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珙用酒救了一个国家 为什么最后却把自己喝死
中国社会,一直都是一个喝酒的社会,关系陌生的人,只要坐在酒桌上,几杯酒下肚,大家自然话就多了起来,关系也自然就会慢慢熟络起来。毫不避讳地来讲,在中国办事,喝酒吃饭是必须的,这已经成了中国一种特有的现象。在官场上更是如此,位居高位的人,身后又多少人跟在他后边,想要请他喝酒吃饭,好找他帮忙,所以一些高官每天除了应酬还是应酬。
不过自从上任以来,这样的风气大大地减少了,随着败工作的进行,官员的越来越多,官员们的酒席也就相应地减少了。在以前,曾经有一个市长坦言,在一年间,应酬的饭局有一千五百多顿,算下来,一天就要吃四顿左右,长期如此,就算是一个健硕的人,也是吃不消的,迟早要被吃死。更令人惊讶的是,一千多年以前的中国社会,竟然也有官员因为喝太多的酒而猝死的。
五代十国的时候,中原地区战乱频发,各个国家之间纷争不断,长期的战争导致了各个国家的力量越来越弱,而在中国的北方,也有一个国家虎视眈眈地盯着中原地区这块肥肉,想要从中分一杯羹。随着其他国家的势力越来越弱,北方的辽朝渐渐地露出了自己的狼子野心。当时那些中原的国家为了生存,为了消灭其他的国家,它们就必须要依靠辽国的支持,好几个国家都是辽国一手扶持的,所以这些国家对于辽国,那是言听计从,而辽国实际上也掌控了大半个中原地区。
在后汉灭亡之后,刘崇又建立了北汉政权,当时几个国家中,实力最强大的是后周,为了不被后周灭亡,刘崇选择了依靠契丹人。他极力讨好辽国的人,并且希望能和两国结成同盟,希望辽国能够在危及的时候保护他的国家。
辽国也是狡猾地不行,他们一边答应了北汉的请求,与他们交好,但是辽国也并没有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他们为了达到利益最大化,又暗地里和后周的人接触着,对于辽国的做法,大家心里都明白,但是因为辽国的实力实在太强,大家都不敢去惹它,所以也没有办法。
北汉和后周为了生存,只能和辽国争相交好。有一天,辽国的统治者对刘崇说:“周朝和我们辽国已经是建交了,而且每年后周都会供奉十万两金给契丹人。”
刘崇一听这话,就知道契丹人是在暗示着自己,也需要交钱,而且这笔钱的数目肯定不能少于周朝。刘崇想了一想,咬了咬牙,便派出了郑珙出使辽国,向契丹人递上了一份文书。文书中,刘崇自降了身份,将契丹人认作是天授皇帝,自己也是他的臣民,并且从上了大礼。这么卑微的态度,让契丹人十分满意。
这郑珙是什么人呢?这么大逆不道的事情,刘崇竟然交给他来办。郑珙是刘崇最信任的人之一,在北汉中,就相当于是一个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啊。出使辽国,还有一份这么重要的文书,刘崇自然不会派一个很普通的人去,所以便选择了郑珙。但是这位宰相,怎么也没有想到,出使辽国,竟然是一条有去无回的道路。古书中有记载,这个郑珙死的时候,肠子都烂掉了,大家想一想,一个国家的大使莫名其妙地死在了另一个国家,这可是一起很严重的外交事故啊。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的死亡呢?
其实,郑珙是活生生喝酒喝死的。北方人性格豪爽,酒量更是出色,他们喝酒可都是用大碗的,一碗白酒下去,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当时辽国的统治者,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只要高兴了,就外出打猎,而在打猎的时候,酒更是不可缺少的,每一次出去打猎,都要玩上七天七夜才尽兴。而且这个契丹君主只喜欢喝酒,一旦喝醉了,就睡上一觉,根本不管什么国家大事。君王尚且如此,百姓也自然是喜爱喝酒,所以在契丹,会喝酒的人是受人尊敬的。
郑珙带着文书和金银财宝来到了契丹,契丹的统治者看到这么多的钱财,自然是十分高兴,而且对于郑珙的到来,契丹人拿出了一缸缸的美酒和肉来招待郑珙。郑珙生在北方,酒量自然也是不差,而且他心里也知道,契丹人喜欢喝酒,尤其是这种场合,如果你不喝,就是对契丹最大的不敬,搞不好就会坏了大事。再说了,你是一个使者,是有求于契丹人,如果不喝酒,那还怎么办事。郑珙想了想,也就豁出去了。契丹的那些官员一个个地来和郑珙敬酒,郑珙知道自己不能拒绝,一时一杯接着一杯,不停地喝。几轮下来,郑珙早已喝得是不省人事,体内的酒精含量也是严重超标。第二天一大早,郑珙就去世了,契丹人只能把郑珙的尸体运回了北汉。后来契丹也信守承偌地帮助北汉攻打后周。但是就算是有辽国的帮助,最后还是被宋朝灭掉了。
契丹人热爱喝酒,在宴会上,被喝死的也不只郑珙一个人,这种荒唐的外交政策,也是辽国没能进入中原的主要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