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师是谁?他都做出了哪些贡献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92
转发:0
评论:0
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师是谁?他都做出了哪些贡献,李冰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家。他号称陆海,出身地与生卒年不详。在公元前25

  李冰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家。他号称陆海,出身地与生卒年不详。在公元前256年,他被秦昭王任命为蜀郡太守。蜀郡那时是旱涝之地,蜀郡人民长久以来一直与洪水与干旱做着斗争。李冰在当地人民的呼吁声中,担当了治水的大任。李冰简介里说李冰治水采取了道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指导思想,他的成果也颇为可观。在他所建的许多水利工程中,最为著名而且贡献最大的是都江堰。几千年来,该工程是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基础。后世的人为了纪念李冰父子,在都江堰修建了供奉二人的“二王庙”。

  李冰简介是后人研究李冰的重要材料,但他身世扑朔迷离,李冰简介里也没有明确记载。在1999年,李氏后裔李保生向都江堰市政协递送了一封信。在信里,他提到自己家谱中写过始祖李冰赴蜀治水的事。后来经过多方验证,才确认李冰是山西运城人。然而,后来又被提出异议。四川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认为,修家谱有把历史名人列为家中始祖的习惯。所以李保生家谱并不能证明李冰籍贯在山西。不过可以确认的是,李冰籍贯不在山西就在陕西。李冰是在修建完都江堰后病逝的,当时他正在建造什邡洛水镇的水利工程。对于这样一位水利工程家来说,也算死得其所吧。李冰虽然病逝,但他的功绩让他成为了四川人民的精神象征。李冰治水的故事也成为口口相传的著名历史故事。

1.png

  在辉煌的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一个伟大的建筑,名为都江堰,都江堰位于现在的四川省都江堰市的岷江出山口处,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以灌溉工程闻名的建筑,也正是因为都江堰,才使得四川,重庆等平原,盆地等地区变得富饶而美丽。它同时也是规模宏大,布局合理的兼有防洪,灌溉和航行三个作用为一体的水利工程。而这个伟大的水利工程是在一个名为李冰的人的主持建设下完成的。关于李冰是哪个朝代的这一问题,史学家们争论了很久。

  据史书记载,都江堰是在公元前256-公元前251年间被建设完成的,根据这一点信息可以知道李冰是哪个朝代的。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是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所以,李冰属于战国时期的人士。但是当时的战国时期各诸侯称霸,主要的诸侯国就有齐,楚,燕,赵,汉,魏,秦等国,所以具体李冰是哪个朝代的还需要进行推测。

  在修建都江堰的时候的李冰职位是蜀郡的郡守。战国时期的蜀国在公元前316年被秦国的秦惠文王给吞并了,惠文王认为蜀地可以建设成为重要的基地,所以,决定要治理岷江水患,防止蜀地非涝即旱的情况出现,也正是因为如此,当时在治水方面很有方法的李冰被派遣到蜀国作为父母官。所以,通过分析可以得出,李冰所属的朝代应该是战国时期的秦国。李冰是一名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水利家,同时他对于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识也了解得颇为深入,所以,他同时也是一名天文学家。作为一名水利工程家,李冰的功绩数不胜数,其中最为出名的莫过于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那是一座伫立在岷江出山口的伟大建筑,正是因为它的存在,四川,重庆等地才会有这现在这样的辉煌。

  都江堰作为李冰的功绩中最著名的一个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规模宏大,更是因为它的功能强大以及给当时的秦国带来了莫大的好处,从此蜀地不再是非涝即旱的状态,肥沃的土地造就了当时的鱼米之乡,也为后来秦国一统各诸侯国提供了强有力的后援。都江堰是由分水堰,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部分组成的。这三个部分的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起到了防洪,灌溉和航行三个作用,而且到目前为止这个工程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但是它依然挺立在岷江上,发挥着巨大的贮水防涝,防水防旱的作用,在世界的历史上这样的建筑也是非常罕见的。

2.png

  除了这个都江堰外,李冰的功绩还有很多,像是首次设立石人水尺,是中国最早的水位观测设施,还疏通了蜀地其他地区像是宜宾和乐山境内的航道,把险滩变为与外界进行交流,做生意的运河,修建汶井江,白木江,洛水,绵水地区的灌溉工程以及航运工程,使得这个蜀地变得富饶强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庞统都做了哪些贡献
“纵观整部三国,他那无限的智慧只得到了极其可怜的体现”,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庞统的功绩。第一,献连环计,使曹操战船用铁索连环,促使周郎火烧赤壁。能够只身骗得蒋干信任,介绍到曹营,施展辩才,夸耀曹操功绩,取得曹操信任,与众谋士“同说兵机,统高谈雄辩,应答如流”,使“操深敬服,殷勤相待”,这是没有真本事的人所不可能做到的。借醉引出妙策,使身经百战的沙场老狐狸曹操“下席而谢”。能够在成功献计之后,找到合理的借口(劝降江左豪杰)离开,还摆出官面堂皇的理由(非为富贵,但欲救万民耳),曹操怎么能够不放人?庞统把握人物心理把握的相当好。第二,耒阳县凤雏理事。“统手中批判,口中发落,耳内听词,曲直分明,并无分毫差错。民皆叩首拜伏。”“不到半日,将百余日之事,尽断毕了,投笔于地而对张飞曰:“所废之事何在!曹操、孙权,吾视之若掌上观文,量此小县,何足介意?””庞统真高人也,果然非百里之才,能够在半天时间内处理百...
· 战国水利工程家李冰为后世做出了哪些突出贡献
李冰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家。他号称陆海,出身地与生卒年不详。在公元前256年,他被秦昭王任命为蜀郡太守。蜀郡那时是旱涝之地,蜀郡人民长久以来一直与洪水与干旱做着斗争。李冰在当地人民的呼吁声中,担当了治水的大任。图片来源于网络李冰简介里说李冰治水采取了道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指导思想,他的成果也颇为可观。在他所建的许多水利工程中,最为著名而且贡献最大的是都江堰。几千年来,该工程是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基础。后世的人为了纪念李冰父子,在都江堰修建了供奉二人的“二王庙”。李冰简介是后人研究李冰的重要材料,但他身世扑朔迷离,李冰简介里也没有明确记载。在1999年,李氏后裔李保生向都江堰市政协递送了一封信。在信里,他提到自己家谱中写过始祖李冰赴蜀治水的事。后来经过多方验证,才确认李冰是山西运城人。然而,后来又被提出异议。四川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认为,修家谱有把历史名人列为家中始祖的习惯。所...
· 李仪祉:为我国的水利事业做出了极大贡献
李仪祉,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在他的一生之中,给我们留下了什么?给我国的发展带来了什么?接下来请一同走入李仪祉,了解李仪祉的简历,看看他的生平事迹。图片来源于网络李仪祉,一个地地道道的大西北人,出生于陕西省蒲城县人,他一生为国家做出了良多的贡献,被称为我国著名的水利学家和教育家,是我国水利建设方面的专家,是业内的精英,是当地人民的英雄,是国家水利事业的正面典型人物。李仪祉,出生于一个高文化分子家庭,这点对他一生的性格、经历乃至成就都有着深深地影响。李仪祉父亲李桐轩、其伯父李异才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可以称得上是当时思想先进的代表人物了。他们都参加了辛亥革命,接受了并向他传达了革命新思潮,并通过排练戏剧、舞台剧来极力宣传革命理念。出生于这种家庭,长成于这种家庭,李仪祉从小就充满了爱国热情,对自己的祖国有着深深地依恋之情,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在建国初期的水利事业上发挥了自己的能量。李仪祉...
· 清朝名将杨遇春简介他生平都做了哪些事情
杨遇春(1760年-1837年4月3日),字时斋,四川崇州人,清朝名将。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杨遇春中武举人。曾随福康安甘肃田五起义、台湾林爽文起义、古州苗民起义,并参与廓尔喀之役,深受其赏识。自嘉庆二年(1797年)起,率军川楚白莲教起义,屡战有功,史称“遇春谋勇俱绝,剧寇半为所歼”。嘉庆十一年(1806年),平定陕西宁陕镇驻兵哗变。嘉庆十八年(1813年),以参赞大臣身份率兵天理教起义及陕西南山厢工起义。道光六年(1826年),以代理陕甘总督之职率军讨平张格尔叛乱,收复南疆西四城。道光八年(1828年),正式担任陕甘总督。张格尔伏诛后,因功绘像紫光阁。道光十五年(1835年),以年老辞官返乡,进封一等昭勇侯。道光十七年(1837年),杨遇春病逝,年七十八。追赠太子太傅、兵部尚书,入祀贤良祠,谥号“忠武”,故后世称其为“杨忠武侯”。著有《武备制胜编》十三卷。杨遇春历仕乾隆、嘉庆、道...
· 和琳到底是怎么死的他都做出哪些贡献呢
和琳是怎么死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和珅是清朝乾隆、嘉庆时期著名的贪官,他的故事家喻户晓,无须多说,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和珅有一个小3岁的弟弟和琳,这个和琳与和珅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人生道路:和琳在乾隆四十二年由文生员补吏部笔帖式,历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兵部侍郎、工部尚书、镶白旗汉军都统、四川总督等职,曾被封为一等宣勇伯,加太子太保。和琳之所以受到乾隆皇帝的重用,主要是因为他有过人的才能,他第一次被乾隆赏识是在乾隆五十三年,时和琳任湖广道御史,受命巡视山东漕务。逢山东、河南旱,运河和卫河水浅,漕船阻滞不前,急坏了乾隆帝。清朝决定从湖南、江西二省造船200只送山东备用。和琳觉得此举行不通,于是当即上奏,认为200只船不敷应用,而且认为,以前所造载重量300石的船,吃水深3尺有余,现因运河水浅,不能通航,“此次新造拨船,请较定制节减宽长...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