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中国历史上北朝时期到底有没有花木兰呢?原型是?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13
转发:0
评论:0
中国历史上北朝时期到底有没有花木兰呢?原型是?,《木兰辞》说它是北朝(魏)乐府,大概不会有人反对。秦汉以降的朝廷大多设有

  《木兰辞》说它是北朝(魏)乐府,大概不会有人反对。

  秦汉以降的朝廷大多设有专门的乐府官署,南北朝也不例外,具体职能是负责收集整理民歌、训练乐工等,属掌礼仪教化的太常寺该管。《木兰辞》被宋代郭茂倩收入《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不是没有道理的。郭茂倩的父亲郭源明曾做过太常博士,家学渊源、慧眼独具。

  乐府歌辞的来源一般有两种:御用文人创作和民间采集。《木兰辞》显然属于后者。重读,我们眼前会呈现这样的景象:一个利落朴素、自恋成痴的姑娘,在娓娓叙事,旁边还有一个小秀才做记录。

  实际上,汉魏时期流传下来的《战城南》、《东门行》、《十五从军征》、《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乐府经典,无不带有上述“写实”的特点。

  这种民间“写实”非常可贵,我们称其为“民间述史”,也即老百姓自己写的历史,相当于某人传记或非官方大事记。为何这么说呢?古代官方修史,帝王将相、改朝换代是大餐,后妃本传、怪力乱神只是小菜儿,民间小事小情小人物,史书不显。

  老百姓通过民歌创作的形式,把一些他们看到的亲历的认为有意义的事口述下来,经民间文人的润色,再被官署采集后稍加整理,即成乐府歌辞而传世。它们,可为史料之补充,其真实性,足与地方志、文人笔记相媲美。

blob.png

  从北魏史料中寻找木兰代父从军的可能

  有人跟我较真儿,说《隋唐演义》里还有花木兰故事呢。没错,那能说明什么?隋恭帝在位不足半年,还是唐高祖李渊立的傀儡。中原百姓有称皇帝为“可汗”的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句又怎么解释?

  在北魏官方文献里,孝文帝改革之前,皇帝一般称为“可汗”,这是不争的事实。稍往前溯,五胡十六国也有称皇帝为“可汗”的,但在内蒙额尔古纳附近连续征战超过十年的,恕我浅陋,找不到。唯独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与柔然族的战争达到了25年之久;且孝文帝改革后,朝野全面汉化,已不再有“可汗”的称谓。也就是说,花木兰若史有其人,应该生活在拓跋焘时代。

  关于花木兰的籍贯,如今争议也颇多。有说她是谯郡人,有说她是宋州人,有说她是黄州人,有说她是商丘人。如果熟悉史料的话,这些争议其实不是争议,因为历史上的谯郡、宋州、商丘等,指的都是河南商丘市虞城县一带。

  商丘原是南朝刘宋的土地,拓跋焘在433年将刘宋势力驱逐,至439年完成了中国北方的统一。其发动对柔然的战争,从424年开始至449年结束,历时25年。这个时间段,与目行的花木兰的生平亦基本相当。

  比如说花木兰生于412年,若成立,那么433年商丘归属北魏,木兰应是21岁,在年龄上具备了代父从军的可能。北魏在孝文帝改革前,还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阶段,“可汗大点兵”和“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等,符合当时的史实,奴隶主或部落首领发动战争,每家每户出一男丁为兵。“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从行孝的角度出发,花木兰代父从军,也成为可能。

  花木兰“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抵御柔然的故事,应发生在拓跋焘击溃高句丽等柔然附属部落之后,在东北设六镇戍边期间,约435年到447年或449年。因为439年双方通过和亲改善了关系,其后的战争走向主要围绕西域的争夺,东北部只是在444年有过一次大规模战争,中山王拓跋辰等八将“坐击柔然后期,靳于都南”,北魏大获全胜。其他时间基本没什么大仗。

  木兰胜利凯旋之时,约35岁或37岁,朝廷封其为尚书郎,亦并不出格。北魏汉化前期,奴隶凭战功可以获得自由民的身份,自由民的军功累积到“策勋十二转”的地步,亦可以做官。且尚书郎的官职虽然靠近中枢,但级别并不大,位居尚书台下属各曹,比起郎中、侍郎等中高层官员,还差老大一截呢。

  史无确载,但史家学者多有认可

  花木兰是否真有其人?目前学界说得最多的就是五个字——“史书无确载”。但唐代诗人白居易、杜牧,南宋学者程大昌,明代学者徐文长,清代史学家姚石甫、宋虞庭等人,都认为花木兰确有其人,只是年代背景不尽相同而已。这些人既是文学家,又是饱学经史的大学者,自不会凭空乱说。

blob.png

  成书于清代的《商丘县志》也值得参考,其载曰:“……及还家,释其戎服,衣其旧裳。同行者骇之,遂以事闻于朝。召复赴阙,欲纳诸宫中。木兰曰:‘臣无媲君之礼’,以死誓拒之,迫之不从,遂自尽。帝惊悯,追赠将军,谥‘孝烈’。”该县志史料依据源自元代碑文《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

  前半段或是可信的。因为北魏前期实行“齐整人伦,分明姓族”的民族政策,貌似提高了汉人士族官僚的地位,其实不然,鲜卑贵族及其分支勋贵依然唯血统论,史官述史基本也遵循这个原则。我的推论是,花木兰有可能是鲜卑奴隶移民至商丘,凭战功跻身贵族行列,《魏书》和《北史》原本应该有她的传记,但“以事闻于朝”,她的女儿身暴露了,犯下欺君之罪,虽赦免,青史留名的机会随即被褫夺。后半段说木兰被拓跋焘强纳为妃、不从自尽云云,绝无可能。

  拓跋焘其人,首先是个军事家,然后才是政治家。军事家的谋略,不仅在于如何打胜仗,还在于爱惜士卒和拢固军心。比如他对在战争中“尽忠竭节”、“蹈锋履难”的将士,升官晋爵,人口牲畜、金银古玩缯帛等,赏赐很重,毫不吝啬。木兰代父从军之事已然朝野皆知,作为一代开化君主,且能尊崇孔子、提倡儒学的拓跋焘,娶其为妃或可谓之奖赏的一种,但还不至于欺男霸女。当然,若真有其事,史官亦会“为讳”,不予记载。

  综上所述,请相信,一代巾帼花木兰的确史有其人,她的传奇不属于哪个统治阶级,而属于广大的老百姓,其孝、其忠、其勇,都是我们民族大家庭共有的美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代父从军中国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花木兰?
《木兰辞》说它是北朝(魏)乐府,大概不会有人反对。秦汉以降的朝廷大多设有专门的乐府官署,南北朝也不例外,具体职能是负责收集整理民歌、训练乐工等,属掌礼仪教化的太常寺该管。《木兰辞》被宋代郭茂倩收入《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不是没有道理的。郭茂倩的父亲郭源明曾做过太常博士,家学渊源、慧眼独具。乐府歌辞的来源一般有两种:御用文人创作和民间采集。《木兰辞》显然属于后者。重读,我们眼前会呈现这样的景象:一个利落朴素、自恋成痴的姑娘,在娓娓叙事,旁边还有一个小秀才做记录。网络配图实际上,汉魏时期流传下来的《战城南》、《东门行》、《十五从军征》、《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乐府经典,无不带有上述“写实”的特点。这种民间“写实”非常可贵,我们称其为“民间述史”,也即老百姓自己写的历史,相当于某人传记或非官方大事记。为何这么说呢?古代官方修史,帝王将相、改朝换代是大餐,后妃本传、怪力乱...
· 花木兰历史原型是谁?历史上有花木兰这个人吗?
导读:花木兰是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一位代父从军的巾帼英雄,目前来说,真实性不详,不能说是完全虚构,但是其原型尚有争议。关于花木兰,有很多不算是文学作品的书籍(纪录、县志)都有记载,由此而论似乎其人存在(起码是有原型的);但是各处记载存在很大的分歧,给人感觉有虚构和文饰的成分,所以若说其真实存在,似乎也缺乏证据。以下是各文献的记载:祖冲之《述异记》、李亢《异志》:木兰姓花,女扮男装参军。清康熙年间的《黄陂县志》:木兰,本县朱氏女,生于唐初,……假男子代父从军,……至今其家犹在木兰山下。焦竑《焦氏笔乘》:木兰,朱氏女子,代父从征。今黄州黄陂县北七十里,即隋木兰县。有木兰山、将军冢、忠烈庙,足以补《乐府题解》之缺。《新唐书》:少女木兰,姓任《大清一统志》:颍州谯郡城东魏村人姚莹《康輶纪行》:甘肃武威人刘廷直《木兰碑》:木兰是直棣完县人《商丘县志》:木兰为商丘人至于身份未被发现,根据某些研究者的主张(...
· 揭秘中国历史上到底有没有食人部族呢?
说到食人族,无疑是一个极其恐怖的话题。那种将人肢解、烹煮,之后分而食之的令人惊悚的行径,听起来都让人感到不寒而栗。那么,历史中到底有没有这种食人部族呢?我们先来看看历史上有关吃人的几个记载。《墨子》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说“楚之南,有啖人之国者。其国之长子生,则解而食之”。意思是说,这个楚南之国有个特殊的习俗,谁家生了第一个孩子,必是先杀掉分吃。而且“美则以遗其君,君喜则赏其父”。如果人肉鲜美,还要献给君王。君王吃的高兴了,就会大加赏赐。《南史》中提到一个叫做毗骞的小国家,“国法刑人,并于王前啖其肉”,将犯人处死,要当面吃掉他的肉。这还不算,还要拿他的脑袋当酒壶用,“又取其骷髅破之以饮酒”。《北史》中的流求国,也有类似的吃人记载,说“国人好相攻击,收斗死者,聚食之”。战场杀敌还要把敌人吃掉,这也可能是杀急了眼。但“人有死者,邑里共食之”,乡里死了人,乡亲们也是分而食之,就不能不说是一种习俗...
· 南北朝时期战争年表中国南北朝时期有过哪些战争?
导读: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国家分裂,战争频繁的一段时期。在这个时期,北方是承接东晋,分为了十六个国家,被称为北朝,而最后,北周统一北方,杨坚篡政权,建立隋朝。南方按照顺序依次经历了是宋、齐、梁、陈四朝。北方是隋朝灭掉南方的南朝陈,国家再次统一,南北朝时期结束。南北朝时期的战争年表北魏泰常七年(宋永初三年,422年)九月至次年闰四月北魏攻宋河南之战宋元嘉三年(426年)闰正月至二月宋攻谢晦之战西秦建弘七年(北凉玄始十五年,426年)八月西秦攻北凉之战北魏始光三年(夏承光二年,426年)北魏攻统万之战北魏始光四年(夏承光三年,427年)统万之战北魏神麚二年(429年)北魏攻柔然之战宋元嘉七年(北魏神麚三年,430年)三月至次年二月宋攻魏河南之战夏胜光三年(北魏神麚三年,430年)平凉之战北魏延和元年(北燕太兴二年,432年)北魏攻北燕之战宋元嘉十年(433年)九月至次年闰三月汉中之战北魏太延...
· 历史上的花木兰是怎么死的?花木兰是自杀的吗
导读:花木兰是中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之一,她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花木兰(412年-502年),北魏宋州虞城(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人,巾帼英雄,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民族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闻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花木兰代父从军的事迹众所周知,那么历史上的花木兰是怎么死的呢?花木兰是北魏或者更早的时代的人,她的死史书上没有记载,关于花木兰的死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花木兰是个悲情人物,代父出征,第一仗就被对方的公主俘虏了,公主看她是女的就留在身边当侍女。几年后公主看她表现好就放其回去探亲,花木兰回到家时父母以为她战死,伤心过度都已去世了。家里再无其他亲人,其君主知道花木兰回来,为了表彰她代父出征的孝心,将其封为妃子,准备纳入后宫,可惜花木兰在入宫前在父母的坟前自杀了!第二种说法是:花木兰征战疆场十二年,屡立战功,戌边归来,隋文...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