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理学大师朱熹:生前被冠以"伪学逆党" 死后却封神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63
转发:0
评论:0
理学大师朱熹:生前被冠以"伪学逆党"死后却封神,一代大儒朱熹毫无疑问是中国的名人,世界的名人,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

一代大儒朱熹毫无疑问是中国的名人,世界的名人,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人们用这样的话来赞美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确实是当之无愧的。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来华访问时,毛泽东主席把朱熹的《四书集注》作为国礼赠送给田中首相,反映了中日双方对于朱熹这位古人推崇备至的心态。“朱子学”在日本有着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有不少学者在精心研读《朱子语类》,完全采用汉代“章句之学”的方法,从文字训诂入手,句读、注释、翻译,再诠释它的精义。那种崇拜和严谨的态度,决不逊色于任何一位中国学者。

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国际学术界认为,朱熹是把孔孟儒学在新基础上建立哲学体系的最重要的人物,他的思想在15世纪影响朝鲜,16世纪影响日本,17世纪引起欧洲的注意,1714年在欧洲翻译出版了《朱子全书》。在西方汉学家看来,他的方法论基本上是经验主义的唯理论。他对儒教世界的影响,可与托马斯·阿奎那对基督教世界的影响相比。

然而,这样一位大师,在生前却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被当朝用莫须有的罪名——“伪学逆党”,打倒在地,弄得狼狈不堪,斯文扫地,含恨去世。这是善良的人们难以想象的。

何故?一言以蔽之,两个字:政治!

不妨从头说起。绍兴十八年(1148年)朱熹考取进士,此后担任过一些地方官,但是主要精力用于研究儒学。他向程颢的再传弟子李侗学习程学,形成了与汉唐经学不同的儒学体系,后人称为理学、道学或新儒学,完成了儒学的复兴。他创办了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培养学生,普及儒学。他的道德学问受到人们敬仰,流传、渗透于社会每一个角落。

他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并非关于“理”与“气”的深奥哲理,而是通俗的儒学教化。他把《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加以具体化、通俗化,构建了一套周密的社会秩序。他编著《四书集注》,重新诠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使得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为此,他特别致力于编写童蒙读本,例如《小学集注》《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日常言行、生活习惯,提出道德规范。比如说:

——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

——说话:凡为人子弟,必须低声下气,语言详缓;

——读书:要端正身体,面对书册,详缓看字;

——饮食:在长辈面前,必须轻嚼缓咽,不可闻饮食之声。

这些规矩在今天的“新新人类”看来,似乎过于迂腐、苛刻,其实不然。如果连日常生活细节的良好习惯都难以养成,那还谈什么“修身齐家”,更遑论“治国平天下”了。

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大师,朝廷出于政治考虑,对他进行严厉的、禁锢,成为南宋文化思想界引人注目的咄咄怪事。在中国历史上,用行政命令手段禁锢一个学派、一种学说屡见不鲜,它并非学术之争,而是排斥异己的手段。

对朱熹的禁锢也是如此。因为他主张南宋王朝以临安(杭州)为首都是不利于发展的,应该迁都到长江边上的南京,与上游的武昌遥相呼应,以便伺机光复中原。这就是他时常讲的“修政事,攘夷狄”、“复中原,灭仇虏”,这种激进主张得罪了那些习惯于偏安、妥协的当权派。朱熹嫉恶如仇,看不惯当时官场的情况,曾经连上6本奏疏,弹劾贪赃枉法的台州知府唐仲友。唐仲友的姻亲、宰相王淮授意吏部尚书郑丙攻击朱熹,说什么“近世士大夫所谓道学者,欺世盗名,不宜信用”。宋孝宗轻信此言,“道学”从此成为一个政治罪状,贻祸后世。宋宁宗即位后,朱熹提醒皇帝防止左右大臣窃权,引起专擅朝政的韩胄嫉恨,把朱熹的道学诬蔑为“伪学”。朝廷大臣忌惮社会,不敢过分谴责朱熹。韩胄指使亲信、监察御史沈继祖捏造朱熹的罪状——霸占友人的家财、引诱两个尼姑做自己的小妾,诋毁朱熹的名誉,把一贯清正廉洁的朱熹搞得声名狼藉。从此以后,政坛上对朱熹的攻击一天比一天厉害,甚至有人公然叫嚣要处死朱熹。

如此沉重的政治高压之下,心力交瘁的朱老夫子不得不违心地向皇帝检讨,无可奈何地承认强加于他的罪状:“私故人之财”、“纳其尼女”。为了显示认罪态度的诚恳,他被迫说了一句最不该说的话:“深省昨非,细寻今是。”彻底否定自己的过去。

在政治风潮的席卷之下,他的门生朋友惶惶不可终日,特立独行者隐居于山间林下;见风使舵者改换门庭,不再踏进朱熹家门;更有甚者,变易衣冠,狎游市肆,标榜自己并非朱熹。

朝廷竟然罗织了一个子虚乌有的“伪学逆党”,一共59人,朱熹便是这个“伪学逆党”的首领。

庆元六年(1200年),朱老夫子在孤独、凄凉的病榻上与世长辞。

对于他的死,朝廷提心吊胆,严加防范,唯恐他的门生朋友在开追悼会的时候,“妄谈时人短长,谬议时政得失”。

这场冤案,终于在9年之后得到昭雪。朝廷为朱熹恢复名誉,追赠官衔,公开声明他的学说并非“伪学”,他的门生朋友并非“逆党”。后来,宋理宗发布诏书,追赠朱熹为太师、信国公,提倡学习他的《四书集注》。此后,朱熹学说作为官方学说,成为声势隆盛的显学,流传数百年而不衰。

变化之剧烈令人难以置信!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让人禁不住唏嘘叹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南宋风雨——伪学逆党之禁
?1.贬赵激起的风波赵汝愚罢相在朝野激起强烈的反响,人们都把他视为能再造庆历、元祐盛世的一面旗帜,于是,谏诤、抗议的奏疏纷至沓来。拥赵反韩呼声之强烈,声势之浩大,为韩侂胄始料所未及,他决定给反对者以打击,好在台谏早已驱遣如意,内批犹如探囊取物。汝愚罢相的第三天,权兵部侍郎章颖在经筵上请召还汝愚,左正言李沐首劾他阿谀结党,罢官与祠。几天后,工部侍郎、知临安府徐谊上疏论救汝愚。侂胄知道他是汝愚的心腹智囊,怀疑彭龟年弹劾自己即出于他俩的指使,早衔恨在心,让监察御史刘德秀、胡纮将他论罢。国子祭酒李祥也上章力辩:“当初国命千钧一发,汝愚不避灭族殒身之祸,奉太皇太后之命决策立陛下,使天下复安。今使社稷之臣怫郁而罢,何以示天下后世?”国子博士杨简随即上书支持上司:“汝愚之忠,陛下所知。作为祭酒属官,如见利忘义,畏祸忘义,我耻于这样行事。”两人随即被李沐劾免。太府寺丞吕祖俭对人说:“汝愚不可能没有过错,但...
· 微文化—安徽名人—毁誉参半的理学大师朱熹生前轶事
寿终正寝之后,朱熹被人端到了孔庙,和孔夫子一起享受香火。但在生前,这位圣人一度混得有如过街老鼠,有人还提议,干脆宰了他这样更有利于国民生计。朱熹刚学会说话,老爹指着天告诉他:“这是天”。朱熹马上反问:“天上面是什么?”这种反常规的思考方式让老头子大为惊讶。年纪稍稍大一点,一群孩子在沙滩上撒尿、玩泥巴,他却独自坐在旁边用手指画沙子,大人走近一看,画的是个八卦。朱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福建干了一个副县长。到了那里就挑了一帮县里的优秀儿童,整天给他们上课,年纪轻轻就显示出好为人师表的嗜好。县里的黑社会老大强抢了一块老百姓的风水宝地。他作为地方官,没有帮老百姓主持公道,反而袖手旁观说:“这样强抢来的地也灵验的话,那就没天理了”。据说那块地后来还真的没让黑老大发家致富。后来朱熹在湖南但了一阵子地方官,宰相赵汝愚给他带来密信,告知老皇帝驾崩,新皇帝要上任。按当时惯例,新皇帝即位要大赦天下以示庆祝。朱熹接到...
· 多尔衮为何生前不称帝,死后却“谋逆”?
爱新觉罗·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清太宗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是清朝一位接触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清朝入主中原,多尔衮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因为很多原因没有称帝,但是他死后却被加上“谋逆”的罪名。网络配图多尔衮的母亲在努尔哈赤死后就被皇太极等众兄弟逼迫殉葬。多尔衮同母兄弟三人,处处被皇太极兄弟压制,屡屡不得志。还好多尔衮在军事上有所成就,战功累累。皇太极死后,他手握两白旗重兵,而且两白旗的领导者则是他同父同母的亲兄弟阿济格和多铎。他是有能力登上帝位的,但野史上常说,是因为多尔衮和福临的生母孝庄有风流韵事,多尔衮才开始改为支持福临登基的。网络配图多尔衮因狩猎坠马死后,福临下诏为多尔衮举行国丧,“中外丧仪,合依帝礼”,还尊多尔衮夫妇为义皇帝、义皇后。但是,多尔衮死后不久,其便纷纷出来翻案,揭发他的大逆之罪。他们首先讨论了阿济格的罪名,最终皇帝赐阿济...
· 解密:南宋的理学大师朱熹为什么会研究科学?
朱熹是理学家,但他为什么会热衷于研究天文学?乐爱国表示,朱熹不仅对天文学感兴趣,他对地理、植物、动物等自然科学都做过一些研究,只不过其对天文学的研究最为广泛和深入。乐爱国认为,朱熹研究天文学的目的并不在于天文学本身,而是因为中国古代的经书中大量地涉及到了星象、天文术语,朱熹需要对经学做全面的阐释,因此才会对天文学做研究。“格物致知”是朱熹从经典儒家思想中引用、并不断发扬的一个观点。朱熹认为,我们不仅要知道自然的表面现象,还要弄明白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乐爱国认为这种“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的观点也促使了朱熹对天文学等自然科学的研究。乐爱国认为,尽管在科学史上曾经有中外多位学者谈到了朱熹的地位,但哲学界却一直对这一观点并不重视。他认为朱熹的科学思想不等于其理学思想,尽管朱熹的理学思想受到一些否定和批判,但他的科学思想是不能被忽略的。而同样,朱熹的理学观点备受诟病,但他“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却...
· 南宋理学大师朱熹的官德思想:品德好坏影响国家
中国历来十分重视官员的道德规范,认为官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安危兴衰。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人指出:“治乱之要,其本在吏。”(《后汉书·百官五·注》)“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贿彰也。”《《左传·桓公二年》)官员失去道德约束,就会出现贿赂公行、国将不国的危险局面。为此,历代有远见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都先后提出了大量官德规范,如睡虎地秦简的《为吏之道》、唐代武则天署名的《臣轨》、宋代吕本中的《官箴》等,以之制约官员言行。作为宋代大儒,朱熹也敏锐地注意到这一问题,加之其数次的仕宦经历,更对此有深切的体会和感受,遂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官德思想和主张。平易近民,凡事公道。朱熹深受儒家重民传统的影响,对当时官员普遍缺乏爱民惠民之心、大多“漠然无意于民”的现实甚为不满,明确主张:“为守令,第一是民事为重。”(《语类》卷112,第2733页,中华书局1986年点校本。下简称《语类》)“平易近民,为政之本...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