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揭秘:永乐帝为何不顾朝臣反对执意迁都北京城?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54
转发:0
评论:0
揭秘:永乐帝为何不顾朝臣反对执意迁都北京城?,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定都应天,就是现在的南京。朱元璋晚年曾经有意迁都北方,

  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 ,定都应天,就是现在的南京。朱元璋晚年曾经有意迁都北方,派太子朱标到北方巡视,回来后,朱标不幸去世,此时朱元璋已到了暮年,也没有多余的精力,迁都的事情自然也就被搁置了。建文帝时期,发生了靖难之役,迁都的问题无从谈起。明成祖即位之后,他宣布以南京为京师,北平为北京。从永乐十五年开始,大规模的营建北京的宫殿,从云南、四川、湖广等地调了大量名贵木材(金丝楠木),北京西山运来的名贵石头,到永乐十八年,宫殿全部修建完毕,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北京故宫。于是,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朝正式宣布迁都北京。

  可是,刚刚宣布迁都北京不久,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遭雷击,尽皆焚毁。史书上有记载,有目击者看到这场大火足足烧了几天。苦心建造的宫殿付之一炬,朱棣自然是心痛不已,但是更为心痛的是,朝野议论纷纷,礼部主事萧仪认为,迁都后天降大火烧毁三大殿,乃是迁都北京有违天意所致。成祖大怒,立即处死萧仪,并责令大臣们跪在午门外辩论。朱棣还说,“彼书生之见,乌足以达英雄之略哉!”意思是说你们都是书生之见,怎么能理解我英雄的胸怀呢?

  那么到底朱棣为什么一定要迁都北京呢?大多数人认为有下面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叶落归根。他们说朱棣21岁开始,就藩北京,他在北京足足过了十六年,后来以此为根据地,发动靖难之役,挥兵南下,武力夺取了天下。那么由此可以看出,北京便是朱棣的兴旺之地,每个人都有叶落归根的思想,朱棣在北京足足生活了十六年,对北京有着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靖难时期的将士大多也来自于北京,他们都有思乡的情怀。所以,当他君临天下的时候,便想迁都北京也就不足为奇了,更何况这里还是个兴旺之地。第二,天子守边。还有一些人认为,明朝当时最大的敌人还是北元,由于北京距离长城很近,明朝定都北京后,可以有效地管理和调动军队抵御北元。朱棣曾以北京为基地五次北伐元朝的残余势力,从对元作战来看,北京在军事指挥上的优点是后方的南京无法比拟的。同时,天子戍边的气势,增加了朝廷上下抵抗外敌的决心。《明史·地理志》中有记载,明成祖时期的大民疆域“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1100万平方公里。南海的“千里长沙,万里石塘”尽入版图。”朱棣迁都北京后,五征北漠,确实打残了北元的势力,扩大了明朝的疆土,但是我觉得朱棣迁都不仅仅因为这个,他心中一直有一个理想,那便是天下大同。他要先把自己域内的事情治理好,然后再建立一个天下共享太平之福的国际秩序。

1.png

  这国际秩序,在郑和下西洋时,在朱棣带给世界各国国王的诏书中有说道,“凡覆载之内,日月所照、霜露所濡之处,其人民老少,皆欲使之遂其生业,不至失所。”意思是说,凡是天地承载、罩着的地方,太阳、月亮照得着的地方,霜露所能够下得着的地方,当地的人民,无论老少,都希望他们能够好好地生活,不至于流离失所,没有产业。因此,朱棣要派郑和带着诏书到你们各国去,希望大家一起遵守条约,“循礼安分,毋得违约,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意思是说,大家要按照规矩办事,不要乱闹,大国不可欺负小国,强国不可欺负小国,大家一起享受和平发展带来的幸福吧!

  这就是明成祖朱棣的天下观,是一个多么伟大,多么宽广的天下观啊!在后来的事件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印证。郑和下西洋。从永乐三年一直到宣德五年,二十几年的时间里,郑和七下西洋,到过三十多个国家。明朝在跟各国交往的过程当中采取“厚往薄来”的政策。总是给别人多一些,而索取的却少一些。朱元璋曾说:“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他说这些地方不起眼,我们没有必要攻取,我个人认为朱棣站的高度比朱元璋还要高很多,说强不能够凌弱,众不能暴寡,共享太平之福。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啊!

  朱棣以采取“厚往薄来”的政策与各国交往,自然受到了全世界各国的欢迎,因此,各国也纷纷派遣使者,不远千里的来到大明,朝拜明成祖朱棣,主动和明朝建立友好关系。史书上有记载,“北穷沙漠,南极溟海,东西抵日出日没之处,凡舟车可至者,无所不届。殊方异域,鸟言侏离之使,辐辏阙廷,盖兼汉、唐之盛而有之,百王所莫并也。”意思是说,北边到了沙漠最远的地方,南边到了大海最远的地方,东边到了太阳从哪里升起的地方,西边到了太阳从哪儿落下的地方,之要是船和车可以去的地方,大明都去了。说各种各样的语言、穿各种各样服装的国家都纷纷派人来到大明的宫廷上,这种盛况不是汉朝、唐朝所能比的,历史上也没有哪一个皇帝可以与朱棣相提并论。史书上还记载,说永乐十二年,榜葛剌,就是现在的孟加拉,他向中国进献了一只麒麟,就是现在的长颈鹿,还有一幅《榜葛剌进献麒麟图》,上面记载着几句话:“德化流行,协和万邦,圣人有知人之德,通乎幽冥,则麒麟出。”意思是说道德教化普及到了全世界各地。大家都很友好,关系很融洽。明成祖是位圣人,他对各个国家都很友好,给我们带来很多物品,不侵略、不抢掠,平等对待我们。这个时候就能够通到神灵界,因此麒麟就出现了。他们说麒麟的出现是标志着天下太平,是大明“威德远播”的结果,当然这些个观念是迷信色彩,但是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当时明朝在世界各国的影响力,他们用这个来表现和明朝之间的友好。

2.png

  因此,我个人认为朱棣不顾朝臣的反对,执意迁都北京,不仅仅是为了抵御北元势力的入侵,他更是为了实现天下大同,向各国宣传“德化流行”,努力构建一个天下共享太平之福的国际秩序。明成祖朱棣不仅为明朝的发展垫定了基础,还推动了当时世界的和平发展,不愧为千古一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顺治帝为何不顾母亲孝庄和朝臣反对废掉皇后?
福临的全名叫爱新觉罗·福临,或许这是一个让人觉得陌生的名字,但是福临其实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一个皇帝,并且这个皇帝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么福临是哪个皇帝呢?图片来源于网络福临其实就是中国历史上的顺治皇帝。顺治于1638年的时候在沈阳故宫永福宫出生,他的生母是孝庄文皇后。在很小的时候顺治就登基了,那时他才六岁,所以在幼年时期顺治就成为了清朝的第三个皇帝。因为登基时年纪太小,所以顺治的身边有摄政王和多尔衮辅政,后来多尔衮死于滦河之后,福临提前亲政,那时的他才12岁。顺治刚刚亲政的时候也曾雄心勃勃过,他为了清朝的发展做出了很多的努力,比如他整顿了吏治,稳定了秩序,统一了全国,这些都是他作出的成就,但是后来顺治渐渐变得力不从心了,他很想离开皇位,皈依佛门,这种想法在他的宠妃董鄂妃去世后变得更加强烈了,可是因为生母和大臣的阻挠,让顺治没有成功出家,这让他变得郁郁寡欢,直到24岁的时候离开人世。顺治英年早...
· 顺治皇帝福临为何不顾孝庄和朝臣反对废掉皇后?
福临的全名叫爱新觉罗·福临,或许这是一个让人觉得陌生的名字,但是福临其实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一个皇帝,并且这个皇帝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么福临是哪个皇帝呢?顺治皇帝的剧照福临其实就是中国历史上的顺治皇帝。顺治于1638年的时候在沈阳故宫永福宫出生,他的生母是孝庄文皇后。在很小的时候顺治就登基了,那时他才六岁,所以在幼年时期顺治就成为了清朝的第三个皇帝。因为登基时年纪太小,所以顺治的身边有摄政王和多尔衮辅政,后来多尔衮死于滦河之后,福临提前亲政,那时的他才12岁。顺治刚刚亲政的时候也曾雄心勃勃过,他为了清朝的发展做出了很多的努力,比如他整顿了吏治,稳定了秩序,统一了全国,这些都是他作出的成就,但是后来顺治渐渐变得力不从心了,他很想离开皇位,皈依佛门,这种想法在他的宠妃董鄂妃去世后变得更加强烈了,可是因为生母和大臣的阻挠,让顺治没有成功出家,这让他变得郁郁寡欢,直到24岁的时候离开人世。顺治英年早...
· 明朝永乐帝朱棣执意要迁都到北京的内幕揭秘
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定都应天,就是现在的南京。朱元璋晚年曾经有意迁都北方,派太子朱标到北方巡视,回来后,朱标不幸去世,此时朱元璋已到了暮年,也没有多余的精力,迁都的事情自然也就被搁置了。建文帝时期,发生了靖难之役,迁都的问题无从谈起。明成祖即位之后,他宣布以南京为京师,北平为北京。从永乐十五年开始,大规模的营建北京的宫殿,从云南、四川、湖广等地调了大量名贵木材(金丝楠木),北京西山运来的名贵石头,到永乐十八年,宫殿全部修建完毕,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北京故宫。于是,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朝正式宣布迁都北京。朱棣的画像可是,刚刚宣布迁都北京不久,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遭雷击,尽皆焚毁。史书上有记载,有目击者看到这场大火足足烧了几天。苦心建造的宫殿付之一炬,朱棣自然是心痛不已,但是更为心痛的是,朝野议论纷纷,礼部主事萧仪认为,迁都后天降大火烧毁三大殿,乃是迁都北京有违天意所致。成祖大怒,...
· 永乐帝朱棣执意要迁都到北京的原因是什么
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定都应天,就是现在的南京。朱元璋晚年曾经有意迁都北方,派太子朱标到北方巡视,回来后,朱标不幸去世,此时朱元璋已到了暮年,也没有多余的精力,迁都的事情自然也就被搁置了。建文帝时期,发生了靖难之役,迁都的问题无从谈起。明成祖即位之后,他宣布以南京为京师,北平为北京。从永乐十五年开始,大规模的营建北京的宫殿,从云南、四川、湖广等地调了大量名贵木材(金丝楠木),北京西山运来的名贵石头,到永乐十八年,宫殿全部修建完毕,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北京故宫。于是,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朝正式宣布迁都北京。图片来源于网络可是,刚刚宣布迁都北京不久,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遭雷击,尽皆焚毁。史书上有记载,有目击者看到这场大火足足烧了几天。苦心建造的宫殿付之一炬,朱棣自然是心痛不已,但是更为心痛的是,朝野议论纷纷,礼部主事萧仪认为,迁都后天降大火烧毁三大殿,乃是迁都北京有违天意所致。成祖大...
· 明朝永乐帝朱棣执意要迁都到北京的内幕
其实早在朱元璋的时候就有迁都的想法,为此,朱元璋把金陵改为应天府,称南京,以开封为北京,把自己的老家后来的凤阳府定为中都,朱元璋有意迁都关中,晚年派太子朱标考察陕西,可惜太子回来后就病逝了,朱元璋年老,有心无力。朱棣即位后就把北平改为顺天府,定为北京,四年后开始营建北京宫殿,燕京是朱棣的龙飞之地,朱棣即位七年后长期住在北京,让太子留在南京监国,迁都北京最主要的目地是:巩固兴王之地和力争控制四海。《明太宗实录》中记: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辛卯,礼部尚书李至刚等人奏称:“北平布政司实皇上承运龙兴之地,宜遵太祖高皇帝中都之制,立为京师。”《明史》中说,李至刚“为人敏洽,能治繁剧,善傅会,首发建都北平议。”看起来,以北平为北京,话虽出自李至刚之口,实际上还是明成祖本人的意思。不过李至刚等人这时尚未理解明成祖的真正用心,那绝非仅仅因为北平是他“龙兴之地”,更为关键的还是统一形势的需要。迁都北京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