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清初文豪王渔洋频游南京:燕子矶题诗传为佳话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18
转发:0
评论:0
清初文豪王渔洋频游南京:燕子矶题诗传为佳话,“阮亭先生官扬州,江淮山水无不搜。最爱旧京多古迹,公余辄作金陵游。燕子矶边每

  “阮亭先生官扬州,江淮山水无不搜。最爱旧京多古迹,公余辄作金陵游。燕子矶边每停棹,凤凰台上几登眺。雨花木末恣扶筇,桃叶青溪仍垂钓。城南牛首与献花,城北摄山复宝华。皆因僻远不曾到,见人惆怅还咨嗟。今年五月迁官去,重访金陵旧游处,拾遗补缺谐素心……知君厌听俗人语,为赋金陵五峰行”。“阮亭”即王渔洋(1634——1711),名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山东桓台人。从他留下的诗来看,他对南京似乎有种特别的钟爱。

  清初文坛的领袖人物

  王渔洋为清初文坛的领袖人物,他是中国历史上颇为少见的,既能在官场上叱咤风云,又能在诗词创作上取得辉煌成就的人物。

  当时人陆昕曾这样称赞王渔洋:“辞章之美,比于柳子厚。”柳子厚何许人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将王渔洋与柳宗元相比较,足见王渔洋在诗坛的地位。

  王渔洋被尊为诗坛圭臬、一代正宗。他首创论诗“神韵说”,以清新平淡的风格取代了遗民诗凄清愁怨的格调,对当代和后代都有很大影响。

  王渔洋虽然诗名鹊起于扬州,但他与南京颇有渊源。他一生多次来过南京,遍访胜迹,留下脍炙人口的游记及诗作。

u=967035196,4167181385&fm=21&gp=0_meitu_12.jpg

  燕子矶题诗传为佳话

  顺治十七年(1660),王渔洋到扬州做起了“推官”,“推官”说白了就是基层司法官员。这一年的八月,王渔洋来到金陵。这是他第一次踏上南京的土地,这一次来是因为科举乡试,王渔洋被委任为同考官。

  闲暇之余,王渔洋登上燕子矶,看着滚滚不息的大江,想到了明朝的覆亡,他感慨万千,诗意正浓,于是,留下了数首诗作。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王渔洋在燕子矶题诗的消息,传播的速度极快,第二天就传遍了整个金陵城。生活在这里的十多位大明遗民诗人,纷纷倡和,此事传为佳话。

  第二年,即顺治十八年(1661),王渔洋“以谳至”,也就是因为审判的原因来到金陵。公事之余,王渔洋先后赴乌龙潭、灵谷寺、瓦官寺及城南的高座寺、长干寺等地探幽访古。

  这次来金陵,王渔洋请人画了一册《青溪遗事》。

  有一次诗人雅集,好友陈其年看到《青溪遗事》画册后,兴致勃勃在画上题诗,王渔洋见状又填写了小词八阕。

  王渔洋新作问世,激起千层浪,一时江南名士和者甚众。这些暂居在金陵的遗民诗人,把王渔洋的诗韵作为标准,纷纷陶醉在王渔洋的诗韵中浅吟低唱。其实,不仅在清代,即使到了民国,文人们仍然钟情于王渔洋的诗韵,题诗时,还念念不忘以和王渔洋诗韵为题做诗。

  结集成《金陵游记》

  王渔洋第三次来到金陵是康熙二年(1663)十月,再一次登临燕子矶时,他写下游记《登燕子矶记》。他在《登燕子矶记》中说:“矶上有祠,祀汉寿亭侯。”汉寿亭侯,也就是三国时期的关羽。

  翻开王渔洋的游记,可以找到古人在燕子矶留下的题刻,如:“天空海阔”。这个题刻是明代大司马湛若水所题,在这四字题刻旁,还有湛若水的诗刻和明代杨继盛的《绝句》、明代画家文徵明之子文寿承题写的《关祠颂》及陆五台《谒祠诗》等。可惜的是,如今这些题刻,已经难觅踪迹了。

  康熙三年(1664)五月,王渔洋第四次来到金陵。这一次王渔洋写下了《游鸡鸣山乌龙潭诸胜记》、《游钟山灵谷寺记》、《游金陵城南诸刹记》、《游瓦官寺记》、《雨登木末亭记》、《六朝松石记》、《夜登弘济寺观石壁记》等七篇游记。这些游记篇幅都不算长,王渔洋遂将这七篇游记与《登燕子矶记》结集成册,并取名《金陵游记》。

  南京的名胜实在太多,以至于王渔洋来了四次,还是有一些名胜不曾游览,如:牛首山、献花岩、栖霞山等,这也让他一直记挂在心。

u=3673948780,3388078107&fm=21&gp=0_meitu_14.jpg

  为南京留下宝贵资料

  康熙四年(1665),王渔洋内迁礼部。为使自己不留遗憾,王渔洋利用内迁的间隙,与好友方文一同游历了此前“皆因僻远不曾到”的牛首山、献花岩、栖霞山和句容的宝华山。在游历栖霞山时,王渔洋写下了《送楚云和尚还栖霞》、《栖霞天开岩观禹碑》、《中峰涧》、《雨夜宿德云庵》、《德云庵早起》等诗和《游摄山记》,被收录于《摄山志》中。

  除了这些作品外,王渔洋还留下了《秦淮杂诗》、《清凉寺》、《石头城早发》及描写六合的《皇厂河》、《瓜步道上作》等。这些作品收录在王渔洋的《白门集》和《白门后集》中,“白门”为南京的别称,这些作品广为流传的同时,也为南京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多年以后,王渔洋在《送马生归金陵》 一诗中写道:“随身钵袋与军持,惭负年年白社期。君到献花岩畔去,为予一谢懒融师。”可见其对金陵感情之深。

  王渔洋赋诗极丰,他的诗旖旎风华,情致绵密。如此频繁的出游,使王渔洋的名声和诗作迅速传播江淮,乃至全国。这种看似平常的游历活动,客观上为王渔洋流传诗作、迅速提升人气,奠定了坚实基础。以至于天下士子,莫不仰之如泰山,翕然“奉以为宗”,甚至尊他为清代第一诗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燕子矶
链接春到燕子矶燕子矶及其他景点燕子矶
· 蒲松龄与王渔洋
2008年秋,我在淄博参加第六届民间读书会后,东道主安排与会人员参观蒲松龄故居和王渔洋纪念馆。当时没有想到如何去参观,而是突然回想起他们之间的一桩文化公案,曾有过一些有关《聊斋志异》的纠缠。但近年记忆力急剧衰退,反复回忆就是想不起完整的始末来,于是不得已记在一张纸条上,记下此事,准备回家后查书,并将其夹在一本赠书里。回家后,由于杂事猬集,把此事忘得一干二净。最近,偶翻此赠书,见去年夹条,始悟此事。于是翻一些有可能记有此事的书籍,费力而无得,又检查我早年所记史料索引卡片,果得其事,还不止一书,因成小文以备忘。蒲松龄生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卒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6年),享年77岁,字留仙,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博人(今淄博市),是一位一生卖文食贫的寒士,著有《聊斋志异》。王士祯生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卒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享年78岁。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山东新...
· 游下甲钓鱼矶记
游下甲钓鱼矶记-岑时一2015年12月17日,我和岑仲平应邀赴凌云研讨修编《泗城岑氏族谱》中的问题,经第二天整天研讨完毕后,十九日便抽空去下甲钓鱼矶一游,泗城岑氏宗亲会会长岑活雄十分关怀支持,安排宗亲丽祖(女)、芳祖(女)、海华、克南陪伴导游,一行六人乘两辆车前往。从县城到下甲(古为汾洲),云汉公游东湖时记载为三十余里,因当时是弯曲的小路,需要盘山越水,所以里程比较长,现在可好了,是沿着向东南流的澄碧河平直开通的二级公路,里程只有十公里即二十华里,开车只需十分钟就到了,近得很。当天是阴天,两侧翠绿的高山顶,时有云雾缭绕,空气倍觉清新,令人心旷神怡。汽车在下甲商铺林立街边的一座桥头停下,一行走过桥沿左岸往上游走去,是一条崎岖不平的小路,小路江边,时见断壁残垣,陪伴宗亲给我们介绍,这原是当地居民的房子,现在都已迁到对岸宽阔平坦的圩镇去了,而在对岸河堤边的绍勋公汾洲别业,现今已是公路和圩镇的商铺...
· 关于明清时期新城的王渔洋家族
新城(山东桓台)王氏前两代的历史,展示了明初一个贫寒农家,发展为殷实富足小康之家的艰难历程;第三、四代的王氏传人经历了农耕之家向诗书雅道的过渡与转化;五、六两代的新城王氏步入了家族的第一个荣显时期;父子尚书,兄弟督抚,峨冠博带,名臣翩连;同时,在繁华喧闹中,积淀了独特的家族精神。于是,在明清鼎革,海内名门沦胥之际,"新城王氏门第,大振于灰尘烟烬之余",并在第八代王渔洋三兄弟时,达到顶峰。蜚声清代文坛的一代宗师王渔洋,成为这个家族的永远辉煌。
· 李白到过燕子矶吗?“酒樽石”作为证据不可信
燕子矶顶有一块较大的内凹外圆的杯状石,形似古代的酒樽。几年前,旁边石壁上出现了“酒樽石”三个红漆刻字,有关说明文字说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游燕子矶时以此石为杯,把盏问天,对江酹月,并书写了“吞江醉石”四个大字。有些报刊和书籍在写到燕子矶时,都以此作为李白到过燕子矶的证据。有媒体还刊文说,李白写下的“吞江醉石”四字虽已不存,但留下了《题崖“吞江醉石”》一诗可证。诗云“燕子矶头望,波涛日夜流。吞江书醉石,铁锁系危楼。撒手悬崖峭,皈心古洞幽。梵宫遭劫火,僧尚报夷酋。”笔者读到此诗,如坠五里雾中,诗中第三句和最后一句,可说是百思不得其解。李白从唐开元十三年(725)二十五岁时仗剑出游,就首次来到金陵;天宝六年(747)至九年,大部分时间也在金陵,他写金陵的诗多达几十首,可《李白集》中却没有《题崖“吞江醉石”》一诗。李白是否到过燕子矶在他的诗中没有反映,笔者接触到的其他相关材料也没有可以证明的。把燕子矶上...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