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大人办不到的事 他一个12岁小孩轻而易举办到了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79
转发:0
评论:0
大人办不到的事他一个12岁小孩轻而易举办到了,秦国能统一天下,被公认的一个原因就是拥有众多的人才。今天要给大家讲的这位,他

  秦国能统一天下,被公认的一个原因就是拥有众多的人才。今天要给大家讲的这位,他虽然没有商鞅、范睢、白起、王翦那样的手段,可小小年纪能如此洞察人性,也着实罕见,他就是甘罗。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甘罗是名门之后,他爷爷甘茂曾经做过秦国的丞相,十二岁的时候他就在文信侯吕不韦门下做事。那时候秦国正在拉拢燕国要对付赵国,在一番努力之下,燕国派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秦国则打算派一个叫张唐的人去燕国,以便秦燕两国联合来攻打赵国。可这个时候出现了点问题 ,那个张唐死活不愿意去燕国,他对文信侯吕不韦讲,要去燕国一定要经过赵国的,可我当年为秦国攻打过赵国,赵国一直在悬赏我,我这一去不是自投罗网吗!所以我不能去。

  看张唐这么坚持,吕不韦也实在找不出说服他的理由,他这个不高兴的心情就被甘罗看了出来。甘罗想为主人分忧啊,就向吕不韦打听原因,听吕不韦说完以后,甘罗拍着胸脯表示,这个事情交给我了,我可以说服张唐去。本来吕不韦和甘罗讲这个事情,无非是出出气解解闷,看这个小家伙这么不知天高地厚,吕不韦有点生气了。滚,我亲自请求他去,他都不去,你能有什么办法!这个时候甘罗是不慌不忙,当年项橐[tuó]只有七岁,就能给孔子当老师,我现在都十二了,您干嘛不让我试试。

  放下将信将疑的吕不韦不说,咱们再说甘罗,他见到张唐以后就开始发问:先生觉得自己和当年的武安君白起谁功劳大?张唐一愣,这是自己从来就不敢比的啊,武安君当年攻城拔寨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哪是我能比的!甘罗又问他,那你觉得当今的文信侯和曾经的应侯范睢哪个权力更大?这回张唐很干脆的回答,那肯定是文信侯比应侯权力大了。

1.png

  看张唐上路了,甘罗这就把心底话说出来,当年应侯想让武安君进攻赵国,可武安君非要对抗不干,结果就死在了咸阳城外;现在文信侯让先生去燕国,你却死活不去,我实在不知道你会死在哪里喽!张唐一听这话,也顿时明白了,好吧,那我就冒险过一次赵国好了。等张唐出发以后,甘罗并没有着急向吕不韦邀功,而是要求替张唐去赵国打个前站。吕不韦虽然觉得甘罗有点神奇,可也不敢把这么个小孩子派出去当使者,就去向秦王嬴政请示。

  说甘茂有这么一个十二岁的孙子,挺厉害的,我之前让张唐去燕国,因为要经过赵国所以张唐不敢去,结果这孩子过去一番话就把张唐给说动了。现在他想作为使者出使赵国,去为张唐打前站,您什么意思?嬴政也觉得这个事情挺神奇的,就召见了甘罗,两人一番谈话之后,就任命甘罗为使者出使赵国了。因为是秦国的使者来了,赵王是亲自赶到郊外来迎接,看到对方是个半大孩子,赵王这心里是十分的疑惑。可很快他这心就敞亮了,因为甘罗问他,大王听说燕国派太子丹去秦国了吗?赵王回答,哦,我听说了。甘罗继续问,那您听说秦国派张唐去辅助燕国了吗?赵王回到,这个我也听说了。甘罗更近一步的挑明了话题,燕国派太子丹去秦国,是为了表面对秦国的忠心;秦国派张唐去燕国,是为了表明秦国不糊弄燕国。秦燕两国这样做,目的就是要同心协力攻打赵国,我看赵国要危险喽。

  赵王听甘罗这么说,那心里一下子就明白了,既然使者都这么明白的和我讲了,那不知道我该怎么做才能避免灾祸?甘罗这回也就不拐弯抹角了,他抛出了自己的终极答案,秦国和燕国联合无非是想贪图赵国的土地,具体来说就是想要扩大秦国河间地区的面积。大王不如这样,您把河间附近的五个城邑送给秦国,这样秦国达到了目的,就可以马上把燕国太子送回去。然后秦国再跟赵国一起进攻燕国,您可以把失去的土地从燕国弥补回来。听完甘罗这番教诲,赵王也没有过多的犹豫,就割让了五座城邑给秦国扩大河间的地盘。等燕太子回国以后,赵国又发兵攻打燕国,一下子就拿下了燕国上谷的三十座城邑,而后又把其中的十一座送给了秦国。到此为止,甘罗为秦国立下了大功一件。

2.png

  我们总结一下甘罗的成功之道,对于惜命的张唐,甘罗从如何才是更为危险的角度为他进行了剖析。对于秦燕的联盟,甘罗明白,秦国的出发点就是要得到土地,对于赵国来说,他们只是为了保住土地,那甘罗就把主动权交给了赵国。所以说,甘罗能做成这件事,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成功的洞察了人性,张唐的心理,秦王的心理和赵王的心里都被他看的清清楚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民间事当由民间办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一国国宝,是重要的传统文化人力资源,理应受到国家的保护。怎么保护却是一个大学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但是,如果政府越俎代庖,使民俗变成“官俗”,将三月三谈情说爱的歌圩变成舞台上的歌星表演,将鲜活的苗族姊妹节变成政府领导的万人大会?D?D保护还真的不如不保护。我主张“民间事民间办”。即积极调动民间社会的积极性,让他们保护好属于整个社会的文化遗产。对于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给予必要的补贴,我们是举双手赞成的。因为在民间,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生活还十分艰苦。特别是对于那些年老体弱者来说,更需要政府的扶持与帮助。但补贴并不是万能的。随着经济因素的介入,这些外力的作用有时还会给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人的认定工作带来许多麻烦。申报过程中甚至会因为利益的而出现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情况。而且,在以群体传承为主要传承方式的民间社会...
· 孔子曾拜一个年仅七岁的小孩为师
本文摘自:《北京晚报》2014年9月12日39版,作者:尤东迎,原题为:《孔子有老师吗》孔子被视为中国古代教育的开创者、奠基者,也是中国教师的鼻祖,成语“至圣先师”旧时特指孔子。《礼记·文王世子》曰:“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清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还专门为孔子制“至圣先师”石碑一通,以示对孔子教育功业的尊崇。如今,以孔子命名的汉语学院已达数百所且遍及世界各地,中国台湾和香港等地都将每年9月28日孔子诞辰日定为教师节。那么,被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孔圣人有老师吗?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出自《论语·述而》中的话很多人耳熟能详。在孔子看来,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或不善都可以为“师”——既可以“择其善者而从之”,亦可以“其不善者而改之”。不过,这里的“师”字其实是广义上的,如果从史籍记载来看,春秋时期鲁国神童项橐和...
· 孔子曾拜一个年仅七岁的小孩为师
本文摘自:《北京晚报》2014年9月12日39版,作者:尤东迎,原题为:《孔子有老师吗》孔子被视为中国古代教育的开创者、奠基者,也是中国教师的鼻祖,成语“至圣先师”旧时特指孔子。《礼记·文王世子》曰:“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清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还专门为孔子制“至圣先师”石碑一通,以示对孔子教育功业的尊崇。如今,以孔子命名的汉语学院已达数百所且遍及世界各地,中国台湾和香港等地都将每年9月28日孔子诞辰日定为教师节。那么,被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孔圣人有老师吗?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出自《论语·述而》中的话很多人耳熟能详。在孔子看来,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或不善都可以为“师”——既可以“择其善者而从之”,亦可以“其不善者而改之”。不过,这里的“师”字其实是广义上的,如果从史籍记载来看,春秋时期鲁国神童项橐和...
· 古代官员上朝迟到了怎么办?克扣工资算轻的
所谓“上朝”,就是文武百官来到朝廷上觐见皇帝,奏事议政。在古代,文武百官还是很辛苦的。别的不说,就拿上朝来说吧,简直就是“起得比鸡早”。这是因为,古代上朝时间一般都很早,大约为卯时(5—7点)。现在民间有“上班点个卯”的说法,或许就是源自这里。为了赶到卯时准时上朝,文武百官必须得在3点多种就起床了。整理仪容,吃完早点,这就出门上朝去,风雨无阻。他们路程近的走路,路程远的乘轿,目的就是一个:朝廷。现代人上班,迟到的话会被单位处分。那么在古代,文武百官上朝迟到,会受到什么样的处分呢?轻微一点的,会被扣工资。以唐朝时为例,唐玄宗时,“文武官朝参,无故不到者,夺一季禄。”唐肃宗时,“朝参官无故不到,夺一月俸。”唐文宗时,“文武常参官,朝参不到,据料钱多少每贯罚二十五文。”以清朝时期为例,康熙十二年定例:“官员接驾不到及常朝之日不朝……皆罚俸一月。官员诈称上朝者,罚俸一年。捏供同上朝之官,罚俸两月。...
· 一个七岁小孩为何会成为孔圣人的老师呢?
孔子被视为中国古代教育的开创者、奠基者,也是中国教师的鼻祖,成语“至圣先师”旧时特指孔子。《礼记·文王世子》曰:“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清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还专门为孔子制“至圣先师”石碑一通,以示对孔子教育功业的尊崇。如今,以孔子命名的汉语学院已达数百所且遍及世界各地,中国台湾和香港等地都将每年9月28日孔子诞辰日定为教师节。那么,被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孔圣人有老师吗?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出自《论语·述而》中的话很多人耳熟能详。在孔子看来,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或不善都可以为“师”——既可以“择其善者而从之”,亦可以“其不善者而改之”。不过,这里的“师”字其实是广义上的,如果从史籍记载来看,春秋时期鲁国神童项橐和春秋时期郯国国君郯子、精于乐理的卿大夫苌弘、著名乐官师襄、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等,才是真正被视为孔子老师的人。将项橐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