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的他 为何落得被赐死的结局?
伍子胥和楚平王的太子一起逃楚国之后,由于楚王的大规模搜捕,使得他不得不东躲,好不容易逃到楚国的边境昭关边。出了昭关就是一条直通吴国的大河,但是昭关的镇守者是楚国著名大将,而且由于是边境重关,戒备非常的森严。伍子胥只好和太子躲进旁边的山林之内,恰巧碰到了传说中的扁鹊的弟子东皋公。东皋公认出了被通缉的伍子胥,但是他非常同情伍子胥的遭遇,不但没有向官府举报,还非常热情的招待伍子胥他们,东皋公还向伍子胥保证会帮助他们通过昭关的。可是,一连七天过去了,东皋公丝毫不提过关的事情,伍子胥心中非常的焦急,急切的问东皋公说:“父兄大仇不能得报,我被困在此地实在是度日如年,您想到了什么妙计来帮我?”。东皋公回答说:“办法我已经有了,现在就差一个重要的人物了,他马上就来了,你安心等待即可”。
伍子胥听到此话,不知道该不该相信东皋公,毕竟他们之间没有任何交情,他也不是太了解东皋公这个人。晚上就寝的时候,伍子胥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他在纠结着到底该怎样做。如果自己离开东皋公,独自一人想办法出关,这和送死没区别,如果在这边继续等的话,又不知道还要等多久,心中焦急万分的伍子胥一夜未睡。第二天早上,东皋公看到伍子胥,非常的惊讶的说:“你怎么一夜之间头发全白?”伍子胥拿过铜镜一看,发现自己的头发已经雪白如雪,而旁边的东皋公却拍手称好,连声说“这是上天的安排啊!”原来,东皋公找到一个和伍子胥长的非常相像的朋友,准备让他装扮伍子胥,然后让伍子胥和太子装做那个人的仆人,当官兵捉拿他的朋友的时候,白发的伍子胥和太子可以乘机出关。事后,士兵发现抓错人了,也不会想到伍子胥已经逃出关外去了。
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的,伍子胥逃出了昭关,最后来到了吴国,帮助吴王大楚,得报父兄之仇。伍子胥逃出大楚国都之后,准备通过昭关,然后乘船去往吴国。但是,昭关是吴国边境重镇,防卫森严,无奈的伍子胥只好躲到山中,恰好被东皋公所救,伍子胥急的一夜之间白头,后又在东皋公的帮助下顺利通过昭关。伍子胥住在东皋公的家中的时候,由于急于过关,再加上遭受重大的打击,一夜之间白了头发,后来也是因为这头白发,他才能够顺利的逃出昭关。东皋公有一个名叫皇甫讷的朋友,长相酷似伍子胥,恰巧皇甫讷和昭关的守将非常的熟悉。东皋公就将皇甫讷请来,让他化妆成伍子胥的样子,然后又让白发的伍子胥扮成皇甫讷的仆人。几人来到城门口,守城的士兵看到长相和伍子胥非常相像的皇甫讷的时候,误把他当成伍子胥抓了起来,而真正的伍子胥则趁乱逃出城去了。事后,皇甫讷被士兵押到守将那里,守将一眼就认出了他不是伍子胥,教训了手下的士兵一顿就把皇甫讷放了。
逃出城的伍子胥怕后面有追兵,急忙赶到河边,想找一艘船渡江而去。恰巧此时的江面之上只有一艘小船,在伍子胥的请求下,撑船的老汉答应将他送到了河对岸。到了河对岸之后,伍子胥解下自己的佩剑,对老头说:“救命之恩,无以为报,这把剑值百金,权当是我的谢礼”。老头笑道:“楚王悬赏五万石粮食,还加上一个大夫之职,何止百金”。听出话中意思的伍子胥连忙向老人下跪感谢,收起宝剑,转身走了。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赐剑伍子胥,令他自刎。抱着怒其不争的愤怒,伍子胥自刎而亡。死前他曾要求下人将他的眼珠挖下放在国都大门之上,他要看着吴国灭亡。听到这条消息的吴王夫差非常的气愤,五月初五这天令人将伍子胥的尸体扔到钱塘江中喂鱼。
为吴国立下不世之功的伍子胥为什么会被夫差赐死,死后还没能留下一个全尸,原因有三:一是伍子胥拥有着不世之功,就是所谓的功高盖主。吴王阖闾在死之前,传位给了夫差,又给了伍子胥吴国的最高爵位,封为相国公,嘱咐他辅佐夫差。夫差即位后,伍子胥也能尽心尽力的辅佐他。但是面对着伍子胥,夫差总是有着说不出的压迫感。夫差是一个有着才华的统治者,他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他又是一个非常自负的人,伍子胥和夫差在一些政治军事有着很大的分歧。尽管伍子胥没有不臣之心,但夫差不会这么想的,任何一个统治者对自己的位置是非常敏感的,会尽一切手段来灭杀威胁自己地位的因素。二是伍子胥的个人性格使得他被夫差杀死。伍子胥虽然文武全才,但是他的成就多集中在军事之上,长期混迹于军旅之中,他就有了武人所有的那种耿直。有时候会和夫差因为朝事争吵起来,这让刚刚即位的夫差感到很不舒服,三是小人作祟,伍子胥在苦劝夫差先灭越后伐齐无果后,被夫差派去出使齐国。出使齐国的伍子胥预见到了吴国的灭亡,为了保存家族的香火,他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齐国的好友。这件事被一个叫伯嚭的人知道,他将此事报告了夫差,并告诉夫差伍子胥早已投靠了齐国,愤怒的夫差最终赐死伍子胥。
伍子胥,春秋名将,楚国人,后又逃到吴国,帮助吴国攻入楚国国都,随后又帮助吴国走上春秋争霸之路。后世对伍子胥的评价有两个极端,一说他是隐忍的君子,一说他是卖国贼。伍子胥隐忍君子的说法是司马迁在《史记》之中提出的,原文是“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结合上下文我们可以理解这句话的大意是“伍子胥像兄长一样随着自己的父亲而死是对的,最后他隐忍下来,为自己的父兄报了大仇,成就了自己的不朽之名”。
伍子胥的一生可以说是在复仇之中度过的,自从自己的父兄被杀之后,伍子胥就背负上了仇恨的枷锁。带着仇恨的他来到了吴国,运用自己的智慧,使得吴国这样的一个小国逐渐的开始强大起来。最终,他率领自己一手打造的精锐之师,攻入了楚国国都,鞭尸楚平王,报了自己父兄之仇。伍子胥卖国贼的说法是近代才被人提出来的,他们认为伍子胥既然是楚国人,就应该为楚国效力,投靠别国为别人卖力,最终还带领着别国的军队,攻入自己母国的国都,身为曾经的大楚臣子,却做出鞭尸自己国君的大不敬之举。当然也有人反驳这种说法,他们认为当时的东周是天下共主,其他的国家名义上只能算是东周的附属之国。当时的人才交流是非常的频繁的,各国对于人才的需求非常之大,很多人为了自己的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不得不背井离乡,辗转各国,希冀能搏出一个大好前程。伍子胥为了吴国效力,那么他就是吴国的子民。帮助自己的国家打败另一个国家,不是卖国行为。伍子胥是一个名人,名人在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自己的看法,你可以说他是个君子,也可以说他是一个卖国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