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宋宰相王旦为官清白 为防子孙争财不买房置产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70
转发:0
评论:0
宋宰相王旦为官清白为防子孙争财不买房置产,王旦是宋真宗时期的宰相,可以说他终其一生都为真宗皇帝所敬重。这其中的原因之一

  王旦是宋真宗时期的宰相,可以说他终其一生都为真宗皇帝所敬重。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做官清白,不慕财富。

  据司马光记载,王旦居相位时,有人于街衢售卖玉带。王旦儿子认为玉带精致,就拿给王旦看,并试图购买。王旦看后,让其子系玉带于腰间,并问道:“系在身上还看得见漂亮吗?”儿子说:“系在身上,自己怎么能看得见?”王旦说:“自己负重却让人家赞美,那不是很劳累吗?快还掉它。”

9333549D4284CAA68F47FFB9825E11DF_meitu_79.jpg

  王旦一生不买房置产,他说:“子孙应当想到自立,何必为他们买田置房?产业置办越多,家财越丰厚,子孙为财而起争斗也就越厉害,财富只能让他们成为不仁不义之人。”王旦为官期间,并没有利用权力为子孙谋官。他死时,其子王素甚至尚未出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宋朝宰相王旦
王旦(957~1017),字子明,大名府莘县(今山东莘县)人,王祜次子,生于后周显德四年丁巳(957年)。王旦幼年沉默寡言,勤奋好学,极有文采。他的父亲非常器重和培养他,经常高兴地说:“此子当致公相”。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王旦二十三岁就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知平江县。此时的赵昌言为转运使,认为王旦是个人才,善于从政理事,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并命监察潭州银场的何承矩推荐王旦为著作佐郎,预编文苑精华诗文,迁殿中丞通判。淳化初,王禹傋推荐他的才能,诏至京任转运使驿,王旦不愿任吏职,自己献文召试,结果被命任为直史馆。第二年拜右正言,知制诰。王旦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就继承了父亲王祜的旧任。与王旦同品位的人称赞王旦“凌霄耸壑,栋梁之才,贵不可涯,非吾所及”。第二年,与苏易简同知贡举,加虞部员外郎,同判吏部流内铨知考课院,赵昌言参机务。王旦为了避开与岳父在同一科院有嫌言发生,主动辞职。太宗嘉奖他...
· 清白宰相-田从典
近圣书斋。英德由于交通、战乱等原因,古代曾一度是比较贫困落后的山区。及至清代,最主要的农业仍然十分落后,并且“商不不富、贾不巨、工不良、技不巧”(《英德县志》)。古代官员到如英德这样的岭南僻远之地任职属于被贬,但作为初任即为英德县令、此后一路官至吏部尚书的田从典,却算得上是一个特例。人物简介田从典(1652-1728)字克五,号光山。山西阳城通济里(今东关)人。康熙三十四年(即1695年),田从典由广东英德县知县,历任御史、右通政参议、左右通政、光禄寺卿、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兼管光禄寺、左都御史、户总尚书、吏部尚书等职。雍正三年(1725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田从典性甘俭约,有“清白宰相”之称,雍正帝亲书“清谨公方”四字赐赠,并赠诗赞其“出纳望同天北斗,清芳品拟省中兰”,对田从典一生为官清正、严谨认真给予了充分肯定。雍正六年(1728年),田从典因病辞职,加太子太师,以原官致仕。行...
· 杨氏家训:清白传子孙
说起杨升庵,可能有人不甚了解,但说起“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耳畔就会响起《三国演义》片头曲中的音乐歌声。五百多年前,明代鸿儒杨升庵在长江之畔挥毫写下这曲抚今追昔、大气磅礴的千古绝唱。川蜀民谚有云:“相如赋、太白诗、东坡词、升庵科第”。杨氏宗祠上书一门联:“汉代关西夫子后,明代蜀中宰相家。”上联讲的是杨升庵的祖先东汉太尉杨震。杨震从小勤奋好学,研读欧阳《尚书》,博览儒家经典,时人称“关西孔子”。杨震为官清廉,治家严谨,“四知却金”的故事为后人所知,并以“清白吏子孙”作为家训严格要求后人。他教诲子弟“节衣缩食,省吃俭用”,子孙常常“蔬食步行”。《后汉书·杨震列传》记载: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代代“能守家风,为世所贵”。门联下联“明代蜀中宰相家”讲的是杨升庵家族。元末战乱时期,杨震后代杨世贤举家迁往湖北麻城,后又移居四川新都。其孙杨枚精研《春秋》,是杨氏书香门第的开创者。杨枚...
· 《宋史·王旦传》
王旦,字子明,大名莘人。曾祖言,黎阳令。祖彻,左拾遗。父祐,尚书兵部侍郎,以文章显于汉、周之际,事太祖、太宗为名臣。尝谕杜重威使无反汉,拒卢多逊害赵普之谋,以百口明符彦卿无罪,世多称其阴德。祐手植三槐于庭,曰:“吾之后世,必有为三公者,此其所以志也。”旦幼沉默,好学有文,祐器之曰:“此儿当至公相。”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知平江县。其廨旧传有物怪凭戾,居多不宁。旦将至前夕,守吏闻群鬼啸呼云:“相君至矣,当避去。”自是遂绝。就改将作监丞。赵昌言为转运使,以威望自任,属吏屏畏,入旦境,称其善政,以女妻之。代还,命监潭州银场。何承矩典郡,荐入为著作佐郎,预编《文苑英华》、《诗类》。迁殿中丞、通判郑州。表请天下建常平仓,以塞兼并之路。徙濠州。淳化初,王禹偁荐其才任转运使,驿召至京,旦不乐吏职,献文。召试,命直史馆。二年,拜右正言、知制诰。初,祐以宿名久掌书命,旦不十年继其任,时论美之。...
· 启后录[宋]王旦
所贵乎氏族者,以其祖宗德业之盛,子孙之聚、之众也。然盛而弗传,犹弗盛矣;众而弗亲,犹弗亲矣,何以为世族也哉!欲传其亲,惟修谱牒。谱牒既修,则文献足征,盛乃可传;名分有叙,众乃可亲。我祖肇迹丰沛,历唐王季,祖宗既盛,子孙亦众。虽有世谱,以载其美;而所以继之者,则在后人耳。凡我子孙于先代世系必六十年一修,百二十个再修,庶无遗忘之失。至于坟墓者,祖宗体魄所安,孝子慈孙所当世守而不忘者。然而,岁月之迈,事势不常,一失查理,便同荒丘。迨世远人忘,时移物换,或有垦为田地、掘为沟渠道者,可胜悼哉!凡我子孙于祖宗坟墓,以碑为石,刻其上曰:某祖之墓。则世代虽远,碑石永存,平毁之患,于兹可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