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朱元璋下葬“十三个城门同时出棺材”的历史传说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95
转发:0
评论:0
朱元璋下葬“十三个城门同时出棺材”的历史传说,南京民间现在还流传着“十三个城门同时出棺材”的传说,说朱元璋发引那一天,大开

  南京民间现在还流传着“十三个城门同时出棺材” 的传说,说朱元璋发引那一天,大开十三个城门,同样的仪仗,同样的棺材,同时抬出城外,谁也不知这十三口棺材最后抬到哪儿,也不知道朱元璋到底在哪一个棺材里面,从哪个城门抬出去的,这样故布疑阵就是为了让人们搞不清朱元璋到底葬在何处。有人说这是朱元璋的意思,因为他自知杀戮太重,生怕仇人报复,破坏他的陵寝,所以想出这个办法。

  中国历史上帝王陵墓被人掘开或盗发的例子并不鲜见。先秦时宋国还没有灭亡,宋文公的坟墓便被人掘开了,齐庄公的陵墓也遭人盗窃了。汉人高诱说宋文公、齐庄公都是厚葬,所以陵墓才会被盗,所以后世帝王往往在遗诏中嘱咐要薄葬,朱元璋遗诏中也嘱托“丧祭仪物,毋用金玉”。战国时伍子胥为报复楚王杀害自己父兄,率吴军攻破楚国后居然掘开楚平王的坟墓,鞭打楚平王的尸骨。西汉11位皇帝加上吕后共有12座陵墓,其中10座在渭河北岸,唯有霸陵、杜陵在渭河南岸。结果赤眉军攻入关中抵达渭河之北后,把那里的西汉帝陵盗掘一空,霸陵、杜陵因为隔着渭河才幸免于难。

4.jpeg

  三国时,曹操为了补充军饷居然设立“发邱中郎将”、“摸金校尉”专职盗墓,前代陵墓扫荡殆尽。后来传说生性多疑的曹操为防止自己坟墓被人发掘,便在河北临漳县西原依山为陵,不建陵寝,不设园邑,不设神道。还有传说曹操布下72座疑冢,以免仇家掘坟,故宋人俞符有诗云:“生前欺天绝汉统,死后欺人设疑冢。人生用智死即休,何用余机倒立垄。人言疑冢我不疑,我有一法君未知。直须掘尽疑冢七十二,必有一冢葬君尸。”

  不光是帝王,有些官吏也制造“疑冢”,以防人报复。据《新唐书·张琇传》载,张琇的父亲受人诬 陷被官府处死后,张琇和哥哥张瑝被流放到了岭南。

    他们后来逃回家乡杀掉了陷害父亲的仇人,被朝廷判了死刑。行刑之前,他们吩咐家人在大道旁竖一篆书诔文的标牌,葬埋则在北邙山中,山中坟冢也造作疑冢,使人不知真坟所在。

  从朱元璋的性格分析,他为妨报复而在下葬时故弄玄虚是有可能的。再看明末天下大乱,周围的百姓争相盗伐明孝陵树木,打到南京的清军甚至砍掉了孝陵殿的金丝楠木巨柱,郑成功的军队又接踵而来,明孝陵岌岌可危。后来太平天国时期,明十大功臣庙全部被摧毁,若非洪秀全等人认为明孝陵在政治上还有利用价值,明孝陵的命运不难想象。也有人认为十三个城门同时出殡并非是朱元璋的本意,而是朱允炆冒称朱元璋之意而行。

5.jpeg

    因为大举治丧必定迁延时日,而朱允炆还要早日登基,于是借口朱元璋遗旨搞个十三个城门同时出殡的仪式,场面隆重而又省去了繁缛的礼节耗费的时间。

    但是否十三个城门同时出殡后就将灵柩葬在一个秘密的地点呢,有人认为那只不过是做个样子,朱元璋真正的灵柩则秘密地葬进了明孝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朱元璋下葬13城门竟同时出棺材!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位期间鉴于元末的混乱,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对外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中华宗主国地位。经过洪武朝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应天,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葬明孝陵。从古至今,盗墓者不计其数,这也成为皇帝非常头疼的事情,朱元璋也不例外,史书曾记载,朱元璋在死后便采用了虚冢的方法来防止盗墓贼的行动,于是便有了在十三个城门同时出棺材,让人分辨不清哪个里面才是朱元璋,那这十三口棺材都不是空棺,除了朱元璋的一口棺,那其他十二口棺里葬的究竟是何人?根据明朝之后的帝王来看,就是这十二口棺材中应该就是给朱元璋殉葬的人,殉葬在古代时常有的事情,在朱棣死的时候,曾有30多位妃嫔为其殉葬,在明朝不仅是皇帝,就是很多藩王也会让人陪葬,历史上的朱栋就是藩王,考古学家对其坟墓进行挖掘,在其左右两个室内,发现了十二口棺材,...
· 朱元璋下葬13城门竟同时出棺材!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位期间鉴于元末的混乱,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对外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中华宗主国地位。经过洪武朝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网络配图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应天,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葬明孝陵。网络配图从古至今,盗墓者不计其数,这也成为皇帝非常头疼的事情,朱元璋也不例外,史书曾记载,朱元璋在死后便采用了虚冢的方法来防止盗墓贼的行动,于是便有了在十三个城门同时出棺材,让人分辨不清哪个里面才是朱元璋,那这十三口棺材都不是空棺,除了朱元璋的一口棺,那其他十二口棺里葬的究竟是何人?网络配图根据明朝之后的帝王来看,就是这十二口棺材中应该就是给朱元璋殉葬的人,殉葬在古代时常有的事情,在朱棣死的时候,曾有30多位妃嫔为其殉葬,在明朝不仅是皇帝,就是很多藩王也会让人陪葬,历史上的朱栋就是藩王,考古学家对其坟墓进行挖掘,在其左右两个...
· 朱元璋死后,十三个城门抬棺材,到底为了什么
据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后,曾搞了一个迷魂阵,当时皇宫的13个城门同时出棺。这绝不是传说,有《明皇大政记》中明确记载:“而发引,各门下葬”。古代帝王陵墓,最担心被盗,朱元璋之所以搞这个迷魂阵,真的是为了防止自己的陵墓被盗吗?众所周知,朱元璋的墓地在明孝陵,那么大的规模,别说是盗墓贼了,普通人也都知道陵墓的位置。不管是怎么埋葬,总归是要埋在明孝陵,这根本起不了防盗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让十三个城门同时出棺,既然不是为了防止盗墓,其目的究竟是什么呢?据悉,在朱元璋死之前,曾留下这么一个遗嘱,就让是没有生育过的妃子全部殉葬。殉葬制度由来已久,最可怕的就是人殉,这也是一种惨绝人寰的制度。据记载,在秦始皇下葬时,有成千上万的妃子和宫女进行了殉葬。在西汉时期,因为觉得这种制度毫无人性,就果断废除了,以后的皇帝几乎都没有再用过活人进行殉葬。从放牛娃起家的朱元璋,内心却十分的狠毒,从他坑杀那些开国大臣就可...
· 明太祖朱元璋下葬时为何要十三城门同时出棺?
导读:明太祖朱元璋给南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除了孝陵,世界现存最长、保存最完好的都城城墙——南京明城墙,也是朱元璋的杰作。明城墙当年分分城与外郭两大部分,当年内城有门十三座,外郭有门18座,此即所谓南京坊间所谓的“内十三,外十八”。传说,朱元璋下葬时搞了一个“迷魂阵”,当天,十三城门同时出棺。这个说法已传讲了六百年,是南京民间最经典的段子之一。南京过去有个民谣:“南京有三怪,龙潭的姑娘像老太,萝卜当作小菜卖,十三个城门抬棺材。”朱元葬当年这个怪异下葬传说,竟然被当成了南京的城市符号之一。可能有人觉得是无稽之谈,其实并非空穴来风,史料上有记载,如明人朱国桢的《皇明大政记》上便有这样的文字,朱元璋下葬那天,“而发引,各门下葬”。网络配图各门下葬,是一种障眼法,实行秘葬的步骤之一,属反盗墓的典型特征。我在我的《中国人盗墓史》等书中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我后来我进行了思考,发现这里面很蹊跷,因为大家...
· 朱元璋下葬时摆迷魂阵竟同时抬出十三口棺材
今天我们来讲一个明朝皇帝下葬的故事,这个皇帝下葬的时候,竟然摆出了迷魂阵,南京城的城门全部打开,同时抬出了十三口棺材。这个皇帝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作为明朝的第一位皇帝,后世对朱元璋的争论有很多。有人认为,朱元璋白手起家,从一个放牛娃成为了一代帝王,这非常不易,另外,他还消灭暴元,收复燕云十六州,对中原百姓的贡献非常巨大。网络配图也有人认为,朱元璋执政时期,大肆臣子,加重典刑,其残暴专制,直接导致明朝后期宦官、文官权力熏天,从长远看,对帝国有很大副作用。总之,世人关于朱元璋的争论一直不绝于史书,今天我们不谈朱元璋受争议的地方,一起看看朱元璋死后的一些事情。朱元璋下葬的事是非常蹊跷的,有很多史料表明,朱元璋死后是偷偷摸摸下葬的,徐乾《读礼通考》记载“乾学谨案,明代诸栽纪,皆言太祖崩七日而葬。”网络配图然而,这种说法的争议性很大,因为惟吴朴在《龙飞纪略》说:“逾七月而葬。”究竟哪种说法更合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