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允礼是不起眼的王爷清廉忠直得雍正重用最后善终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78
转发:0
评论:0
允礼是不起眼的王爷清廉忠直得雍正重用最后善终,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人物,被很多电视剧刻画成一位温柔多情、英气逼人的翩翩公子。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人物,被很多电视剧刻画成一位温柔多情、英气逼人的翩翩公子。

  历史上的他是康熙的第十七子允礼,雍正异母弟弟,母亲是纯裕勤妃陈氏。由于母亲陈氏出身低微,注定了他只是皇位争夺的旁观者。康熙也没让他参与政事,塞外打猎时才会带着他。到康熙去世时,他也只是一个皇十七子身份,没有任何封号。远离政治斗争,他也乐得清闲,将自己的心思放在佛经研究和诗文书画上。

  允礼一直醉心佛法与十三阿哥允祥关系较好。雍正即位后,本想贬罚允礼,幸得允祥全力保荐,说允礼是“居心端方,乃忠君亲上,深明大义之人”。雍正才将他留用。雍正起初并不是太信任他,只让他做一些修缮皇陵的小事。允礼却将这些小事做的十分妥帖,雍正对他十分赞赏,封他为果郡王。

  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允礼代隆科多管理理藩院事务。理藩院是清朝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负责边境工作,重要性不言而喻。允礼在职期间丝毫不敢懈怠,事事亲为。理藩院是个肥差,经常有人向他送礼,他都拒绝了。

96f0008cad0345992c3.jpg

  雍正知道后,认为他真心报国,操守清廉。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将允礼母亲陈氏晋封为勤妃。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允礼更得雍正器重,被封为亲王,管理户部三库。

  清朝入关以来,西南边陲的,西北边陲的准噶尔,一直是清王朝的肉中刺。由于内乱,为避免七世被连累,清政府将七世转移到理塘寺,后又转至惠远寺,加以保护。内乱平定后,怕再生变故,决定让允礼护送七世回。

  允礼对七世的护送,尽心尽责,没有一点皇室成员的架子。为此七世一行人,都很喜欢他。由于允礼自小喜欢佛法,与七世相谈甚欢,七世还送给他很多佛典卷宗。将七世送回后,允礼还将这些典籍译成满文和蒙文。也正因为这次护送,允礼和七世成了好朋友。后来,允礼去世时,七世还在拉萨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超度法会。

  雍正在位期间,允礼一直小心谨慎,深得雍正信任。雍正去世之前,命他辅政。乾隆即位后,允礼任总理事务。由于他生性忠直,乾隆也很赏识他。只可惜,他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在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便因病去世了,时年四十一岁。在康熙众多儿子中,允礼算是下场较好的一个。

  允礼有两位夫人,其中一位夫人为他生下一儿一女,但都夭折了。为了延续香火,乾隆将自己最小的弟弟弘瞻过继给允礼。允礼去世后,乾隆悲痛万分,还亲自前去吊唁,追谥号为“毅”。(原文来自北漂叔叔的头条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允礼
生平胤礼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三月初二,生母是汉人纯裕勤妃陈氏,雍正元年(1723年)被封为多罗果郡王,雍正六年(1728年)晋升为和硕果亲王,先后掌管理藩院、户部三库。雍正帝末年,与皇十六子胤禄深受宠信,乾隆帝即位后,授总理事务大臣。乾隆三年(1738年)二月初二,胤礼病死,享年四十二岁。谥号毅,以雍正幼子弘曕为嗣。著作《工程做法》、《春和堂集》、《静远斋》家庭妻妾子女影视作品参考文献《清皇室四谱》
· 雍正兄弟果亲王胤礼为什么后来改名为允礼
看清宫剧的很多人可能都会发现和雍正是同辈的兄弟,原本在名字中都有一个“胤”字。但是,在后来都改成了“允”字。名字按常理来说,是不会改变的,这个名字会一生都跟着你的。除雍正胤禛外,他的其兄弟都将名字给改了,这很是让人不解。图片来源于网络其实,在雍正登基以后,为了避开雍正爱新觉罗胤禛的名讳,他的兄弟都将名字中与雍正相同的字给改了,胤礼也是因为这个将胤礼改成了允礼。避讳在中国是一种很特殊的制度,而且这在很早以前就有了。避讳的这种观念在原始时期就产生了,由于巫术对当时的人有很大的恐惧,最初只是为了保密名字。商代就开始慢慢萌芽,出现避名讳。避名讳大致可以分为国讳和家讳,国讳就是指皇帝、皇后和皇族的名讳;而家讳是指家族长辈的名讳。如何避名讳呢?在中国有很多种方法解决,主要有改字、空字、缺笔、改音等等。在古代,皇帝的名讳是最应该避开的。因为如果你与皇帝同名,或名字中有一个是同皇帝的名字中的一个字相同,可...
· 苍鹰郅都汉景帝的忠臣为何最后不得善终
苍鹰郅都郅都,西汉文景时期的酷吏,也是一位著名的军事人才,后人将他和战国时期的廉颇、赵奢这些名将并列在一起。他的生卒年都没有详细的记载,所以我们不知道,目前有史可考的就是他是哪里人,郅都是现在的山西洪河县人。郅都在汉文帝时期担任郎官,就是汉文帝的侍从一类的官职。等到景帝即位,郅都的官职升到了中郎将,郅都由于敢于进谏,受到汉景帝的青睐将他提拔为济南太守。郅都担任济南太守时期,不畏强权,实行厉法,在他治理济南的几年,百姓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治安非常的好。后来,郅都因为管理济南有功,被汉景帝升为中尉,掌管刑罚。郅都在任期间,实行严酷的刑法,由于文景时期的社会治安比较安宁,百姓触犯刑法都非常的少,犯法的多是那些有权有势的贵族和皇族子弟。郅都对于这些贵族,一点都不留情面,凶名远播,以致一些贵族都不敢正面看郅都,背后叫他为苍鹰。郅都在中尉期间,处理了一起太子侵地案,导致太子在狱中自杀,由此得罪了窦太后...
· 庞统早期一直得不到重用,只因他身上的一个缺陷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庞统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军师”,有以主谋划施诈者。如新莽末,隗器聘方望为军师,嚣之部将高峻有军师皇甫文。汉末,荀攸、华歆均任军师。在《三国演义》中,魏国、蜀国、吴国这三个国家的实力最是强劲的,从而,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这些国家之间的争斗,最少不了的就是军师的出谋划策。说到三国时期的军师,相信大家脑中浮现出来的第一个人物就是诸葛亮。而诸葛亮的大名不仅仅是在我国家喻户晓,放在亚洲的任何一个国家那也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可是,今天的我们不聊诸葛亮,而是谈谈诸葛亮的忘年好友——庞统。庞统与诸葛亮并称为“卧龙凤雏”,当时,司马徽对他们二人的评价是:“卧龙凤雏,两人得其一,便可安天下。”由此可见,庞统的才能并不在诸葛亮之下。可是,为什么会造成如今世人皆知诸葛亮,但是,却没有几人记得庞统呢?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今的局面?或许,是因为世人觉得此人从外貌上来看就不太聪明,又或许是因为...
· 明末忠臣夏允彝简介夏允彝最后到底是怎么死的?
夏允彝是明朝末年大臣,忠义之士,是著名民族英雄,抗清志士夏完淳的父亲。夏允彝是松江华亭县人氏,生于公元1596年,去世于公元1645年,字彝仲,号瑗公,在万历年间与友人结成“几社”。明朝末年,结社成风,特别是江南一带才子书生云集之地,大大小小,各种形式的文社数不胜数。社内成员们定期聚会,除诗词唱和之外,同时也谈论和抨击时政,评说当朝政治和官员。明朝覆灭那一段时间到南明时期的党争,关键在于复社、东林党和阉党余孽。大家都知道,前期以清正刚直著称的东林党,到了后期混入了不少“急功名、多议论、恶逆耳、收附会”之人,完全违背了东林党当初的宗旨。而复社不同,这个社团形成于崇祯二年,由大名士张溥汇集南北许多知名文社,包括江南应社、苏州羽明社、浙西闻社、江西则社、中州端社等。所以复社还是一个新兴的社团,带有热血救国之心,强调以“以学救时,以学卫教”。夏允彝与同郡陈子龙、徐孚远等人结成的“几社”,与复社形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