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明崇祯帝是怎样的皇帝?明崇祯帝生平事迹简介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950
转发:0
评论:0
明崇祯帝是怎样的皇帝?明崇祯帝生平事迹简介,朱由检因父亲明光宗是皇祖父明神宗所厌的太子,母亲是太子所薄的婢妾,幼年并不幸

  朱由检因父亲明光宗是皇祖父明神宗所厌的太子,母亲是太子所薄的婢妾,幼年并不幸福。五岁时,其母刘氏得罪,被其父下令杖杀,朱由检交由庶母西李抚养。数年后西李生了女儿,照管不过来,改由另一庶母东李抚养至成人。于公元1622年被哥哥朱由校册封为信王

  熹宗于公元1627年8月(天启七年)死后,由于没有子嗣,他受遗命于同月丁巳日继承皇位,时年十八岁。第二年改年号为“崇祯”。朱由检即位后,勤于政务。崇祯十五年(1642年)七月初九,因“偶感微恙”而临时传免早朝,竟遭辅臣的批评,崇祯帝连忙自我检讨。曾一度使明室有了中兴的可能。

  同时朱由检大力清除阉党。天启七年十一月,朱由检抓准时机铲除了魏忠贤的羽翼,使魏忠贤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然后一纸诏书,贬魏忠贤凤阳守陵,旋之下令逮治。在其自缢而死后,下令磔尸于河间。此后,将阉党二百六十余人,或处死,或遣戍,或禁锢终身,使气焰嚣张的阉党受到致命打击。平反冤狱,重新启用天启年间被罢黜的官员。起用袁崇焕为兵部尚书,赐予尚方宝剑,托付他收复全辽的重任。

  自崇祯元年(1628年)起,中国北方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

  江南在崇祯十三年遭大水,崇祯十四年有旱蝗并灾,十五年持续发生旱灾和流行大疫。地方社会处在了十分脆弱的状态,盗匪与流民并起,各地民变不断爆发。

1.jpg

  为剿流寇,朱由检先用杨鹤主抚,后用洪承畴,再用曹文诏,再用陈奇瑜,复用洪承畴,再用卢象升,再用杨嗣昌,再用熊文灿,又用杨嗣昌,十三年中频繁更换围闯军的将领。

  农民军起义已经十多年了,从北京向南,南京向北,纵横数千里之间,白骨满地,人烟断绝,行人稀少。崇祯帝召保定巡抚徐标入京觐见,徐标说:“臣从江淮而来,数千里地内荡然一空,即使有城池的地方,也仅存四周围墙,一眼望去都是杂草丛生,听不见鸡鸣狗叫。看不见一个耕田种地之人,像这样陛下将怎么治理天下呢?”崇祯帝听后,潸然泪下,叹息不止。于是,为了祭祀难民和阵亡将士和被杀的各位亲王,崇祯帝便在宫中大作佛事来祈求天下太平,并下诏罪己诏,催促督师孙传庭赶快围剿农民军。

  崇祯十六年正月,李自成部克襄阳、荆州、德安、承天等府,张献忠部陷蕲州,明将左良玉逃至安徽池州。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一日,大同失陷,北京危急,初四日,朱由检任吴三桂为平西伯,飞檄三桂入卫京师,起用吴襄提督京营。六日,李自成陷宣府,太监杜勋投降,十五日,大学士李建泰投降,李自成部开始包围北京,明王朝面临灭顶之灾。太监曹化淳说:“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明军在与农民起义军和清军的两线战斗中,屡战屡败,已完全丧失战斗力。

  三月十七日,农民起义军围攻京城。十八日晚,朱由检与贴身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也称万寿山,今北京景山),远望着城外和彰义门一带的连天烽火,只是哀声长叹,徘徊无语。李自成军攻入北京。太监王廉急告皇帝,朱由检在宫中饮酒长叹:“苦我民尔!”太监张殷劝皇帝投降,被一剑刺死。朱由检命人分送太子、永王、定王到勋戚周奎、田弘遇家。回宫后写下诏书,命成国公朱纯臣统领诸军和辅助太子朱慈烺。

  又命周皇后、袁贵妃和3个儿子入宫,简单叮嘱了儿子们几句,命太监将他们分别送往外戚家避藏。他又哭着对周皇后说:“你是,理应殉国。”周皇后也哭着说:“妾跟从你18年,陛下没有听过妾一句话,以致有今日。

2.jpg

  朱由检又砍死了妃嫔数人,并命令左右去催懿安张皇后自尽。懿安张皇后隔帘对朱由检拜了几拜,自缢身亡。十九日凌晨,李自成起义军从彰义门杀入北京城。然后朱由检手执三眼枪与数十名太监骑马出东华门,被乱箭所阻,再跑到齐化门(朝阳门),成国公朱纯臣闭门不纳,后转向安定门,此地守军已经星散,大门深锁,太监以利斧亦无法劈开。三月十九日拂晓,大火四起,重返皇宫,城外已经是火光映天。

  此时天色将明,朱由检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却无一人前来,朱由检说:“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最后在景山树上自缢身亡,死时光着左脚,右脚穿着一只红鞋。时年33岁。身边仅有提督太监王承恩陪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崇祯帝是明君还是昏君明朝末代皇帝详解
传说崇祯自缢前手刃子女及皇后,长叹:“愿汝等生生世世,勿生帝王之家。”同时对满朝文武颇有怨言:“朕非亡国之君,臣是亡国之臣……皆诸臣误朕。”很明显是在推卸自己的责任。李自成围城后,崇祯亲自敲钟召集文武百官前来商议,无一人听使唤。网络配图大家避之犹恐不及。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真正成了孤家寡人。寻死时身边只有一个小太监相随。其尸骨被几位当地士绅从煤山的“罪槐”上解下,装在合伙凑钱买的廉价柳木棺里运至昌平,草葬在早夭的贵妃田氏墓地。曾经横征暴敛的朱明王朝,到最后,连一副好点儿的棺材板都买不起。还要靠慈善家的怜悯与捐助。十三陵中,崇祯的思陵不仅形制特殊,而且亦显简陋。思陵之“思”,除了徒劳的思念之外,还应有反思之意。网络配图据说崇祯当时衣冠不整,连龙靴都跑丢了,匆忙地在龙袍的袖口写下遗诏:“……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皆诸臣误朕,所有的亡国之君都...
· 详解:明朝崇祯帝是如何死去的?
导读:崇祯帝是如何死去的?想必大家都有自己的一个观点,很多史书中也都有记载。但是,史书记载的并不全面且各有所述。那么,崇祯帝是如何死去的呢?我们简单的来看你一下以下介绍吧。网络配图明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熹宗病危,召信王入宫受遗命。不久熹宗便撒手归天,年仅17岁的信王朱由检即位,大赦天下,次年改为崇祯元年(1628年)。年轻气盛的崇祯皇帝面临的是一种风雨飘摇的局面。这位明朝最后的一位皇帝很想凭借自己的一腔热血力挽狂潮,重建太平天下。他即位后铲除阉党魏忠贤,一心想要中兴,但是最终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冲破了京城,明朝覆灭了,他自己也落了个自缢的下场。崇祯帝朱由检生性懦弱、无主见,而且他继位时的明朝已是政治十分腐败,民不聊生。崇祯帝回天乏术,大臣们个个明哲保身,少有为社稷着想者。而且崇祯为人极易猜疑,大臣们更是小心翼翼、很少进谏。就是到了起义军进逼京城的时候,也没有主动站出来为崇祯分忧的大臣...
· 史上真实的崇祯帝是怎样的?崇祯帝的性格悲剧
历史上真实的崇祯帝是什么样子的?他很自负有一次臣子把他比作了汉文帝,本来是马屁之言,但是崇祯听了十分的不高兴,他认为汉文帝只是一个中上等的皇帝,觉得那汉文帝和自己比根本不值一提。还有一次大臣提到了唐太宗,崇祯帝说:“唐太宗扫荡群雄,我自愧没有那样的才能;但要说到闺门无序,家法败坏,我还羞于与他相提并论呢。”(摘自《三垣笔记》)前半句绝对不是崇祯的谦虚之言,他打心眼儿里是觉得唐宗宋祖之类的人物比不上自己。自负,来自于他的不自信极其自负的崇祯内心中有很大的不自信成分,所以他对其他人的评价十分敏感,对他人的行为十分多疑。他此生最痛恨的事情就是别人看不起他,一旦他发现有人对他有不好的评价或者在他面前耍小聪明,他就会痛下杀手。他的第一个蜜月阁臣刘鸿训,在宁远哗变之后,没有看出他想向此案向户部问罪的态度,反而提出用崇祯的私银发饷,触怒了他,之后崇祯又得到消息,刘鸿训在家中说崇祯毕竟只是个“冲主”(年幼...
· 明朝灭亡原因之一:崇祯帝试图恢复明初的皇帝
既然晚明充满了制度创新,理论上来说应该是充满活力,那么它为何就这样灭亡了呢?套用当下的一个流行词,这些创新似乎就像“然并卵”一样。其实,历来对明亡的原因众说纷纭,有财政上的、军事上的、气候上的和瘟疫上的种种解释模式,但在魏阳看来,明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崇祯皇帝对访单和士大夫公论的抵制。网络配图当然,正如魏阳所指出的那样,访单制度也是存在一定问题的。清人修《明史》时就认为,访单会使各个主管部门更容易推卸责任,将原本应该由不同部门承担的责任推给了整个士大夫群体。而且很多时候,访单的内容是乱七八糟的,没法严格核实,甚至被用来攻击敌对官员,被用作政治斗争的工具。再者,以前升官只要讨好上司,现在为了获得好的评价,必须结交和贿赂更多的官员。据明末的陈子龙观察,得到一个县官要花费数百金,当六年县官要花两千金贿赂,而到了考察和考选的时候,则要花三四千金;等县官终于熬成了台谏,就会再用同样的方法向下面的县官索...
· 明朝灭亡原因之一:崇祯帝试图恢复明初的皇帝
既然晚明充满了制度创新,理论上来说应该是充满活力,那么它为何就这样灭亡了呢?套用当下的一个流行词,这些创新似乎就像“然并卵”一样。其实,历来对明亡的原因众说纷纭,有财政上的、军事上的、气候上的和瘟疫上的种种解释模式,但在魏阳看来,明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崇祯皇帝对访单和士大夫公论的抵制。当然,正如魏阳所指出的那样,访单制度也是存在一定问题的。清人修《明史》时就认为,访单会使各个主管部门更容易推卸责任,将原本应该由不同部门承担的责任推给了整个士大夫群体。而且很多时候,访单的内容是乱七八糟的,没法严格核实,甚至被用来攻击敌对官员,被用作政治斗争的工具。再者,以前升官只要讨好上司,现在为了获得好的评价,必须结交和贿赂更多的官员。据明末的陈子龙观察,得到一个县官要花费数百金,当六年县官要花两千金贿赂,而到了考察和考选的时候,则要花三四千金;等县官终于熬成了台谏,就会再用同样的方法向下面的县官索贿。这些...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