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唐太宗论弓矢:李世民征高丽兵力十足却何还失败?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28
转发:0
评论:0
唐太宗论弓矢:李世民征高丽兵力十足却何还失败?,隋朝在杨广的倒行逆施之下终于亡了,亡得很悲惨,起而代之的便是至今依然为人所称

  隋朝在杨广的之下终于亡了,亡得很悲惨,起而代之的便是至今依然为人所称颂不已的大唐帝国。龙虎济,风云会,这是一个英雄的时代,唐初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后,平南扫北,中国四周的边患几乎一一扫平,国家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的道路,此时高丽问题便又一次横亘了在中国的面前。

  隋朝几度在高丽的惨重失败,前后几十万中国士兵倒在了辽东大地上,唐朝上至太宗文皇帝,下至普通军民,谁不想把这笔帐讨回来呢?当时李世民说了这么一段话:“辽东旧中国之有,自魏涉周,置之度外。隋氏出师者四,丧律而还,杀中国良善不可胜数。……朕长夜思之而辍寝。将为中国复子弟之仇!”而后来征高丽的诏令一下,立刻有数以千计不预征名,自愿以私装从军的志愿者要求参军报国,这些人都说:“不求县官勋赏,惟愿效死辽东!”可见唐朝自上而下都没有忘记收复故土报仇雪恨,辽东永远只能是中国人的辽东,这土地上的每一寸上都浸满了中国人的鲜血!

  隋朝三次征高丽失败,高丽将隋军阵亡将士的尸骨筑成了一座京观。“身既死矣,归葬山阳。山何巍巍,天何苍苍。山有木兮国有殇。魂兮归来,以瞻河山。”寒风吹来,京观上的薄土被吹去,立刻便露出下面的森森白骨,所谓尸山血海并不仅仅是一个形容词而已。几十万烈士的忠魂便在此不断地嘶喊,召唤。而国人并没有让他们长久的等待,李世民上台不久,在贞观五年(公元六三一年),立刻派广州司马长孙师进入高丽,毁掉这个京观,将中国将士的尸骨一一收殓安葬。这次的行动是一个明显的讯号,他预示着远在长安的唐帝国并没有忘记高丽这块最后的领土。高丽方面自然也收到了这个讯号,于是高丽荣留王高建武开始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工程,他用了十六年的时间在东北自扶余城(今吉林四平), 南至大海修了一条长达千余里的长城作为屏障,以此作为对抗唐军的本钱,两国之间的火药味再次浓厚起来。

  当然摧毁京观只是表明唐朝的一个态度,关中本位的唐朝注意力依然重点放在西边和北边的游牧民族身上,等到了贞观十五年消灭掉高昌国之后,高丽问题就被提上了日程表了。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太宗皇帝心里虽然有这个念头,但是也不是说想打就打,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在战争之前的外交政治行为总要进行一番动作,毕竟强隋可以说就是亡在征高丽上面,这样就对后来者造成了一个阴影,甚至这个阴影会被无限夸大乃至神化。后世元朝两征日本不果,反而因为台风损兵折将,就给了朱元璋很大的心理压力,导致明朝也因为畏惧“天命”而没有向日本下手也是同样的例子。当然大唐此时英雄辈出,靠自己的力量终于打破了这种所谓的“天命”,而终明朝一世只能被动的防御倭寇这更是体现了开放进取与闭关自守之间的巨大差异。

2.png

  当时唐帝国准备的第一步就是派使臣进入高丽侦查地形地貌,天气水文,风土人情等等情报,为大军开进做好一切前期侦查工作。于是在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七月,派遣职方郎中陈大德利用出使高丽之机,侦察其“山川风俗”。大德进入高丽境内后,先以丝绸绫绮贿赂当地官员,并告说:“吾雅好山水,此有胜处.吾欲观之”于是,各地官员便甘为向导,带其游历,“无所不至”。所到之处,大德又遇到了很多留居高丽的华人,即向这些华人讲述了中国国内的变化及其“亲戚存没”消息。临别之时,华人“望之而哭者,遍于郊野”。经过一个多月的侦察探听,于八月十日回到长安,向太宗全面而又详尽地汇报了高丽境内的山川地理形势。

  唐朝的心思高丽王高建武心里一清二楚,这个高健武其实还是颇有谋略的,他一面修建“长城”作军备,一面加紧进攻百济和新罗,意图将唐朝在朝鲜半岛上的盟国全部扫平,以解后顾之忧,一面在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四年(公元621年),七年(公元624年)频繁地遣使朝贡,并且和唐朝互相遣返国人,摆出一幅友好的姿态。到了太宗时代他更是在贞观四年(公元630年)献上封域图,在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派遣太子桓权入朝,并贡献方物。这样的几手动作下来,唐朝虽然有心发兵但是却找不到什么借口,当时打仗尤其讲究一个吊民伐罪,所谓以有道伐无道,高丽的姿态摆得如此之低,这样就阻止了唐朝要发兵的可能。

  我们要说,高健武如此动作,在当时其实是对唐朝最好的应对方式。高健武在年轻的时候曾经率五百死士击退杀入平壤城的来护儿大军,他并不是一个懦弱的人,可是他清楚的认识到,太宗时代的中国已经不是隋炀帝时代的中国了,唐太宗的军事才能即使纵观整个中国史也是最为卓越的军事家之一,更何况现在的唐朝名臣良将如云,边患基本被扫平,高丽此时要是再继续桀骜不驯,那么全中国在隋代伐高丽时累积的怒火就将会一古脑降临在高丽的头上,那时再后悔就晚了。

  可是虽然高健武这边的如意算盘打得噼啪响,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他对国际局势确实是了如指掌,算无遗策,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场宫廷政变将高健武及其手下的大臣们杀了个干干净净,政变成功的高丽东部大人泉盖苏文正式上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唐太宗李世民征伐高丽兵力有余为何还失败?
隋朝在杨广的之下终于亡了,亡得很悲惨,起而代之的便是至今依然为人所称颂不已的大唐帝国。龙虎济,风云会,这是一个英雄的时代,唐初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后,平南扫北,中国四周的边患几乎一一扫平,国家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的道路,此时高丽问题便又一次横亘了在中国的面前。隋朝几度在高丽的惨重失败,前后几十万中国士兵倒在了辽东大地上,唐朝上至太宗文皇帝,下至普通军民,谁不想把这笔帐讨回来呢?当时李世民说了这么一段话:“辽东旧中国之有,自魏涉周,置之度外。隋氏出师者四,丧律而还,杀中国良善不可胜数。……朕长夜思之而辍寝。将为中国复子弟之仇!”而后来征高丽的诏令一下,立刻有数以千计不预征名,自愿以私装从军的志愿者要求参军报国,这些人都说:“不求县官勋赏,惟愿效死辽东!”可见唐朝自上而下都没有忘记收复故土报仇雪恨,辽东永远只能是中国人的辽东,这土地上的每一寸上都浸满了中国人的鲜血!隋朝三次征高丽失败,高丽...
· 唐太宗李世民是怎样征战高丽的?结局又怎样
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时候,为援助处于高句丽和百济围困中的新罗(《新唐书》:“(百济)与新罗联合伐高句丽,取四十余城。发兵守之,又谋取棠项城,绝贡道”,新罗告急)并统一被高句丽据有的辽东地区(当时的“辽东”的概念略同于汉朝四郡的范围,即中国东北辽河以东地区以及朝鲜半岛的北部),唐太宗征讨高句丽,放话给薛延陀:我们父子都要去打高句丽,长安空虚,你要是不怕只管放马过来!薛延陀当时就吓得气短了一截(《旧唐书》载后来高句丽用厚利薛延陀叛唐,但是“夷男气慑不敢动”)。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军向辽东进军。唐太宗在路上对手下人说,四方基本安定了,就剩下这一块地方了,趁着我还没死,良将们还有精力,一定要解决掉。夏季,徐世绩暗渡陈仓,突然出现在辽东城下,高句丽士兵大骇。营州都督张俭和优秀将领李道宗也率兵进入辽东,击败高句丽兵,斩首数千。四月,唐军攻破高句丽盖牟城,俘虏两万多人,缴获粮食十多万石。五...
·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的败仗三次未能征服高丽
在唐太宗李世民一生的征战中,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未能使高句丽臣服,甚至在其临死之前,还在计划如何征服高句丽。史学界很多人认为,李世民出征高句丽是其人生中的一大败笔,有穷兵黩武之嫌,犯了与隋炀帝同样的错误。网络配图实际上,高句丽不同于、吐谷浑、高昌、焉耆、薛延陀等国,虽然表面上向唐朝称臣,但一直对唐朝有敌视态度。当时的高句丽也并非外界以及后人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蕞尔小国。公元六七世纪的高句丽不再是一个地区性的小国,而是已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已具备与唐朝争夺东亚霸权的潜力。在南北朝后期、整个隋朝时期,以及唐朝初期,高句丽在不断扩充疆土的同时,不断挑唆隋、唐邻国对隋、唐挑起战乱。高句丽欲独霸整个东亚之心久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唐朝与高句丽的战争在所难免。唐朝趁高句丽羽翼尚未丰满之际,大举讨伐之,有未雨绸缪之意。公元641年,李世民派人出使高句丽,发现高句丽收留了很多隋朝兵将。此时,李世...
· 李世民东征高丽!没有这个奸臣,就会要了唐太宗的命
说到高丽很多人就会想到隋朝,而不是李世民,其实隋朝真正的瓦解并不是李渊造成的,而是曾经多次进攻高丽,为了拿下高丽,隋朝军队前后几十万士兵都惨死在辽东大地上,当时高丽还把隋朝死亡的将士们尸骨做成了城楼。在古代战场上,胜利方为了显示卓越军工就会收集对方的尸骨。隋朝瓦解之后,直到李世民上台后,也重蹈覆辙走隋朝的作战方向,准备一举拿下高丽,于是率领30万士兵,但路过辽东的时候,只看到距离长安五千多里的辽河水,李世民怕了,如果这一去必定死伤无数,就连渡海也成了很大的问题。特别是李世民对着波浪滔天的汪洋大海时,心中非常恐惧,毕竟没有见过大海的人,往往第一次见到就感到非常害怕,这也是在所难免的,于是找来钱总管张世贵献计。据史书记载,张世贵当时帐下有名副将叫薛仁贵,张世贵为了帮李世民东渡大海找薛仁贵献了一计,这计有点像孙子兵法中讲到的瞒天过海。在附近的海上,住着一个富豪老人(有钱就是好,可以住在海边,而不...
· 唐太宗亲自出征三次都未能征服这个小国高丽!
李世民(599—649),即唐太宗,我国历史上口碑载道的一代英主。他那“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古为镜,能够见兴替;以人为镜,能够知得失”的金玉良言,为子孙帝王所汲取和学习。他所控制的年代即“贞观之治”,生产发展,国盛民强,在世界上也是很有影响的,尤其是在东亚区域更是名副其实的霸主。但是在他晚年时期,大举举兵东征,因为军事上的失误,三次东征都不堪而归,未能降服一个戋戋小国——高丽,终究病殁。首次东征正面强攻误战机唐朝东面的高丽、百济、新罗三国在唐初时就遣使朝贡于唐,并分别被册封为王。贞观十八年(644年)十一月,高丽西部头目盖苏文政变成功,自封莫支离(相当于唐朝兵部尚书兼中书令之职),专擅国政,并南联百济、倭国再三出兵进犯新罗国,妄图西抗唐朝,充任东方盟主。而唐太宗李世民自灭东后便有主盟全亚之图,所以乘新罗国抵挡唐廷之机,宣布盖苏文罪行,并欲举兵讨伐。贞观十九年(645年)三月,唐太宗李世...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