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元朝为何尊儒重文:元朝尊儒重文的局面是由谁开创?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62
转发:0
评论:0
元朝为何尊儒重文:元朝尊儒重文的局面是由谁开创?,自古良相难求。好宰相胸怀大局,治国安民,协助皇帝修平域内,是黎民百姓之幸,是

  自古良相难求。好宰相胸怀大局,治国安民,协助皇帝修平域内,是黎民百姓之幸,是国家社稷之运,是天下苍生之福。耶律楚材就是这样一位良相。在担任元朝宰相的权位上,他提出“以佛治心、以儒治国”的主张,以善意待天下,以大道行天下,以制度管天下,为中华文脉的延续和中华民族的融合作出了巨大贡献。耶律楚材(1190年—1244年),字晋卿,号玉泉老人,法号湛然居士,契丹族,蒙元帝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耶律楚材世居燕京,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精通汉族语言文化,通晓天文、地理,历法、医术,是一位具有丰富文化知识的政治人物。

  成年后,耶律楚材开始走上仕途,最初在金朝为官,曾任开州同知、燕京左右司员外郎等职。蒙古大军攻占燕京后,成吉思汗得知他满腹经纶,才华横溢,遂派人礼请,向他询问治国大计。于是,身长八尺,美髯宏声的耶律楚材博得了成吉思汗的喜爱,被任命为辅臣,常伴左右。

  当成吉思汗遇到耶律楚材,一个游牧民族开始迅速地统治中原各族,基本奠定中国今天的版图。耶律楚材发挥了关键作用,首先是向汉族文化学习,为元朝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他也因此被称作“治天下匠”。

  在随成吉思汗西征的途中,耶律楚材经常讲述征伐、治国、安民之道,屡立奇功,备受器重。面对蒙古铁骑的残暴,耶律楚材谏言禁止州郡官吏擅自征发杀戮,使贪暴之风得以稍敛,使被征服之地的百姓得以保全性命。

  窝阔台汗即位后,耶律楚材倡立朝仪,劝亲王察合台等人向皇帝行君臣礼,以尊汗权。从此更受重用,被誉为“社稷之臣”。蒙古执掌中原后,耶律楚材便很快完善赋税事宜,建议颁行“便宜一十八事”,设立州郡长官,使军民分治;制定初步法令,反对改汉地为牧场;建立赋税制度,设置燕京等处十路征收课税所。

2.png

  窝阔台汗三年,耶律楚材出任中书令(宰相)。在宰相的舞台上,他积极恢复文治,建立完善管理制度,逐步实施“以儒治国”的方案,并实施“定制度、议礼乐、立宗庙、建宫室、创学校、设科举、拔隐逸、访遗老、举贤良、求方正、劝农桑、抑游惰、省刑罚、薄赋敛、尚名节、斥纵横、去冗员、黜酷吏、崇孝悌、赈困穷”的政治主张,并改革,提拔重用儒臣。在经济方面,耶律楚材殚精竭虑,提出许多创造性意见,主要有保护农业,实行封建赋税制度;禁止掠民为驱,实行编户制度;反对扑买课税,禁止以权谋私等。在文化方面,耶律楚材主张行善政,反对生命,保护百姓生命;主张尊孔重教,整理儒家经典。在耶律楚材的努力下,新兴的蒙古贵族逐渐放弃了落后的游牧生活方式,为后来忽必烈建立元朝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以儒治国:元朝尊儒重文的局面是由谁开创的?
原题为:《耶律楚材:以儒治国,以佛治心》自古良相难求。好宰相胸怀大局,治国安民,协助皇帝修平域内,是黎民百姓之幸,是国家社稷之运,是天下苍生之福。耶律楚材就是这样一位良相。在担任元朝宰相的权位上,他提出“以佛治心、以儒治国”的主张,以善意待天下,以大道行天下,以制度管天下,为中华文脉的延续和中华民族的融合作出了巨大贡献。耶律楚材(1190年—1244年),字晋卿,号玉泉老人,法号湛然居士,契丹族,蒙元帝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耶律楚材世居燕京,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精通汉族语言文化,通晓天文、地理,历法、医术,是一位具有丰富文化知识的政治人物。成年后,耶律楚材开始走上仕途,最初在金朝为官,曾任开州同知、燕京左右司员外郎等职。蒙古大军攻占燕京后,成吉思汗得知他满腹经纶,才华横溢,遂派人礼请,向他询问治国大计。于是,身长八尺,美髯宏声的耶律楚材博得了成吉思汗的喜爱,被任命为辅臣,常伴左右。耶律楚材诗...
· 尊重
延伸阅读Bloch,D.(1993).Positiveself-talkforchildren,Teachingself-esteemthroughaffirmations,Aguideforparents,teachers,andcounselors.NewYork:BantamBooksBraman,O.R.(1997.)Theoppositionalchild.Indiana:Kidsrights.爱护Brown,AsaD.(2012).Respect.RetrievedFebruary16,2012.Bueno,L.(2012).Teachingchildrenaboutrespect.RetrievedFebruary14,2012.Eriwn,E.,Soodak,L.(2012).Respectingdifferences:Everydaywaystoteachchildren...
· 独尊儒术
参见诸子百家
· 独尊儒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源头独尊儒术
独尊儒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源头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的过程中,有三位思想家的作用是举世公认的,这就是:孔子、董仲舒、朱熹。西汉时代的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孔子创立的儒学从诸子百家中跃居独尊地位,为儒学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主干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基础。从儒家思想发展史来看,董仲舒起了关键的作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使得儒家之外的一切学说都遭到贬抑。胡适认为,独尊儒术的精神实质同李斯的焚书坑儒建议很相像,他们的目的都是要把人们的思想定于一尊。但从另一面看,统一的儒学思想实际上成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当国家面临分裂危险的时候,它就起着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作用;当国家受到外来侵略的时候,它就鼓舞千百万人民奋起抗敌,保家卫国。正是由于这种统一的民族精神,中国...
· 尊师重道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古语人之常尊,曰君,曰父,曰师,三者而已――古语人有三尊,君父师是也――《白虎通义》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后汉书·孔僖传》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荀子》意思是:国家想要振兴,必须尊敬教师,重视传授专长技术的师傅。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意思是:要很快学得知识才干,首先在于尊敬老师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篇》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尊敬老师并和善地对待朋友。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出自《吕氏春秋》卷四《尊师》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研究学问、说明道理时必称老师是如何教导的,并努力发扬光大。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出自《朱舜水集·劝兴》意思是:重视教育是建国的根本,培养人才是治理国家的首要任务人不可以不就师矣――(汉)王符《潜夫论·赞学》意思是:人不能没有老师指导学习。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