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揭秘:飞将军李广从军数十载为何一直难封侯?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01
转发:0
评论:0
揭秘:飞将军李广从军数十载为何一直难封侯?,《史记•李将军列传》上记载,李广在孝文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就从军击胡,依

  《史记•李将军列传》上记载,李广在孝文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就从军击胡,依靠骑射无双的技术,开始了自己的职业军旅生涯。李广一生与匈奴作战四十多年,威震塞外,号称飞将军。无论是在当时还是今天,李广都是武帝时代除了卫青和霍去病以外最知名的汉朝将军。可是耐人寻味的是李广跟卫青和霍去病这两位少年得志的将军相比,实在是命运坎坷,勤勤恳恳拼杀了四十年到死都没有封侯。于是就有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名句,成了后来中国式人才感叹生不逢时的公式和典故。

  有关李广难封的分析有很多版本。有研究管理学的学者说,跟汉朝的考核制度有关。据考证,汉朝封侯的标准是按照斩首匈奴的数量,也就是按人头的数量封侯。奖勤罚懒,多劳多得,这样的考核其实是因袭了秦朝的制度,听起来似乎是对大多数人都公平的制度。如果一个人养了一群猫来抓耗子,大概也只能用这种办法考核、奖励猫们。可是李广不是大多数,他名气太大,以剽疾迅猛、骑射精绝著称,所以匈奴怕了他,听到他的名号就望风而逃,不给他砍脑袋的机会。没有匈奴的脑袋就没有侯。

  这样看,李广大概太张扬,在没有砍够脑袋的时候,在匈奴的江湖上名气太大。李广如果成熟一点,完全可以先韬光养晦、扮猪吃虎,等砍够了脑袋封侯了以后再出名。毕竟当官不是当明星,在那个年代名气再大也没有人请他拍广告或者代言减肥茶,人红戏不红得不到任何好处。

1.png

  还有一种说法,在《史记•李将军列传》和《汉书》里都有记载。李广长期不能封侯自己也郁闷,就找了个大师去做了一次“心理咨询”。大师看了李广半天,说他眼睛里面有something(异物)。可能李广内力精深吧,内力精深的人眼睛里都有something。但是李广是个很认真的人,就不断追问something到底是什么?大师被问急了就说,总之是做过什么亏心事。李广倒是很诚实,当时自己就交代了。

  想当年羌人在李广的地盘陇西发动叛乱,李广当时是陇西太守,职责所在,只有带兵征讨。兵书上说“不战而屈人之兵”,书生看了一百遍还是纸上谈兵,李广看了就想到了兵不血刃。总之,依靠飞将军的威名加上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李广顺利地招降了八百羌族反叛者。谈判当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史记•李广列传》中没有交代,从人性的角度判断,李广如果要兑现承诺,那么粮食、物资甚至官爵都是必需的。这就出现了一个经济学的问题——大汉朝的预算是有限的,而李广掌握的资源也很有限。兑现不了承诺的后果很严重,要永远解决问题李广还是想到了一个字“杀”。八百放下武器的羌人就这样被了,他们当中可能还有老人和孩子,他们临死前肯定少不了诅咒李广和他的后人,这是亘古不变的人性公式,不用司马迁交代我们也能推断出来。《投名状》里的情节大概是受了这个故事的影响。

  至于原因,可能李广不好意思跟大师说,“俺舍不得把馍分给那些山汉吃”,所以找了个居高临下的理由——为了维护边疆安定局面,总要牺牲一些人。兵书上说“居高临下,势如破竹”,李广想用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居高临下地把那个大师势如破竹,没想到一着急让大师发现了破绽。大师当时的想法应该是这样的:“大哥,一句话就诈出来了,就这心理素质还想封侯?”当然大师不可能这么说,所以大师还是大师,但是李广封侯的事就麻烦了。大师叹了一口气,对李广说:“祸莫大于杀已降。”就是说杀了俘虏要遭报应。一将成名万骨枯是普遍规律,哪个将军没有几件亏心事?说了就说了,从心理学上讲这叫倾诉,是缓解心理压力,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好办法。

  本来这种谈话可以理解为心理咨询。但是,这样的谈话居然被司马迁写进了《史记•李将军列传》,这就可疑了。按理说司马迁是个很讲究学术道德和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为了给李广的孙子李陵说句公道话,把自己男人的尊严和根本都牺牲了。很难想象这样的人会编造一个他自己都不相信的故事放到自己的皇皇巨著里面。那么,难道李广跟大师谈话的时候司马迁在场?从年龄上看这不可能,司马迁因为给李陵说公道话遭受腐刑的时候还相当年轻,司马迁写成《史记•李将军列传》也是在那以后受了刺激,可见司马迁和李陵是同龄人,李广是他爷爷辈的人。

2.png

  那么只有一种可能,要么是李广,要么是大师把谈话内容泄露了出去,并广为流传,最后到了让司马迁不得不信的地步。如果是李广,他这样做的动机让人无法从利害关系的角度理解。李广是代表大汉王朝去处理少数民族叛乱的,代表的不是他自己,而是皇帝和整个帝国。李广杀俘就是汉朝皇帝杀俘,按照热量传递的原理,那些满怀怨恨而死的羌人的诅咒也会传导到皇帝及其子孙身上。这种话从李广的嘴里说出来,等于否定了大汉帝国的核心领导及整个班子的道德。作为一个皇帝或者任何一个领导,这都很难接受。作为汉景帝的儿子和接班人汉武帝刘彻,后来没有找个借口杀了李广,已经算是爱惜人才了。如果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李广这么做可能和向大师倾诉一样,同样出于心理需要,只是他在不恰当的时候找了不恰当的倾诉对象。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大师把他们的谈话泄露了出去,如果是这样,大师的职业道德应该让人鄙视——保护客户隐私是心理咨询师的基本道德,大师更应该以身作则。但是大师这种身份本来就是在江湖上行走靠嘴皮子赚钱的,这样的结果并不出乎大家的预料。倒是李广,一个受帝国培养多年的职业军人,一个立志封侯的人,居然被一个江湖上混的大师玩得团团转,怎么能不让汉武帝失望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探飞将军李广从军数十载为何一直难封侯?
《史记李将军列传》上记载,李广在孝文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就从军击胡,依靠骑射无双的技术,开始了自己的职业军旅生涯。李广一生与匈奴作战四十多年,威震塞外,号称飞将军。无论是在当时还是今天,李广都是武帝时代除了卫青和霍去病以外最知名的汉朝将军。可是耐人寻味的是李广跟卫青和霍去病这两位少年得志的将军相比,实在是命运坎坷,勤勤恳恳拼杀了四十年到死都没有封侯。于是就有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名句,成了后来中国式人才感叹生不逢时的公式和典故。网络配图有关李广难封的分析有很多版本。有研究管理学的学者说,跟汉朝的考核制度有关。据考证,汉朝封侯的标准是按照斩首匈奴的数量,也就是按人头的数量封侯。奖勤罚懒,多劳多得,这样的考核其实是因袭了秦朝的制度,听起来似乎是对大多数人都公平的制度。如果一个人养了一群猫来抓耗子,大概也只能用这种办法考核、奖励猫们。可是李广不是大多数,他名气太大,以剽疾迅猛、骑射精绝著...
· 大汉飞将军李广为何终生没得封侯?李广难封之谜
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将李广一生写得悲壮激越,脍炙人口,李广因此成了一位传奇式的英雄。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赞咏:“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维的《老将行》感叹:“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高适的《燕歌行》追怀:“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后来还出现了曲艺话本《汉李广世号飞将军》。人们咏叹之余,不禁发问:在汉武帝开疆拓土、以封侯赐爵重奖军功的年代,李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史记李将军列传》)戎马一生,名扬塞外,为何终不得封侯?人们试图解开这个“谜”,提出了种种看法。一说为“杀已降”。李广在世的时候,就对他自己没能封侯疑惑不懈,曾请教一位操望气之业(相面)的王朔。王朔针对李广自悔在任陇西太守时,曾杀过已降的800名羌人之事说:“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这个看法有第一手的文字资料为据,在日本史学界相当普遍。但因蒙上了一层唯心论色彩,国...
· 揭秘:大汉飞将军李广为何终生没得封侯?
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将李广一生写得悲壮激越,脍炙人口,李广因此成了一位传奇式的英雄。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赞咏:“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维的《老将行》感叹:“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高适的《燕歌行》追怀:“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后来还出现了曲艺话本《汉李广世号飞将军》。人们咏叹之余,不禁发问:在汉武帝开疆拓土、以封侯赐爵重奖军功的年代,李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史记李将军列传》)戎马一生,名扬塞外,为何终不得封侯?人们试图解开这个“谜”,提出了种种看法。网络配图一说为“杀已降”。李广在世的时候,就对他自己没能封侯疑惑不懈,曾请教一位操望气之业(相面)的王朔。王朔针对李广自悔在任陇西太守时,曾杀过已降的800名羌人之事说:“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这个看法有第一手的文字资料为据,在日本史学界相当普遍。但因蒙上了一层唯心论...
· 飞将军李广,至死难封侯
飞将军李广在历史上的评价是很高的,唐朝诗人王昌龄曾赞美李广“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但是李广纵然战功赫赫,但其至死也没有封侯,唐朝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为李广惋惜“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但李广难封是真的不走运吗?历史评价一个人常带有感情色彩(现代评价一个人多带有政治色彩),对李广同情多于理性分析。因此对于李广难封侯的原因,除了其不走运外,还有其它方面原因。李广身材高大,手臂修长,擅长骑射,打起仗来行踪飘乎不定,行动敏捷,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在做上谷太守时,他每天都跟匈奴人打仗,他置个人生死于外,战斗非常勇猛。以力战为名。典属国公孙昆邪哭着对皇帝说:“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皇上爱其才,恐亡之,把李广调到上郡做太守。老子曰:“揣而锐之,不可长葆。”意思是兵器太锋利了就容易折断。李广本人自以为天下无敌,从心底里蔑视匈奴人,因此每次...
· 飞将军李广为何不被汉武帝重用难封侯的原因
汉景帝时期,七王作乱,吴楚叛军之时,梁国首当其冲。此时的李广作为骁骑都尉随从太尉周亚夫驰骋梁国,协同景帝之弟梁王打了几场胜仗,并且在一场关键的战役中,李广所向披靡,一鼓作气,夺了敌方的主将之旗。无敌的李广自然赢得了满堂喝彩。虽然他仅仅是个都尉,李广还是被前敌总指挥梁王破例私下授予了将军之印。这是破格的奖励,不知深浅的李广只顾着高兴,哪知这次私下的破格奖励将给自己以后的人生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图片来源于网络朝廷内部的事情李广当然无缘知晓,他所知道的是,就因为梁王的这次奖励,朝廷取消了对他的任何封赏。之后,李广就成了边将,一直在太守职位上徘徊,从来没有任何提拔。多年后,汉武帝即位,此时的李广依然是举国公认的名将之花。新皇帝,新气象,李广终于从地方来到了中央,被汉武帝调任未央宫的禁卫军长官。只是多年的边地生涯之后,李广已告别了中年。老将蒙羞汉武帝一改文景之时的韬光养晦政策,时时表现出有所作为的政...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