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差与吴王阖闾有何关系 是他孙子还是儿子?
话说吴王阖闾自从打败了楚国之后,威震中原,不可一世。正想抽点空去教训教训越王允常,忽然听说齐、楚两国相互派了使节,结交往返。阖闾怒道:“齐、楚勾结,这是我北方的忧患!”就准备先打齐国,再打越国。伍子胥规劝说:“互派使节本是很正常的事,未必就是助楚害吴,不可贸然兴兵。如今太子波的原配夫人去世了,大王何不派使者去向齐国求婚?他们若不愿意,再出兵也不晚。”
于是,阖闾听从了伍子胥的建议,派大夫王孙骆前往齐国,为太子波求婚。当时,齐景公已经老了,再也振作不起来了。身边只有一个小女少姜还没出嫁。齐景公不忍心把少姜送到吴国去。可是朝无良臣,边无良将,若不答应,万一吴国发兵讨伐,很有可能会落到楚国那种地步,后悔都来不及。而大夫们也纷纷劝景公快点和吴国联姻,千万别把他们惹恼了。齐景公迫不得已,只好答应把女儿少姜嫁过去。
女儿出嫁的时候,齐景公泪流满面:“要是晏婴、田穰苴其中的一个在这儿,我怎么会怕吴国人呢!”临别之际,景公亲手把少姜扶上车,一直送出了南门才回来。就这样,少姜嫁到了吴国,成为了太子波的继室。这少姜年纪还小,应该还是个未成年人,自从和太子波成亲以后,一心只是想念父母,白天哭,黑夜哭,一直哭个不停。太子波再三安慰她,仍然悲哀不止,慢慢就抑郁成疾,病情越来越重,最后,她哭死了。临死前,她对太子波说:“我听说站在虞山的顶上,可以望见东海,请把我埋在那里,倘若人真有魂魄的话,或许我还能看到齐国!”
太子波秉告了父亲阖闾后,就把少姜安葬在了虞山顶上。再后来,太子波也一病不起,不久,他也去世了。吴国也就没了太子。吴王阖闾想在几个儿子里再挑一个立为太子,究竟立谁,一直犹豫不决,就准备和伍子胥商量商量。太子波前妃为他生的一个儿子,名叫夫差,年龄大约二十岁左右,长得昂扬英伟,一表人材,听说祖父想要重新再立个太子,他就马上连夜来见伍子胥。夫差见了伍子胥,跪在地上磕头:“我是吴王的嫡孙也,欲立太子,除了我,还能有谁?这事全凭您老一句话了!”说完,又继续磕头,只要能当上太子,某某某好处,全都能满足您。伍子胥听了大笑,叫他起来去了。答应了他。不久,吴王阖闾来找伍子胥,商议立太子的事。
伍子胥就乘机说道:“凡立太子,一定要正室嫡出,才不至于出乱子,如今太子虽然去世了,可是还有嫡孙夫差在呀。依我看,我觉得夫差这孩子不错。”吴王阖闾说:“我怎么感觉不太放心啊,我看夫差生性愚钝,又缺少仁爱,把吴国交给他,不太合适吧?”伍子胥说:“夫差讲信用,有爱心,懂礼貌,我觉得他不错,况且父死子代,天经地义,您还有什么好不放心的?”吴王阖闾听了就说:“那好吧,寡人都听你的,你说立谁就立谁,以后,你好好的辅佐他。”于是,夫差就被立为了吴国太子(太孙)。夫差又专程跑到伍子胥家里来磕头称谢。
在《史记》里,夫差是吴王阖闾的儿子。这是一种说法。而赵晔是会稽(浙江绍兴)人,经实地走访吴、越两国的旁系后裔所写的《吴越春秋》则更为详细,明确记载了夫差是太子波的儿子,是吴王阖闾的孙子。这又是一种说法,但这种说法应该更为可信。不过也或许有第三种可能,那就是连吴王阖闾也不清楚夫差是他儿子还是孙子。个中原因就不深说了。所以,我们这里还是采用《吴越春秋》的说法,“立夫差为太子,……斯止阖闾之霸时。”
《吴越春秋》上说,于是太子定,当此之时,吴王阖闾用伍子胥、伯噽、孙武之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伐于越。他们这四个人,纵横天下,所向无敌。夫差被立为太子,是吴王阖闾十一年的事。次年,也就是阖闾十二年,孙武离开了吴国,他不愿在吴国当官,决意归隐。吴王阖闾舍不得他走,叫伍子胥劝他留下,“这事儿全凭您一句话!让他别走。”伍子胥来劝孙武。孙武不为所动,并私下对他说:“你明白天道的运行规律吗?春天再美,秋天终究还是要来,夏天过了,寒冬就一定会到。只知道怎样成功,却不知道如何收手的人,是会有后患的。我不仅要保全我自己,我也想保全你,你也跟我一起走吧。”伍子胥听了,心中颇为不快,不以为然。孙武只好独自飘然而去。走的时候,拖了几大车的金银财宝,一路上沿途撒放给了许多的百姓,没有人知道他究竟去了哪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