为,难以取信于众。

  前几日,笔者翻阅栖霞区地方志办公室编印的《栖霞诗珍》,书中却载有此诗,作者不是李白而是晚清时的华长卿(1805—1881),上引之诗中竟然错了三处:“吞江书醉石”应为“吞江出醉石”,这就好理解了,是说燕子矶俯视江面,就像大汉醉后要吞饮长江一样;“铁锁系危楼”应是“铁锁系危舟”应了民间“铁锁拴孤舟”的传说;“僧尚报夷酋”应是“僧尚恨夷酋”,是说道光二十二年(1842),英国侵略军在燕子矶登岸,一路烧杀抢掠,直到下关,逼清政府签下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附近的永济寺就在这次侵略中遭到英军破坏,所以诗人到寺中访问时,僧人还愤恨不已。

  从后两句诗来看,诗应作于《南京条约》签订以后,这与李白在世时相差了一千多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燕子矶
链接春到燕子矶燕子矶及其他景点燕子矶
· 风水可信吗?
风水可信吗?阴阳先生鼓吹风水万能:好风水可以子孙兴旺,发家致富,长命百岁等等,其实都是骗人的鬼话。试想,如果真有风水,那么,风水先生为什么一给自己选择一个最好的地方?如果真有风水,那么,有些地方风俗实行,天葬(鸟葬),有的地方实行水葬,风水作何解释?一些地方发生自然灾害(地震或台风),一时间,无数人家破人亡,难道风水都一个样么?美国在日本投了原子弹,无数人生灵涂炭,风水也都一个样吗?如果风水能给家庭平安吉祥,那么医疗机构岂不可以免设了?如果真有风水,试问,白痴也能上大学吗?一样的山,同样的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实行了好政策,全国人民能奔小康吗?即使有最好的风水,不读书,不学习,也能成材吗?另外,还有人把风水与环境科学混为一谈,须知,环境科学是现代人研究人们居住的环境条件,讲究的是与环境卫生有关的科学,重视排除空气污染、噪音污染、水源污染等环境保护,是真正的科学,而风水先生搞的是阴阳八卦,是...
· 燕子能吃吗?为什么燕子从不上餐桌?
为什么中国人从来不吃燕子呢?原因竟然是这个。众所周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这是全世界公认的,其次,饮食文化也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在外国人眼中,中国人在饮食方面那是相当的讲究,中国还分为八大菜系,各式各样的美食令人赞不绝口,看一眼几乎就足以让人流口水了。中国美食对于食材方面也是有着极高的要求,无论是天上飞的、地上走的还是水里游的,都要选上等的食材。这样听来似乎很少有中国人不吃的美食,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没有吃过的东西——燕子。那么,为什么中国人从来不吃燕子呢?首先,燕子在古代是很受人们重视的,大家都对燕子寄予美好的期望,比如很多诗人所作的诗中都有燕子的出现,作者把自己的一些感情融入到燕子中或者把自己的一些期望寄托给燕子,由此可见燕子在古代的受重视程度还是很高的。其次,大家都知道燕子冬去春来,冬天燕子成群结对地向南方飞去,到了春天又飞回了北方,也给大家带来了春暖花开的春天象征...
· 酒文化―隋唐时期酒具―带盖白瓷樽
器形朴素无华,敦厚隐重此樽1989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国棉五厂住宅小区第六十五号唐墓。该樽釉色白中泛黄,器形为直口桶腹,下附三小足,足跟外撇。樽盖呈覆盘形,上有盘状捉手。整个器形朴素无华,敦厚稳重,自然大方。酒樽的流传和用途酒樽,作为一种盛酒器具,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到了汉代,酒樽更是盛行,其用途也更为广泛,可用来温酒,1962年在山西右玉大川村出土的一件汉代铜樽上的铭文“铜温酒樽”可以为证。汉代以后,樽、杓作为配套的酒器,一直通行于世,即便后来有了酒注子,樽杓也没有马上退出饮酒这个大舞台。《资暇集》记载:“元和初,酌酒犹用樽杓。”唐诗中吟及酒樽者颇多,如李白《行路难》云:“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杜甫《对雪》曰:“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白居易《李留守相公见过池上泛舟……以献之》云:“引棹寻池岸,移樽就菊丛。”可是,无论在传世酒器中或是新出土的唐代文物中,都很少见到樽形酒器,...
· 酒文化—隋唐时期酒具—带盖白瓷樽
器形朴素无华,敦厚隐重此樽1989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国棉五厂住宅小区第六十五号唐墓。该樽釉色白中泛黄,器形为直口桶腹,下附三小足,足跟外撇。樽盖呈覆盘形,上有盘状捉手。整个器形朴素无华,敦厚稳重,自然大方。酒樽的流传和用途酒樽,作为一种盛酒器具,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到了汉代,酒樽更是盛行,其用途也更为广泛,可用来温酒,1962年在山西右玉大川村出土的一件汉代铜樽上的铭文“铜温酒樽”可以为证。汉代以后,樽、杓作为配套的酒器,一直通行于世,即便后来有了酒注子,樽杓也没有马上退出饮酒这个大舞台。《资暇集》记载:“元和初,酌酒犹用樽杓。”唐诗中吟及酒樽者颇多,如李白《行路难》云:“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杜甫《对雪》曰:“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白居易《李留守相公见过池上泛舟……以献之》云:“引棹寻池岸,移樽就菊丛。”可是,无论在传世酒器中或是新出土的唐代文物中,都很少见到樽形酒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