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人凤两次科举皆得罪主考官 直言要当国家讼痞
谭人凤两次科举皆得罪主考官直言要当国家讼痞,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同盟会重要骨干谭人凤生于新化县福田村(今隆回县鸭田镇
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同盟会重要骨干谭人凤生于新化县福田村(今隆回县鸭田镇南湾村)。他大器晚成,30岁时还在村内义学任塾师。未能及时入仕途,与其参加科举时两次得罪主考官有关。
相传,谭人凤16岁时已考取秀才。他年至21岁,继续参加科举。当时考场“潜规则”是给主考官送礼,别的考生都送了礼,可性格刚毅的谭人凤却没参与。主考官心怀不满,找借口把他赶出考场。谭人凤气得大骂:“不中我也是秀才!”说罢,便离开了考场。
1890年,30岁的谭人凤再次参加科考。他才思敏捷,第一个交了答卷。学台视其答卷,认为文笔深奥,不懂其意。可谭人凤手捻胡须,不予理睬。学台恼羞成怒,大声训斥:“家中有父母,竟敢蓄胡须,成何体统?如中你这样的人,必会成讼痞。”谭人凤坦然回答:“我不但要当乡间的讼痞,还要当国家的讼痞。”学台怒极,谭人凤反而大声说:“手持钢刀磨一磨,问天下有多少喽啰(比喻追随恶人的人)?就从今日起,看我又如何?”学台气得说不出一句话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诉讼
角色扮演法官法律援助署法院律师检察官原告答辩人被告证人陪审团辩护律师律师诉讼用词一审上诉仲裁赔偿裁判(法律)裁判裁决(胜诉或败诉)诉讼标的过失审判权与管辖权(民事诉讼)审判权与管辖权司法管辖权针对公众参与的策略性诉讼包揽诉讼注释史特拉奖(StellaAwards)
· 听讼三要虚心、耐烦、忍气
听讼三要虚心、耐烦、忍气“少堂威”之议,还可从云茂琦的听讼要有“三要”来明辨。云茂琦说,“听讼有三要:虚心、耐烦、忍气。”(《语录》)“虚心”而言,“每接客,叙寒暄外,或讲论为人,或询采风俗,或谈居官事宜,或询自己过失。一切道听途说、随风话头,未尝开口。有知己者劝之曰,此样都好,官场中似觉不宜人。亦唯唯而已,究不道其缘故。退而语诸弟曰,宜人不难,惟恐不宜己耳。”(《语录》)而且,在“听讼时,有百姓不晓官话,彼此所讲互不了了,则用纸条写明与他,问你所称是如此否。彼不认得字,只合叫传供者问之;或传供者有弊,间则叫书办询明。必彼所讲我已明白,方可开口判断。”(《初任须知》)其细致周详如此。《语录》中又说:“每闻百姓有刁抗之事,乃曰,此究吾之德惠有未孚耳!”“告状者,每多牵累无辜,收呈时,当堂必先详细讯察。若被告多人,有无甚要紧者,当堂钩出,不准汇传。”“凡书役与刁民每相勾通,每词讼必牵连事外有身...
· 讼师
参见讼师秘本胥吏审死官参考书目梁治平:《法意与人情》
· 虞芮之讼
虞芮之讼--------------------------------------------------------------------------------虞(在今山西平陆县)、芮(在今陕西大荔县)两国之君争田,久而不决,说:「西伯昌是有德之人,让他来裁定吧。」于是他们一起来到周地,到了周边境,看到周人耕田的互相让地边,走路的互相让道;进入周都邑,又看到周人男女不同路,斑白不提携;到了周朝庭,更发现周人士让大夫,大夫让卿,有礼有节。两国国君非常惭愧,说:「我们真是小人,不要再踏进君子的朝廷里啦。」于是两国国君让出所争之地作为间原
· 康熙痛恨科举考试徇私舞弊写诗痛骂主考官
康熙痛骂主考官夏吟自隋代开始实行科考制度以来,科场行贿受贿、徇私舞弊之风逐渐盛行。到了清代,此风更加严重,虽有严格防范措施,但依然是屡禁而不止,虽严惩而不绝。不但生员和正直人士怨声载道,就连皇帝也对此深恶痛绝。清初第二代皇帝康熙,在位61年,政绩卓著。经他的努力,使社会经济逐步繁荣昌盛起来。此后,他又将主要精力转移到抓教育和科举考试上来。1700年7月24日,康熙对大学士们说:“今年会试所中,大臣子弟居多,孤寒士子未能入彀。欲令人心服,得乎?”由此可见,他对当时科举考试中徇私舞弊,不能遴选德才兼备的人才而深恶痛绝。当天晚上,他挥笔写了一首《为考试叹》的诗:“人才当义取,王道岂纷更。放利来多怨,徇私有恶声。文宗濂洛理,士仰皆模清。若问生前事,尚怜死后名。”我国科举制度,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吏。唐朝以诗取士,宋朝以后,科举以明经义为内容,到了明、清两代,则将“经义”之学具体到分析《五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