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袁枚曾被讥笑不懂考据 天资却令众人心服口服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17
转发:0
评论:0
袁枚曾被讥笑不懂考据天资却令众人心服口服,钱塘才子袁枚(字子才)到了南京,就不想离开,终于求田问舍,购筑了一座随园,让

  钱塘才子袁枚(字子才)到了南京,就不想离开,终于求田问舍,购筑了一座随园,让自己变成了金陵才子。总体来说,才子之名,对袁枚是有好处的,对随园也有好处,至少都奉送了附加值。但凡事都有两面。人累于声名,声名也累人,正资产有时候也会变成副资产,就看面对的是谁。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这有点像榴莲,喜欢的爱得要死,不喜欢的讨厌得要命,闻一丁点儿气味都不行。

  清人昭梿《啸亭杂录》卷十有“袁子才《江赋》”一条,其文云:

  袁子才先生性聪慧,滑稽一时。黄文襄公督两江时,袁为属员。黄本恶儒者,谓先生曰:“子号子才,以才子自命欤?”先生曰:“然。”黄曰:“然则命汝顷刻为文可乎?”先生曰:“能,请公命题。”黄厉声曰:“江赋。”复请限字,曰:“一万。”复请限时,曰:“三时。”先生砥墨濡毫,笔不加点,凡奇诞字尽加水旁,须臾而就。公故武夫,因倾倒曰:“汝果名不过实也。”

u=1907615903,1803465077&fm=21&gp=0_meitu_15.jpg

  黄文襄即黄廷桂。黄廷桂,字丹崖,汉军镶红旗人,行伍出身,粗通文墨。其为人谨重,不苟言笑。在这样的人眼中,袁子才横竖不是他的菜,所以才衍生了这么一段“试赋”传闻。按说,以总督之尊,命令属下作一两篇赋,也不是特别为难人。《江赋》并不是偏题、怪题、难题,难在限时间、限字数,这是存心找茬儿。

  粗略看去,这段传闻佚事意在扬袁抑黄,再仔细一想,其实,黄廷桂也不是恶人,反而算得上正人君子,他只是看不惯袁枚的作派,但毕竟是生性质朴,能服善,不做作矫情。

  很明显,这故事是编排出来的,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基本上没有这么一回事。这倒不仅是因为我查过《袁枚全集》,里面并没有这么一篇《江赋》(不知道后来有没有好事者代拟一篇,让再后来的好事者辑补佚文)。如果真有这样一篇大显才学的赋,以袁枚的个性,应该好好显摆一通才是。实际的情形,这个段子是抄袭宋人故事,非但抄得比较拙劣,而且明目张胆,态度相当率尔。

  北宋有个早慧少年,叫做夏竦,文才出众,诗赋敏捷。为了帮助他更快成长,家中为他请了名师,便是当时的著名学者、编有《唐文粹》的进士姚铉。某日,姚铉叫夏竦以“水赋”为题,限定字数为一万。夏竦苦思冥想,开始写作“水赋”,整了好长时间,才整出三千来字,很不意思,只好去向老师求教。姚老师启发他:你为什么不围绕“水”的前后左右大写特写一通呢?夏竦遵照老师提示重写,字数很快扩展到了六千,虽然还不到一万,姚老师就算他过关了。

  这是北宋少年夏竦的故事。故事的教育意义或许有二,一是教导人作咏物赋之基本技法,二是教育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少年人尤其不能骄傲,要学的东西还多着呢。现在改了一下,变成黄总督教训袁才子的故事,结果弄巧成拙。这故事编得并不太缜密,别的不说,就说前面交代“黄本恶儒者”,便是一个漏洞。袁子才可以说是才子,可以说是文人,可以说是前县令,可以说是寓公,甚至可以说是“流氓加才子”,问题都不太大,要说他是“儒者”,大概很多人都会有意见。估计他的浙江同乡章学诚就会第一个跳出来。

  这段子不太可能是昭梿编的,虽然昭梿明显不很喜欢袁枚,书中曾讥笑袁枚不懂考据,《诗话》《随笔》一涉考据,就错讹百出,等等。不过,对袁枚的天资,他还是真心佩服的。大概民间先有段子流传,后来传到昭梿耳中,顺便借来一用,适可表露他的心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此将曾令十六国惊惧因燕国被坑杀而出山
提起金庸先生的武侠名著《天龙八部》,“南慕容、北乔峰”的名头肯定是都知道的,但是在多版电视剧中,慕容复这个角色是被歪曲的一个形象。被歪曲,是因为很多编剧、导演没有读懂《天龙八部》中慕容复这个角色。为了有个清晰的解说,我们先从慕容家的历史说起。鲜卑族,源属东胡后裔。段氏、宇文氏、慕容氏和拓跋氏是鲜卑四大部落。慕容氏在酋长慕容涉归在位时,受西晋册封为“大单于”,算是有了政治身份和政治地位。后来慕容涉归分部众一千七百多户给庶子慕容吐谷浑,慕容吐谷浑后来率部到了阴山,南下甘肃,建立了吐谷浑政权。于是慕容部分为两支,我们先讲东边一支。时光荏苒,慕容霸已经13岁了,他生的”嶷有器度,身长七尺七寸(189cm),手垂过膝“,更为关键的是这一年,他第一次走上了战场。作为先锋,年仅13岁的慕容霸率军征讨高句丽,史书记载”“所在征伐,勇冠三军”。之后慕容霸又跟随兄长慕容恪征讨宇文部,也是屡建战功。勇敢善战的慕...
· 秦献公用了什么办法,传位秦孝公时让众人心服口服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秦孝公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这里说的“六世”,是从秦孝公开始的。但实际上,在秦孝公之前,秦国还有一个君王的作用是被忽视了的,他就是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实际上,秦国的改革,是从秦献公开始的,至少他实行了改革的预热。由于他励精图治,经过一系列的变革后,秦国羸弱的国力,得到极大发展,同时军事能力也得到很大提高。秦献公除了在秦国改革上的预热外,还有一个贡献,就是他发现了秦孝公。可以说,没有秦孝公,也就没有“商鞅变法”。没有“商鞅变法”,也就没有秦国后来的快速发展。秦献公本来年富力强,可惜,他在向外发动战争时,受了伤,后来因伤不治而亡。在去世之前,秦献公面临这传位的问题。当时,长公子嬴虔能征善战,在军中很有威望。按说,他正是理想的继承人。可秦献公在临终时,却把国君之位传给了次子公...
· 心服口服
心服口服【成语意思】:心里和嘴上都信服。形容真心服气或认输。【用法分析】:心服口服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成语来源】:先秦庄周《庄子寓言》:“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褒贬解析】:褒义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使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xīnfúkǒufú【英语翻译】:besincerelyconvinced<bewonroundcompletely>【成语声母】:XFKF【成语分辨】:心服口服和“心悦诚服”;都有从心里信服的意思。但心服口服只表示信服;语义较轻;而“心悦诚服”含有“愉快、真诚”的服从、信服、佩服。【心服口服的近义词】:心悦诚服、心悦口服【心服口服的反义词】:愤愤不平【近似成语】:服田力穑:服:从事;穑:收获谷物。指努力从事农业生产。服气...
· 考据学
研究书目BenjaminA.Elman著,赵刚译:《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艾尔曼(BenjaminElman):〈早期现代还是晚期帝国的考据学〉。丘为君:〈批判的汉学与汉学的批判:章太炎对考据学的反省及对戴震汉学的阐释〉。王晴佳:〈考据学的兴衰与中日史学近代化的异同〉。中山久四郎著,连清吉译:〈清朝考证学风与近世日本〉。
· 上古大敖考据
敖氏一直尊称上古大敖(又名太敖)为始祖,相传帝颛顼的老师叫大敖,分封地为大敖国.在史籍《左传》中有这样的记载:“敖,郑地,今近荥阳。晋师在敖?之闲。”注:敖?二山,皆在荥阳县西北。今河南省荥阳县也,其后裔以敖地名为姓。据《风俗通》、《通志•氏族略》、《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中华姓氏大辞典》等都有所载,颛顼之师大敖之后有敖姓。但大敖为何人,敖氏如何起源?一直在困扰着中华敖氏子孙。在寻访各地敖氏族谱及古书史籍考证,得以确认大敖在中华远古历史中真实存在的人物,是敖氏始祖确之凿凿。江西新余水北家谱中,专门对敖氏姓氏来源的家谱是明洪武己酉年1369年编写的《水北敖氏族谱》,对此有了专门的论述。水北敖氏续修旧谱序中,对敖氏姓氏来源作了如下叙述:“大敖善谋国政,坐策王事,乃以道德名世。颛顼因其贤而师之,故王者可以治国,贤者可以崇圣。因名以受氏,得姓之原也。”探究我祖之源,系出高阳,高阳之先,系出神农。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