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西汉历史上班婕妤的才情为何不敌赵飞燕鼓上舞?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63
转发:0
评论:0
西汉历史上班婕妤的才情为何不敌赵飞燕鼓上舞?,西汉王朝是我国历时最久的王朝之一,而后宫服侍皇帝的美人也到了顶峰,达上万人之

  西汉王朝是我国历时最久的王朝之一,而后宫服侍皇帝的美人也到了顶峰,达上万人之多。第七世皇帝刘彻在后宫嫔妃中增加了婕妤的称号,上居皇后之下的第二位,位比宰相,爵比亲王。到了刘骜继汉元帝刘奭之位成为汉成帝之时,婕妤位居皇后之后的第三位,位比上卿,爵比列候。但是此时的班婕妤却受到了汉成帝的专宠,不久就怀了孕,然而孩子并未长成,班固在《汉书·外戚传》里写她姑祖母班婕妤“有男,数月失之”,看来是不慎流产了。即使如此,汉成帝对她仍宠幸有加,无人可比。汉成帝为班婕妤的美艳及风韵所吸引,又惊叹于班婕妤的文学才华,天天同她形影不离。的确,班婕妤的文学造诣极高,尤其熟悉史事,常常能引经据典,出口成章,妙手成文,经常开导汉成帝内心的积郁,使得汉成帝既开心,又长见识,悟到了很多从政及做人做事的道理。班婕妤也擅长音律,既写词又谱曲,她写的词和谱的曲有感而发,有的放矢,常使汉成帝在丝竹声中,进入忘我的境界,对汉成帝而言,班婕妤不只是她的侍妾,也是他的良师益友。她多方面的才情,使汉成帝把她放在亦妃亦友的知音地位,无人可及。

  可见汉皇后宫,给了她足够显示美貌和才情的舞台,汉成帝也因她的美貌和才情,无可复加地痴迷于她,每天流连于她的宫寝。可是她却任万千宠爱集于一身,留下那美人的风韵只不过是俗世风尘中一粒微不可察的沙子。而她的骄傲,偏偏只是抚弄丝竹和遣怀诗赋,绝非宫嫔间你争我夺的得失。班婕妤的贤德在后宫中也是有口皆碑。当时汉成帝当时为她竟专门造了一辆黄金大辇,绫罗为帷幕,锦褥为坐垫,出游时邀她同乘,然而却被她婉言拒绝了。她对他说:“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夏、商、周三代末主乃有嬖女。”她不是反驳他,而是开导他。他虽然悻然不乐,但却认为她言之有理。

  一时间,世上都传言她贤能有德,王太后更是赞她:“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在这里,王太后把班婕妤与春秋时代楚庄公的夫人樊姬相提并论,给了她这个儿媳妇最大的嘉勉与鼓励。楚庄王才即位的时候,喜欢打猎,不务正业,樊姬苦苦相劝,但效果不大,于是不再吃禽兽的肉,楚庄王终于感动,改过自新,不多出猎,勤于政事。后来又由于樊姬的推荐,重用贤人孙叔敖为令尹宰相,三年而称霸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王太后的一声赞叹,使得班婕妤的地位在后宫更加尊贵。班婕妤当时德、容、才、工等各方面的修养俱佳,希望对汉成帝产生更大的影响,不仅让自己恩爱更加持久,而且使汉成帝能够成为一个有道的明君。然而,可惜的是汉成帝不是楚庄王,她自己也不是樊姬。不知道为什么,上天总是不遂人愿!就在汉成帝鸿嘉三年,能歌善舞的美女赵飞燕不期地飞进了大汉的皇宫,并引进了她的天姿国色的妹妹赵合德。

2.png

  那一日,在阳阿公主的府中,汉成帝的双眼不离一个舞女。这个舞女就是赵飞燕。那蒲柳般的身姿,桃花似的面容,舞袂飘飘间犹若天上的仙女掉落凡尘,天下任何一个男人看了都会为之惊心动魄。一曲舞罢,她翩然跪于皇帝座前以谢皇恩,就是她谢皇恩时那一低头的娇羞,汉成帝早已是心如火烧,心猿意马了,于是大汉宫中,赵家姐妹的荣耀便拉开了序幕!这对能歌善舞的姐妹,虽然有着倾城倾国的容貌,可是她们做舞女的时候却从来不曾想到有一天竟会受宠于当今的天子。可她们终是因为绝世的美貌和轻盈妩媚的舞姿进了皇宫,汉成帝的后宫从此便成了赵家姐妹的天下。赵家姐妹,这对倾城倾国的,此时化作了汉成帝眼前最灿烂的一道彩虹。尤其是轻如春燕的赵飞燕,人如其名,似飞燕绕梁,轻盈优美。她的舞蹈,犹如一壶美酒,闻之即可醉人。

  就这样,大汉的后宫成了瘦美人赵飞燕独舞最闪亮的舞台!到了后来唐朝出了个肥美的贵妃杨玉环,于是,“环肥燕瘦”便成了千古流传的典故。汉成帝自得了赵飞燕、赵合德两姐妹之后,便由这两姐妹轮流侍寝,朝夕承欢,其他后宫三千粉黛,已全不值得汉成帝一顾,即便是平日他最心爱的班婕妤,也是爱弛恩断,早被他抛到了九霄云外。赵飞燕入宫,竟使班婕妤的一生才情变得如此的不堪一击。于是,她便开始了漫长的寂寞的等待。一切都是那么出乎意料。所有的怜爱,所有的宠幸,都随着那个身轻如燕的舞女入宫,戛然而止。山盟虽在,情已成空,这是才情无限的班婕妤始料不及的。还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叶词》中说破了其中的玄机:“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从此深宫寂寂,岁月悠悠。班婕妤悯繁华之不滋,藉秋扇以自伤,作了一首令后世感伤不已的《团扇诗》: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荚笏中,恩情中道绝。

  班婕妤深知自己如秋后的团扇,再也得不到汉成帝的轻怜蜜爱了。不久,赵飞燕被册封为皇后,赵合德也成了昭仪,然而这一切在班婕妤看来,似乎都与她毫无关联了,心如止水,形同槁木的她,除了陪侍王太后烧香礼佛之外,长昼无俚,弄筝调笔之余,间以涂涂写写,以抒发心中的感慨,从而为文坛留下了许多诗篇。她的后半生心怀很多遗憾,而最大的遗憾便是,当初清高自诩、目下无尘的自己,日后竟成了宫怨的代言人。很多年后,有个男人仿佛从《团扇歌》中窥到她的苦况,作了《长信秋词五首》来怜惜她。  班婕妤最有名的一首诗是《长信宫怨》。这首诗从入宫受宠写起,一直写到顾影自怜,自己爱惜羽毛,而摒绝繁华,效法古代贞女烈妇,甘愿幽居长信宫中,孤灯映壁,房探风冷,想起旧日与皇上的恩爱之情,不觉珠泪飘零,令人肝肠寸断,一个接一个的白昼,一个接一个的夜晚,无情地吞着花样的年华,最后写到只希望百年之后能够埋骨故乡的松柏这下。饱含无限的凄枪情怀,使人不忍卒读。

  遇人不淑也罢,心怀遗憾也好,可是,自己不是樊姬,夫君也不是楚庄王;自己已无惊艳之姿,夫君更无一鸣惊人的志气。其实,班婕妤也不弱啊,美貌才智都有,要说输就是输在太拘于礼法,输在太正规正矩,既没有赵飞燕起舞绕御帘的轻盈,也缺乏赵合德入浴的妩媚。赵飞燕和赵合德,这一双色艺双绝姐妹,生来是要招惹男人的。竟招惹得汉成帝不能自持地感叹道,吾当老死在“温柔乡”里!谁想到汉成帝自己竟一语成谶。有一天,汉成帝终于死了,果然死在“温柔乡”赵合德玉软香温的身上。那是汉成帝绥和二年三月,这个醉生梦死于“温柔乡”里大汉天子驾崩于未央宫。汉成帝崩逝后,王太后让班婕妤担任守护陵园的职务,从此班婕妤天天陪着石人石马,谛听着松风天籁,眼看着供桌上的香烟缭绕,冷冷清清地度过了她孤单落寞的晚年。

  是啊!当繁华褪尽,天子与凡人一样躺在冰冷的墓穴里时,那个曾经被他宠幸有加于前、冷落抛弃在后的班婕妤,却在他的陵园里,陪住他一生一世。能终生陪伴自己的夫君,不知道此时的班婕妤是感到自己是幸还是不幸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汉宫才女班婕妤不敌赵飞燕
团扇又称绢宫扇、合欢扇,本是西汉时期嫔妃仕女的饰品。然而在以后历代,团扇几乎成为红颜薄命、佳人失爱的象征。唐代诗人王建有词曰:“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至于团扇怎么与凄楚悲凉的人生境遇有了关联,这大概要从汉宫才女班婕妤说起。《汉书·外戚传》说,班婕妤,左曹越骑校尉班况的女儿,为班固、班超和班昭的姑祖母。汉成帝刘骜的妃子,善诗赋,有美德。初为少使,立为婕妤。班婕妤出身功勋之家,其父班况在汉武帝时抗击匈奴,驰骋疆场,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她自己自幼聪明伶俐,秀色可餐,工于诗赋,文才出众,入宫后,深得汉成帝喜爱,一时宠冠后宫。汉成帝为班婕妤的美艳及风韵所吸引,又惊叹于班婕妤的文学才华,天天同她形影不离。班固在《汉书·外戚传》里写她姑祖母班婕妤“有男,数月失之”,看来是不慎流产了。即使如此,汉成帝对她仍宠幸有加,无人可比。班婕妤的文学造诣极高,...
· 西汉皇后赵飞燕:真的能在人的手掌上跳舞吗?
赵飞燕,原名赵宜主,女,汉族,公元前45年生,属相鼠,星座约为宝瓶座,江苏苏州人。赵飞燕是西汉朝代汉成帝的皇后和汉哀帝时的皇太后,因其舞姿轻盈如燕飞凤舞,故人们称其为“飞燕”。赵飞燕从平民百姓的子女,一跃而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传奇的经历缘自她超凡脱俗的外貌,技压群芳的舞姿,高人一筹的能力。然而,赵飞燕得宠失德,后宫,宗室所怨,残忍扼杀皇帝子嗣,狼虎之毒,海内同仇,为后世留下“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的不良纪录。您听说过“环肥燕瘦”的成语吗?讲的就是杨玉环以肥美丰腴著称于世,而赵飞燕的瘦硬骨感,同样也是妙不可言。赵飞燕姿容秀丽,身材袅娜,娇小可爱,走路的姿态尤其撩人,如风拂杨柳,又如燕飞翩跹,有万种风情,再加上勾人魂魄的眼神、清丽动人的歌喉、美伦曼妙的舞姿,就是来到当今社会,也会成为众人瞩目的明星。在《赵飞燕外传》中,简约而形象地描绘了赵飞燕的仪表丰姿:赵宜主小时候很聪明悟性高,家...
· 欢忻鼓舞
【成语】欢忻鼓舞【成语】欢忻鼓舞【拼音】huānxīngǔwǔ【解释】形容欢乐振奋,感情激动。【出处】清·王夫之《读通鉴论·三国十六》:“因名以劝实,因文以全质,而天下欢忻鼓舞于敦实崇质之中,以不荡其心。”
· 羊皮鼓舞是哪个名族的舞蹈?羊皮鼓舞历史源远流长!
羊皮鼓舞是哪个名族的舞蹈?羊皮鼓舞历史源远流长!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说起羊皮鼓舞,估计很多小伙伴们还比较陌生,这是我国少数民族羌族的舞蹈,在羌族中有着很长的历史,是羌族祭祀时所使用的舞蹈。传说中有一只羊吃掉了羌族的祖师爷,然后从天神那里得到的经文与衣食住行的学问,经金丝猴的点播后用山羊皮做成鼓,从而在敲羊皮鼓时就会出现经文。那么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下羌族的羊皮鼓舞。位于四川省汶川县马蹬村的“何家祖坟”是当地羌族何姓大家族的墓地。根据资料记载,羌族古代葬俗以火葬为主,火葬通常在日落后进行。火化时亲人们围坐一旁哭泣,然后转为以吟唱丧歌来寄托哀思,再继之以牵手顿足的舞蹈为祈求神灵保佑死者进入另一世界进行祝福。歌舞直延续到次日清晨,将骨灰埋入地下为止。这种丧俗在《吕氏春秋·义尚》中有“氐羌之虏也,不忧其系累,而忧其死而不焚也”的记载,可为左证。在少数民族之中,羌族的“丧舞”和为祭祖所举...
· 水族的“芦笙舞"和"铜鼓舞"有着怎样的历史
水族芦笙舞芦笙舞是欢度水年时跳的一种喜庆舞蹈,脱胎于纯粹的祭祀舞。芦笙舞最大的特色是笙舞一体,密不可分。表演时男子手捧芦笙边吹边跳,女子则随节奏起舞。芦笙舞本是苗族舞蹈,水族很早就从苗族学来,所以直到现在,水族仍称芦笙为“苗族的乐管”,称芦笙舞为“苗族的舞蹈”。芦笙舞流传地区很广泛。表演时,一般是三男六女(1949年以前,水族芦笙舞没有妇女参加,需要时,男扮女装。而苗族芦笙舞则是男女一起合跳)。舞蹈开始,表演者两手掌心相向,平置于胸前,向左右交叉跳动,或蹲地左右摆头。头戴银角、银花,并插上五彩的雉尾,身着彩色的古装舞女,男的前引,边吹边跳,女的随着芦笙的节律翩翩起舞。排头吹小芦笙者负责换调门,队形随调子的变换而异,跳完一圈,换一个调,每换新调子,都由小芦笙引吹,然后大中芦笙齐鸣,最后加入大筒。小笙音轻而脆,合奏响亮雄壮,节奏鲜明突出,气氛极吸引人。水族铜鼓舞铜鼓舞源于古代祭典活动,它从祭坛...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